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ni****g
  • 文档编号:474385989
  • 上传时间:2023-06-0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7.50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物质生活的变化〔衣食住〕1、服饰 〔1〕第一阶段①时间:鸦片战争后到新中国的成立〔1840-1949,近代〕②特征:中式与西式、传统和现代服饰并存,中西合璧,土洋并存③代表性服饰:男装:长袍马褂、西装、装女装:旗袍〔新式与旧式〕 〔2〕第二阶段 ①时间:新中国成立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1949-1978〕②特征:受政治生活的影响,与革命相关的服饰成为主流③代表性服饰:男装:列宁装、装〔“干部服〞〕、绿军装女装:列宁装、连衣裙、绿军装〔3〕第三阶段 ①时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②特征:由穿得暖向穿得好过渡,各种款式的服装层出不穷,由封闭走向开放2、饮食(1)中餐:四大菜系〔鲁菜、粤菜、川菜、淮扬菜〕 (2)西餐:①传入时间:1840年鸦片战争后②与中餐区别:烹饪方式、食品种类、就餐环境、礼节要求存在明显区别3、住宅①传统建筑:北方四合院②中西合璧:里弄③新式住宅:“新村〞、“花园〞、“别墅〞、“公寓〞二、社会习俗的变迁1、婚姻①古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②近代:反对婚姻包办,主婚姻自主③现代:恋爱自由,婚姻自主2、丧葬:土葬→火葬3、其他:①男子留长辫→剪辫易服②女子缠足→迫令放足③跪拜作揖→点头鞠躬、握手④“大人〞、 “老爷〞→“先生〞、“同志〞⑤女子不得受教育且局限于家庭→女子获得受教育权利的同时,走出家庭、步入社会4、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原因 ①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开展②受西方思潮和生活方式的影响③政治变革和政府政策的推动④一些传统习俗不适合近代社会的开展趋势三、交通工具的更新 1、古代:木船、马车、轿子2、近代:〔1〕陆:人力车、三轮车、自行车 火车〔第一次工业革命〕 电车、汽车〔第二次工业革命〕 〔2〕海:轮船〔1865年〕 (3) 空:飞机〔20世纪20年代〕时间成果1865年中国建成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19世纪中后期自行车传入中国20世纪50年代以后自行车成为主要代步工具1906年**创办有轨电车系统1924有了公共汽车20世纪20年代中国民航事业起步3、近代新式交通工具与传统交通工具的进步之处①牵引动力的变化:由人力、畜力、风力转向机械力〔以蒸汽机、燃机、电力为动力〕;②速度更快;③运力更大;④费用更低廉;⑤更有利于国计民生。

      四、邮电通信设施的完善1、邮政①1866年,海关开场试办邮政②1896年改为正式办理,通信围囊括了全国各主要商埠和中心城市③辛亥革命后,大清邮政改称中华邮政④1949年11月,中华人民国邮电部成立,开创了邮政和电信合一的新时代2、电信(1)电报:①有线电报:1877年,丁日昌在架设电报线,成为中国人自办有线电报的开端②无线电报:1906年创设2):①传入:1882年,传入中国②截止2003年第三季度末,中国用户总数居世界第一3、交通和通讯工具进步的影响正面影响:①推动经济文化交流和开展 ②促进信息的传递③开阔人们的视野④加快生活节奏⑤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负面影响:交通堵塞,环境污染,能源危机,广告,欺诈,噪声等五、群众传播媒介的更新1、报纸①唐代:“邸报“〔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报纸的国家之一〕②1873年,在汉口出版的“昭文新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③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形成高潮,“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等④辛亥革命:“民报“⑤新文化运动:“新青年“2、播送①问世:20世纪20年代初②中国第一座播送电台:1923年,由英美报商创办的“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播送台〞在正式开播。

      ③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播送电台:1926年,播送无线电台④中国第一座全国性播送电台:1928年,国民政府筹备的中央播送电台在开播3、电影①中国第一次电影放映:1896年,徐园“又一村〞放映了“西洋影戏〞②开展历程: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进口片到国产片的开展阶段③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4、电视①问世:20世纪30年代②中国第一家电视台:1958年5月1日,电视台开场试播③1978年5月1日,电视台更名为中央电视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了自己的电视台④现状〔特点〕:中国已经建成了从中央到地方、从对到对外的多系列、多层次、多语种、多形态的播送电视传播网络,电视节目容广泛、形式多样,民众的文化生活也更加丰富多彩5、互联网〔1〕出现:1993年,中国的第一条互联网专线正式开通〔2〕开展快:2003年上半年用户到达6800万户,居世界第二位〔3〕互联网应用的事例:网上购物、网上银行、网上炒股、网络办公、网络教学、电子信箱、电子报刊、网络游戏、网络、网络电视等〔4〕评价 优势:①集报纸、播送、电视的优势于一体②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③费用更为低廉④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⑤及时了解所需咨询,查找所需资料⑥方便朋友之间的交流缺陷:①不法分子传播影响青少年的成长的不良信息②利用互联网进展犯罪③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④造成对网络过分依赖,不愿走出家门,缺乏社会沟通和人际交流,将网络世界当作现实生活,脱离时代。

