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德阳市孝泉中学高一化学联考试题含解析.docx
6页四川省德阳市孝泉中学高一化学联考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1. 将1 mol CH4与Cl2发生取代反应,待反应完全后,测得四种有机物的物质的量相等,则消耗的Cl2的物质的量为( )A.0.5 mol B.2 molC.2.5 mol D.4 mol参考答案:C解析 1 mol CH4与Cl2发生取代反应,欲得到四种有机物的物质的量相等,则生成CH3Cl、CH2Cl2、CHCl3、CCl4各为0.25 mol,该四种有机物中n(Cl)=0.25 mol×(1+2+3+4)=2.5 mol,根据取代反应特点知n(HCl)=2.5 mol,故生成物中含氯原子的总物质的量为5 mol,根据元素守恒可判断参加反应的n(Cl2)=2.5 mol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Cl2、SO2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且褪色的原理相同B. 常温下,铜片放入浓硫酸中,无明显变化,说明铜在冷的浓硫酸中发生钝化C. Fe与稀HNO3、稀H2SO4反应均有气泡产生,说明Fe与两种酸均发生置换反应D. 铵盐与浓的强碱的溶液共热都能产生氨气参考答案:D【分析】A、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使品红溶液漂白褪色,二氧化硫和有色物质反应生成无色物质而使品红溶液褪色;B、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使铁、铝表面形成致密氧化膜,发生钝化;C、铁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铁、一氧化氮和水;D、与浓的强碱的溶液共热产生氨气是铵盐的共性。
详解】A项、氯气和水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使品红溶液漂白褪色,二氧化硫和有色物质反应生成无色物质而使品红溶液褪色,褪色原理不同,故A错误;B项、常温下,浓硫酸和Cu不反应,加热条件下,Cu和浓硫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B错误;C项、铁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铁、一氧化氮和水,没有单质生成,不是置换反应,故C错误;D项、铵盐均能与浓的强碱的溶液共热反应生成氨气,故D正确;故选D 3. 下列物质性质的比较,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A. 稳定性:H2O > NH3B. 原子半径:S>ClC. 氧化性:F2 >Cl2D. 酸性:CH3COOH(醋酸)> H2CO3参考答案:D【分析】A.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B、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原子半径逐渐减小;C、非金属性越强,对应单质的氧化性越强;D、由醋酸可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碳酸是由于醋酸的酸性强于碳酸.【详解】A.非金属性O>N,稳定性:H2O>NH3,故A正确;B、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原子半径:S>Cl,故B正确;C、非金属性F>Cl,对应单质的氧化性为F2>Cl2,故C正确;D.由醋酸可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碳酸是由于酸性CH3COOH>H2CO3,不能利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D错误;故选D。
4. 由H和O组成的11 g水中,含有的中子的物质的量为( )A. 4.5 mol B. 5 mol C. 5.5 mol D. 6 mol参考答案:D5.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元素化合价的升降B. 金属阳离子被还原后,一定得到金属的单质C. 由于碘在酒精中的溶解度大,所以可用酒精把碘水中的碘萃取出来D. 四氯化碳和水混合后,可用分液的方法来分离参考答案:DA.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为电子的转移,特征为化合价的变化,故A错误;B、金属阳离子铁离子被还原后,化合价降低,可以生成单质也可以生成低价阳离子,如铁盐可以生成亚铁盐,故B错误;C.酒精与水混溶,应用苯或四氯化碳作萃取剂,故C错误;D.四氯化碳不溶于水,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故D正确;故选D6. 已知下述三个实验均能发生化学反应,下列判断正确的是:①将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②向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入几滴双氧水 ③将铜丝放入氯化铁溶液中A.实验①中铁钉做氧化剂 B.实验②中Fe2+具有还原性C.实验③中发生的是置换反应 D.上述实验证明氧化性Fe3+>Fe2+>Cu2+参考答案:B略7. 一定量的质量分数为14%的氢氧化钾溶液,若将其蒸发掉50 g水后,其溶质质量分数恰好扩大一倍,体积变为62.5 mL,则浓缩后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2.2 mol/L B.4 mol/L C.5 mol/L D.6.25 mol/L参考答案:B略8. 下列有机分子中,所有的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的是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A代替乙烯分子中的1个H原子,所有原子能处于同一平面,故A错误;B两个乙烯基通过单键连接,所有原子能处于同一平面,故B错误;C苯环与乙烯基通过单键相连,所有原子能处于同一平面,故C错误;D分子中含有甲基,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故D正确。
9. 下列各组物质发生的变化,所克服的微粒间的作用力属于同种类型的是( ) A.碘单质的升华和氯化铵受热分解 B.二氧化硅和氧化铝的熔化C.氯化钾和钾的熔化 D.水和液氯的汽化参考答案:D略10. 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Ra是第七周期第ⅡA族的元素,Ra(OH)2的碱性比Mg(OH)2的碱性强B.As是第四周期第ⅤA族的元素,AsH3的还原性比NH3的还原性弱C.Cs的原子半径比Na的原子半径大,Cs与水反应比Na与水反应更剧烈D.Cl的核电荷数比Al的核电荷数大,Cl的原子半径比Al的原子半径小参考答案:B11. 如图是常见四种有机物的比例模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 乙可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使溴水褪色C. 丙在铁作催化剂下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D. 丁在浓硫酸作用下可与乙酸发生取代反应参考答案:D分析:比例模型中,球表示原子,球的相对大小反映了原子的相对大小,球的位置表示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位置根据球的大小和位置确定甲为甲烷,以为乙烯,丙为苯,丁为乙醇,根据各物质的性质解答。
