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哥窑”的正名及其有关问题――李辉柄.doc

22页
  • 卖家[上传人]:cn****1
  • 文档编号:409889437
  • 上传时间:2023-07-2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83KB
  • / 2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哥窑”的正名及其有关问题――李辉柄“哥窑”的正名及其有关问题李辉柄《故宫博物院院刊》 1994 年 01 期“哥窑”是陶瓷研究中一个聚讼纷纭 , 悬而未决的疑难课题. 虽然它名列宋代“五大名窑”之中 ,但究竟什么是“哥窑” ?长期以来一直未能搞清之所以如此 , 自然是有诸多原因的为了能够对“哥窑”间题进行卓有成效的讨论 , 首先有必要为“哥窑” 正名 , 即何谓“哥窑” , 否则名不正而言不顺一、文献记载中的哥窑是“龙泉哥窑” “哥窑”一词在宋代文献中尚未见到 , 元《至正直记》 一书始出现“哥哥洞窑”与“哥哥窑”之名, 并云 : “乙未冬,在杭州时 ,市哥哥洞窑者一香鼎 , 质细虽新 , 其色莹几润如旧造 ,识者犹疑之”又日“近曰哥哥窑 ,绝类古官窑”在明初的《格古要论》 中 , 亦有“哥哥窑”的记载 : “哥,哥窑旧哥哥窑出 , 色青 , 浓淡不一 , 亦有铁足紫口 , 色好者类董窑, 今亦少有 成群队者是元末新烧 , 土脉粗燥 , 色亦不好”《宣德鼎彝谱》中始出现单一“哥”字 (哥窑 ) 谱云 : “ ? ?内库收藏柴、汝、官、哥、钧、定各窑器皿 , 款式典雅者 , 写图进呈 ? ? 其柴、汝、官、哥、钧、定中 , 并选得二十有九种”。

      《遵生八笺》中有“官窑品格大率与哥窑相同” 又“,所谓官者 , 烧于宋修内司中 , 为官家造也 ?”哥窑烧于私家 , 取土俱在此处”《博物要览》云 : “官窑品格大率与哥窑相同 , 又有“官窑者烧于宋修内司中 , 为官家造也”等语以上为元至清各代文献中有关“哥窑”的记载据《官、哥两窑若千间题的探索》一文分析 : “哥哥窑”是“哥哥洞窑”的简称 , “哥窑又”是“哥哥窑”的简称①因此 , 有关“哥窑”的记载至少始于元代然而这些文献所记载的“哥窑”究竟何所指呢? 在陶瓷研究中却所持各异元《至正直记》云 : “近日哥哥窑绝类古官窑, 不可不细辨也”尽管未提及“哥哥窑”的产地何在 , 但强调它绝类“古官窑”无疑, 这为我们进一步探讨何谓“哥哥窑’ , 提供了重要而宝贵的线索近”与“古”明确了两者所属的时代 无,“疑官窑”指的是元代以前的郊坛官窑 , “哥哥窑”又“绝类古官窑” , 故提醒人们要留心鉴别 这里 , 我们不禁要探讨“哥哥窑”究竟何所指 ?又有什么窑可与郊坛官窑“绝类”呢 ?考古工作者通过对郊坛官窑与“龙泉哥窑”遗址的发掘证明 : “黑胎青瓷与南宋中晚期郊坛下官窑的薄胎厚釉制品十分相似 ? ? 尤其是那种胎质较松 , 体较轻 , 釉呈粉青色的瓷器真是一模一样。

      难以区别”②科学工作者通过对郊坛官窑遗址出土的标本与龙泉大窑遗址出土的黑胎青瓷进行化学测试 , 结果证实两者确有相似之处 : “黑胎龙泉窑有人认为是仿官窑的制品 , 它的胎骨成份很接近北窑 (指郊坛官窑 ),而与一般龙泉窑差别较大 , 可见仿官窑的说法是有所根据的”③由此可见 , 《至正直记》中的“哥哥窑”即指“龙泉哥窑”明初《格古要论》中有关瓷器的记载 , 是分修内司官窑、哥哥窑与龙泉窑记述的 , “哥哥窑”条下提及哥“哥窑 , 旧哥哥窑出” 与“元末新烧”等语, 其中的“新”、“旧”哥窑应属同一窑 . “新”与“旧”只是相对其时代先后而言的哥哥窑”是明人沿用元人的称谓 , 所以《格古要论》 中的“哥哥窑”即指“龙泉哥窑”至于“色青、浓淡不一 , 亦有铁足紫口、 色好者类董窑” ,这些特征尤与“龙泉哥窑”瓷器相符虽然《格古要论》对宫中传世品 , 也提到“色青带粉红、浓淡不一 , 有蟹爪纹 , 紫口铁足 , 色好者与汝窑相类”等特征 , 但其中的紫口铁足则为“龙泉哥窑”的主要特征特别是“色好者类董窑”一语, 就更加明确了哥哥窑的内涵所指《宣德鼎彝谱》中的柴、汝、官、哥、钧、定中的“官”即官窑 , 应包括修内司官窑与郊坛官窑两种 , 因两者皆属官窑性质 , 这与南宋《坦斋笔衡》和明初《格古要论》的记载是一致的。

