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职《猪生产学》课程改革与实践.docx
7页高职《猪生产学》课程改革与实践 李和国 张 玺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规模化养猪业的迅速发展,大中型养猪企业不断涌现,需要的人才也越来越多为了突出职业教育“做学合一、手脑并用”的教学特点及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在《猪生产学》的教学改革中,应按照养猪生产企业的工作流程,将传统的教学内容加以整合、优化,尝试将“满堂灌”的课堂教学变为“实践化”的现场教学这种方式可以突出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实效性关键词:高职;猪生产学课程;改革;实践《猪生产学》是畜牧和畜牧兽医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为了充分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多年来,我们将《猪生产学》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课程,始终将养猪生产过程和技术汇总在一起,遵循理论够用、技能突出、技术适用的教学原则通过对教学内容和生产岗位的应职对接,制定了适合学生就业的《猪生产学》课程内容体系;通过与养猪企业签订协议,推行了突出学生技能的“模块式”和“双零式”教学;通过现场教学、媒体演示、课堂讲授、讨论分析、论文写作、生产一线专家报告等形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结合、学习与现场结合、技能与岗位结合、学校与企业结合,成效较为显著课程内容改革为达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质量,本课程率先依托校内养殖实训中心种猪场,以养猪生产过程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即按照其经营方向与规模确定以厂址选择与规划布局→猪舍修建与设备配置→饲料筹划与品种选用→猪群组建与周转管理→环境控制与净化消毒→杂交组织与配种接产→种猪生产与仔猪培育→肉猪育肥与疾病防治→产品营销与效益分析等生产环节为依托组织教学,见表1。
为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听课、问答、讨论、设计和实践操作等方式来学习,课程组从专业教学计划、课程设计入手,打破学科的系统要求,按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确定知识和技能模块,积极开展现场教学,突出实践技能培养目前,该课程课堂讲授占课程总学时25.7%,现场教学占31.4%,媒体演示占11.4%,讨论分析占8.6%,作业训练占5.7%,论文写作占5.7%,专题报告占11.4%这种安排有利于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灵活运用,既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强化了他们对知识的掌握,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教学方法改革近年来,课题组致力于摸索并实践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育模式2002~2003年,在甘肃临泽养猪场开展了畜牧高职2000级《猪生产学》课程的“模块式”教学;2006~2007年,在青海张氏养猪集团公司、北京资源种猪场等企业,以养猪技能学习为中心,开展了牧医中职和牧医高职7个教学班的“双零式”教学这两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学生在学习期间直接到猪场顶岗实践,“边学习、边生产、边提高”;现场授课、上岗培训、教师指导、学生分酬;学生学习以动手操作为主,知识讲授为辅这是我们紧紧围绕高职高专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建设开展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研究课题。
该项课题经过多年的实践,已取得了较好的教研、教改成果模块式”教学我们打破了《猪生产学》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的界限,尝试将各部分内容分成不同的“子模块”有些内容先讲知识要点,后进行生产实践;有些内容先进行生产实践,后讲知识要点根据学院养殖实训中心种猪场的生产季节,随时将操作性、技能性明显的内容搬到现场完成最后,再回到课堂讲解必要时让学生讨论,教师进行总结充分体现了“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特色具体安排如图1所示双零式”教学学生有特长,就业就容易,学生能就业,就能帮助家庭脱贫致富,基于此,学生也就愿意来职业学校上学传统的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式,具有培养目标单一、教学内容脱离实际,毕业生动手能力差、就业适应时间长等缺陷,已明显不能适应学生特长和技能的培养另外,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家庭经济条件有限在这种背景下,我们以《猪生产学》课程改革为中心,提出了“双零式”教学方法,即“零学费学习”和“零距离就业”前者是指学生在养猪场学习期间,边上班,边学习,用顶岗实训所获得工资收入交学费;后者是指学生在养猪场学习,可以将专业知识与生产岗位技能融为一体,毕业时经“双向选择”可留在本单位工作。
经多方调查、研究和论证,我们在青海张氏养猪集团公司顺利完成了畜牧兽医专业2004级、2005级、2006级中职班和2003级五年制高职班的“双零模式”教学试点研究,具体安排如图2所示采用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学习,亲临工作现场接受职业训练;了解当前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了解与今后职业有关的信息;扩大知识面,增强沟通能力,将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这样做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并能显著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与吃苦精神养猪是一个苦、脏、累的行业,使学生明白干事业必须具备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的精神;可以培养团队意识,培养学生在企业团队中的相互协作、相互支持的精神,懂得怎样展现企业文化,铸就个人特长;可以培养市场意识,使学生掌握市场规律,学会降低成本,以获取较高回报,创造更高效益,从而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教学手段改革目前《猪生产学》已完成了课程网站的建设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学内容如品种介绍、设备观摩、猪场建设、人工授精、饲料配合、各类猪群的饲养管理等,都广泛采用了多媒体或录像教学技术随着《猪生产学》精品课程网站的建成,学生可登录网站,了解课程信息,下载课件资源,通过网络递交作业,反馈教学评价信息;教师可通过网络讲授理论知识,开展问题答疑,进行作业批改及技术服务。
这些教学手段的改进可以加强师生间的相互沟通,提高教学效率《猪生产学》课程改革成果课题组按照养猪生产过程更新了《猪生产学》课程教学内容,引入了电子教材和校企合作实训教材,使教学更加贴近生产实际和现代养猪生产技术的要求,为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模块式”和“双零式”的教学方法,使本课程教学模式更加成熟,教学方法更趋多样,现场教学的比例不断加大,得到了学生的欢迎和社会的认可2007年本课程被评为“院级精品课程”,2008年被评为甘肃省高等院校“省级精品课程”课程的实践教学得到了显著加强,提高了学生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改革试点中,我们扩大了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时间,比重达到50%左右,提高了学生的应职就业能力精品课程网站的建成为促进学生借助网络平台自主学习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进一步完善了畜牧、畜牧兽医专业《猪生产学》课程教学大纲,带动了实验室与实训条件的改善,促进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为建立适合本课程的教学标准体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参考文献:[1]吕晓娟,蔡宝来.走进课堂 研究课堂 反思课堂[J].课程·教材·教法,2007,(12).[2]李林仪,曾广田,等.高等院校专业课程评估、精品课程建设与学分设计及教学改革创新手册[M].北京: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3]李炳坦,赵书广,郭传甲.养猪生产技术手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4]李和国,吴学军,等.猪的生产与经营[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5]李立山,张周,等.猪的生产与经营[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6]宋成栋.现代教育技术全书[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1999.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