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十一课对违法说不.ppt

67页
  • 卖家[上传人]:公****
  • 文档编号:578192382
  • 上传时间:2024-08-23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5.30MB
  • / 6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十一课第十一课 对违法说对违法说““不不”” 导入新课导入新课 如今如今,未成年人犯罪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已经成为继问题已经成为继环境污环境污染染、、贩毒吸毒贩毒吸毒之后的第之后的第三大社会问题,引起了三大社会问题,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强烈关注全世界各国的强烈关注 树立法制观念,增长法律意识,学会依法保树立法制观念,增长法律意识,学会依法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导入新课导入新课知道什么是违法行为以及违法行为的分类,知道什么是违法行为以及违法行为的分类,做到知法懂法做到知法懂法明白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明白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做到遵纪守法做到遵纪守法 讲授新课讲授新课 在全国法院审结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生效在全国法院审结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生效判决中被告人为未成年人的,判决中被告人为未成年人的,2008年为年为88914人,人,2009年为年为77620人,人,2010年为年为68203人,人,2015年为年为43839人,虽然呈逐年下降趋势,但总人数依然不人,虽然呈逐年下降趋势,但总人数依然不少 青少年处在人生美好的花季,青少年处在人生美好的花季,理应健康成长。

      但为什么会有这理应健康成长但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我们的同龄人走向违法犯罪么多我们的同龄人走向违法犯罪的邪路呢?的邪路呢? 学习和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学习和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可以帮助我们避免误入歧途可以帮助我们避免误入歧途 一一 . .什么是违法?什么是违法? 阅读教材阅读教材P117P117案情发布案情发布《《应应该怎么做?该怎么做?》》讲授新课讲授新课思考:思考:面对阿龙的请求,面对阿龙的请求,杨益刚不知道该怎么做杨益刚不知道该怎么做如果他向你求助,你会如果他向你求助,你会给他什么样的建议?理给他什么样的建议?理由是什么?由是什么? 我国刑法规定:我国刑法规定:明知是明知是犯罪行为所得的犯罪行为所得的赃赃物而予以物而予以窝窝藏、转移、收购或者代为藏、转移、收购或者代为销售的,可以处三年以下有销售的,可以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处或单处罚金教材(教材P117))讲授新课讲授新课 1 1..我我们们身身边边有有很很多多同同龄龄人人就就是是因因为为法法律律知知识识缺缺乏乏、、法法治治观观念念淡淡薄薄,,才才会会在在浑浑然然不不觉觉中中走走向向了了违违法法犯犯罪罪。

      教材教材P118P118))讲授新课讲授新课 导致未成年犯罪的一个导致未成年犯罪的一个 重要原因就是重要原因就是 无知无知 所以,我们应该所以,我们应该…… 认真学习法律知识,认真学习法律知识, 提高法律意识提高法律意识讲授新课讲授新课 2 2.违法的含义.违法的含义教材教材P118P118))((1 1)违法,是指)违法,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企业事业单位企业事业单位、、公民公民和和社会团体社会团体,,违反法违反法律律(包括其他法规)的规定,从而给社会(包括其他法规)的规定,从而给社会造成某种危害的有过错的行为造成某种危害的有过错的行为2 2)凡是达到法定责任年龄和具有责任)凡是达到法定责任年龄和具有责任能力的个人或者组织,能力的个人或者组织,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义务或者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都是违法行为讲授新课讲授新课 请你举出实例说明下列两种违法的情况请你举出实例说明下列两种违法的情况教教材材P118))讲授新课讲授新课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偷税、逃税偷税、逃税闯红灯闯红灯不赡养扶助父母不赡养扶助父母破坏国家安全破坏国家安全行贿受贿行贿受贿抢劫、盗窃抢劫、盗窃 3 3 3 3.违法的分类。