      哥”即“哥窑” , 也当指“龙泉因哥为窑“”龙泉,哥窑”是受到宫廷青睐的南方青瓷窑 ,有如北方的定窑 , 曾大量烧制贡瓷尽管它们不是“官窑” 但也,非寻常民窑可比 所以 , 内库才收藏有“哥”、“定”瓷,器并被列入《宣德鼎彝谱》中《五杂姐》云 : “柴窑之外,定妆官哥皆宋器也”这种提法, 显然源于《宣德鼎彝谱》 而《谱》中的“哥窑” 即“龙泉哥窑” , 《五杂姐》中的“哥窑”当然也为“龙泉哥窑” 正因如此, 所以才有“流传至今惟哥窑稍易得 , 盖质重耐藏”之说稍易得”也好 , “质重耐藏”,也显好指的“明 龙泉哥窑” 因,为宫中传世品是“官窑” 既不,易得 , 也难言质重耐藏《遵生八笺》的“ 官窑品格大率与哥窑相同”一语 , 其中的“官窑”与“哥窑”何所指?呢作者在下文已经作出明确的回答 :“所谓官者, 烧于宋修内司中 , 为官家造也 ? ? 哥窑烧于私家”这里不言而喻 , “哥窑”当指“龙泉哥窑”虽然二者“大率相同” 却,明确指出其“官”、“民”之别明人陆深在《春风堂随笔》中云 : “生一所陶者色淡,故名哥窑寥寥数语 , 不仅说明“哥窑”为“龙泉哥窑” , 还说明其为私家所营另外 , 在《燕闲清赏》、《博物要览》等文献中 ,也有类似的记载 , 进一步阐明了修内司为官家造 , 哥窑烧于私家。

      《浙江通志》与《七修类稿续稿》尚有如下记载 : 哥“窑与龙泉窑皆出处州龙泉县南宋时 , 有章生一、生二兄弟 ,各主一窑 , 生一所陶者为哥窑 , 以兄故也 ; 生二所陶者为龙泉, 以地名也 其色皆青 , 浓淡不一 , 其足皆铁色 , 亦浓淡不一旧闻紫足 , 今少见焉 .惟土脉细薄、釉色纯粹者最贵 , 哥窑则多断文 , 号日百圾碎有关这些详赡的文献记载 , 往往被一些学者视为妄谈 , 不足为据诚然 , 这两条记载颇有些文学色彩 , 但其所记载的内容与龙泉窑的发掘实况是相符的,这就不能不称之为“实录”了因此 , “在龙泉窑中确实存在着两种不同的产品 , 其瓷器的质量和制作时代又与古籍所载的大致相符 因此龙泉有哥、 弟窑为多数人所接受” ④所以就得出如下结论 : “相传章生一在龙泉琉田主一窑 , 所产瓷器为黑胎 , 紫口铁足 , 青色釉 , 有开片 这些特征与大窑、 溪口窑址中出土的黑胎青瓷相吻合 , 黑胎青瓷应当是哥窑的产品无疑这是完全正确的考古材料是印证文献记载准确与否的重要依据 , 龙泉大窑、溪口等地的发掘有力地证实了有关文献材料的可靠性对文献材料 , 一般来讲 , 后人对前人的记载作了一些修正和补充 , 是合乎历史发展的 :( 浙江通志》、《七修类稿续稿》的可靠性如何 , 不能以它是否与前人的记载完全一致为标准 ,而应看到它的内容是否与考古资料相吻合 , 所以 , 《浙江通志》、《七修类稿续稿》两部文献 , 尽管较之明初的《格古要论》在内容上的确有些敷衍 , 但不能因此武断地认为它是根据前人的传闻演绎而来 , 可靠性不大。

