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经济学原理自学考试大纲[05156].doc

9页
  • 卖家[上传人]:汽***
  • 文档编号:538057407
  • 上传时间:2022-11-2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89.50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经济学原理自学考试大纲[05156]浙江省教育考试院二OO八年十二月自学用书:《西方经济学教程》,梁小民编著,中国统计出版社1998年8月第3版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经济学原理》课程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国际贸易等专业的必考课程该课程在整个经济类课程体系中处于基础的地位,该课程的学习和掌握既与财经类各专业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密切相关,又为他们提供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工具《经济学原理》教材内容共分16章,从经济学的基础——资源的稀缺性为切入点,讨论了资源配置及其价格机制、弹性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厂商行为理论、分配理论、国民收入核算及决定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及经济增长理论、宏观经济政策及开放经济概论这些知识基本满足了经济管理类专业对经济基础理论的要求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自学应考者比较系统地掌握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了解现代经济学发展的最新动态,能够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分析当前国际经济和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为继续学习其他经济学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为将来从事经济理论和政策研究或经济管理实际工作提供必要的经济学基础知识和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

      使学生能够运用经济学的知识、理论和方法分析国内外经济形势和现实生活中的经济问题,更加深刻地理解国家关于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学习本课程的要求是:自学应考者应全面系统掌握经济学的总体内容,主要结论和应用条件,能够正确领会和理解经济运行的逻辑关系和基本规律,能够对经济问题和经济现象进行简单分析,具备初步分析能力考核目标试题可能涉及课程中任何有关章节的内容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领会和应用三个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三个能力层次是递进等级关系各能力层次的含义是: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和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是低层次的要求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事实、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应用:在领会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基本方法分析和解释有关的理论和现实问题第一章 导言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内容:理解经济学的定义和经济学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掌握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明确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了解经济学发展简史二、考核知识点(一)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二)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三)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四)经济学发展简史三、考核要求(一)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识记(1)经济学的定义。

      2)人类社会必须解决的三个基本问题:资源配置问题3)市场经济制度、计划经济制度和混合经济的含义2.领会:(1)人类经济问题的根源:稀缺性问题2)资源利用问题3)不同经济制度之间的区别3.应用:解释经济活动如何影响居民、厂商和整个国家二)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1.识记:(1)微观经济学的概念、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和基本内容2)宏观经济学的概念、基本假设和基本内容2.领会:(1)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其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2)宏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其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三)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识记:(1)实证经济学的概念2)规范经济学的概念2.领会:(1)理解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差异2)实证分析方法形成经济理论的过程3.应用:运用经济理论对经济政策作出解释(四)经济学发展简史1.识记:(1)在经济学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三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卡尔·马克思、梅纳德·凯恩斯2.领会:经济学产生发展的简要过程及不同经济学流派的争论第二章 需求、供给、价格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内容:需求理论和供给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能作出需求和供给曲线并能分析其移动的原因及结果;能计算均衡价格和产量;理解作为资源配置的价格机制对经济的调节;理解政府为什么要干预市场。

      二、考核知识点(一)需求理论(二)供给理念(三)价格的决定(四)价格对经济的调节(五)价格政策三、考核要求(一)需求理论1.识记:(1)需求的定义2)影响需求的因素3)需求的变动和需求量的变动2.领会:(1)需求定理、直线型需求函数2)理解需求曲线移动的原因3.应用:运用所学原理作出需求曲线及其移动(二)供给理念1.识记:(1)供给的定义2)影响供给的因素3)供给的变动和供给量的变动2.领会:(1)供给定理、直线型供给函数2)理解供给曲线移动的原因3.应用:运用所学原理作出供给曲线及其移动(三)价格的决定1.识记:(1)均衡价格的定义2.领会:(1)均衡价格的形成过程2)需求及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3)供求定理3.应用:(1)运用供求模型计算均衡价格2)运用供求曲线找出均衡价格四)价格对经济的调节1.识记:(1)市场经济的三个特点2)价格机制的概念2.领会:价格在经济中的作用:解决资源配置的问题3.应用:利用市场经济及价格机制的原理解释价格是如果调节经济运行的五)价格政策1.识记:(1)支持价格的概念2)限制价格的概念2.领会:(1)价格机制调节的不完善性2)支持价格的运用3)限制价格的运用。