      .违法的分类.违法的分类.违法的分类教材教材教材教材P119P119P119P119))))((((1 1 1 1)对公民而言,按违法性质和危害程度的不同,违)对公民而言,按违法性质和危害程度的不同,违)对公民而言,按违法性质和危害程度的不同,违)对公民而言,按违法性质和危害程度的不同,违法可以划分为法可以划分为法可以划分为法可以划分为刑事刑事刑事刑事、、、、民事民事民事民事、、、、行政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相对于刑相对于刑相对于刑相对于刑事违法行为,事违法行为,事违法行为,事违法行为,民事、行政违法行为的违法情节都比较民事、行政违法行为的违法情节都比较民事、行政违法行为的违法情节都比较民事、行政违法行为的违法情节都比较轻,对社会的危害性不大轻,对社会的危害性不大轻,对社会的危害性不大轻,对社会的危害性不大,因此这两种违法行为被称,因此这两种违法行为被称,因此这两种违法行为被称,因此这两种违法行为被称为为为为一般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2 2 2 2)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刑法的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刑法的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刑法的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刑法的行为3 3 3 3)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民事法律法规的行为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民事法律法规的行为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民事法律法规的行为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民事法律法规的行为4 4 4 4)行政违法行为,是指违反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行)行政违法行为,是指违反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行)行政违法行为,是指违反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行)行政违法行为,是指违反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5 5 5 5)广义的违法是指包括一般违法和犯罪在内的一切)广义的违法是指包括一般违法和犯罪在内的一切)广义的违法是指包括一般违法和犯罪在内的一切)广义的违法是指包括一般违法和犯罪在内的一切违法行为;违法行为;违法行为;违法行为;狭义的违法,仅指一般违法行为狭义的违法,仅指一般违法行为狭义的违法,仅指一般违法行为狭义的违法,仅指一般违法行为,不包括,不包括,不包括,不包括犯罪讲授新课讲授新课 4 4.犯罪及其特征.犯罪及其特征教材教材P119P119))((1 1)犯罪,是指具有)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触犯刑法刑法并依法应该并依法应该受刑罚处罚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的行为2 2)犯罪具有三个特征:第一,是)犯罪具有三个特征:第一,是具有严重的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社会危害性的行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的行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第二,是一种不认为是犯罪第二,是一种触犯刑法触犯刑法的行为犯罪行为所违反的法律必须是刑法,而不是其犯罪行为所违反的法律必须是刑法,而不是其他法律第三,是依照法律应该他法律第三,是依照法律应该受到刑罚处罚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犯罪的三个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的行为犯罪的三个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他们共同构成了区分罪与非罪的原则界割的,他们共同构成了区分罪与非罪的原则界限讲授新课讲授新课 中学生中有这样一种认识:中学生中有这样一种认识:认为自己年龄小,与犯罪无认为自己年龄小,与犯罪无关,即使犯罪了,也不会受关,即使犯罪了,也不会受到处罚这样的观点对吗?到处罚这样的观点对吗?为什么?为什么? 这样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我国法律规这样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我国法律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等行为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因不满十抢劫等行为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政府收容教养讲授新课讲授新课 5 5 5 5.我国刑法是为了.我国刑法是为了.我国刑法是为了.我国刑法是为了惩罚犯罪、保护人民惩罚犯罪、保护人民惩罚犯罪、保护人民惩罚犯罪、保护人民,根据宪法,,根据宪法,,根据宪法,,根据宪法,结合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具体经验及实际情况制定的结合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具体经验及实际情况制定的结合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具体经验及实际情况制定的结合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具体经验及实际情况制定的法律;法律;法律;法律;是一部以国家的名义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和对是一部以国家的名义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和对是一部以国家的名义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和对是一部以国家的名义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和对犯罪分子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犯罪分子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犯罪分子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犯罪分子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教材教材教材教材P120P120P120P120相关链接相关链接相关链接相关链接))))6 6 6 6.我国法律对负刑事责任的年龄是如何规定的?(.我国法律对负刑事责任的年龄是如何规定的?(.我国法律对负刑事责任的年龄是如何规定的?(.我国法律对负刑事责任的年龄是如何规定的?(教教教教材材材材P120P120P120P120相关链接相关链接相关链接相关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第十七条规定:第十七条规定: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已满十六周已满十六周已满十六周岁岁岁岁的人犯罪,应当的人犯罪,应当的人犯罪,应当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负刑事责任负刑事责任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六周岁六周岁六周岁的人,的人,的人,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应当应当应当负刑事责任负刑事责任负刑事责任负刑事责任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的,的,的,责令他的责令他的责令他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时,也可在必要时,也可在必要时,也可在必要时,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以由政府收容教养以由政府收容教养以由政府收容教养讲授新课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讲授新课7 7.我国刑法明确规定了.我国刑法明确规定了罪刑法定原则罪刑法定原则,是指,是指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罪处刑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了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了无罪推定原则无罪推定原则,是,是指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指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教材教材P120P120)) 思考讨论:思考讨论:(教材(教材P120P120))1.1.因为法律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不能因为法律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不能及时应对社会的快速发展,有时会出及时应对社会的快速发展,有时会出现刑法上没有规定的严重危害社会或现刑法上没有规定的严重危害社会或公民合法权益的行为对此,你认为公民合法权益的行为对此,你认为应该如何补救?应该如何补救?2.2.请你就法律规定的请你就法律规定的““罪刑法定原则罪刑法定原则””或或““无罪推定原则无罪推定原则””的意义,举一的意义,举一例说明讲授新课讲授新课 有一个大学生刘明,他去北京旅游,有一个大学生刘明,他去北京旅游,在很多名胜古迹上用刀刻下自己的名字,在很多名胜古迹上用刀刻下自己的名字,他自己觉得很了不起,没有白来一趟结他自己觉得很了不起,没有白来一趟结果受到长城管理委员会的罚款处理对于果受到长城管理委员会的罚款处理对于罚款他十分不服气,他觉得自己就是刻了罚款他十分不服气,他觉得自己就是刻了几个字而已,又没有触犯法律,凭什么罚几个字而已,又没有触犯法律,凭什么罚我的款?我的款?刘明应该接受罚款吗?刘明应该接受罚款吗?讲授新课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讲授新课小智小智不该,他虽然违反了不该,他虽然违反了不该,他虽然违反了不该,他虽然违反了《文物保护法》但是《文物保护法》但是《文物保护法》但是《文物保护法》但是不应承担法律责任不应承担法律责任不应承担法律责任不应承担法律责任小红小红该,因为他破坏公共财该,因为他破坏公共财该,因为他破坏公共财该,因为他破坏公共财产,已经违法了,要承产,已经违法了,要承产,已经违法了,要承产,已经违法了,要承担法律责任。

