
博山新农村建设面临的难点与对策.doc
7页1当前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当前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面临的难点与对策面临的难点与对策石石马镇马镇政府政府 孙孙文冲文冲 博山区委党校博山区委党校 翟翟 杰杰区区经贸经贸局局 房房 涛涛 指指导导教教师师 刘新学刘新学2007 年博山区年博山区青年干部培青年干部培训训班班2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这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部署,是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的重要举措我们调研小组一行到石马、山头等有关镇、村及区直有关部门,采取座谈、走访、实地察看、查阅资料等形式,对我区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现结合调研情况,对我区新农村建设面临的难点与对策浅谈一点看法:一、我区新农村建设面临的难点一是新农村建设资金严重缺乏多数农村经济发展步伐缓慢,村集体收入少、甚至没有收入,如石马镇 10 行政村中,无集体收入村 4 个,3 万元以下村 2 个,10 万元以下村 3 个,大部分行政村根本无钱投入公益事业新农村建设缺乏资金支持,据资料2005 年国家对农民的补贴总共加起来是 450 亿,9 亿农民平均每人 50 块钱,这个比重仍然很小。
长期以来,国家对农业投入太少,结果是,一方面农业因资金匮乏而难以实现产业结 构的转换,以吸引本部门多余劳动力;另一方面重工业对劳动力的排斥,使相当部分城市 劳动力处于隐性失业状态二是农业基础薄弱,公共事业发展滞后,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繁重农民住宅缺乏科学整体规划,达到不村容整洁的标准当前连接村与村之间和自然村与自然村之间的小道、机耕道的扩建、养护工作还需加强,生态建设缓慢等;2005 年,中央政府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是 293 亿元,2006 年对三农的投入增长了 442 亿三是社会事业发展缺乏整体推进,农村的社会保障、社会救助机制相对面小、资金有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待完善,有些群众认为定点医院药价高、手续麻烦广大农民的思想、文化、科技等知识落后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能够接受到劳动技能培训3的农民较少;四是农村民主制度还不够健全,少数村民主理财、财务村务公开得不到落实,村级工作程序不够规范,农民法制意识、参政议政意识淡薄,少数村级班子战斗力、凝聚力不强,少数基层干部素质不高等二、加快我区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建议(一)建房先筑基,保证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渠道1、确立财政倾斜机制目前从全区农村整体来看,无工村、无收入村仍占一定比重,在这些村新农村建设“成为无米之炊” 。
从村级层面看,村与村差距较大,这种发展的不平衡,决定了建设新农村的“起跑线”不同,新农村建设路径、方式、进度和要求也不应相同这就需要财政投入必须由向城市倾斜改为向农村倾斜,且投入比例要逐年提高,如果没有政府财政的大力投入,新农村建设显然要落空财政支持投入要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卫生和养老保障等社会事业及基层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和农业科技生产等入手,通过项目整合,各级联动,同时加大金融部门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力度,建立经济与财政税收联动增长机制,解决无米之难2、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使新农村建设成为有源之水要突出工业经济的主导地位,要进一步加大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优化更新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确保工业总量持续增长要抓好招商引资,排除因循守旧的观念,不断拓宽渠道、创新形式,充分利用工业小区、企业扩4产、存量资产等载体,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并重的前提下,努力上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培植经济增长新亮点要加快工业小区建设,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合理优化工业布局,重点布局具有一定规模且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能源、建材企业着力依托园区培植产业链条,强化行政服务,认真落实企业、项目挂包责任制,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培育区域经济的强力支撑。
要着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以“调一块、活一块”的发展思路,瞄准农业发展新趋势,发挥农业生产传统优势,加快发展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突出设施农业和规模养殖两大环节,通过发展“一村一品” 、 “一镇一业” ,逐步形成经济效益好、科技含量高的特色经济板块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加工增值水平,把养殖业做为农业发展的一个主导产业,重点发展猪、牛和家禽养殖,增加农民收入要扩大农民就业和农民增收空间积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增加企业就业岗位、繁荣地区商业经济,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拓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经商的渠道,实现城市带动农村,发达地区带动欠发达地区的有效形式积极向农民推广“短平快”增收项目,充分发挥政府在政策、信息、技术、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将经过认真筛选、符合本地实际、增收效果明显的项目大力向农民推介,广辟农村就业和农民增收的渠道二) 、加大力度,抓好基础设施建设5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初期目标,就是要解决农民最普通、最平常的生产生活等基本问题,改变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社会公共服务严重不足的现状一是要加快旧村改造,坚持科学统一规划,大力实施城镇化战略,使城镇化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以新农村建设推进城镇化建设,做好旧村改造布局规划,做好建筑风格、色调的统一,做好特色改造开发,做到与自然的和谐,积极提升农村整体形象,完善农村整体面貌和功能,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二是要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实施“三清、四通、五化”工程,建立健全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加大环卫设施建设力度,逐步增加人、财、物的投入,提高群众环保意识,加强环境污染企业的整治力度,努力营造整洁、优美的农村环境三是要加快“山、水、林、田、路”基础设施整体建设,加强农村道路建设,以提升道路等级、质量为主体,建成通行能力好、营运功能强的农村公路网络大力实施生态建设,发展循环经济,大力建设节水灌溉项目实施小流域综合开发,完善村村通自来水工程,推进农村人畜饮水解困和饮水安全工程加强生态建设,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实施好道路两侧、村庄周边绿化带建设和荒山绿化强化矿山开采环境管理和防灾、减灾、避灾、抗灾体系建设四是要加强农村市场建设,解决占路为市、占路为场的原始农村市场发展粗放的问题,通过市场就近搬迁或易地,引导其向规模化的方向发展,逐步提高其档次和质量,使农村一批商品市场真正向专业化、区域化、现代化方向发展,以进一步拓展农村市场流通渠道,搞活农产品流通,以更好地促进农业6产业化发展要对农村的市场进一步完善和配套,提升承载和服务能力,逐步发展农村各种新型的商贸业主体,让更多农民从农业生产领域转换到商贸流通服务业领域。
三) 、统筹社会事业发展,培育新型农民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要加大教育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同时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利用现有教育设施,开展农村劳动力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加强农村卫生事业建设,要继续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成果,积极扩大覆盖面,加强农村卫生室建设改造,降低农民看病成本和药品价格,解决好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水平和服务质量繁荣农村文化事业,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大力发展文化协会建设,构建农村文化生活服务体系大力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认真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积极推动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逐步形成健康文明的农村新风貌四) 、加强民主建设,构建和谐农村认真落实各项民主制度,健全农村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制度,确保广大农民群众真正享有法律赋予的各项权利健全村务公开制度,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既实现农民群众依法当家做主,又保证乡村干部廉洁办事进一步开展普法教育,在农村进行基本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使农民群众增强法制观念,增强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达到构建和谐农村,保持农村社会稳定。
加强农村7组织建设,按照政治素质高、群众威信高,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驾驭农村工作全局能力强的标准,做好班子的选配、优化班子结构,夯实农村党员队伍基础,抓好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的思想和科技文化培训,使他们真正成为政治上的“明白人” ,发展经济的“领路人” ,维护稳定的“掌舵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