      09年高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 1.〔2009高考单科〕以下歌谣中,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风气的是A.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 B.文明洋伞小包裹,长统洋袜短脚裤C.辫线斜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荒唐 D. 改进的头,改进的花,改进的姑娘大脚丫【解析】C民国的建立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A、B、D三项分别从婚俗、服饰、打扮等方面反映了民国初年人们思想的进步,但是C项仍然是中国封建时代的传统风气2.〔2009高考理科根底〕“又是庚申元旦节,过年过得直贯冲见面齐声道恭喜,脱帽都行一鞠躬……祝罢再把新年贺,两手深深打一恭〞市民曾有的这些习俗,最早可能出现于A.唐宋时期 B.明朝后期 C.民国初年 D.新中国时期【解析】C 民国政府公布法令,在全用国际通行的公历代替中国传统历法,并增添了国庆、元旦等节日3.〔2009文综高考〕右图是一份报纸的号外,从中可获取的准确信息是A.开国人创办政论性报刊之先河B.使用白话文报道新闻C.抨击国民政府失败的外交政策D.说明工人阶级已登上政治舞台【解析】B 从报纸中使用简体字可知B项正确。

      4.〔2009文综高考〕以下图片反映了清末民初社会生活的变化,其中具有反清革命色彩的是【解析】B此题考察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属于中等题解题关键是知道剪辫是反清革命的表现之一 ,故B项正确,A为“裹脚野蛮、天足文明〞,C为婚礼的习俗,D为近代交通黄包车5.〔2009高考单科〕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的竹枝词也开场流行起来,这反映了A.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B.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C.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D.人们从没有停顿过对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解析】A “乘客不分男女座〞表达了不分男女、等级的特点,是对封建社会男女有别的传统封建伦理道德的冲击,B、C背离材料,D项材料没有表达6.〔2009高考文综〕服饰表达了社会风气,并打下了深刻的时代烙印中国废除服饰分贵贱的冠服制度(见右图),并实现服饰制度根本转变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D.抗日战争【解析】B 辛亥革命初步胜利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公布了一系列法律,实现了服饰制度的根本转变1.〔08单科〕1869年,“教会新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外国生产皆归男医接生,虽经此例,似不成规矩。

      ……男归男医,女归女医,岂不至善也!〞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A.虽已开放,但人们思想还比拟保守B.西方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C.旧的风俗习惯受到西方思潮的冲击D.人们难以承受西方医学知识2.〔08文综〕据记载,1888年清朝政府在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弃用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这说明A.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B.封建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开展C.清朝天朝大国思想根深蒂固D.封建迷信阻碍近代科技传播二、非选择题22.(2009高考单科) (12分)近代以来,人们的婚姻观念逐渐改变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视为天经地义不可改易的,但是我们现在做父母的应该要晓得,这几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通!……做父母的应该要明白些现在世界的大势!闭关自守,做不到了;农业经济组织下的状态,保不住了——陆秋心“婚姻问题的三个时期“(“新妇女“1920年4月15日材料二 我在小姊妹的帮助下,参加了家庭妇联我看见姊妹们加紧生产,努力学习文化,便愈感到自己的落后,我要好好地向姊妹们学习,我也参加了学习班新婚姻法公布以后,小姊妹丽娟告诉我,说可以到家庭妇联申请向朱家离婚,婆婆没有理由阻拦我,于是我离婚了,我自由了。

      ——“一个童养媳的新生“(1950年9月1日“解放日报“)材料三 婚姻不是件私事;……在任何地方一个男子或女子要得到一个配偶,没有不经过一番社会规定的手续——费孝通“生育制度“请答复: (1)据材料一、二,人们的婚姻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2)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作为婚俗背景的经济根底和家庭关系,从传统到近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二中“我〞的婚姻态度发生变化的社会条件是什么“(7分)(3)据材料一、三,不同学者在婚姻自由度问题上的视角分别是什么“我们应如何全面认识这一问题“(3分)【解析】此题主要从近代历史上社会生活中婚姻观念的变化来考察中国思想解放的历程,以及考生情感观念的价值表达试题设计较好,既有⑴、⑵问考察考生分析材料、提炼信息和概括知识的能力也有第⑶问考察考生描述和阐释事物和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很好表达了高考考试目标的要求参考答案:(1)变化:从遵从父母之命到追求婚姻自由 (2)经济根底:从传统小农经济到近代工商业的开展; 家庭关系:从传统纲常伦理(父为子纲)到家庭成员的平等自由; 社会条件:社会制度的变革(新中国的成立);社团组织(家庭妇联)的支持;法律保障(新婚姻法的公布)。

      3)视角:历史考察;社会关系考察认识:随着社会的开展,婚姻当事人越来越自由,但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人,婚姻自由总是相对的39.〔2009高考文综〕〔60分〕交通为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古今中外,人们都十分重视交通建立阅读材料,答复以下问题材料一从公元前220年开场,〔朝〕建造了以为中心呈一巨大弧形向北面、东北、东面和东南辐射的一批称为驰道的帝国道路在汉代,随着帝国的扩,道路系统大为扩大〔摘编自“剑桥中国汉史“〕2009年5月2日,考古学家在县考察了始建于朝的五尺道自以来,该处就是由到的重要通道专家认为这段约350米长的道路保存完好,具备了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条件〔据“华西都市报“2009年5月5日第12版〕〔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朝道路系统的修建在当时有何影响〔4分〕分析材料中。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