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ppt
78页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重、难点重、难点】】了解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概念、意义;明确各项基本原则的内容;重点掌握诚实信用原则、处分原则、辩论原则基本原则总览基本原则总览共有原则:共有原则:1、审判独立原则2、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3、民族语言文字原则特有原则:特有原则:1、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 2、同等原则与对等原则 3、法院调解自愿和合法原则 4、辩论原则 5、处分原则6、诚实信用原则 7、检察监督原则 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基本原则特有原则特有原则共有原则共有原则诉讼权诉讼权利平等利平等原则原则诚实信用诚实信用原则原则调解调解原则原则检察监检察监督原则督原则辩论辩论原则原则处分处分原则原则(一)概念(一)概念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是指当事人在民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是指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平等地享有诉讼权利,平等地履事诉讼中平等地享有诉讼权利,平等地履行诉讼义务行诉讼义务诉讼权利平等包含两个方面:诉讼权利平等包含两个方面: 一是诉讼权利的 一是诉讼权利的相同相同性;性; 二是诉讼权利的 二是诉讼权利的对应对应性 诉讼权利平等诉讼权利平等实质实质反映的是双方当事反映的是双方当事人维护合法权利的机会和手段是平等的。
人维护合法权利的机会和手段是平等的一、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一、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5(二)法条依据(二)法条依据 民诉法第 民诉法第8 8条规定:条规定:““民事诉讼当事人民事诉讼当事人有平等的诉讼权利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有平等的诉讼权利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保障和便利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件,应当保障和便利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对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对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三)内容(三)内容 1 1、双方当事人的诉讼地位完全平等、双方当事人的诉讼地位完全平等(诉讼权利和义务平等);(诉讼权利和义务平等); 2 2、双方当事人有平等地行使诉讼权利、双方当事人有平等地行使诉讼权利的手段,同时,法院平等地保障双方当事的手段,同时,法院平等地保障双方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人行使诉讼权利; 3 3、对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对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6 对等的诉讼权利对等的诉讼权利起诉(起诉状)起诉(起诉状)答辩(答辩状)答辩(答辩状)答辩(对反诉状的答辩状)答辩(对反诉状的答辩状) ————反诉的被告反诉的被告反诉(反诉状)反诉(反诉状) ————反诉的反诉的原告原告等等等等等等等等原告诉讼权利原告诉讼权利被告诉讼权利被告诉讼权利 相同的诉讼义务相同的诉讼义务依法行使诉讼权利依法行使诉讼权利依法行使诉讼权利依法行使诉讼权利遵守诉讼秩序、法庭纪律遵守诉讼秩序、法庭纪律遵守诉讼秩序、法庭纪律遵守诉讼秩序、法庭纪律等等等等等等等等原告诉讼义务原告诉讼义务被告诉讼义务被告诉讼义务二、同等原则与对等原则二、同等原则与对等原则(一)概念一)概念:: 1 1、同等原则、同等原则::是指在我国民事诉讼中,是指在我国民事诉讼中,外国当事人与中国当事人具有平等的诉讼外国当事人与中国当事人具有平等的诉讼地位,有同等的诉讼权利义务,不因当事地位,有同等的诉讼权利义务,不因当事人是外国人或无国籍人而扩大或者限制其人是外国人或无国籍人而扩大或者限制其诉讼权利,减少或加重其诉讼义务。