      担法律责任担法律责任担法律责任 讲授新课讲授新课 刘刘明明的的这这种种行行为为是是损损坏坏、、毁毁坏坏文文物物的的行行为为,,已已触触犯犯了了我我国国《《文文物物保保护护法法》》在在我我国国,,任任何何违违法法行行为为都都要要承承担担相相应应的的法法律律责责任任,,受受到到一一定定的的法法律律制制裁裁所所以以,,刘刘明明必必须须接接受罚款 8 8 8 8.违法需担责.违法需担责.违法需担责.违法需担责教材教材教材教材P121P121P121P121))))((((1 1 1 1))))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受到一定的法律受到一定的法律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制裁制裁制裁法律制裁可以分为法律制裁可以分为法律制裁可以分为法律制裁可以分为刑事制裁、民事制裁和行政制裁刑事制裁、民事制裁和行政制裁刑事制裁、民事制裁和行政制裁刑事制裁、民事制裁和行政制裁2 2 2 2))))刑事制裁即刑罚刑事制裁即刑罚刑事制裁即刑罚刑事制裁即刑罚,是指对违反刑法规定、构成犯罪的责任,是指对违反刑法规定、构成犯罪的责任,是指对违反刑法规定、构成犯罪的责任,是指对违反刑法规定、构成犯罪的责任主体依其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而实施的法律制裁,是由主体依其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而实施的法律制裁,是由主体依其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而实施的法律制裁,是由主体依其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而实施的法律制裁,是由人民法院人民法院人民法院人民法院对对对对犯罪分子犯罪分子犯罪分子犯罪分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

      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3 3 3 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的刑罚分为规定的刑罚分为规定的刑罚分为规定的刑罚分为主刑主刑主刑主刑和和和和附加刑附加刑附加刑附加刑两两两两类主刑主刑主刑主刑是对犯罪分子适用的主要刑罚,包括是对犯罪分子适用的主要刑罚,包括是对犯罪分子适用的主要刑罚,包括是对犯罪分子适用的主要刑罚,包括管制、拘役、有期管制、拘役、有期管制、拘役、有期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徒刑、无期徒刑、死刑徒刑、无期徒刑、死刑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附加刑附加刑附加刑是补充主刑适用的刑罚方法,也是补充主刑适用的刑罚方法,也是补充主刑适用的刑罚方法,也是补充主刑适用的刑罚方法,也可以独立适用,包括可以独立适用,包括可以独立适用,包括可以独立适用,包括罚金、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罚金、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罚金、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罚金、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对于犯罪对于犯罪对于犯罪对于犯罪的外国人,可以独立适用或者附加适用的外国人,可以独立适用或者附加适用的外国人,可以独立适用或者附加适用的外国人,可以独立适用或者附加适用驱逐出境驱逐出境驱逐出境驱逐出境。

      4 4 4 4)民事制裁是指对民事违法行为的主体依其所承担的民事法)民事制裁是指对民事违法行为的主体依其所承担的民事法)民事制裁是指对民事违法行为的主体依其所承担的民事法)民事制裁是指对民事违法行为的主体依其所承担的民事法律责任而实施的法律制裁其制裁方式有律责任而实施的法律制裁其制裁方式有律责任而实施的法律制裁其制裁方式有律责任而实施的法律制裁其制裁方式有排除妨碍、停止侵害、排除妨碍、停止侵害、排除妨碍、停止侵害、排除妨碍、停止侵害、返还财产、赔偿损失返还财产、赔偿损失返还财产、赔偿损失返还财产、赔偿损失等十多种等十多种等十多种等十多种5 5 5 5)行政制裁是指对违反行政法律规定的责任主体依其所承担)行政制裁是指对违反行政法律规定的责任主体依其所承担)行政制裁是指对违反行政法律规定的责任主体依其所承担)行政制裁是指对违反行政法律规定的责任主体依其所承担的行政责任而实施的法律制裁行政制裁分为的行政责任而实施的法律制裁行政制裁分为的行政责任而实施的法律制裁行政制裁分为的行政责任而实施的法律制裁行政制裁分为行政处分、行政处行政处分、行政处行政处分、行政处行政处分、行政处罚罚罚罚两种讲授新课讲授新课 下列行为下列行为哪些哪些属于属于一般违法一般违法,,哪些哪些属于属于犯罪?犯罪?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判断的依据是什么?(?(教材教材P121P121)) A.A.携带鞭炮上公共汽车携带鞭炮上公共汽车 B.B.纠集他人结伙滋事纠集他人结伙滋事 C.C.抢劫他人财物抢劫他人财物 D.D.故意损坏路灯故意损坏路灯 E.E.无证驾驶致使他人死亡无证驾驶致使他人死亡讲授新课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讲授新课违法和犯罪的区别(违法和犯罪的区别(教材教材P121P121))危害性触犯法律受到的惩罚一般违法犯罪刑法违法情节违法情节轻微轻微,,对社会危害也对社会危害也不大不大违法情节违法情节严重严重,,对社会危害对社会危害很很大大刑法以外刑法以外的法律的法律刑法刑法民事责任民事责任或或行政行政处罚处罚(一般强制(一般强制性措施)性措施) 受到受到刑事处罚刑事处罚(严厉的强制性(严厉的强制性措施)措施)注意:注意: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必定违法。

