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大学生弱势群体心理压力的调查分析.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平***
  • 文档编号:9031768
  • 上传时间:2017-09-3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99.65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大学生弱势群体的问题调查弱势群体”是指在社会改革中经济收入、社会地位、权益维护、竞争能力等方面均处于劣势的人群共同体在大学场域中也有弱势群体,而且这种弱势群体是一种更难以察觉的群体他们由于家庭、社会、学校和学业方面的原因而导致其处于不利的地位因而他们较同龄的大学生面临着更多的压力源,导致个体经常处在紧张状态,产生不愉快甚至痛苦的体验,给生活、学习及工作带来不可避免的消极影响因此弄清压力的来源,寻找化解压力的办法,及时消除影响大学生弱势群体身心健康的不利因素,对提高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保证大学生弱势群体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我们对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心理压力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一、研究的对象和方法1.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对象为贵阳学院在校大学生为了确保取样的广泛性,我们选取不同院系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 1467 份,其中男生 653 名,占 44.5%,女生 814 名,占 55.5%;一年级学生 461 名,占 31.4%,二年级学生 548 名,占 37.3%,三年级学生 419 名,占 28.6%,四年级学生 39 名,占 2.7%2.调查方法本调查分问卷调查和访谈两部分。

      为了制定问卷调查表和访谈提纲,首先在 3 个系召开了3 次学生座谈会,共 30 个学生参加,初步了解学生对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看法,并制定调查初表对调查答卷初步分析后,进一步调整了调查表和访谈的问题,确定了调查工具调查表的问题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级、专业、来自农村还是城市,是否学生干部) ,经济状况(如平均每月的生活费大约是多少) ,学习困难程度,与老师、家庭成员、同学的关系密切程度,学习、经济、生活、心理等方面的压力情况,关于弱势学生是否有性别差异的看法等;另外还有学生对获得救助的特别权利期待,对帮助弱势群体大学生的希望与建议方面的问题调查表分选择题(17 个) 、排顺序(6 个) 、判断题(2 个) 、问答题(5 个)共计 30 个问题问卷调查一般是课题研究人员与学校或院、系教务管理人员联系,确定调查对象的抽样原则,之后,在学生课间或自习时间让学生花约 20 分钟填写问卷调查表从回收的有效答卷看,学生对选择题、排顺序题、判断题作答是比较认真的,但许多学生没有回答问答题访谈提纲共 10 个问题,供与学生个别谈话或几个学生一起座谈时参考使用如:“你觉得在你们同学中间存在弱势群体吗?你认为什么样的学生才算弱势群体,表现在哪些方面?”“你觉得来自农村的同学与来自大城市的同学在学习压力、信心、意志、能力方面有差别吗?农村同学中弱势者比来自城市的多吗?”在访谈中大学生们表现出积极配合的态度,晚上到教室随机抽取自习的学生进行访谈,基本上都能高兴地接受,很愿意交谈。

      有的同学还主动提出要一些调查表去给其他同学填写问卷调查结果采用 SPSS12.0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二、大学生弱势群体所面临的压力在被调查的 1467 人中,有 393 人认为自己属于大学生弱势群体中的一员,占 26.8%我们将他们界定为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研究对象,进一步分析他们的答卷在“给你带来压力的原因由强到弱排序”的 6 项答案中,大学生弱势群体面临的压力排第一位的情况是:(1)就业困难、为前途担忧(占 34.9%);(2)经济困难(占 26.0%); (3)学习困难(占 17.6%);(4)心理困扰、人际关系差、交往困难(占 10.2%);(5) 身体健康状况(占 5.4%);(6) 其他(占 5.9%)下面就大学生弱势群体来自就业、经济、学习三个方面的压力进行讨论1.就业压力毕业后的就业选择一直是大学生关心的焦点问题随着高校毕业生分配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供需见面,双向选择” 就业形式的实施,大学生从一年级起就普遍感到有一种危机感,尤其对很多方面处于不利地位的大学生弱势群体来说,他们的就业烦恼自然更加突出在 6 项“给你带来压力的原因” 中,就业困难、前途担忧位于第一位的占 34.9%,位于第二位的占27.9%,两项共计 62.8%。

