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湖南省衡阳市衡东县东烟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
8页2022年湖南省衡阳市衡东县东烟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中共在1926年提出,“中国的革命,工人固然占着领导的地位,然非取得更广大的农民群众起来参加,不会成功全国农民现已走到一个准备暴动的时期,所需要的就是我们去组织”这表明中共( )A.把发动农民当作当时的中心工作B.认识到了国民党右派的分裂倾向C.准备发动农民运动配合北伐战争D.开始将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参考答案:考点: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分析:本题考查国民革命的相关知识.关键词是“全国农民现已走到一个准备暴动的时期,所需要的就是我们去组织”.解答:依据材料“工人固然占着领导的地位”可排除A.“分裂倾向”在1927年才出现,而且材料不能体现.故排除B.依据材料“全国农民现已走到一个准备暴动的时期,所需要的就是我们去组织”等可知C正确.此时的工作重心依然在城市,故排除D.故选C.2. 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开放了许多通商口岸,下列表述中属于其布局和特点是A.由南向北、由东向西 B.由沿海沿江深入内地C.遍布全国各地 D.台湾已有通商口岸开放参考答案:ABD3. 《荀子·富国》中说,“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之。
《荀子·富国》根据材料可以得出当时农业生产具有的特点是A.小农经济B.铁犁牛耕 C.精耕细作D.自给自足参考答案:考点:H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农耕经济的特点C 解析:“人善治”指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指的是增加产量,所以要重视精耕细作,这也是精耕细作的特点故选: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的特点的准确理解4. 2006年7月,西藏自治区成立四十周年之际,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青藏铁路全线贯通,这是中国铁路人的骄傲近代中国铁路诞生的标志是( )A、京沪铁路的建成 B、京九铁路的建成C、陇海铁路的建成 D、唐胥铁路的建成参考答案:D5.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认为:“全球化并没有为世界上大多数穷人服务,也没有为环境服务,更没有为全球稳定服务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应该是( )①全球化进一步拉大了世界贫富差距 ②全球化导致全球环境进一步恶化③全球化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经济风险 ④全球化促进了国际资源优化配置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参考答案:D6. 秦得水德,水德尚黑,所以秦的礼服旌旗等都用黑色;与水德相应的数是六,所以符传长度、法冠高度各为六寸,车轨宽六尺;与水德相应,历法以亥月即十月为岁首,等等。
这实际上反映出秦代最高统治者采用终始五德说旨在()A.宣扬知足寡欲 B.辩护政治法统 C.推动经济交流 D.加强民族融合参考答案:B秦代迷信黑色,崇尚数字六,主要是为了和水德相配合,显然是从阶级统治的角度出发,为政治统治的舆论服务,故B正确;秦朝统治者是横征暴敛,故A错误;这一措施是维护政治统治的需要,不是促进经济发展和民族的融合,故C和D错误7. 在西周时代,除了中央直接分封各路诸侯外,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再分封诸侯一般将中心地区留给自己直接统治,其余土地再分封给他嫡长子以外的亲属一一卿大夫,此类封地称为“采邑”,卿大夫也将自己分得的采邑再分封给他嫡长子以外的亲属一一士,称作禄田于是,全国就形成了一个以王室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由四周拱卫的统一的等级分明的宗法分封政治结构下列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A.体现了周天子高高在上的君主专制权威B.体现了分封制下诸侯与周王的经济关系C.体现了西周宗法中嫡子继承的血缘关系D.体现了周代礼乐文明下君臣的文化联系参考答案:B【详解】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起了君主专制集权国家,此处周天子错误,故A项错误土地是重要的经济要素,而分封制下,周王将土地分封给诸侯,诸侯将土地分封给卿大夫,而卿大夫又将土地分封给士,体现出了分封制下诸侯与周王的经济关系,故B项正确。
材料阐述的是“土地分封给他嫡长子以外的亲属”,并没有涉及“嫡子继承的血缘关系”,故C项错误材料阐述周代各等级间的经济关系,并不是文化联系,故D项错误8. 英国学者指出:1689年至1716年是国王和下院“确定关系”的时期;1716年至1783年是两者关系保持“均衡”的年代;而在1784年至1832年,两者之间的“均衡”关系遭到破坏对材料中观点的理解,准确的是:A、国王在18世纪初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B、18世纪国王和下院在治国权力方面势均力敌C、议会改革打破了国王和下院的权力均衡关系D、国王和下院的权力关系经历了曲折的演变过程参考答案:D9. 2012年3月11日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100周年纪念日,南京各界举行了一系列纪念活动,纪念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这一里程碑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A.它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B.它仿照西方资产阶级“三权分立”的原则C.它建立了总统制民主共和政治体制D.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根本大法参考答案:考点:9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和影响的识记与理解.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后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其建立的是议会制民主共和制,同时学习英国实行了内阁制,以限制和约束总统的权力,故C说法不正确.故选C.10. 唐代科举分为靠举和制举。