诉讼权利,减少或加重其诉讼义务 2 2、对等原则、对等原则::是指在我国民事诉讼中,是指在我国民事诉讼中,若外国法院对我国当事人诉讼权利加以限若外国法院对我国当事人诉讼权利加以限制,则我国法院也相应的限制该国当事人制,则我国法院也相应的限制该国当事人在我国的诉讼权利在我国的诉讼权利9法学课程 教学幻灯片 卢锦泉制作(二)法条依据:(二)法条依据:民诉法第民诉法第5 5条条 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企业和组织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企业和组织在人民法院起诉、应诉,同中华人民共和在人民法院起诉、应诉,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同等的诉讼权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同等的诉讼权利义务 外国法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法 外国法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民事诉讼权利加以限制的,人和其他组织的民事诉讼权利加以限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对该国公民、企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对该国公民、企业和组织的民事诉讼权利,实行对等原则业和组织的民事诉讼权利,实行对等原则10(三)实质(三)实质 同等原则同等原则:国民待遇原则在民事诉讼中的:国民待遇原则在民事诉讼中的体现,具有普遍适用性;体现,具有普遍适用性; 对等原则对等原则:可以看成是国际法上报复的反:可以看成是国际法上报复的反映。
维护国家的尊严及我国人的正当权益维护国家的尊严及我国人的正当权益实质为国家之间的司法制度平等对待原则实质为国家之间的司法制度平等对待原则11三、法院调解原则(重点)三、法院调解原则(重点)(一)概念(一)概念 法院调解,是指人民法院在审理民事案法院调解,是指人民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的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在审判人员的主持下,件的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在审判人员的主持下,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对他们之间的民事权益争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对他们之间的民事权益争议进行合意解决的诉讼活动和方式议进行合意解决的诉讼活动和方式二)法条(二)法条 民诉法第 民诉法第9 9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当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应当及时判决12法庭调解现场法庭调解现场13(三)法院调解原则的内容(三)法院调解原则的内容 1 1、调解贯穿于、调解贯穿于审判程序审判程序始终,如一审程序、二审始终,如一审程序、二审程序、再审程序;程序、再审程序; 2 2、要在、要在自愿与合法自愿与合法基础上进行调解;基础上进行调解; 自愿:自愿:一是当事人自愿一是当事人自愿决定是否接受调解决定是否接受调解;; 二是当事人自愿 二是当事人自愿形成与选择调解方案形成与选择调解方案。
合法:合法:一是调解程序合法一是调解程序合法 二是调解协议的内容合法 二是调解协议的内容合法 14民事案件调解民事案件调解15 3. 3. 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 4. 4. 调解不是必经程序,但调解不是必经程序,但下列案件要先调解:下列案件要先调解:离婚案件离婚案件、、六种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六种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 六种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六种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 ( (1 1)婚姻家庭纠纷和继承纠纷;)婚姻家庭纠纷和继承纠纷; ( (2 2)劳务合同纠纷;)劳务合同纠纷; ( (3 3)交通事故和工伤事故引起的权利义务关系较)交通事故和工伤事故引起的权利义务关系较为明确的损害赔偿纠纷;为明确的损害赔偿纠纷; ( (4 4)宅基地和相邻关系纠纷;)宅基地和相邻关系纠纷; ( (5 5)合伙协议纠纷;)合伙协议纠纷; ( (6 6)诉讼标的额较小的纠纷诉讼标的额较小的纠纷 16经法官调解,两位老人握手言欢经法官调解,两位老人握手言欢 17(四)不适用调解的案件(四)不适用调解的案件 1.1.特别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破产特别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破产还债程序的案件;还债程序的案件; 2.2.婚姻关系、身份关系确认案件;婚姻关系、身份关系确认案件; 3.3.执行案件。