      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必定违法 9 9 9 9.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有什么区别?(.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有什么区别?(.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有什么区别?(.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有什么区别?(教材教材教材教材P121P121P121P121))))((((1 1 1 1))))犯罪一定是违法,违法不一定是犯罪犯罪一定是违法,违法不一定是犯罪犯罪一定是违法,违法不一定是犯罪犯罪一定是违法,违法不一定是犯罪犯罪是最严重的违法是最严重的违法是最严重的违法是最严重的违法2 2 2 2)比较一般违法、犯罪两种行为的异同比较一般违法、犯罪两种行为的异同比较一般违法、犯罪两种行为的异同比较一般违法、犯罪两种行为的异同①①①①相同点相同点相同点相同点: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违反了国家法: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违反了国家法: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违反了国家法: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违反了国家法律和法规,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律和法规,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律和法规,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律和法规,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②②②②不同点不同点不同点不同点:一般违法行为违反的法律是民事法律:一般违法行为违反的法律是民事法律:一般违法行为违反的法律是民事法律:一般违法行为违反的法律是民事法律和行政法律,而犯罪违反的法律是刑法;一般违和行政法律,而犯罪违反的法律是刑法;一般违和行政法律,而犯罪违反的法律是刑法;一般违和行政法律,而犯罪违反的法律是刑法;一般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程度较小,而犯罪对社会的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程度较小,而犯罪对社会的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程度较小,而犯罪对社会的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程度较小,而犯罪对社会的危害程度较大;一般违法行为承担的法律责任是危害程度较大;一般违法行为承担的法律责任是危害程度较大;一般违法行为承担的法律责任是危害程度较大;一般违法行为承担的法律责任是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而犯罪承担的法律责任是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而犯罪承担的法律责任是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而犯罪承担的法律责任是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而犯罪承担的法律责任是刑事责任。

      刑事责任刑事责任刑事责任讲授新课讲授新课 什么是什么是违法?违法?课堂小结课堂小结走向犯罪的原因走向犯罪的原因违法含义与分类违法含义与分类犯罪的含义及其与一般违法行为的区别犯罪的含义及其与一般违法行为的区别无知、法律意识淡薄无知、法律意识淡薄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法律责任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随堂训练随堂训练1.我省刘某某因散布我省刘某某因散布“甲醇泡海鱼甲醇泡海鱼”谣言被谣言被行政拘留行政拘留5日并罚款日并罚款500元;王某因与朋友发元;王某因与朋友发生口角,把对方打成重伤,被法院判处有期生口角,把对方打成重伤,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他们行为的共同点是(  )徒刑他们行为的共同点是(  )A.都是违法行为.都是违法行为B.都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都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C.都是犯罪行为.都是犯罪行为D.都受到了刑罚的处罚.都受到了刑罚的处罚A 2.2.《《20162016年年江江苏苏省省最最新新公公共共场场所所控控制制吸吸烟烟处处罚罚条条例例》》,,规规定定了了室室内内公公共共场场所所全全面面禁禁止止吸吸烟烟,,明明确确了了室室外外禁禁止止吸吸烟烟的的公公共共场场所所,,规规定定了了经经营营者者、、管管理理者者、、个个人人、、执执法法管管理理部部门门违违反反条条例例所所应应承承担担的的法法律律责责任任。

      违违反反条条例例要要承承担担相相应应法法律律责任表明( 责任表明( C C ) )A A.吸烟有害健康.吸烟有害健康B B.我们只能在家里抽烟.我们只能在家里抽烟C C.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D D.公共场所吸烟都是犯罪行为.公共场所吸烟都是犯罪行为随堂训练随堂训练 二.警惕不良行为二.警惕不良行为 我们知道了什么是违法犯罪,了解我们知道了什么是违法犯罪,了解了违法犯罪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我们了违法犯罪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我们还需要知道如何有效避免违法犯罪了还需要知道如何有效避免违法犯罪了解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解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因和特点原因和特点是避是避免陷入违法犯罪的免陷入违法犯罪的重要前提重要前提导入新课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导入新课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避免误入歧途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避免误入歧途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积极参加有益活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积极参加有益活动学会正当防卫学会正当防卫学会紧急避险学会紧急避险 讲授新课讲授新课案例一案例一 案例二案例二 年年仅仅1616岁岁的的王王宜宜原原本本是是职职业业学学校校的的一一名名学学生生。

      有有一一天天,,在在回回家家的的路路上上,,他他遇遇到到了了丁丁继继光光和和他他的的同同学学,,他他们们向向王王宜宜索索要要钱钱物物王王宜宜见见丁丁继继光光人人多多势势众众,,只只好好交交出出身身上上仅仅有有的的1010元元钱钱,,但但心心中中暗暗暗暗发发誓誓,,有有机机会会一一定定要要整整整整丁丁继继光光一一天天晚晚上上,,王王宜宜和和同同学学看看完完电电影影,,回回家家途途中中正正巧巧遇遇到到独独自自行行走走的的丁丁继继光光于于是是,,一一群群人人上上前前围围住住丁丁继继光光,,要要他他把把钱钱还还给给王王宜宜借借着着人人多多势势众众,,王王宜宜狠狠狠狠地地将将丁丁继继光光打打倒倒在在地地,,然然后后与与其其他他同同学学离离去去后后经经法法医医鉴鉴定定,,丁丁继继光光被被打打致致重重伤伤王王宜宜因因故故意意伤伤害害罪罪被被判判刑讲授新课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讲授新课案例三案例三 据据统统计计,,70%70%左左右右的的青青少少年年犯犯罪罪案案件件是是团团伙伙作作案案,,这这是是一一个个让让人人触触目目惊惊心心的的数数字字是是什什么么原原因因导导致致如如此此高高的的团团伙伙犯犯罪罪率率??答答案案并并不不难难找找::在在许许多多稚稚气气未未脱脱的的青青少少年年看看来来,,““一一起起干干不不会会有有事事””,,其其实实结结果果不不一一定是这样的。

