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纲整理版-中国古代文学史(二).doc
22页第一节辽代文学辽代诗歌:诗人多为统治阶级上层人物识记:耶律倍及其《海上诗》耶律倍:曾被立为皇太子,自幼好读书,不喜射猎,从汉族文人张谏学习汉文 化,知音律,善书画,能为五言诗,博学多才《海上诗》:“小山压大山,大山全 无力羞见故乡人,从此投外国是一首失意的悲歌识记:耶律洪基及其《题黄菊赋》辽道宗耶律洪基有诗文集《清宁集》,他的斐帽赋云是一首流传很广的诗 作理解:寺公大师《醉义歌》寺公大师:《醉义歌》,长达一百二十句,是辽诗中最长诗篇全诗写得慷慨, 气势流贯,具有自己的独特风格耶律楚材《醉义歌序》将它称之为辽诗的“绝唱”, 以为“可与苏、黄并驱争先耳”理解:辽代诗文体现着民族文化融合的特点《醉义歌》原为契丹文,经耶律楚材译为汉语后流传于世诗人以饮酒为契机,纵情放歌,自比陶渊明和李太白,脱形迹于醉乡,杂糅儒、佛、道思想以求解脱 虽然所有事典和思想旨趣均来自汉文化,采用的也是汉诗歌行体的抒写方式,但融 入了契丹民族刚健质朴的粗犷气质,体现着辽代诗文体现着民族文化融合的特点识记:契丹女诗人萧观音、萧瑟瑟萧观音:契丹族女诗人,懿德皇后曾应制赋《伏虎林》诗萧瑟瑟:聪慧娴雅,工文墨,善诗歌,作《讽谏歌》。
识记:汉族诗文作家赵延寿、王鼎除契丹族作家外,辽代还有一些汉族诗文作家,只是从诗人作家的人数到作品 的数量,都不及契丹族比较有成就和影响的有赵延寿、王鼎等第二节金代文学的发展识记:金初文坛作家构成金初文坛由两部分人组成:1、 由辽入金的文臣,他们很少有作品流传2、 活跃于金初文坛的是由宋入金的文士理解:金初主要诗文作家(名字+代表作)1. 初期:借才异代宇文虚中:字叔通,别号龙溪居士,益州广都(今四川成都)人他于北宋大 观三年登进士第,历官州县,后入京为起居舍人、国史编修官建炎二年,他以资 政殿学士充大金通问使,入金祈请徽、钦二帝南归,因未能完成使命,遂留在金朝 代表作《又和九日》,以深挚的笔调,抒写去国的哀愁和怀乡的感慨,有一种强烈 的恋宋情结这几乎成了金初诗歌的情感基调吴激:字彦高,建州(今福建建瓯)人他是北宋著名书画家米芾的女婿,工 诗能文,字画俊逸,奉命使金时,被金人强留,命为翰林待制吴激以词名世,最 受推崇的作品是《人月圆》[宴北人张侍御家有感]蔡松年:字伯坚,自号萧闲老人他主要以词著名,与吴激齐名,并称“吴蔡体” 他的《大江东去》写寄怀林泉的归隐之思,词风清丽闲雅,无激愤语,但词中曲折 透露出来的感情却十分复杂。
理解:"国朝文派”及其主要诗文作家2. 中期:国朝文派蔡珪:字正甫,系蔡松年的长子他的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方面,可多已失传, 其四十六首诗歌作品,因收入《中州集》而流传甚广其《闾山》,具有北国的雄 健诗风党怀英:字世杰,号竹溪,泰安(今山东泰安)人他少时聪敏过人,曾与辛 弃疾为同舍生他是继蔡珪而起的著名作家,诗、文、书法都很擅长,其文平实畅 达,不尚虚饰,其诗体物精细,寄兴高妙,有魏晋陶谢之风如《奉使行高邮道中》王庭筠:字子瑞,自号黄华山主,他出身于渤海望族的一个文学世家《河阴 道中》,笔调明快,自然理解:金代后期主要诗文作家3. 后期:赵秉文:字周臣,号闲闲老人诗歌创作强调“师古”,但又提倡风格的多样化, 他的七言长诗气势奔放,不拘一格,律诗壮丽,五言古诗则真淳简澹、冲和清远, 如《效王右丞独步幽簧里》写得疏淡古朴、有一种清丽之美李纯甫:字之纯,号屏山居士尚奇”诗派,仰慕黄庭坚代表作有《送李经》王若虚:字从之,号慵夫博学多才,推崇苏轼,抨击黄庭坚是金人著名的 批评家《戏作四绝》第三节 元好问(金代文学最高成就)识记:元好问的生平元好问,号遗山,忻州秀容(今山西忻州)人从青年时期开始,他就亲历了 战乱的流离失所,到中年又目睹亡国的惨痛,其个人的遭遇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 地联系在一起。