执行中只有执行和解;执行案件执行中只有执行和解; 4.4.其他依案件性质不能进行调解的民事案件其他依案件性质不能进行调解的民事案件 (五)适用调解原则要反对的两种倾向(五)适用调解原则要反对的两种倾向 1 1、忽视调解、忽视调解 2 2、滥用调解、滥用调解18法学课程 教学幻灯片 卢锦泉制作四、诚实信用原则四、诚实信用原则一、概念一、概念 法官在审理民事案件时,当事人以及其他参与人进法官在审理民事案件时,当事人以及其他参与人进行民事诉讼时必须公正、诚实和善意行民事诉讼时必须公正、诚实和善意二、诚实信用原则的内容二、诚实信用原则的内容1 1、诚信原则对当事人的要求、诚信原则对当事人的要求2 2、诚信原则对法官的要求、诚信原则对法官的要求3 3、诚信原则对其他诉讼参与人的要求、诚信原则对其他诉讼参与人的要求三、不诚信的常见表现(类型化难)三、不诚信的常见表现(类型化难) 1 1、滥用诉讼权利、滥用诉讼权利 ((1 1)当事人滥用诉权)当事人滥用诉权 恶意诉讼恶意诉讼:无事实、理据,无胜诉可能,徒增诉讼成本的起诉、:无事实、理据,无胜诉可能,徒增诉讼成本的起诉、 反诉、上诉、申请再审等反诉、上诉、申请再审等 虚假陈述虚假陈述:当事人故意虚假或失实陈述,哄人撤诉或假装和解:当事人故意虚假或失实陈述,哄人撤诉或假装和解 却暗中抽逃,故意对未失踪者申请宣告死亡等等却暗中抽逃,故意对未失踪者申请宣告死亡等等 拖延诉讼:拖延诉讼:不当的管辖权异议,不当的回避申请不当的管辖权异议,不当的回避申请 故意在二审才追加被告或出示新证据故意在二审才追加被告或出示新证据 ((2 2)其他诉讼参与人滥用诉权)其他诉讼参与人滥用诉权 证人、鉴定人、勘验人故意虚假或失实的证明、鉴定证人、鉴定人、勘验人故意虚假或失实的证明、鉴定 ((3 3)法院滥用审判权)法院滥用审判权 如:虚假的如:虚假的““合议合议””(先判后审)(先判后审) 对事实、证据、理由任意取舍对事实、证据、理由任意取舍 对当事人在事实或法律方面明显的错误陈述故意加以采纳对当事人在事实或法律方面明显的错误陈述故意加以采纳 过度的自由裁量等等过度的自由裁量等等 2 2、怠于履行诉讼义务、怠于履行诉讼义务 如:不遵守法庭纪律,如:不遵守法庭纪律, 执行难中臭名昭著的执行难中臭名昭著的““老赖老赖””等等等等 案例:案例: 1 1、海珠:某某,只诉离婚,不诉财产、海珠:某某,只诉离婚,不诉财产 (如判不离省诉讼费,如判离,再诉财产分割也(如判不离省诉讼费,如判离,再诉财产分割也不浪费诉讼费)不浪费诉讼费) 2 2、广州:法院一面主张调解,一面要求撤回上、广州:法院一面主张调解,一面要求撤回上诉(妄图让一审判决生效)诉(妄图让一审判决生效) 3 3、天河:对方律师核对我方证据原件后悄然带、天河:对方律师核对我方证据原件后悄然带走(幸未当庭吞食)走(幸未当庭吞食) 4 4、越秀:法官、越秀:法官““外出外出””学习,延期审理,以便学习,延期审理,以便开发商准备各种证照开发商准备各种证照 …………等等等等五、辩论原则五、辩论原则(一)概念(一)概念 辩论原则,是指在人民法院主持下, 辩论原则,是指在人民法院主持下,当事人有权就当事人有权就案件事实和争议问题案件事实和争议问题,各自,各自陈述自己的陈述自己的主张和根据主张和根据,互相进行,互相进行反驳和反驳和答辩答辩,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法条(二)法条 民诉法第 民诉法第1212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时,当事人有权进行辩论件时,当事人有权进行辩论23(三)辩论原则的内容(三)辩论原则的内容 1.1.辩论的辩论的时间时间 ( (1 1)适用于)适用于诉讼案件诉讼案件的的审判审判过程中过程中 ( (2 2)非讼程序与执行程序不适用非讼程序与执行程序不适用 2.2.辩论的辩论的形式形式 ((1 1)口头;()口头;(2 2)书面 3.3.辩论的辩论的内容内容 ((1 1)程序问题)程序问题( (受诉法院有无管辖权、受诉法院有无管辖权、审判人员应否回避、当事人是否合格、代审判人员应否回避、当事人是否合格、代理权是否合法理权是否合法) ) ((2 2)实体问题(事实问题与法律适)实体问题(事实问题与法律适用问题;证据方面)用问题;证据方面)2482.关于辩论原则的表述,下列哪些选项是正关于辩论原则的表述,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确的?(09,多选 ),多选 )A.当事人辩论权的行使仅局限于一审程序中当事人辩论权的行使仅局限于一审程序中开庭审理的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阶段开庭审理的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阶段B.当事人向法院提出起诉状和答辩状是其行当事人向法院提出起诉状和答辩状是其行使辩论权的一种表现使辩论权的一种表现C.证人出庭陈述证言是证人行使辩论权的一证人出庭陈述证言是证人行使辩论权的一种表现种表现D.督促程序不适用辩论原则督促程序不适用辩论原则 BD25六、处分原则(非常重要,理解)六、处分原则(非常重要,理解) (一)概念(一)概念 处分原则,是指民事诉讼当事人可以 处分原则,是指民事诉讼当事人可以自主决定行使自主决定行使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的方式的方式与内容。