      定是这样的 讲授新课讲授新课结合以上案例以及生活实际,结合以上案例以及生活实际,想一想,未成年人常见的犯罪想一想,未成年人常见的犯罪行为有哪些?导致未成年人犯行为有哪些?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又有那些呢罪的原因又有那些呢? ?小红小红我我只只知知道道1.1.我我国国未未成成年年人人犯犯罪罪常常见见的的行行为为主主要要是是冲冲动动性性犯犯罪罪、、模模仿仿性性犯犯罪罪、、从从众众性性犯犯罪罪以以及及报报复复性性犯犯罪罪等等关关于于犯犯罪罪的的原原因因我我还不太清楚还不太清楚 讲授新课讲授新课2 2.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综合起来主要.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综合起来主要有哪两个方面?(有哪两个方面?(教材教材P123P123))((1 1)从)从内部因素内部因素来说,主要是未成年来说,主要是未成年人的人的好奇心好奇心、、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攀比心理攀比心理、、盲盲目心理目心理等诱发因素,加上未成年人自身等诱发因素,加上未成年人自身的的法治意识淡薄、自控能力不强法治意识淡薄、自控能力不强等因素2 2)从)从外部因素外部因素来说,主要是来说,主要是家庭环家庭环境及教育境及教育、、社会不良因素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以及的影响以及学学校教育方法校教育方法失当等。

      失当等 阅读教材阅读教材P123P123漫画,思考讨论:漫画,思考讨论:(教(教材材P123-124P123-124))1.1.上述行为中,哪些是不良行为?哪上述行为中,哪些是不良行为?哪些是严重不良行为?哪些是犯罪行为些是严重不良行为?哪些是犯罪行为?说出你的判断依据说出你的判断依据2.2.你知道这些不良行为是如何形成的你知道这些不良行为是如何形成的吗?有什么危害性?吗?有什么危害性?讲授新课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讲授新课3 3..《《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是为保障青少年身心健康、培是为保障青少年身心健康、培育其良好品质、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而制定的法律这部法律对未成年人育其良好品质、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而制定的法律这部法律对未成年人不得具有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做出了界定不得具有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做出了界定教材教材P124P124相关链接相关链接))((1 1))《《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四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第十四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不良行为:(一):(一)旷课、夜不归宿;(二)携带管制刀具;(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四)旷课、夜不归宿;(二)携带管制刀具;(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四)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五)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六)参与赌博或者变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五)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六)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七)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八)进入法相赌博;(七)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八)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九)其他严重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九)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2 2))《《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十四条规定的第三十四条规定的““严重不严重不良行为良行为””,是指下列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一)纠,是指下列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一)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二)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三)多次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二)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三)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四)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四)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五)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六)多次偷窃;(七)参与赌等;(五)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六)多次偷窃;(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八)吸食、注射毒品;(九)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博,屡教不改;(八)吸食、注射毒品;(九)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4.4.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是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是不良习惯累积不良习惯累积而而成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会成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会损害未损害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成年人的身心健康,,破坏家庭的和睦和社破坏家庭的和睦和社会的和谐会的和谐,,危害社会道德和法律的尊严危害社会道德和法律的尊严。

      教材教材P124P124))讲授新课讲授新课 想一想:想一想:((1 1))这个案例说明了什么?这个案例说明了什么? ((2 2)给我们一个什么启示?)给我们一个什么启示? 案例分析:案例分析: 初中生小健、小青、小强课后经常聚在一起下棋、初中生小健、小青、小强课后经常聚在一起下棋、打扑克,开始是谁输谁请客,后来感到不够刺激,就打扑克,开始是谁输谁请客,后来感到不够刺激,就约定谁输谁给钱他们还一起上网吧,到营业性舞厅约定谁输谁给钱他们还一起上网吧,到营业性舞厅跳舞,夜不归宿,对老师和家长的教育置若罔闻为跳舞,夜不归宿,对老师和家长的教育置若罔闻为了满足赌博和高消费的需求,他们先后多次到同学家了满足赌博和高消费的需求,他们先后多次到同学家里及商场行窃,共窃得现金六千多元和价值三千多元里及商场行窃,共窃得现金六千多元和价值三千多元的财物后来他们在一个商场行窃时,被保安人员当的财物后来他们在一个商场行窃时,被保安人员当场抓获,扭送到派出所场抓获,扭送到派出所讲授新课讲授新课 ((1 1)恶不积不足于灭身,说的就是一)恶不积不足于灭身,说的就是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有密切的联系,二者般违法和犯罪之间有密切的联系,二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有了一般违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有了一般违法如不及时改正,就会走向犯罪的深渊法如不及时改正,就会走向犯罪的深渊2 2)给我们的警示:)给我们的警示: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恶小而为之讲授新课讲授新课 思考讨论:思考讨论:(教材(教材P125P125))1.1.1.1.关于小错与大错的关系,我国的成语或关于小错与大错的关系,我国的成语或关于小错与大错的关系,我国的成语或关于小错与大错的关系,我国的成语或俗语有精辟的表述,如俗语有精辟的表述,如俗语有精辟的表述,如俗语有精辟的表述,如““““防微杜渐防微杜渐防微杜渐防微杜渐”“”“”“”“小小小小洞不补、大洞吃苦洞不补、大洞吃苦洞不补、大洞吃苦洞不补、大洞吃苦””””等你还知道哪些?与等你还知道哪些?与等你还知道哪些?与等你还知道哪些?与同学分享同学分享同学分享同学分享1 1 1 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2 2 2 2)小时偷针,长大偷金小时偷针,长大偷金小时偷针,长大偷金小时偷针,长大偷金3 3 3 3)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2.2.2.2.有的同学认为:不良行为没有什么大不有的同学认为:不良行为没有什么大不有的同学认为:不良行为没有什么大不有的同学认为:不良行为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只要自己不违法犯罪,就没有关系了的,只要自己不违法犯罪,就没有关系了的,只要自己不违法犯罪,就没有关系了的,只要自己不违法犯罪,就没有关系你能否结合上述成语或俗语告诉他们错在你能否结合上述成语或俗语告诉他们错在你能否结合上述成语或俗语告诉他们错在你能否结合上述成语或俗语告诉他们错在哪里?哪里?哪里?哪里?讲授新课讲授新课 一个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一个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往往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往往有一个演变的过程:不良行为不良行为 一般违法一般违法 犯罪犯罪只有防微杜渐,才能防患于未然只有防微杜渐,才能防患于未然预防违法犯罪,要从杜绝不良行为开始预防违法犯罪,要从杜绝不良行为开始讲授新课讲授新课 吸毒贩毒 抢劫(犯罪)为了获得毒资满足毒瘾打架(一般违法)当达到聚众斗殴,多次参与,致人重伤或死亡等严重情节时斗殴(犯罪)偷窃(一般违法)当达到盗窃数额较大或特别巨大,多次盗窃盗窃金融机构,数额巨大或盗窃文物情节严重的盗窃(犯罪)(一般违法)讲授新课讲授新课 5.5.5.5.无数事实说明,无数事实说明,无数事实说明,无数事实说明,““““蝼蚁之穴,溃千里之堤蝼蚁之穴,溃千里之堤蝼蚁之穴,溃千里之堤蝼蚁之穴,溃千里之堤”””” ,,,,许许许许多违法犯罪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多违法犯罪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多违法犯罪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多违法犯罪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

