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义教版中考化学三模试卷D卷 .doc
13页北京义教版中考化学三模试卷D卷 一、 选择题 (共10题;共20分)1. (2分)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 . 汽油挥发B . 煤油燃烧C . 食物变质D . 铁钉生锈2. (2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浓盐酸、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溶质的质量分数都会减小B . 木炭、活性炭都具有吸附性,都能用于除去异味或脱色C . 煤、石油、天然气都是混合物,也都是化石燃料,都属于可再生能源D . 碳、一氧化碳都有可燃性和还原性,都能用作燃料或用于冶炼金属3. (2分)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4. (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缺铁易患骨质疏松B . pH>5.6的雨水称为酸雨C . 熟石灰可作食品包装袋内的干燥剂D . 用碘水可以区别葡萄糖和可溶性淀粉5. (2分)下列化学用语的使用及其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 A . H2O 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B . 4H 4个氢元素C . Ca+2 一个钙离子带二个单位正电荷D . 2CO2 两个二氧化碳分子6. (2分)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根据该图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 . 四种物质中只有丙属于氧化物B . 该反应为化合反应C . 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个数不变D . 若有17g物质甲参加反应,则生成物丁的质量为18g7. (2分)(2015•六盘水)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A . 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B . 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C .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D . 稀溶液也可能是饱和溶液8. (2分)水是生命的摇篮,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分解成氢气和氧气B . 水的净化操作中,过滤可以使硬水变成软水C . 以水为原料廉价地制备氢气可以有效地缓解温室效应D . 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9. (2分)溶液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B . 汽水和食盐水都属于溶液C . 某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是该物质的溶解度D . 将澄清的饱和石灰水加热,无白色浑浊出现10. (2分)下列各组内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 H+、Ba2+、SO42-、NO3-B . H+、OH -、Cl -、SO42-C . Na+、Ca2+、Mg2+、Cl -D . NH4 +、Ba2+、OH -、NO3-二、 第11~15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共5题;共11分)11. (2分)(2016•会昌县一模)如图所示课本实验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A . 产生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证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B . 量筒中水的质量越来越少,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隔C . 蜡烛逐渐熄灭,说明物质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D . 铝丝表面出现红色物质,说明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12. (2分)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20℃时,等质量的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B . 20℃时,260g乙的饱和溶液加水可配制成600g10%的溶液C . 20℃的甲乙饱和溶液升温到40℃,甲溶液的浓度大于乙D . 20℃时甲乙饱和溶液升温到40℃,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相等13. (3分)向一定质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克Zn,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称量,得到的质量为n克的滤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取滤渣滴加稀硫酸,可能有气泡产生B . 取反应后的滤液观察,滤液一定呈蓝色C . 取反应后的滤液滴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产生D . 滤液中的溶质最多有两种,滤渣中的物质至少有两种14. (2分)下列实验方案中,设计合理的是( )A . 用过滤的方法将硬水进行软化B . 用燃烧木炭的方法制备纯净的二氧化碳C . 加适量稀盐酸清洗铁制品表面的铁锈D . 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别氧气和二氧化碳15. (2分)下列各组转化中,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组合是( )A . ①②B . ①③C . ②③D . ①②③三、 非选择题 (共5题;共39分)16. (10分)“可燃冰”是蕴藏在海底中的天然气,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被誉为“固体瓦斯”化学式为:CH4•nH2O. (1)可燃冰(CH4•nH2O)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天然气属于________(填“可”或“不可”)再生能源.为缓解能源危机,人们正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下列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太阳能 b.石油 c.氢能 d.地热能(3)目前人类利用太阳辐射能,主要方式是“光﹣热”转换,请列举生活中的一例:________; (4)如图是一种家庭能量储存系统原理示意图,在该系统中,白天利用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辐射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给用电器供电并用装置X电解水;夜晚,装置Y是氢﹣氧燃料电池,用于夜晚给用电器供电. ①白天,装置X中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正极产生的气体为________;②夜晚,装置Y中________能转化为电能;③该系统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A.该系统中能量的最初来源是太阳能B.装置X工作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C.该系统能实现物质的零排放,保护了环境.(5)含硫的煤在燃烧时常会产生有害的SO2气体.为防止污染空气,常将燃烧后的气体(烟道气)通入石灰浆来吸收SO2 , 其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生成的CaSO3在空气中进一步氧化生成CaSO4 , 其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 17. (3分)现有A、B、C、D、E、F、G、P、Q九种物质,其中A为黑色铁的氧化物,C、F是常见金属,B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气体单质,D为浅绿色溶液,G为蓝色溶液.F与含有硝酸根离子的化合物P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它们之间关系如图所示,试推测: (1)下列物质Q的化学式:________. (2)C→A转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C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18. (8分)(2016•黑龙江)实验室里现有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稀硫酸、石灰石、稀盐酸,以及下列仪器:(1)仪器⑦名称________(2)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可以制取二氧化碳,需选择的仪器序号是________ , 若要检验二氧化碳气体,需补充一种溶液,这种溶液中溶质的俗称是________,二氧化碳验满的方法________.(3)再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还可以制取________,收集方法是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基本反应类型________.19. (8分) (1)工业上制取烧碱的方法之一是电解食盐水法,在生成烧碱的同时还在两电极上产生两种气体(经检验均不是氧气),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某化学小组在化工商店购得某品牌的烧碱样品,准备用于化学实验当将其配制成溶液时,小刚同学观察包装袋标签发现了问题:根据生产日期,这包烧碱存放时间较长,会不会变质呢?于是对这包烧碱进行如下探究: (一)这包烧碱含有什么成分?打开后发现样品表面出现一层白色粉末,初步判断已经变质,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3)小刚同学猜想:该包烧碱的成分可能是NaOH和Na2CO3、也可能完全是Na2CO3; 实验探究:实验操作现象结论①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完全溶于水,加足量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① 含有Na2CO3② 取①中上层清液,滴加 ________试液________还含有NaOH(4)反思1:小红同学在实验完成后提出个人质疑:化学反应中的原料往往不能完全转化为产品,所以电解食盐水法制得的烧碱中往往会含有________杂质(填化学式)所以需要进行再探究: 另取上述实验①中的上层清液,滴加足量稀硝酸和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得出结论,说明小红的质疑是正确的反思2:小亮认为,小红的实验设计有缺陷,要想证明其结论是正确的,需要对上述实验探究作一改进后,才能得出小红质疑是正确的结论。
改进的方法是________5)(二)成分含量测定 a.取样品mg放入如右图装置中加水完全溶解,后放在电子天平上称量为m1g;b.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加入足量稀硝酸溶液,待反应停止再称量为m2g;c.逐滴向上述反应后容器中加入M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d.将上述混合物过滤、洗涤、烘干,称得沉淀质量为m3ge.计算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106(m1-m2)/44m100%试完成下列问题:M是________溶液(填化学式);(6)利用沉淀物的质量(m3g)计算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若沉淀未洗涤,则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将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没影响") 20. (10分)实验室常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现取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12.5g和73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石灰石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求: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2)该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10题;共2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二、 第11~15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共5题;共11分)11-1、12-1、13-1、14-1、15-1、三、 非选择题 (共5题;共39分)16-1、16-2、16-3、16-4、16-5、17-1、17-2、17-3、18-1、18-2、18-3、19-1、19-2、19-3、19-4、19-5、19-6、20-1、20-2、。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