      同时 , 在《格古要论》的龙泉窑条中 , 虽然未详“ 弟弟窑” 之事 , 但确有“哥哥窑”的记载不误而否定大窑的黑胎青瓷是“哥窑” 的学者 , 也正是利用了《格古要论》中的“有黑土者谓之乌泥窑” 一句来进行论证的既然如此 , 那么 , 《格古要论》中有关“ 哥哥窑”的记载 , 又怎能全盘否定呢 ? 因此说 , “哥哥窑”不仅存在,而且窑址就在龙泉还有一点需要指出 , 就是《至正直记》中的“哥哥窑绝类古官窑”与《遵生八笺》中的“官窑品格大率与哥窑相同”两条记载 , 都把哥窑与官窑进行比较 元人用“绝类”说明郊坛官窑与“哥窑”非常相像, 所以“不可不细辨也”;明人用“ 大率” , 表明修内司官窑与“哥窑”大体相同也可看出两书所指的“哥窑”,即是“龙泉哥窑”这两条记载尽管出于不同的作者和不同时代 , 但都描述得非常哗确而有分寸 , 可谓言简意赅 , 恰到好处然而 , 有些学者却常常忽略这一重要何题, 认为古人有“官”、“哥”不分的说法,这实属一种误解综上可知 , 元至清各代文献所提及的“哥窑”均指“龙泉哥窑” , 与宫中传世品无关二、分歧的由来与研究的回顾明清文献中介绍的“哥窑”为“龙泉哥窑” , 这本是非常明确而从来无人质疑的。

      但早在 30 年代以前 , 某些瓷学家就把文献记载的“龙泉哥窑” 与所谓“ 传世哥窑”联系起来 ,并笼统称之为“哥窑气从此就认为宫中传世品是龙泉所烧 这种张冠李戴的结果 , 就导致了有关“哥窑 , 的是非争讼为验证传世“哥窑”为龙泉所烧 , 浙江省文管会特地于 1956 年 , 根据文献对“哥窑”遗址—大窑( 文献上的琉田 ) 与溪口等地作了调查与重点发掘但发掘结果事与愿违 , 证明了大窑等地烧制的黑胎青瓷 , 同文献记载的“ 哥窑” 瓷器特征完全吻合 , 而不同于宫中传世品由此断定 : 大窑即文献所记载的“哥窑” , 而冠以“哥窑”之名的宫中传世品绝非龙泉大窑所烧 发掘虽然未达到预期钓结果 , 但却是一项喜人的收获这一发掘报告的发表 , 立即引起了陶瓷界的震惊与不同的反映一种看法认为 : “这些黑胎青瓷窑烧制的器物 , 同文献记载的 '章生一夕主烧一窑的瓷器所具备的特征相吻合 , 证明这就是文献记载的 '哥窑’这一重要的发现 , 不仅解决了 '哥窑’器物的产地问题 , 而且还证实了故宫博物院和各大博物馆所珍藏的 ' 哥窑’器物,不是在龙泉地区烧制的”⑤另一种看法根据《格古要论》的“有黑土者谓之乌泥窑 , 伪者皆龙泉烧者 , 无纹路”的记载, 认为 : “龙泉窑的黑胎青瓷正是《格古要论》指出的乌泥窑 , 是仿官窑的作品。

      ⑥而宫中所谓的“传世哥窑”究竟烧于何地呢 ? 认为“《格古要论》中提到一个碎器窑 , 烧造地点就在吉安永和镇碎器窑器物就是与哥窑器物类似的开片釉 , 有较大可能这是宋代的名称 , 因此 , 吉州窑有可能烧哥窑器物”⑦科学工作者为了进一步验证上述论点 ,解决宫中“传世哥窑”的产地问题 , 对龙泉大窑的黑胎青瓷、 “传世哥窑”、景德镇“仿哥窑”、景德镇“仿官窑”、杭州“郊坛下官窑”等五种标本的胎、釉的外观特征及其化学组成、显微结构等进行多方面的分析 , 再一次证实了考古工作者的观点 ; “ ' 传世哥窑’不在龙泉烧造之说是可以接受的 , 龙泉黑胎青瓷可能就是正统的哥窑 , 这种说法也是有相当根据的⑧《中国历代名窑陶瓷工艺的初步科学总结》一文也提到 : “黑胎龙泉窑有人认为是仿官窑的制品 , 它的胎骨成份很接近北方窑而与一般龙泉。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