      所以,有超过半数的大学生弱势群体的主要心理压力是来自就业的压力,是对个人前途命运的担忧其原因是:(1)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近年来 ,由于高校的扩招,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就业越来越难据新华网上载,从 1999 年起,我国连续扩大招生规模,使高等教育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2001 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 115 万,2002 年为 145 万,2003 年达到 212 万,2004 年是 250 万,4 年增加了 140 万,今后还将继续增长 [1]毕业生数量跳跃式增长,而社会上的人才需求增长则是缓慢的或与往年持平2) 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对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市场经济下的就业竞争,是个人综合能力的全面竞争,如果不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必然会为自己将来的求职带来障碍此次调查中,在 6 项“自己遇到的挫折来源”中,综合能力位于第一位的占 36.1%,位于第二位的占 25.6%,两项共计 61.7%,也就是说有超过半数的大学生弱势群体认为自己综合能力的欠缺是自己最大的挫折源,而在对综合能力要求很高的就业竞争中,综合能力的弱势导致了就业竞争的弱势3) 就业信息不畅通目前我国的职业介绍机制还很不完善,正规的职业介绍机构还很缺乏,人才市场极不规范。

      在这种情况下,能否就业的决定因素不仅是个体自身的素质,还包括自己的关系背景但大学生弱势群体所拥有的的社会资本很少,他们几乎没有什么信息网络,也没有可利用的社会资源,社会关系尚未形成这些都使大学生弱势群体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使他们感到一阵迷茫和恐惧,好不容易考上了大学,却又深怕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无法摆脱困境2.经济压力据王康平调查,我国学生每人在校期间的各种费用合计为 6236 元[2]由此可以估计完成本科阶段的教育费用则约为 3 万多元据有关统计,2002 年城市和农村的人均收入分别是:7703 元、2476 元 [3]也就是说,不考虑学生在校期间的各种费用和我国居民收入水平差异因素,一个城镇居民年收入只够一个学生一年的学费农村居民则要 2-3 人的年收入才够一个学生一年的学费 而大学生弱势群体大多来自经济困难的家庭,学费和家庭收入的巨大差异对他们而言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压力,他们常常是靠四处举债借款来缴纳学费以维系学业的,至于他们的生活费用更是少之又少个人生活费(含学习用品费) 的调查数据显示,每月生活费在 150 元以下的占 5.3%,在 150-300 元间的占 37.2%此外, 53.7%的大学生弱势群体认为“较之周围的同学,自己的经济状况处于劣势或不好”。

      有的学生写道:“我家庭困难,面对高额的学费和生活费,无能为力,贫困使我在学业和挣钱之间挣扎”事实上,由于家庭无法提供充分的物质资助,多数经济弱势的大学生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学费、生活费等各种开销这种生活状况使他们不但要在学习之外勤工俭学,还要尽量减少开支,事事都不得不考虑经济因素,这大大增加了他们的心理压力在“给你带来压力的原因由强到弱的排序中”中,经济困难位于第一位的占 26.0%,位于第二位的占 17.9%,两项共计 43.9%;在 6 项“自己遇到的挫折来源由强到弱排序 ”中经济困难位于第一位的占19.7%,位于第二位的占 21.7%,两项共计 41.4%可见经济困难是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第二大压力来源3.学习压力学习是大学生最基本的活动,大学生很多苦恼也来自学习调查发现, 17.6%的大学生弱势群体认为学习困难是带给他们压力的第一位原因;17.1%的学生遇到的最大挫折是学习和考试失败;17.0%的弱势学生认为学习负担 “很重”,26.2%的弱势学生认为学习负担“重”;31.6%的弱势学生认为“较之周围的同学,自己的学习状况处于劣势或不好 ”可见,有三分之一的大学生弱势群体有学习方面的苦恼。