      3.应用:分析支持价格及限制价格的利与弊第三章 弹性理论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内容:需求价格弹性的概念;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理解不同的需求价格弹性对于厂商、消费者的决策影响;能根据不同商品的需求弹性作出合理的价格决策二、考核知识点(一)需求价格弹性(二)弹性理论的运用三、考核要求(一)需求价格弹性1.识记:(1)需求价格弹性的概念2)需求弹性的分类2.领会:(1)理解需求价格弹性的含义2)理解各种因素如何影响需求弹性(二)弹性理论的运用1.领会:理解需求价格弹性与总收益之间的关系2.应用:(1)解释“薄利多销”和“谷贱伤农”的经济学原理2)运用需求弹性与总收益之间的关系理解经济现象并作出经济决策第四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内容:效用的概念,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的差异;理解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掌握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的研究方法二、考核知识点(一)欲望与效用(二)边际效用分析与消费者均衡(三)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与需求定理(四)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五)无差异曲线分析与消费者均衡三、考核要求(一)欲望与效用1.识记:(1)欲望的概念。

      2)效用的概念3)基数效用论的概念4)序数效用论的概念2.领会:(1)对效用概念的理解2)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的差异及不同的研究方法二)边际效用分析与消费者均衡1.识记:(1)总效用及边际效用的概念2)消费者均衡的概念2.领会:(1)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3)消费者均衡的条件3.应用:运用消费者均衡的条件作出消费决策三)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与需求定理1.应用:运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解释需求定理四)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1.识记:(1)无差异曲线的概念2)消费可能线的概念2.领会:(1)无差异曲线的特征2)消费可能线的斜率3)消费可能线的变动(五)无差异曲线分析与消费者均衡1.应用:运用无差异曲线和消费可能线在图上找出消费者均衡点第五章 生产理论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内容:理解生产函数的内涵;一种生产要素改变时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两种生产要素同时改变的规模经济问题理解生产者的行为,掌握生产者选择最适合的生产要素组合的方法:边际分析法和等产量线、等成本线分析法二、考核知识点(一)生产与生产函数(二)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与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三)规模经济与两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四)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三、考核要求(一)生产与生产函数1.识记:(1)生产的概念。

      2)生产要素的概念3)生产函数的概念2.领会:(1)简单生产函数Q=f(L、K)二)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与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1.识记: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概念及其关系2.领会:边际收益递减规律3.应用:解释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所处区域(三)规模经济与两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1.识记:(1)规模经济的概念2)内在经济与内在不经济的概念3)外在经济与外在不经济的概念2.领会:(1)内在经济与内在不经济的原因3)外在经济与外在不经济的原因四)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1.识记:(1)等产量线的含义2)等产量线的特征3)等成本线的含义4)等成本线的斜率2.领会:(1)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的边际分析2)等成本线的移动3.应用:将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合在一个图上,找出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点第六章 成本与收益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内容:理解对于厂商来说短期与长期的区别;掌握短期及长期中各类成本的变动规律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解机会成本的概念及其重要意义;熟练掌握利润最大化原则及其应用二、 考核知识点(一)短期成本分析(二)长期成本分析(三)机会成本及其他(四)收益与利润最大化三、考核要求(一)短期成本分析1.识记:(1)短期的概念。

      2)可变成本与固定成本的概念及区别3)短期总成本、短期平均成本、短期边际成本的概念2.领会: (1)短期总成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的变动规律及其关系2)短期平均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可变成本的变动规律及其关系3)短期边际成本、短期平均成本、短期平均可变成本的变动规律及其关系3.应用:解释短期边际成本、短期平均成本与短期平均可变成本之间的关系(二)长期成本分析1.识记: (1)长期的概念2)长期总成本、长期平均成本、长期边际成本的概念2.领会: (1)长期总成本的变动规律2)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关系3)了解不同行业的长期平均成本变动情况4)长期边际成本与长期平均成本的关系3.应用:(1)解释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特征2)解释不同行业长期平均成本递增、递减及不变的原因三)机会成本及其他1.识记:机会成本的概念2.领会:理解机会成本对于经营与决策的重要性3.应用:应用机会成本的概念对某一经营决策作出评价四)收益与利润最大化1.识记:(1)总收益、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的概念2)利润最大化原则: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2.领会:(1)理解总收益、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之间的关系2)解释为什么在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能实现利润最大化。

      3.应用:运用利润最大化原则确定厂商的产量第七章 厂商均衡理论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内容:了解市场结构划分的依据,掌握各种市场结构的特征;理解厂商在不同的市场结构条件下为达到利润最大化而进行的产量和价格的决策;能从经济学的角度比较分析和评价不同的市场结构了解政府对厂商进行引导与管理的原因 及其使用的产业政策二、考核知识点(一)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厂商均衡(二)完全垄断市场上的厂商均衡(三)垄断竞争市场上的厂商均衡(四)寡头垄断市场上的厂商均衡(五)产业政策三、考核要求(。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