      不良行为与不良行为与不良行为与不良行为与严重不良行为之间,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并没有不严重不良行为之间,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并没有不严重不良行为之间,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并没有不严重不良行为之间,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可逾越的鸿沟可逾越的鸿沟可逾越的鸿沟它们在危害社会程度上存在区别,但它们在危害社会程度上存在区别,但它们在危害社会程度上存在区别,但它们在危害社会程度上存在区别,但其本质都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行为人都应承担其本质都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行为人都应承担其本质都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行为人都应承担其本质都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行为人都应承担相应的责任相应的责任相应的责任相应的责任不良行为如果不加以制止,可能发展为不良行为如果不加以制止,可能发展为不良行为如果不加以制止,可能发展为不良行为如果不加以制止,可能发展为严重不良行为甚至犯罪严重不良行为甚至犯罪严重不良行为甚至犯罪严重不良行为甚至犯罪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道德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道德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道德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道德修养,自觉遵纪守法,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修养,自觉遵纪守法,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修养,自觉遵纪守法,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修养,自觉遵纪守法,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然然然。

      教材教材教材教材P125P125P125P125))))讲授新课讲授新课 思考讨论:思考讨论:(教材(教材P125P125))1.1.1.1.剖析我们身边比较常见的几种不良行为,剖析我们身边比较常见的几种不良行为,剖析我们身边比较常见的几种不良行为,剖析我们身边比较常见的几种不良行为,共同探讨避免或矫治这些行为的有效方法共同探讨避免或矫治这些行为的有效方法共同探讨避免或矫治这些行为的有效方法共同探讨避免或矫治这些行为的有效方法讲授新课讲授新课不良行为不良行为对他人的对他人的危害危害对行为人的对行为人的危害危害对家庭的危对家庭的危害害对社会的危对社会的危害害打架斗殴打架斗殴夜不归宿夜不归宿辱骂他人辱骂他人故意毁坏故意毁坏财物财物伤害身体伤害身体伤害身体伤害身体打伤他人增加打伤他人增加家庭经济负担家庭经济负担扰乱社会秩序扰乱社会秩序影响他人休息影响他人休息容易受到意容易受到意外伤害外伤害让家人忧心让家人忧心忡忡忡忡容易惹是生非容易惹是生非伤害他人人伤害他人人格尊严格尊严丧失正确荣丧失正确荣辱感辱感影响家人名誉影响家人名誉损害和谐人际损害和谐人际关系关系侵害他人财侵害他人财产所有权产所有权承担相应民事承担相应民事责任责任增加家庭经增加家庭经济负担济负担扰乱社会管理扰乱社会管理秩序秩序 思考讨论:思考讨论:(教材(教材P126P126))2.2.2.2.面对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我们应面对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我们应面对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我们应面对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我们应该如何克服和矫治?该如何克服和矫治?该如何克服和矫治?该如何克服和矫治?6.6.我们要我们要警惕警惕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要为,要远离远离这些行为。

      而已经沾染上这些行为而已经沾染上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必须进行矫正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必须进行矫正首先,要提高自我认识,清楚不良行首先,要提高自我认识,清楚不良行为的危害性,主动切断诱因为的危害性,主动切断诱因其次,其次,要乐交诤友,积极参加有益的文娱体要乐交诤友,积极参加有益的文娱体育活动,陶冶高雅情趣育活动,陶冶高雅情趣再次,要正再次,要正确对待自己的错误,磨炼坚强意志,确对待自己的错误,磨炼坚强意志,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提高自我防范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提高自我防范能力力教材教材P126P126))讲授新课讲授新课 二.学会正当防卫二.学会正当防卫 讲授新课讲授新课经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违法犯罪经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违法犯罪行为必定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受到行为必定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受到法律制裁但我国法律明确规定了两种法律制裁但我国法律明确规定了两种情形虽然会造成一定的损害,却不必承情形虽然会造成一定的损害,却不必承担刑事责任思考一下,是哪两种呢?担刑事责任思考一下,是哪两种呢?正当防卫正当防卫和和紧急避险紧急避险 讲授新课讲授新课 一天晚上,田华从同学家归来,路过一一天晚上,田华从同学家归来,路过一条偏僻的胡同时,持刀青年黄某从胡同口处条偏僻的胡同时,持刀青年黄某从胡同口处跳出来,拿刀逼向田华并让他交出钱和手表。

