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跨期替代.doc
7页失业与通货膨胀的跨期替代——评 年诺奖得主埃德蒙?费尔普斯的学术奉献周清杰, 白先华( 北京工商大学 经济学院, 北京 100037)摘 要: 作为一名杰出的经济学家,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德蒙?费尔普斯的一种重要学术奉献体目前对失业与通货膨胀方面的创新性分析上, 涉及建立“孤岛模型”, 对菲利普斯曲线的修正以及自然失业率的提出等她的理论研究加深了人们对于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跨期替代关系的结识, 并对经济学研究和经济决策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核心词: 通货膨胀; 失业; 预期; 跨期替代作者简介: 周清杰(1969—) , 男, 河南沁阳人,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副专家;白先华(1985—) , 男, 湖北洪湖人,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研究生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德蒙?费尔普斯(Edmund S. Phelps)是现代宏观经济学最重要的经济学家, 新凯恩斯主义奠基者之一1933 年费尔普斯出生在美国伊利诺斯州, 现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经济学专家1955 年获美国阿姆赫斯特学院文学士学位, 1959 年获耶鲁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师从诺奖得主詹姆斯?托宾专家曾执教于耶鲁大学 (1960 ̄1962)、麻省理工学院 (1963 ̄1965)和宾西法尼亚大学(1966 ̄1971)。
她是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社会科学院院士、纽约科学院院士、美国经济学协会副会长、布鲁金斯经济事务委员会资深顾问、美联储学术会议专家、美国财政部和参议院金融委员会顾问、《美国经济评论》编委等近几年来, 费尔普斯专家多次访问国内, 并于 年和 年起分别担任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工商大学的名誉专家除了对经济增长理论方面做出的突出成就外, 费尔普斯还是最早对菲利普斯曲线进行修正,并提出“自然失业率”的经济学家她还与哥伦比亚大学的同事们一起创立了工资与价格定价的非协同模型, 运用不完全信息等理论来研究自然失业率、隐含工资合同、回滞效应与失业等重要问题, 为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化奠定了基本本文重要简介费尔普斯在失业与通货膨胀的跨期替代方面所做出的杰出奉献一“、孤岛模型”费尔普斯对纯正名义扰动( 如货币政策变动)对真实经济活动和就业水平效应做出了独特的分析货币中性理论的支持者觉得, 货币供应的增长将会使货币工资和价格成比例上涨, 从而不会对实际经济产生实质性影响然而, 费尔普斯并不认同这种观点在她看来, 现实中的市场经济是一种非瓦尔拉斯的世界, 并不存在一种协调工资的价风格节并及时出清市场的“瓦尔拉斯拍卖人”。
因而, 短期内名义扰动会导致实际经济产出浮现临时的增长, 从而具有真实效应在 《 就 业 与 通 货 膨 胀 理 论 的 微 观 基 础 》(Phelps, 1970) 一书中, 费尔普斯提出了出名的“孤岛模型”(islands parable)在这一模型中, 商品生产是在一种个分隔的“岛屿”上进行的, 每个“岛屿”均有自己的劳动力市场每一种“岛屿”上的工资和就业决策都必须在无法观测到其她岛屿反映的条件下做出在这种状况下, 由放松货币政策所导致的所有岛屿上名义支出的同步增长, 并不被每个岛屿立即结识到, 因此也没有理由觉得, 工资和价格会立即调节到不会对真实生产和消费数量产生任何效应的中性水平上于是, 短期内名义扰动就有了增长产出的真实效应费尔普斯对在以上决策行为分析的一种创新点在于, 她在真实工资和价格水平这样某些可直接观测到的变量的基本上, 增长了作为核心状态变量的“平均预期”, 并对之进行了认真的考察在费尔普斯的模型中, 厂商的个别工资、价格制定决策, 以及产出和就业水平, 是由其对平均工资和价格水平的预期来决定的正是由于这些观点的提出, 费尔普斯就开始对凯恩斯主义中盛行的“菲利普斯曲线”做了修正和发展。
二、对菲利普斯曲线的修正新西兰裔英国经济学家威廉?菲利普斯在“1861 ̄1957 年英国失业水平与货币工资率的变动率之间的关系”一文中提出了出名的“菲利普斯曲线”该曲线表白, 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存在稳定的权衡抉择关系: 政府可以选择较少失业和较多通货膨胀, 或者是选择较少通货膨胀和较多失业,但是政府不能做出失业和通货膨胀同步减少的选择简言之, 低失业率与低通货膨胀率对决策者来说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由于菲利普斯曲线只是对一种记录关系的概括性表述, 其中存在某些值得质疑之处例如, 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呈反向变动的微观理论基本何在? 为什么在充足就业的状态下, 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失业(即摩擦性失业)问题? 在实践方面, 菲利普斯曲线所反映的替代关系与西方国家 1950~1960年代的状况还基本符合, 但到了上世纪 70 年代初期, 高通货膨胀率和高失业率并存的“滞胀”现象却让菲利普斯曲线陷入了困境因此, 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都规定对菲利普斯曲线进行修正作为一种先知先觉者, 费尔普斯(1967 ̄1970)对菲利普斯曲线进行的修正工作, 重要在于把不完全信息、预期因素引入模型中, 并研究了公司的工资和价风格节(price- setting) 行为。
