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思品 10贸易政策的历史实践.ppt
32页第十章 贸易政策的历史实践 本章结构 发达国家的贸易政策 发达国家的自由贸易政策 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政策 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政策 发展中国家的界定 发展中国家走工业化道路的原因 扩大初级产品出口与稳定价格 发展中国家贸易与经济发展战略 发展中国家的贸易自由化 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产生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宗旨和基本原则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多边贸易谈判 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发达国家之间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一体化组织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经验与教训 区域一体化的新模式——开放的地区主义一、发达国家的自由贸易政策 (一)早期的自由贸易政策 开始于英国,以1846年《谷物法》的废除为 标志 有利于英国发挥其在工业制成品的生 产上相对于农产品和工业原材料的比较优势 自由贸易政策的潮流在1870年达到了顶峰, 之后开始逆转面对来自英国发达工业和美 国谷物出口的竞争,德国、法国、意大利和 其他欧洲国家为保护本国的新兴工业和农产 品,纷纷采取了提高关税等保护贸易政策。
发达国家的关税水平在19世纪末期不断攀升 在主要的发达国家中,只有英国和荷兰还 倾向于采取自由贸易政策 第一节 发达国家的贸易政策(二)战后的贸易自由化 在美国的带动下,发达国家逐步削减各自的 贸易壁垒,实现贸易政策的中性化发达国家平均进口关税水平从1947年的40% 左右,降到目前平均3%左右对发展中国家也实行某种程度的贸易便利 如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提供普惠制待遇, 洛美协定等二、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政策(一)发达国家早期的贸易保护 汉密尔顿关于保护贸易的政策主张 德国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Friedrich List)在1841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一书中系统提出了幼稚产业保护理论 这种“以邻为壑”的政策易导致关税和贸易战的爆 发 (二)发达国家的新贸易保护主义 新的理论依据:凯恩斯主义有效需求理论 由以关税为主要干预手段逐步向以非关税措施为主 要干预手段过渡 也被称为“管理贸易政策”、“新重商主义”三)发达国家的战略性贸易政策 现实中,企业面临着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 ,发达国家政府可通过贸易政策,改变企业 的战略行为,使本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占居 优势地位。
战略性贸易政策主要表现为战略出口政策、 战略进口政策和进口保护以促进出口的政策 实行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典型国家是日本以及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美国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政策 一、发展中国家的界定世界银行1997年的标准,发展中国家是指人均国内生产总 值低于9 656美元的国家和独立行政区从更广泛的意义看,发展中国家不仅仅是指人均国内生产 总值比较低,还涉及到生活的质量标准(如预期寿命、营养摄 取量、成人识字率、基尼系数等)还有一些国家出于多方面的考虑,尽管其人均收入水平已 经很高了(如新加坡),但仍然称自己是发展中国家1989-1991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的许多东欧国家也属 于发展中国家,它们也面临着许多特有的问题,其中最根本的 任务是由以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因而这 类国家通常被称为转型经济体(economies in transition) 二、发展中国家走工业化道路的原因 固守农业难以获得劳动生产率的持续增长 社会对农产 品和工业品的需求变动程度 是不同的农产品的需求弹性较低,而工 业品的较高,相对于工业,农业市场潜力 有限农业部门难以形成垄断,不利于扩大生产 ,实现规模经营。
基于上述三点理由,发展中国家要想发展 经济,提高收入水平,赶超发达国家,必 然要经历工业化阶段 三、扩大初级产品出口与稳定价格 (一) 初级产品的出口与价格水平 相对于制成品,初级产品的价格偏低,且不 断下降使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不断恶化 初级产品的价格随世界经济发展与波动而变 化,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 劳劳尔·普雷维维什的观点发展中国家从贸易中得到的利益少于工业 化国家初级产品出口国贸易条件较差,且在继 续恶化 扩大初级产品的出口可能导致悲惨的增 长 (二)稳定初级产品价格 图 10-1谁获利:一些学者认为,维持价格稳定当然对供 应方更有利;而另一些学者认为,需求方可以减 少生产成本方面的风险,当然对需求方有利还 有一些学者认为,价格干预会扭曲价格机制,影 响资源的有效分配而从干预的目的来看,价格 稳定或价格干预有助于初级产品生产的发展,从 而有助于处于起步阶段的发展中国家获得稳定发 展的外部环境 谁承担干预所需资金:比较合理的原则是根据造 成初级产品价格波动的原因来确定干预资金的承 担者,即当价格变动主要是由供给方造成的时, 由供给方出资;当价格变动主要是由需求方造成 时,由需求方出资。
但这在实际操作中非常困难 四、发展中国家贸易与经济发展战略 (一)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 通过发展本国的工业,实现用本国生产的产 品逐步代替进口满足国内需求,以期节约外汇, 积累经济发展所需资金的战略 (1) 进口替代战略的理论依据 普雷维什的“中心-外围”论某些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 “二元经济”的一般特点: 比较先进的工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比其他部门高 工业部门的工资率明显地高于其他部门 工业部门的资本报酬率相对较低 工业部门的资本密集度高于其他部门,与其他发达国 家的工业部门有相近的生产设备 城市中的高工资与大量失业并存2) 进口替代工业化的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用国内生产的非耐用消费品代替进口的同 类产品;第二个阶段:用国内生产的耐用消费品、重工业产品和 化工产品代替进口品3) 实施进口替代战略的国家的特点 国内市场比较大 国内拥有一定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劳动力供 应 存在“二元经济” 配合进口替代战略实施的政策措施发展中国家实施进口替代战略常常需要贸易 保护政策予以配合,具体政策措施包括:A 进口关税和非关税壁垒;B 外汇管制;C 本币汇率高估。
