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东北东北铁路通道登庄段工务工程设计工作总结报告XXXX.docx

62页
  • 卖家[上传人]:cn****1
  • 文档编号:532560154
  • 上传时间:2022-08-2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78.19KB
  • / 6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改 建 铁 路东北东部铁路通道登沙河至庄河段改造工程花园口(含)至庄河西(不含)设计工作总结报告(工务工程)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二〇一五年七月目 录1 主要设计依据 31.1 项目建议书批复 31.2 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 31.3 初步设计批复 32 主要技术标准 43 主要工程内容及设计说明 53.1 验收范围及主要工程内容 53.2 线路的地理位置和径路 53.3 自然特征 53.3.1 地形地貌 53.3.2 河流水系 53.3.3 气象特征 53.3.4 地震 63.3.5 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 63.5 线路 63.5.1 线路平面设计 63.5.2 线路纵断面设计 83.5.3 铁路防护桩 113.5.4 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 113.5.5 防护栅栏 123.6 轨道 123.6.1 轨道类型及铺设精度 123.6.2轨道采用标准 133.6.3 轨道附属设备和常备材料 153.7 路基 183.7.1 路基工程概况 183.7.2 路基一般设计原则 183.7.3 个别路基工点的类型及设计说明 303.7.4 路基排水 333.8 桥涵 353.8.1 桥涵分布概况 353.8.2 采用洪水频率 363.8.3 设计活载 363.8.4 通航(含流筏)净空、立交净空及建筑限界 363.8.5 设计原则 363.9 隧道 423.9.1 隧道工程概况 423.9.2 建筑限界及断面内轮廓 423.9.3 隧道洞门和洞口工程 433.9.4 隧道衬砌支护类型 433.9.5 防排水设计 433.9.6 结构的耐久性 443.9.7 抗震设计及国防要求 443.9.8 隧道轨下基础类型及照明设施 443.9.9 洞内附属工程 453.9.10 施工方法 453.10 站场 453.10.1站场工程概况与特点 453.10.2设计原则 463.10.3主要客、货运设备配置 503.11 环保 503.11.1 噪声污染防治 503.11.2 电磁影响防治设计 533.12 控制测量 533.12.1 精密测量控制系统的建立 533.12.2 精密测量控制的管理程序 594 设计标准变化及有关分析 624.1 高强钢筋推广应用情况 624.2 增设桥下防护栅栏 62 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 共1页工务工程设计工作总结报告1 主要设计依据1.1 项目建议书批复2010年3月,原铁道部、辽宁省《关于东北东部铁路通道登沙河至庄河段改造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复》(铁计函[2010]303号)。

      1.2 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2010年3月,原铁道部、辽宁省《关于东北东部铁路通道登沙河至庄河段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铁计函[2010]1343号)1.3 初步设计批复2010年12月,原铁道部、辽宁省《关于东北东部铁路通道登沙河至庄河段改造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铁鉴函[2010]1781号)2 主要技术标准原铁道部、辽宁省(铁鉴函[2010]1781号)对登沙河至庄河段改造工程初步设计批复的主要技术标准为:铁路等级: I级正线数目:双线最小曲线半径:区间一般地段3500米,困难地段2800米限制坡度:6‰牵引种类:电力机车类型:动车组、SS9,HXD系列到发线有效长度:850米、部分1050米闭塞方式:自动闭塞3 主要工程内容及设计说明3.1 验收范围及主要工程内容丹大K126+090~K151+538,全长25.448公里区段范围内工务工程3.2 线路的地理位置和径路登沙河至庄河段改造工程K126+090~K151+538位于辽宁省东南部花园口经济开发区及庄河市境内线路起自花园口站前,经花园口经济技术开发区及庄河止于庄河西站前,正线全长25.448km3.3 自然特征3.3.1 地形地貌线路位于辽宁南部地区,穿越辽东半岛,地貌单元可分为剥蚀丘陵、冲洪积平原,地形北高南低,微向海岸倾斜。

      丘陵区冲沟发育,多呈鸡爪形,丘陵多为浑圆状低丘,呈孤状岩岛,植被茂密;山前冲积平原谷宽、平坦开阔其中K126+090~K128+700为剥蚀丘陵,K128+700~K136+400丘前冲洪积平原,K136+400~DK142+000剥蚀丘陵,K142+000~K145+700丘前冲洪积平原,K145+700~DK151+538剥蚀丘陵3.3.2 河流水系沿线暖湿多雨,水量充沛,水力资源丰富沿线河流较多,辽南主要河流有登沙河、水河、沙河、碧流河、庄河等,均单独入黄海,受季节性控制,平时河水流量不大,雨季流量较大3.3.3 气象特征 线路所经地区属暖温带,区内降雨较多,气候湿润,冬冷夏热、少严寒、无酷暑,冬春两季多风,蒸发量大按对铁路工程影响的气候分区:庄河属于寒冷地区3.3.4 地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及《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具体划分如下:K126+090~K139+000 0.10g (Ⅶ度) K139+000~K151+538 0.05g (Ⅵ度)3.3.5 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沿线出露有新生界(Kz)、中生界(Mz)、古生界(Pz)、元古界(Pt)、太古界(Ar)的地层,局部侵入燕山期(γ5)花岗岩。