      其原因除了学习兴趣不浓、学习基础薄弱、学习方法欠妥外,还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1)经济上的弱势导致学习压力增大一般而言,越是贫困的家庭,父母对子女的成就期望值也越大大学生弱势群体身上一般都寄托着将来通过自己的成就改变家庭经济状况的巨大希望因而,他们生怕学习不好,无颜见千辛万苦凑学费供养自己上学的父母他们可能是在收到录取通知书那天起就有了无形压力2)经济上的弱势导致学习上的弱势信息技术的强劲势头使得学习成本不断上涨,电脑、工具书等价格不菲但又必需的学习设备的运用在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对于平时生活紧巴巴的经济弱势生来说,这一切都成了奢望,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比如有的学生由于在外语学习上缺少听读设备,导致口语能力差此外,一些经济弱势学生为了维持自己的基本生活,在校期间不得不千方百计寻求机会去打工挣钱,这肯定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无形中让他们在学习上感到力不从心,特别是因打工使学习成绩下滑,更是给他们的学习生活带来冲击,产生心理压力 (3)学习上的弱势加大经济弱势生的心理压力当前高校已开始普遍实行学分制,严格学籍管理,考试不及格者必须重修,并要交纳一定的重修费,这对于经济弱势生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三、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心理压力释放状况有关压力的研究指出,心理压力若不及时释放,会给人造成许多负面影响,如消极悲观的情绪反应,对个人生活及社会生活的不满足感等,由此产生行为上的偏差,心理上的失常,使心理障碍发生率不断上升在我们的调查中,21.9%的大学生弱势群体“较之周围的同学,自己的心理素质处于劣势或不好”面对各方面的压力,他们一般会采取各种方式加以释放调查表明,大学生弱势群体在遇到困难或挫折时,首选的释放方式依次是:自我调节(占 62.9%)、找朋友同学交流(占 30.2%)、找老师交流 (占 0.8%)、选择心理咨询 (占 0.5%)、其他(占 5.9%)可见,自己解决和找朋友、同学倾诉是大学生弱势群体应对压力的主要方式,而找老师交流和选择心理咨询却“备受冷落”这样的释压状态也反映出了现实校园中的一些问题1.师生关系疏远,缺乏沟通和交流此次调查中,48.6%的大学生弱势群体认为自己与老师的关系疏远或比较疏远究其原因,第一,高等教育的快速大众化导致师生比例的失调,老师教学任务繁重,科研工作压力又大,很多老师几乎不认识学生,更谈不上与学生交流,师生交往困难自然使师生关系淡漠第二,由于网络时代信息传递渠道多元化,学生对老师的知识储备和人格魅力产生了更高的期望,当这种期望达不到满足时,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度就会降低,教师的主导角色功能逐渐淡化,使师生关系出现某种程度的疏离。

      第三,性格特征、学习成绩对师生关系影响很大 [4]一般与老师交往密切的都是外向型、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大学生弱势学生由于各方面的不利地位,很大一部分都已经习惯了默默无闻,更别说与老师交流了2.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得很不够,心理咨询没有在大学里普及虽然心理健康教育进入我国高校已经有近 20 年的历史,心理咨询室在大部分高校也已经设立,但是由于受旧的人才教育观和习惯思维模式的影响,心理健康教育受重视的程度在不同地区和不同高校很不平衡,从事此项工作的队伍层次参差不齐,宣传的不够使得很多大学生对于参与心理心存顾虑,从而使得心理咨询效果不佳四、帮助大学生弱势群体减轻压力的对策思考大学生弱势群体减轻压力不仅是学校的责任,而且也是全社会应该关注的一个问题它的解决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1.完善大学生弱势群体经济资助与就业支持的政策近几年来,大学生弱势群体已经得到了政府、学校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采取了一些资助措施如对困难学生的“奖、贷、助、补、减”资助体系、政府的经常性拨款、社会各界的捐助等等,这些措施对减轻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心理压力都起到了积极性的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覆盖面窄,分配不均、手续复杂等。

      导致上述问题最根本的原因是教育立法的不足、政策不完备,政府作为社会普遍利益的代言人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