      跳出来,拿刀逼向田华并让他交出钱和手表田华扭头就跑,结果跑进了死胡同,而黄某田华扭头就跑,结果跑进了死胡同,而黄某紧随其后,慌乱害怕中,田华拿起墙角的一紧随其后,慌乱害怕中,田华拿起墙角的一根木棒向黄某挥去,黄某应声倒下田华立根木棒向黄某挥去,黄某应声倒下田华立即向派出所投案,后经查验,黄某受了轻伤即向派出所投案,后经查验,黄某受了轻伤教材教材P126)) 讲授新课讲授新课田某的行为是否是违法田某的行为是否是违法行为?需要承担法律责行为?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吗?任吗? 不是违法行不是违法行为,他那种情况属为,他那种情况属于于正当防卫正当防卫,不需,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要承担法律责任 讲授新课讲授新课1.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明明确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确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不法侵害,而采取的,而采取的制止不法制止不法侵害侵害的行为,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负刑事责任教材教材P127P127)) 讲授新课讲授新课思思考考::如如果果田田某某当当时时没没有有反反抗抗,,过过后后再再去去找找黄黄某某麻麻烦烦,,这属于正当防卫吗?这属于正当防卫吗?((((1 1 1 1)正当防卫所)正当防卫所)正当防卫所)正当防卫所针对的针对的针对的针对的,必须,必须,必须,必须是不法侵是不法侵是不法侵是不法侵害害害害;;;;((((2 2 2 2)必须是在)必须是在)必须是在)必须是在不法侵害正在进行不法侵害正在进行不法侵害正在进行不法侵害正在进行的时候;的时候;的时候;的时候;((((3 3 3 3)正当防卫所)正当防卫所)正当防卫所)正当防卫所针对的针对的针对的针对的必须必须必须必须是不法侵害是不法侵害是不法侵害是不法侵害人人人人;;;;((((4 4 4 4)正当防卫)正当防卫)正当防卫)正当防卫不能明显超过一定限度不能明显超过一定限度不能明显超过一定限度不能明显超过一定限度属于,因为:属于,因为:2 2.正当防卫必须满足四个要件.正当防卫必须满足四个要件教材教材P127P127)) 讲授新课讲授新课3 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规第二十条规定:定: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对正在进行行凶、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采取防卫行为,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的,不属于防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教材教材P127P127相相关链接)关链接) 思考讨论:思考讨论:(教材(教材P127P127)) 根据正当防卫的要件,判断桑某根据正当防卫的要件,判断桑某下列行为是否是正当防卫下列行为是否是正当防卫 桑某在开车送货期间,被边桑某在开车送货期间,被边上另一位驾驶员吴某冤枉,对他说了上另一位驾驶员吴某冤枉,对他说了很多难听的话桑某骂着辩解了几句,很多难听的话桑某骂着辩解了几句,被吴某在额头和眼眶上打了几下,因被吴某在额头和眼眶上打了几下,因为在开车,怕出意外,当时就没有还为在开车,怕出意外,当时就没有还手等下车后,桑某发现自己的眼部手等下车后,桑某发现自己的眼部受伤,非常生气,就打了吴某,造成受伤,非常生气,就打了吴某,造成吴某嘴角破损。

      吴某嘴角破损讲授新课讲授新课 思考讨论:思考讨论:(教材(教材P127P127))讲授新课讲授新课正当防卫要件正当防卫要件案例中的行为案例中的行为正当防卫所针对的,必须正当防卫所针对的,必须是不法侵害是不法侵害必须是在不法侵害必须是在不法侵害正在进正在进行行的时候的时候正当防卫所针对的必须是正当防卫所针对的必须是不法侵害人不法侵害人正当防卫不能明显超过一正当防卫不能明显超过一定限度定限度结论结论吴某在车上打桑某吴某在车上打桑某吴某吴某不再打不再打桑某桑某桑某下车打吴某桑某下车打吴某造成吴某嘴角破损造成吴某嘴角破损桑某的行为桑某的行为不属于不属于正当防卫,正当防卫,应该承担法律责任应该承担法律责任 讲授新课讲授新课 郑某为某海轮船长郑某的船由南美载郑某为某海轮船长郑某的船由南美载货回国,途径公海时收到台风紧急预报由货回国,途径公海时收到台风紧急预报由于船远离陆地,不能进港避风,而在原地抛于船远离陆地,不能进港避风,而在原地抛锚或者继续前行以及返航均不能避免台风的锚或者继续前行以及返航均不能避免台风的袭击郑某为减轻船的负荷,以免船毁人亡,袭击郑某为减轻船的负荷,以免船毁人亡,即命令船员将所载货物的即命令船员将所载货物的10%10%(价值(价值1010余万余万元人民币)抛入大海。