详解:A.甲是CH4,甲烷是饱和烷烃,不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反应,故A项错误;B.乙是CH2=CH2,乙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故B错误;C.丙是C6H6,苯可以与液溴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反应,而不能与溴水直接反应,故C错误;D.丁是CH3CH2OH,乙醇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需要的条件是浓硫酸,故D正确答案为D12. 用托盘天平称取 10.1g NaOH 试样,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A. 将 NaOH 放在天平左边托盘中的纸片上 B. 将 NaOH 放入烧杯中(烧杯事先已称重),并放在天平右边托盘上 C. 用镊子取出标定为 10.1g 的砝码放在天平右边的托盘上 D. 用镊子取出标定为10g的砝码放在天平右边的托盘上,并将游码向右移到 0.1g位置上参考答案:D13.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族周期Ⅰ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2 c d 3ab ef A. e的氢化物比d的氢化物稳定B. a、b、e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e>b>aC. 六种元素中,c元素单质的化学性质最活泼D. c、e、f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依次增强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由题意可得,a为Na,b为Mg,c为C,d为O,e为S,f为Cl,A项O的非金属性强于S,故O的氢化物稳定性强于S,故A项错误;B项a、b、e三种元素电子层数相同,但核电荷数ab>e,故B项错误;C项c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4,既不容易的电子也不容易是电子,故c元素化学性质不活泼,故C项错误;D项c、e、f元素非金属性f>e>c,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f>e>c,故D项正确;本题选D。
14. 下列粒子半径最大的是A.Mg B.O2— C.F— D.K参考答案:D15. 下列化学用语错误的是A.氯化氢分子的电子式: B.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C.苯的分子式:C6H6 D.原子核内有10个中子的氧原子: 参考答案:A略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16. 如图是实验室以MnO2和浓盐酸反应制Cl2并净化和收集的装置,试回答以下问题: (1)如何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2)烧瓶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是 .(3)装置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 ,浓硫酸的作用是 吸收水蒸气 .(4)装置中烧杯中盛放的溶液是 ,作用是 ,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5)以含14.6g HCl的浓盐酸与足量MnO2充分反应,制得的Cl2在标准状况下总小于2.24L,原因可能是① ;② .参考答案:(1)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将导管插入水中,用酒精灯微热烧瓶,导管口有气泡冒出,移开酒精灯,水上升到导管中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则证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2)MnO2+4HCl=MnCl2+Cl2+2H2O;(3)除去HCl; 吸收水蒸气;(4)NaOH;吸收Cl2;Cl2+2OH﹣=Cl﹣+ClO﹣+H2O;(5)①随着反应进行,盐酸浓度变小,MnO2与稀盐酸不反应,该反应停止;②加热过快,部分HCl挥发. 【考点】氯气的化学性质;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分析】(1)装置气密性的检验方法是:利用压强差观察液柱是否上升,如果上升,说明气密性好,否则不好;(2)烧瓶中发生的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锰和氯气;(3)根据氯化氢和氯气的性质分析选用除杂试剂;浓硫酸常常干燥能和碱反应气体;(4)氯气的尾气处理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5)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与稀盐酸不反应.【解答】解:(1)装置气密性的检验方法是:利用压强差观察液柱是否上升,如果上升,说明气密性好,否则不好,故答案为: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将导管插入水中,用酒精灯微热烧瓶,导管口有气泡冒出,移开酒精灯,水上升到导管中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则证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2)烧瓶中发生的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锰和氯气,所以烧瓶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是MnO2+4HCl=MnCl2+Cl2+2H2O,故答案为:MnO2+4HCl=MnCl2+Cl2+2H2O;(3)制取的氯气中混有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氯化氢极易溶于水,氯气也能溶于水,所以不能用水除去氯化氢气体;氯气和 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食盐水中含有氯离子,能抑制氯气的溶解,所以要想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应饱和食盐水;浓硫酸常常干燥能和碱反应气体,故选浓硫酸.故答案为:除去HCl; 吸收水蒸气;(4)氯气的尾气处理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故答案为:NaOH;吸收Cl2;Cl2+2OH﹣=Cl﹣+ClO﹣+H2O;(5)浓盐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