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怀念一种声音》阅读练习及答案.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亦***
  • 文档编号:253690080
  • 上传时间:2022-02-1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3.50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思念一种声音》阅读练习及答案   思念一种声音   有一个声音让我久久不能忘怀,它非常古老,我出生和成长的故土小镇那时,每当夜深人静即将熟睡之时,街头巷尾就会传来笃!笃!笃!关灯关门,小心火烛!的打梆子喊话声,随着夜风,在宁静、闲适的江南小镇上空飘忽穿行,由远及近,又由近及远,直到听不见   更夫已经走远了,更谣的余味却很悠长漆黑夜晚,每当这个声音在屋檐下假设隐假设现、从窗棂前渐行渐远,小小的心灵就会被一股暖意包裹起来,尤其是碰着刮大风落大雨的夜里,还时常衍生出一份感动虽说当年少不更事,但从这既熟悉又神秘的声音里,我能感知古镇的每一条小巷、每一个庭院都是平安的;黑漆漆的房屋,单独静卧的每个人都是受保护的,是不寂寞的,是可以踏踏实实地闭上眼睛睡上一个安稳觉的所以一直以来对这个声音充满了好感   了解这个声音的来龙去脉,还是稍大一些,跟着大人去看了越剧《状元打更》之后的事戏中状元郎因弃患难之妻而被贬为更夫,此人白胡须,白头发,弯腰迈着缓慢的步伐,困难地拿着木梆子,边打边走舞台人物一招一式、一唱一和及时地给我补习了一个常识:很久以来,弥漫在我记忆深处,那个有温度有情感的声音一个习俗打更   打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夜间报时制度,后又演变出一种防火防盗的功能,由此也产生了一个巡夜的职业更夫。

      每当暮色深沉时分,更夫们手提木梆和铜锣走街串巷,开始按更次报时辰并伴有温馨提示:一更打响,敬告街坊,水缸挑满,火种严防通宵达旦,效劳民众   在故土小镇,就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摇啊摇,摇过外婆桥,桥头碰着打更公,打更阿公真辛劳,不贪财帛为大家,春夏秋冬功德高   记得唐山地震那年夏天,由于当时信息不畅,恐慌中人们盲目地选择了夜宿露天,这让我和弄堂里的小朋友有了一次伴随打更阿公夜游的时机   大概是夜里7点钟,家家户户在自家院子里吃好了冰在井里的西瓜,打着饱嗝,拖着竹躺椅聚集到弄堂口去乘凉正当大人们咯吱咯吱摇着大蒲扇,捉打蚊蝇之际,打更阿公手提煤油灯笼,头戴斗笠,身披蓑衣,通体玄色,神秘地出现在巷口随着镗的一声锣鸣,打更阿公起锣:鸣锣通告,关好门窗,防火防盗啦!在一旁结集已久的孩子们一哄而上打更阿公雄赳赳气昂昂、大摇大摆走在最前头,尾随其后的小尾巴拖得很长,还时不时地同声高呼:小心火烛!绕过两道长弄堂,夜有点深了,这时打更阿公已悄然放下铜锣,笃!笃!笃!地改敲起木梆,一慢一快,连打三次快到小镇热闹街市口,突然又是镗的一声,打更阿公收锣了,整个过程历时近1小时小孩们着急起哄:怎么停了?阿公嘿嘿干笑几声,清了清嗓门自语道:戌时打头更,每个更次打一更,寅时共五更。

      小朋友们听了一头雾水,个个都傻眼了   直至今日,准备提笔撰文,我才弄明白,头更大约在戌时开始,戌时大约在晚上7点左右,头更又称作打落更,通常鸣锣一声;二更鸣锣二声,依此类推至五更寅时,也就是次日早上3点左右过去老一辈经常念叨的,读书人读到半夜二更半才能熄灯就宿、商贾挑夫半夜三更就要出门,讲的便是打更记时的故事   30年过去了,鸣锣、敲梆打更早已成为一段历史,但在我的心灵空间始终更声不断我明白,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永恒地思念它,以凭吊儿时的无尽情愫文/叶喆斐选自《xx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   参考答案   1.①打更声使我能感知古镇的每一条小巷、每一个庭院都是平安的②打更声使我感知到单独静卧的每个人都是受保护的,是不寂寞的③打更声是我童年生活的温暖记忆   2.熟悉是因为每天晚上都可以听到打更声,所以熟悉;神秘是因为打更人总在夜晚出现,手提煤油灯笼,头戴斗笠,身披蓑衣,通体玄色,神秘地出现在巷口,所以神秘   3.说明当年打更者的艰辛与威望,为下文作者表达对打更者的敬意做好铺垫   4.略。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