      最后,该船终于顺利元人民币)抛入大海最后,该船终于顺利回国教材教材P128P128))郑某的行为要承担法律责任吗?为什么郑某的行为要承担法律责任吗?为什么?? 讲授新课讲授新课小智小智不用,在那种情况下,不用,在那种情况下,不用,在那种情况下,不用,在那种情况下,他那样做属于紧急避险他那样做属于紧急避险他那样做属于紧急避险他那样做属于紧急避险行为,生命最重要行为,生命最重要行为,生命最重要行为,生命最重要小红小红要赔偿,因为他损害要赔偿,因为他损害要赔偿,因为他损害要赔偿,因为他损害了海轮公司的利益,了海轮公司的利益,了海轮公司的利益,了海轮公司的利益,给海轮公司造成了巨给海轮公司造成了巨给海轮公司造成了巨给海轮公司造成了巨大损失 讲授新课讲授新课 在我们判断郑某的行为是否要承担在我们判断郑某的行为是否要承担法律责任之前,我们需要知道紧急避险法律责任之前,我们需要知道紧急避险的含义和构成要件的含义和构成要件4 4 4 4.紧急避险的含义: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紧急避险的含义: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紧急避险的含义: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紧急避险的含义: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免受正在发生的免受正在发生的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造成损害的,,造成损害的,,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不负刑事责任不负刑事责任不负刑事责任教材教材教材教材P128P128P128P128))))5 5 5 5.紧急避险有.紧急避险有.紧急避险有.紧急避险有三个构成要件三个构成要件三个构成要件三个构成要件:第一,:第一,:第一,:第一,危险的紧迫性危险的紧迫性危险的紧迫性危险的紧迫性第二,第二,第二,第二,避险措施的必要性避险措施的必要性避险措施的必要性避险措施的必要性第三,紧急行为的合理紧急行为的合理紧急行为的合理紧急行为的合理性性性性教材教材教材教材P128P128P128P128)))) 讲授新课讲授新课小红小红哦!我明白了,郑某哦!我明白了,郑某的行为属于紧急避险的行为属于紧急避险而且在危险的紧迫性、而且在危险的紧迫性、避险措施的必要性以避险措施的必要性以及紧急行为的合理性及紧急行为的合理性方面都符合要求所方面都符合要求所以他不需要承担法律以他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讲授新课讲授新课6 6..《《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第二十一条规定:一条规定: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教材教材P128P128)) 讲授新课讲授新课 孙某驾驶满载乘客的公共汽车以孙某驾驶满载乘客的公共汽车以2525千米千米的时速由东向西行驶,当公共汽车行驶到某的时速由东向西行驶,当公共汽车行驶到某大街时,迎面开来一辆高速行驶的失控的汽大街时,迎面开来一辆高速行驶的失控的汽车,孙某为避免与失控汽车相撞,急忙向右车,孙某为避免与失控汽车相撞,急忙向右打舵(左方道路上车辆较多),将车开到人打舵(左方道路上车辆较多),将车开到人行道上,造成一人被撞成轻伤行道上,造成一人被撞成轻伤教材教材P129P129))思考:思考:请你根据紧急避险的相关知识,判请你根据紧急避险的相关知识,判断孙某的行为是否符合紧急避险,是否应承断孙某的行为是否符合紧急避险,是否应承担刑事责任担刑事责任 警惕不警惕不良行为良行为学会正学会正当防卫当防卫课堂小结课堂小结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类型以及原因有哪些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类型以及原因有哪些不良行为的危害及其矫治方法是什么不良行为的危害及其矫治方法是什么正当防卫的含义及其条件正当防卫的含义及其条件紧急避险的含义及其构成要件紧急避险的含义及其构成要件 1.1.青少年在看暴力的影视作品以及小说时应青少年在看暴力的影视作品以及小说时应该牢记(该牢记(  A A ) )①①其中的情节大多数是虚拟的,和现实存在其中的情节大多数是虚拟的,和现实存在差别差别 ②②认真学习和模仿认真学习和模仿 ③③要明辨是非不可以模仿要明辨是非不可以模仿 ④④要明白依靠非法手段获利的人没有好下场要明白依靠非法手段获利的人没有好下场A A..①③④①③④  B B..①②④①②④  C C..②③④②③④  D D..①②③④①②③④随堂训练随堂训练 2.2.古古语语云云““小小时时偷偷针针,,大大时时偷偷金金。

      这这句句话话告告诉我们诉我们( ( D D ) )①①不良行为是一定会走向违法犯罪的不良行为是一定会走向违法犯罪的 ②②要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要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③③要懂得避免沾染不良习气,改正错误要懂得避免沾染不良习气,改正错误 ④④不良行为不加以改正会走上违法犯罪不良行为不加以改正会走上违法犯罪A A..①②③①②③B B..②④②④C C..③④③④D D..②③④②③④随堂训练随堂训练 随堂训练随堂训练3.下列情况不属于正当防卫的是(   )A.杀人犯持刀向许受害人砍去,受害人顺手捡起砖头将杀人犯砸成重伤B.强奸犯正在对妇女实施暴力威胁时,妇女奋起奋力反击,将强奸犯咬伤C.抢劫犯正持刀威胁被害人,被过路群众用石头砸伤头部D.把小偷抓住后,将其打成轻伤D 随堂训练随堂训练4.紧急避险是为了保护较大的合法权益,他紧急避险是为了保护较大的合法权益,他有三大构成要件,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他的构有三大构成要件,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他的构成要件的是(成要件的是( ))A.危险的紧迫性危险的紧迫性 B.避险措施的合理性避险措施的合理性 C.利益的最大化利益的最大化 D.避险行为的合理性避险行为的合理性C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