常举每年举行考试,应考者有两个来源,一为生徒,即由各级各类学校保送者;二为乡贡,即经州县考试选拔的自学者制举是为了搜罗非常人才而临时设置的考试,一般士人和官吏都可应考,录取者优于官职或提升这说明唐代科举制A.保证人才选拔的公正性B.打击了贵族特权C.体现了严格的等级差异D.扩大了统治基础参考答案:D唐代科举包括常举与制举,增加录取人数,亦扩大了政治基础,故选D;人数多不一定保证人才选拔的公正性,排除A;科举制须经过考试,并未体现严格的等级差异,排除C;B项与史实不符,排除点睛:科举制主要依靠考试成绩选官,具有一定的公平性,但其实质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主要影响是扩大了统治基础11. 1967年,中国政府与坦桑尼亚、赞比亚签订协定,向两国提供无息的、不附带任何条件的贷款援建坦赞铁路:2003年,中国进出口银行与安哥拉签署协议,以该国未来开采的石油为偿付,提供贷款帮助安哥拉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这反映出,新时期中国援非的特点是A.政府主导注重实效B.侧重于基础设施建设C.推进新型区域合作D.援助与投资有机结合参考答案:D【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新时期中国向安哥拉提供低息贷款用于建设铁路、公路、农业灌溉、医院、学校等公共服务设施,安哥拉以石油资源还贷,这体现了新时期中国援助非洲与投资有机结合,因此D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政府主导注重实效是中国援非的总体特征,不是新时期中国援非的特点;B选项错误,1967年坦赞铁路的援建也属于基础设施建设,不是新时期中国援非的特点;C选项错误,中国与非洲并非处于同一区域,中国援非不属于新型区域合作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12. 下表为“晚清单位面积农产量指数”统计表据此可知,清末年份指数年份指数1821—18301001871—1880801831—1840921881—1890801841—1850921891—1900781851—1860871901—1911781861—187082 ——摘自《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A.近代农业未能有效发展B.自然环境恶化影响了农业生产C.列强加强控制传统农业D.近代农业经济全面落后于西方参考答案:A【详解】从晚清“单位面积农产量”指数逐渐下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项正确;强调自然条件,忽视了特定的历史背景,环境恶化影响农业生产的问题不只清末存在,B项不符合题意;在这段时间内,列强侵略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为主,单产下降不能说明C项中“控制加强”;D项“全面”说法绝对,史料信息不足点睛】近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性,不只是民族资本主义在发展上受这一特征的制约,中国传统的农业发展,也因为社会环境影响,既有商品化趋势,也有在世界市场中受压制的特点。
13. 居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可分为封建(注:括分封制)、帝制与民治这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帝制的第一次转型,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不属于这一历史时期转型特征是 A.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 B.分裂割据向统一王朝转型C.百家争鸣向儒学独尊转型 D.“公天下”转向 “家天下”参考答案:D14. 陈独秀在20世纪初曾说:“我们反对孔教,并不是反对孔子本人,也不是说他在古代社会毫无价值不是“因孔子之道之不适合于今世”,而是因为“今之妄人强欲以不适今世之孔道,支配社会国家,将为文明进化之大阻力也”这主要说明陈独秀当时A.认为孔子是近代中国文明进化的最大阻力B.全面反对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传统C.试图建立一个以西方社会为模板的国家 D.强烈反对假借孔教而实施复辟帝制的活动参考答案:D15. 1932年,大约有2万西方技术人员在苏联工作,同时期在美国和德国的帮助下建成3个大型钢铁厂,在美国援助下建立了约三分之二的大型企业这种状况表明,当时苏联A.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消除了意识形态对立B.引进外国先进技术,继续推行新经济政策C.利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进行社会主义建设D.改善与西方国家关系,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参考答案:CA项和D项说法错误;B项新经济政策是1921年到1928年实行,不符合材料的时间。
据材料“约有2/3的大型企业是在美国的帮助或技术援助下建成的……其余的,也大多是在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的技术援助下建立的”可知苏联的发展得益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帮助,表明苏联利用了有利的国际环境,故C项正确16. 中国是诗的国度,每一时期都有内涵深厚、风格新异的优秀作品问世,都有文辞隽永的诗句流传下列诗句创作于战国时期的是A.“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B.“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C.“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参考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诗句出自《楚辞》,属于战国时期屈原的作品,B选项符合题意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是宋朝苏轼的诗句,A选项排除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是唐朝杜甫的诗,C选项排除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唐朝李白的诗,D选项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于战国时期文学作品的熟知以及离骚体诗的特点辨析17. 有专家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走土地私有化的道路,而是实行家庭作业、统分结合、双层经营,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该专家意在强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没有摆脱计划经济的阴影B.保留了计划经济残余C.体现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D.大大提高了农业产量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据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