金亡不仕,以保存金代文献为己任,晚年隐居秀容,建“野史亭”,著 述其上,编成《中州集》,以诗存史,搜集金代史料近百万言,多为后人编纂《金 史》所本元好问是具有多方面成就的大家,仅就文学言,他涉猎诗、文、词、小说、文 学批评,且都取得了极可称道的成就理解:元好问《论诗三十首》所体现的审美追求和诗学观念1、 十八岁时所作的《论诗三十首》,是唐宋以来最系统、最全面的一组论诗绝 句,集中地体现了他的审美追求和诗歌创作观2、 风雅为宗,要求诗歌回归“正体”,通过细评汉魏以下诗人,明辨诗史正伪清 浊3、 诗推崇自然,标举清刚雄健4、 诗的评价中,推尊李、杜,对宋黄庭坚特别是金代效法黄庭坚诗而形成的弊 端,有所批评应用:元好问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元好问是金元时期最有成就的诗人清刚之气与伤乱的时代造就了诗人元好问O1、 的特点:反映那个不幸和痛苦的时代,受到杜甫沉郁顿挫的影响,都具有苍 凉沉郁,悲愤高亢的特点如《岐阳三首》其二)2、 还写了咏物诗、山水诗、题画诗、应酬诗等3、 元好问擅长各诗体,而以七律、七绝成就最为突出应用:元好问词作的特点元好问是金元词坛最多产的一代巨擘他的词以豪放为主,但并非一味豪放, 而是能融汇婉约情词的韵致,形成清雄顿挫而深婉明丽的成熟风格,成为辛弃疾之 后宋、金词坛上的又一大家。
元好问散文的特点元好问的散文成就也不容忽视其散文众体皆备,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为文 取法欧苏,纤徐委备,平易之中又极有情致代表性的作品有《送秦中诸人引》、 《送高雄飞序》、《雷希颜墓铭》、《赵州学记》、《市隐斋记》等应用:元好问的文学成就(诗词文三方面)第四节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识记:诸宫调诸宫调是宋金元时期流行的一种说唱艺术,由于是用多种宫调的曲子联套演唱, 杂以说白,表演长篇故事,因而称作“诸宫调”《西厢记诸宫调》是现存唯一完整的 诸宫调作品作者董解元,金章宗时人,名里及生平均不详,“解元”只是当时人借一 种功名之称来敬称读书人,并不是他的名字应用: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对《莺莺传》的改作及其艺术特点1、 《西厢记诸宫调》是董解元根据唐代传奇小说《莺莺传》进行的再创作唐 代元稹的《莺莺传》问世后,它所讲述的崔莺莺与张生的爱情故事就广为流传,但 故事的内容没有发生大的变化,直到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问世,才对故事情节 内容作了创造性的改造2、 其中最为重要的改动,是将原作张生对莺莺“始乱终弃”的悲剧结局,改为崔、 张二人私奔出走而最后获得“美满团圆”的戏剧结局这不仅从思想上摒弃了原作中表 现的“女人是祸水”的道德说教,也使故事中的人物性格、矛盾冲突和人物关系发生了 根本的变化,使这一故事展示出新的面貌,在艺术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3、作品结构宏伟,情节曲折,由相逢、联吟、闹场、兵围、请宴、琴挑、挚简、相思、问病、拷红、许亲、送别、惊梦、婚变、出走、团圆等,构成五万余言的鸿 篇巨制4、其曲词也极优美,明人胡应麟评此作“精工巧丽,备极才情,而字字本色,言 言古意,当是古今传奇鼻祖金人一代文献尽此矣”第二章 元杂剧的兴盛和代表作家(元代是蒙古族统一的政权)元代是中国戏曲发展的黄金时期杂剧文学剧本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戏曲进入 了成熟期,它反映了中国戏曲唱、念、做集于一体的特征元杂剧又是以中国文学 史上第一种成熟的叙事文学样式登上文坛的,它因而极大地扩展了中国古典文学的 表现空间第一节元杂剧的兴盛及其基本面貌应用:元杂剧兴的原因元杂剧在一个很短的时间里迅速崛起、兴盛,进而风靡全国,有着多方面的原 因大致说来有以下几点:首先,城市经济的繁茉和艺术表演的社会化、商业化,是促使戏剧成熟与兴盛 的必要基础一方面广大的观众为杂剧的创作和演出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经济支持, 一方面编演者为了争取观众而要不断地努力提高戏曲和演出水平这对杂剧发展的 推动,无疑是巨大的其次上蒙古贵族的爱好,对元杂剧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提倡和推动作用再次,元初取消了科举制度,一批文人为了生存创作了大量剧本和话本小说, 文人的参与创作和演出,高水平作家队伍的形成,是元杂剧繁荣的重要因素。