费尔普斯充足考虑了经济主体的预期行为, 对预期和非预期通货膨胀作了严格辨别, 并对这种辨别的宏观经济含义进行了进一步的考察, 从而形成了出名的“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expectations- augmented Phillips curve)她的这一思想可以用下面的方程式来描述:式中 ! 代表实际通货膨胀率, !e 代表的是预期通货膨胀率, f (u) 代表的是有关失业率的函数(如图 1)图 1 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由模型可以看出, 实际通货膨胀率是由失业率与预期通货膨胀率共同决定的在给定失业率条件下, 预期的通货膨胀每增长一种百分点, 就会导致实际通货膨胀增长一种百分点三、自然失业率的提出在对菲利普斯曲线进行修正时, 费尔普斯注意到, 尽管货币扰动的真实效应在短期非常重要,但它们只是临时性的从长期来看, 经济主体对于市场条件的预期不也许长期偏离其实际水平, 真实就业水平会在较短时间内回到仅由真实因素所决定的水平上换言之, 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在长期并不存在权衡替代关系她指出,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与纵轴平行的直线 ( 如图 1 中LRPC 线), 该直线与均衡失业率(equilibrium un-employment rate)水平相相应。
当 !=!e 时, 均衡预期的成果导致均衡失业率, 即由 f(u*)=0 可以得到均衡失业率 u*如果预期是以过去的通货膨胀率为基本——所谓的适应性预期, 那么只要当 u
弗里德曼理论中的均衡失业理论只是均衡失业率和均衡工资中的局部均衡观点, 她的理论也并没有表白在其她市场——真实利率和真实的汇率中, 价格和数量是如何在理论上影响劳动力市场中的均衡的, 特别是劳动力市场中的均衡失业率就这一点而论, 费尔普斯觉得自己用“寻职”理论来解释“自然率”的思路更有说服力在她(Phelps, 1968) 构建的一种有摩擦、不完善的劳动力市场模型中, 就业者寻找工作和公司调节工资的行为可以解释均衡失业率的决定当失业率达到一种足够低的水平之后, 每个厂商都将通过提高工资水平来提高相对工资, 从而减少本公司的离职率; 但所有厂商都将失望地发现她们想比其她公司多付工人报酬的做法没有成功, 导致浮现非均衡现象因此, 劳动力市场均衡需要一种合适的失业率水平来避免上述状况的浮现根据其劳动力转换模型(labor turnover model), 任何试图把失业率维持在一种充足低的水平上的政策努力,都会引起工人频繁跳槽, 导致各个厂商竞相提高工资, 以尽量减少已经发生的员工培训等的支出的损失, 其成果是浮现未预期到的工资膨胀状态从对工资的对的预期的意义上看, 达到均衡的唯一途径是失业率足够高, 从而减少员工的频繁辞职问题。
四、适应性预期视角下的失业与通货膨胀的跨期替代从前面的分析可知, 无论是长期, 还是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均表白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都存在着稳定的替代关系费尔普斯初期也觉得, 一次扩张性的财政或货币政策会永久性增长就业然而随着“自然失业率”概念的提出, 费尔普斯变化了自己此前的见解, 觉得在长期中经济将收敛于逼近均衡失业率, 此时真实的通货膨胀和预期的通货膨胀是一致的换言之, 通货膨胀和失业在长期没有交替关系, 均衡失业率仅仅取决于劳动力市场的运营状况费尔普斯的研究表白, 目前的通货膨胀率不仅取决于失业率, 并且取决于经济主体的适应性预期她有关平衡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关系的思想, 事实上反映了宏观经济政策中的跨期替代问题由于经济主体目前的通货膨胀预期会影响到将来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替代关系, 因此, 目前的高通货膨胀意味着经济主体对将来的高通货膨胀预期 ( 这将导致将来的政策选择更为困难), 而政府维持低通货膨胀的政策则可以看作是对低通货膨胀预期的一种投资, 它使得在将来选择某种比其她组合要好的通货膨胀和失业组合是可行的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是宏观经济研究中的一种重要问题, 费尔普斯的研究成果变化了当时经济学界流行的观点, 也奠定了她在经济学界的学术地位。
五、简 评费尔普斯有关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跨期替代的观点, 从主线上变化了人们对宏观经济如何运营的见解, 加深了 20 世纪 70 年代后期发生的高失业和高通货膨胀并存的理解, 并对经济学研究的经济决策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她为宏观经济学建立微观基本所作的摸索, 成为过去 50 年来宏观经济学中最有影响力的思想之一费尔普斯的研究给政策制定者提供的理论内涵是: 今天的低通货膨胀会导致对将来低通货膨胀的预期因此, 政府通过需求管理政策把失业率提高到自然失业率如下的任何尝试, 都会引起对工资增长和价格上涨的预期, 这种预期又导致加速通货膨胀的行为, 只有在失业重新回升到自然率时整个过程才会停止但是, 在克制失业率环绕均衡失业水平上下起伏的短期波动中, 她并不否认稳定性宏观政策的积极效果从上世纪 30 年代“凯恩斯革命”颠覆新古典经济学后, 西方经济学就浮现了宏观与微观相分离的现象老式的凯恩斯经济学在研究总体现象时并没有对于人们行为做出具体解释, 从而缺少微观基本而费尔普斯通过对预期的研究在宏观经济学中引入了微观分析, 成为宏观经济学微观周清杰, 白先华: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跨期替代化的杰出代表她曾经风趣地说过“:要解决宏观与微观一致的问题, 措施就是扔掉微观经济学教科书。
由于诺贝尔奖评委会在决定奖项的归属原则时, 始终在宏观经济学的两大流派——新古典主义与新凯恩斯主义之间保持着平衡取舍的老式,因此, 费尔普斯可以获得 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虽然稍稍出乎人们的预料, 爆出了一种不大不小的冷门, 但就她的研究风格和学术成果的分量而言, 获奖对于她应为迟早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