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桌子有多长》说课设计.docx
2页《桌子有多长》说课设计教材分析《桌子有多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第2单元《观察与测量》的内容本单元内容在全册教材 中为学生建立起初步的空间观念,以他们的观察、操作活动拉近数学 与日常生活的距离,从有别于数的另一个角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 切联系而“桌子有多长”那么是学生在测量中首先从厘米引发的对测 量的理解,包括对为什么测量,用什么测量,怎样测量和如何记录等 都有一定的掌握,并在头脑中建立起最初的长度单位一一厘米的空间 概念,使学生能够自己估计出一定的长度,经历由知到识,就像剥豆 荚,从皮剥到豆,不断明确的过程学生分析学生年龄虽小,但都已经大概认识尺子(学生尺每个学生都见 过),以他们的经验出发,知道尺子能用来做什么,怎么使用(当然 不一定很准确地使用,所具有的知识也未必全面),比方说,在完成 课本第7页第2题“连一连”的题目中,有的学生就用尺子画线,他 们知道,尺子可以用来画直线;在裁纸活动中,有的学生没有剪刀, 为了将纸撕齐,以尺子压纸边进行,也是取用了尺子的直,可见,学 生对尺子并不陌生当全班一起了解物体长度时,有个别学生最先试 着用尺测量,就会带动其他学生效仿。
一年级的学生都有模仿和好动 的习惯,知道的学生会向不知道的同学甚至全班传授,公布结果;而 不知道的学生会转身,回头,甚至下座位,问、看别人怎么做面对 这样的学生,教学中就要给他们时间,有要求、有目的地让他们表达 自己,在争论与探索中获取知识本班学生思维活跃、聪明、积极,经常会出现一些教师始料不及 之处,使得课前的设计会发生许多变化,不能按事先预计好的进行下 去所以,教师应面对学生的变化而变化,让学生从他们的认识基础 出发,主动学习设计思路鉴于学生的认识,课堂上教师应尽量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 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培养他们在 学习中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以及学会学习的能力结合学生的动 手操作,充分调动起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每个学生都融入其中,体 验到动脑的乐趣比方说:学生在集体中具体认识尺子后,说明尺子 上数字的作用;教师指明“从一个数字到下一个数字之间的长度即是 1厘米”,及时加深学生对厘米的认识,巩固、肯定(或纠正)他们 原有的看法,利用这点使他们做到举一反三认识尺子之后,是练习巩固由学生自己测量同一物体,出现不 同答案时,讨论找出原因:怎么会这样?起点位置对吗?无论讨论是 否能立刻给学生一个结果,起码每个学生都动脑筋思考了这个问题, 到达了讨论的目的一一参与、思考。
这也就是让他们先自己探索获取 信息的一种途径,同时也培养了合作意识此时,教师再以一句简练、 切中要害的话总结或提示,就能顺利地到达让每个学生理解和牢记的 效果,比起教师限制学生活动,先做示范,再让学生模仿完成,要来得生动得多,积极得多总之,教师从旁引导,走出关键的一步,其余交由学生尝试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