识记:"元曲四大家"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关、马、白 三家在前期理解:元杂剧的体制元杂剧本剧由折、楔子和题目、正名组成其主体部分是折和楔子1. 一本杂剧一般由四折一楔子组成元杂剧以折为单位,一折是剧本情节的一个 段落,也是音乐的一个单元,如今天戏的一场同时它还是一套曲词元杂剧以四 折一楔子为通例,超过四折的称为变体2. 元杂剧一折一套曲子,一套曲子都属回一宫调,押同样的韵,一韵到底演唱 时,一人主唱,一唱到底3. 元杂剧的角色,以旦(女角)、末(男角)为主今人一般把元杂剧的角色分 为旦、末、净、杂四类旦是女角,女主角叫正旦,正旦主演的剧本叫旦本,这部 戏就称旦本戏末是男角,男主角叫正末,正末主唱的剧本叫末本,这部戏也就是 末本戏应用:元杂剧发展分为前后两期及各期代表作家作品关于元杂剧的发展和分期,一种认为,元杂剧的发展应分为前、后两期1、 前期是元杂剧的鼎盛时期,这时元杂剧的中心在大都(今北京),著名的作 家有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杨显之、高文秀、康进之、石君宝、纪君祥 所谓“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关、马、白三 家在前期。
元杂剧著名的优秀作品,大多产生在这一时期,作品多悲剧,著名的四 大悲剧《窦娥冤》、《梧桐雨》、《汉宫秋》、《赵氏孤儿》,都产生在这—时期2、 元成宗大德末年以后,杂剧中心南移到了杭州,从此到元末,是元杂剧发展 的后期著名的作家有郑光祖、宫天挺、乔吉、秦简夫等后期代表作有郑光祖的《倩女黄魂》、宫天挺(宫大用)的《范张鸡黍》、秦简夫的《东堂老》、乔吉的 《扬州梦》3、与前期杂剧相比,作品内容也有了明显差别,与前期多社会剧、悲剧不同, 后期多爱情剧、文人事迹剧、神仙道化剧理解:元杂剧分为五类杂剧分为爱情婚姻剧、神仙道化剧、公案剧、历史剧、家庭伦理剧五类1、 爱情婚姻剧约占杂剧作品总数的五分之一,其中最著名的是四大爱情剧厢记》、《拜月亭》、《墙头马上》和《倩女离魂》,其中又以《西厢记影响最 Xo2、 比较著名的神仙道化剧作品有《陈拷高卧》、《黄粱梦》、《任风子》、《城 南柳》等,这些剧中所表现的是文人隐士的思想意识和生活情趣3、 元杂剧的公案剧,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写权豪势要欺压无辜百姓,清官惩 治豪强,为民申冤的一类是写恶人图财害命,或因家庭、财产纠纷,善良受欺受 诬,清官伸张正义的第一类的代表作品有《鲁斋郎》、《蝴蝶梦》、《陈州巢米》 等,第二类的代表作有《灰阑记》、《盆儿鬼》、《魔合罗》等。
4、 历史剧也是元杂剧中的一大类,著名的历史剧有《汉宫秋》、《梧桐雨》、 《赵氏孤儿》、《单刀会》、《渥池会》,有人称之为“五大历史剧”元杂剧中的历史剧往往充分体现剧作者的主体精神,历史事实和历史故事都不过是为表现这一主 体精神服务的5、 家庭伦理剧表现伦理道德观念,有比较浓的说教意味影响较大的有《东堂 老》、《范张鸡黍》等元杂剧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它真实地反映了元代丰富而复杂的社会生活,也 真切地展示了杂剧作家丰富多彩的个性和精神世界第二节 前期作家白朴、马致远等理解:纪君祥及其《赵氏孤儿》;郑廷玉及其《看钱奴》纪君祥以其著名悲剧《赵氏孤儿》成为有国际声誉的戏曲家,郑廷玉以其讽刺喜剧《看钱奴》在元初剧坛和中国戏曲史上享有盛誉识记:白朴的生平创作白朴(1226-1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