对进口替代战略的实施效果(二)出口导向战略 发展中国家通过促进本国产品的出口,积累发 展资金,发展经济的战略 出口导向战略的理论基础:比较优势原理 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导向战略对发展中国 家的经济发 展的作用 发挥比较优势,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通过产业间 关联效应,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 有助于发展中国家逐步实现工业化 有利于创造较多的就业机会刺激消费,使某些工业部门实现 适度的经济规 模 实施出口导向战略的国家的特点 经济体内部市场相对比较狭小;劳动力比较便 宜;经济体内自然资源比较稀缺 出口导向战略的贸易政策措施较低的进口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广泛使用出口补 贴或其他出口鼓励措施;通过货币贬值 促进出 口;放松外汇管制 出口导向战略的实施效果从总的情况看,实行出口导向战略的国家在实 现本国经济发 展上是比较成功的 但该战略也 存在局限性:初级产品贸易条件有可能恶化;经济发 达国家 对进口产品的需求波动可能给发展中国家制成 品和原材料的出口造成冲击;发达国家贸易保护 政策的实施,可能切断发展中国家借助国外市场 或需求带动本国经济发展的渠道;如果发展中国 家选择相同的商品出口,势必造成恶性竞争。
五、发展中国家的贸易自由化 成功国家的示范作用和国际经济组织 的大力 推荐使发展中国家贸易趋于自由化发展中国家要从贸易保护走向贸易自由化, 需要做的工作 (1)取消商品进口的数量限制 (2)改革关税制度 A 降低进口关税的总水平; B 缩小不同商品间关税率的差异幅度 (3)为减缓自由化带来的冲击,应辅以鼓励出口、限 制进口的政策措施 第三节 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一、关贸总协定(简简称GATT)的产生关贸总协定产生的时代背景;关贸总协定是临时性或过渡性的协议;关贸总协定发挥国际组织的作用,安排缔约国之间 的旨在追求贸易自由化的谈判 二、关贸总协定的宗旨和基本原则(一)关贸总协定的宗旨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保证实际收入和 有效需求的巨大增长,扩大世界资源的充分利用 ,并以发展生产和交换为目的期望通过达成互 惠互利的贸易协议,促进进口关税和其他贸易障 碍的大幅度削减,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 (二)关贸总协定的基本原则 自由贸易原则非歧视原则关税减让原则一般禁止数量限制原则公平贸易原则自我保护原则透明度原则磋商调解原则三、关贸总协定的多边贸易谈判 就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问题 而言,可以分为为三个阶阶段 以关税减让为主的阶段(前六轮);以非关税壁垒谈判为主的阶段 (东京回合);一揽子解决多边贸易体制问题阶段(乌拉圭回合 )。
关贸总协定下多边贸易谈判的主要成就 各缔约国的进口关税水平都有明显的下降 创造了良好的国际贸易秩序 影响力大增(缔约国数从最初的23个增加到1994 年底的128个) 四、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世界贸易组织建立于1995年1月1日, 其机构设在日内瓦,现有成员国148个 (2005年5月) 世界贸易组织是约束各成员国之间贸 易规范和贸易政策的国际贸易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的各种协定是国际贸易 制度运行和各成员国贸易政策制订的 法律基础 (一)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 非歧视原则 贸易自由化原则 可预见性原则 鼓励公平竞争的原则 鼓励发展和经济改革的原则 (二)世界贸易组织的职能 执行世界贸易组织的各个协定组织国际贸易谈判,并提供成员国进行贸 易谈判的场所解决成员国之间的贸易纠纷指导各成员国制订对外贸易政策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帮助和培训与其他国际组织进 行合作 (三)世界贸易组织与关贸总协定的区别 它们的性质不同关贸总协 定是临时性的协定,世界贸易组 织则是具有法律基础的长期性的国际组织 对参加者的称谓不同它们各自约束的范围不同争端解决机制的运转速度不同。
第四节 区域一体化的发展 发达国家之间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发达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区域经济一体化 组织 最早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要追溯到1241年成 立的“汉撒同盟”现代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是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逐步兴起的根据成员国经济 发展水平,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分为一、发达国家之间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荷比卢联盟战后,发达国家间第一个关税同盟欧洲联盟的一体化进程:1950年代初,法国、德国、意大利,比利时、卢森堡 、荷兰六国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1957年5月8日,六国签订《罗马条约》; 1958年1月1日,六国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 1968年,欧洲共同体实现了设置共同对外关税;1979年,欧洲共同体建立了欧洲货币体系;1992年2月7日,成员国签定《马斯特里赫特条约》;1993年1月1日,形成欧洲统一大市场;1999年1月1日,欧洲统一货币开始启动;2002年,“欧元”投入流通,代替各成员国的货币;目前,欧盟扩大到25国,面积达到400万平方公里, 人口增至4.5亿,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万亿美元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一体化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
开创了发达国家与发展 中国家之间组成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先 例北美自由贸易区拥有3.6亿人口、每年国民 生产总值 达6万多亿美元北美贸易区的目标:从1994年1月1日起,经 过15年的过渡,美、加、墨三国相互取消关 税,实现商品和服务的自由流动 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一体化组织成功的原因: 各成员国经济发 展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