      新建铁路所在的大地构造位置,位于一级构造单元中朝准地台的南部之胶辽台隆之复州台陷城子坦断块内,区域内总体较稳定,区内褶皱不发育,但断裂构造十分发育,特别是北东、北北东向、东西向、南北向的断裂较密集自印支运动晚期开始,地台区进入了重新活动时期,印支运动使地台盖层发生褶皱形成了台褶带在此基础上,早白垩世末期的燕山运动,使台褶带进一步复杂化,形成了一系列北北东—北东向的断裂和断陷盆地与此同时,伴随有大量的火山喷发和酸性岩侵入,形成了隆、坳相间的构造格局自始新世起,裂陷作用使原来已有的断裂重新活动和解体,从而进入了强烈断块差异分化的构造演化时期3.5 线路3.5.1 线路平面设计3.5.1.1 曲线半径设计线路平面的曲线半径应因地制宜合理选用,曲线半径宜采用下列数值: 12000、10000、8000、7000、6500、6000、5000m、4500、4000、3500、3000、2800,必要时也可采用上列半径间100m整倍数的曲线半径正线共设置***曲线,曲线总长度为***km,占线路长度的***%,展线系数为***表3.5.1-1 正线曲线半径统计分析表曲线半径(m)曲线个数(个)曲线长度(km)占全部曲线长度的比重(%)占线路长度的比重(%)2800≤R<550068.71077.4234.235500≤R<1200022.54022.589.98R=120000000合计811.2510044.213.5.1.2 缓和曲线线型及长度的选用标准直线与圆曲线间应采用缓和曲线连接。

      缓和曲线应采用三次抛物线型区间正线缓和曲线长度应根据曲线半径、行车速度,结合地形条件、工程情况分别按下列标准选用,有条件时宜选用表中推荐长度的缓和曲线表3.5.1-2 缓和曲线长度表曲线半径一般长度最小长度120005050100007060800090807000908060001201005000160140450018016040002001803500250220300029026028003202803.5.1.3 线间距区间正线线路一般按线间距不变的并行双线设计,曲线地段以左线(下行线)为基准,右线设计为左线的同心圆3.5.1.3.1区间正线按4.4m线间距设计,曲线地段线间距考虑加宽,桥梁、隧道同区间正线线间距站内正线间距一般为5m;特殊情况根据车站布置确定3.5.1.3.2本线与新建普速铁路、既有铁路并行地段线间距不应小于5.3m当线间设置接触网杆柱等设备时,最小线间距应根据有关技术条件综合研究确定3.5.1.4夹直线和圆曲线最小长度两相邻曲线间夹直线和两缓和曲线间圆曲线宜采用较长的长度,困难条件下,最小长度不得小于140m;特殊困难条件下,经技术经济比选后方可采用不小于100m的最小长度。

      3.5.1.5区间正线上道岔两端基本轨的接头以外的直线段长度应符合下列规定:3.5.1.5.1区间渡线及联络线等出岔地段,一般不应小于100m,困难条件下不宜小于70m3.5.1.5.2车站两端不宜小于70m,困难条件下不得小于30m3.5.1.6其它地段平面设计3.5.1.6.1采用连续梁、钢梁及较大跨度桥梁宜设在直线上,困难条件下,经技术经济比选,也可设在曲线上,但宜采用较大的曲线半径3.5.1.6.2车站应设在直线上困难条件下,经技术经济比选,可设在曲线上,但站内正线最小曲线半径应结合设计速度合理确定本次设计花园口车站位于直线上3.5.2 线路纵断面设计3.5.2.1 线路最大坡度登沙河至庄河区间客货共线地段正线限制坡度采用6‰正线纵断面坡度使用情况详见下表表3.5.2-1 正线坡度统计表坡度段落0≤i<44≤i≤66

      3.5.2.3 相邻坡段最大坡度差正线相邻坡段坡度差一般不大于10‰,困难条件下不大于12‰3.5.2.4 竖曲线的设置3.5.2.4.1 竖曲线的设置条件(1)区间正线设计速度160≤V≤200km/h区段,当相邻坡段坡度差大于或等于1‰时采用竖曲线连接2)竖曲线与竖曲线、缓和曲线、道岔均不重叠设置3)竖曲线与平面圆曲线不宜重叠设置,困难条件下,竖曲线可与常用半径的圆曲线重叠设置,特殊困难条件下经技术经济比选,竖曲线可与最小半径的圆曲线重叠设置3.5.2.4.2 竖曲线类型及半径的选用原则正线竖曲线采用圆曲线型竖曲线,最小竖曲线半径≥15000m3.5.2.5 坡度折减正线、跨线列车联络线平面曲线阻力和隧道阻力的坡度折减按现行标准《铁路线路设计规范》(GB50090-2006)第3.2.5条的有关规定执行3.5.2.6 平立交道设置要求及沿线路肩控制高程3.5.2.6.1区间正线全线采用全封闭,。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