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日月明人教.docx
3页《日月明》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借助会意字的构字特点,认识“明、尘”等11个生字和日字旁1个偏旁会写“木、林”等5个生字和卧钩1个笔画2.正确朗读课文,领悟团结协作力量大的道理积累由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3.了解会意字构字特点,感受古人的造字智慧,激发自主识字的热情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尝试用会意字的构字特点,识记生字教学难点:尝试用会意字的构字特点猜猜字义;学些笔画卧钩三、教学策略在教学设计中,借助教材这一载体,精心设计多种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朗读中自主识字,在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在实际教学中,通过看图、游戏等一系列识字活动,让学生在宽松、自然的状态下进入情境,进入课文,去发现构字规律,掌握汉字结构,从而感悟汉字文化,积累语言文字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仅了解了许多汉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汉字组成的,而且知道它的意思就是这几个汉字意思的组合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同学们在汉字王国里已经认识了许多汉字,现在老师请出两个老朋友,看看同学们还记不记得?出示“日、月”2.你们知道,“日”和“月”能够组成什么字?(明)3.出示“日”和“月”的图,同学们看“日”和“月”都给大地带来光明,所以组合起来就是明亮的明。
齐读课题)【设计意图】以生动形象的图片作为引导,使小学生联想到生活的体验,能激发小学生学习的 兴趣,把“日”和“月”称之为两个老朋友,充满了人文色彩二)教授新课1.初读课文,学习认读字1)中国的汉字真有趣,许多由两个或以上的汉字组成,而它们的意思就是这些汉字意思的组合,这样的汉字就有个名字──会意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介绍这些有趣的会意字的,请你们自己先轻声读一读课文吧不会读的字就借助拼音拼一拼,争取把课文读准确2)请你把课文后面的认读字在课文中找到并用铅笔圈出来,然后和小伙伴一起互相读一读3)教师出示认读字,学生读正确2.学习“尘”和“尖”1)刚才我们看着图片学习了“鲜”这个字,你们看课文下一行中出现了两个长得很相似的字,出示“尘”和“尖”,我们怎么来学习并且区分清楚它们呢?(2)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来理解,教师适时配图辅助预设】“尘”上面是“小”,下面是“土”,合在一起的意思是非常小的土,我们生活中这样非常非常小粒的土就叫做尘土,所以是“小土尘”尖”上面是“小”,下面是“大”,生活中上小下大的东西上面摸起来或者看起来都会感觉尖尖的,所以是“小大尖”3)你们能够既结合课文内容又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这两个字真是会学习呀!而且通过你们的分析我们都能够把这两个字区分清楚了,收获可真大。
3.学习小结1)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明、尘、尖”这几个生字,你们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点吗?对了,它们都是把学过的两个字合在一起成为新字,而新字的意思和原来的组成部分都有关系还记得它们叫什么字吗?(会意字)(2)让我们一起把课文来读一读吧设计意图】在处理课文中的生字时,既要把新知识单独剥离出来,又要从整体的角度再结合起来,这样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慢慢摸索规律,逐渐掌握学习方法,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为学生小组学习及自学做好准备结合图片和学生的生活理解,将这一个小节的四个生字深深留在学生的脑海中,化难为易,寓学于乐,增添学习拼音的情趣4.伙伴互学1)课文中像刚才那样有趣的会意字还有好几个呢,请你和身边的小伙伴一起边读课文边自己来找到这些会意字,然后按照刚才的学习方法,结合字和你生活中的经验来学习吧2)伙伴学习5.汇报学习成果教师展示出辅助图片,帮助学生汇报对于新的会意字的理解预设:(1)在田地里面干活的人主要都是男人,所以是“田力男”2)两棵树是“林”,树再多一些就是“森”,它们都指树多,但是知道了“森”表示的树更多3)两个人一前一后跟着走就是“从”,很多人在一起表示的是“众”4)两人,三人,和众人,谁的力量最大呢?6.在同学们的互相帮助下,我们把这篇课文中的会意字都学会了,你们真了不起。
让我们一起把课文完整地读一读吧7.猜一猜:出示课件图片,请您猜猜这些图片里都是哪些汉字?【设计意图】这部分的学习内容虽然相对有些多,但是由于它是前面学习内容的延续,学习方法的延续,所以难度并不是很大再加上有教师的图片进行辅助,学生们的自学和伙伴之间的互学效果能够非常理想三)课外拓展1.出示词语,指名带读2.生活中还有很多类似今天学习的有趣的会意字,谁在课外认识来教一教大家?【设计意图】学生的学习范围是广阔的,内容是丰富的,不是仅仅局限于课堂有限的时间、有限的内容学习要学的是方法,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才能够成就学生终身学习的目标因此如果有能力、有条件,课堂学习内容要与生活相关联,要尽量向课外延伸拓展四)学习写字1.这节课,我们学会了很多的会意字,你们的收获非常大,老师相信你们在学习会写字时能够表现得同样出色2.出示“力”,观察书上田字格内的笔顺,汇报给大家一笔横折弯钩,二笔撇)3.教师范写“力”,观察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提示:横折弯钩中横的部分要左低右高,向下写弯钩时要向左侧稍稍斜一些,不能够写得太直4.学生在田字格里面仿写“力、心”,教师展示纠正学生观察学习后再次练习一个“力、心”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
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5.出示“木”“林”“土”,对比观察,看看他们的构成有什么特点双木成林,土中间横短,下边横长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
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6.教师范写,学生仿写并展示交流7.再次练习书写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五)总结今天的学习大家明白了什么是会意字并且学会了很多有趣的会意字,收获真多其实我们的祖先在造字时不只是这一种方法,我们在前面的学习中还知道了象形字以后我们还会了解更多,那时候你们会更加佩服咱们聪明的祖先们希望你今天回家后能够把学习的收获告诉爸爸妈妈,让他们和你们一起在生活中继续寻找有趣的会意字第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