与内容 处分即自由支配,对于权利可行使, 处分即自由支配,对于权利可行使,也可放弃处分原则是民法中当事人意思也可放弃处分原则是民法中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体现与延伸自治原则的体现与延伸 (二)法条(二)法条 民诉法第 民诉法第1313条: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条: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定的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26(三)内容(三)内容 1 1、对民事权利的处分、对民事权利的处分 起诉时:起诉时:诉讼主体可自由地确定请求司法诉讼主体可自由地确定请求司法保护的范围和选择保护的方法保护的范围和选择保护的方法 起诉后:起诉后:原告可以提出、变更、扩大、缩原告可以提出、变更、扩大、缩小诉讼请求但是,小诉讼请求但是,法院的判决不得超出原告法院的判决不得超出原告的诉讼请求的诉讼请求 诉讼中:诉讼中:原告可全部原告可全部放弃放弃其诉讼请求,被其诉讼请求,被告可部分或全部告可部分或全部承认承认原告的诉讼请求;原被告原告的诉讼请求;原被告可达成或拒绝达成可达成或拒绝达成调解调解协议;在判决未执行之协议;在判决未执行之前,双方随时可就实体问题自行前,双方随时可就实体问题自行和解和解。
调解协议内容超出诉讼请求的,调解协议内容超出诉讼请求的,法院可以准许法院可以准许 27 2 2、对诉讼权利的处分:、对诉讼权利的处分: 一审中:一审中: 原告有权决定是否起诉、是否撤诉; 原告有权决定是否起诉、是否撤诉; 被告有权决定是否反诉; 被告有权决定是否反诉; 双方可以请求法院调解; 双方可以请求法院调解; 双方可以决定是否提供证据; 双方可以决定是否提供证据; 双方都有权进行辩论,承认或否认对方 双方都有权进行辩论,承认或否认对方 提出的事实 提出的事实 一审后:一审后:双方可以决定是否上诉双方可以决定是否上诉 生效后:生效后:是否申请再审,是否申请强制执行申是否申请再审,是否申请强制执行申 请执行人可以撤回其申请 请执行人可以撤回其申请 注意:注意:对对实体权利的处分实体权利的处分一般通过一般通过对诉讼权利对诉讼权利的处分的处分来实现28(四)处分权的行使要求(四)处分权的行使要求 1.1.处分权的行使处分权的行使主体只能是主体只能是当事人、法定代理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和经过特别授权的委托代理人人和经过特别授权的委托代理人。
2.2.处分权的对象为处分权的对象为民事民事权利和权利和诉讼诉讼权利 权利 3.3.处分权适用于处分权适用于民事诉讼的全过程民事诉讼的全过程民事诉讼的全过程民事诉讼的全过程 4.4.处分权的行使处分权的行使不得超越法律规定的范围不得超越法律规定的范围,不,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个人的利益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个人的利益 5.5.处分权的行使必须处分权的行使必须经法院的审查经法院的审查,才生效,才生效五)处分权与审判权的关系(五)处分权与审判权的关系 1.1.审判权监督处分权审判权监督处分权 2.2.处分权制约审判权处分权制约审判权29起诉起诉一审一审二审二审再审再审执行执行辩论原则辩论原则处分处分/诚信诚信/检查检查/同等、同等、对等对等/当事人平等当事人平等调解原则调解原则30 甲向法院起诉,要求判决乙返还借款甲向法院起诉,要求判决乙返还借款本金本金2 2万元在案件审理中,借款事实得以万元在案件审理中,借款事实得以认定,同时,法院还查明乙逾期履行还款认定,同时,法院还查明乙逾期履行还款义务近一年,法院遂根据银行同期定期存义务近一年,法院遂根据银行同期定期存款利息,判决乙还甲借款本金款利息,判决乙还甲借款本金2 2万元,利息万元,利息520520元。
关于法院对该案判决的评论,下列元关于法院对该案判决的评论,下列哪一哪一选项是选项是正确正确的的? ? 31 A A.该判决符合法律规定,实事求是,全.该判决符合法律规定,实事求是,全面保护了权利人的合法权益面保护了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B B.该判决不符合法律规定,违反了民事.该判决不符合法律规定,违反了民事诉讼的处分原则诉讼的处分原则 C C.该判决不符合法律规定,违反了民事.该判决不符合法律规定,违反了民事诉讼的辩论原则诉讼的辩论原则 D D.该判决不符合法律规定,违反了民事.该判决不符合法律规定,违反了民事诉讼的平等原则诉讼的平等原则 B B32七、检察监督原则七、检察监督原则(一)概念:(一)概念:是指检察院有权对民事审判活是指检察院有权对民事审判活动进行法律监督的原则动进行法律监督的原则二)法条:(二)法条:民诉法第民诉法第1414条规定,人民检察条规定,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审判活动实行法律监督院有权对民事审判活动实行法律监督。
三)内容:(三)内容: 1 1、监督的主体、监督的主体 监督者:检察院 监督者:检察院 被监督者:审判人员 被监督者:审判人员 332 2、监督的内容、监督的内容 ( (1 1)审判人员的行为操守,如是否有贪)审判人员的行为操守,如是否有贪赃枉法,徇私舞弊等违法行为赃枉法,徇私舞弊等违法行为 ( (2 2)事实认定,法律适用,法律程序,)事实认定,法律适用,法律程序,判决、裁定是否正确合法判决、裁定是否正确合法3 3、监督的方式、监督的方式((1 1)抗诉:针对生效裁判)抗诉:针对生效裁判((2 2)检察建议)检察建议①①生效裁判生效裁判②②审判人员的违法行为审判人员的违法行为③③对执行活动法律监督对执行活动法律监督34法学课程 教学幻灯片 卢锦泉制作七、支持起诉原则(了解)七、支持起诉原则(了解)(一)概念(一)概念 支持起诉原则是指机关、社会团体、 支持起诉原则是指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对损害国家、集体或者个人企业事业单位对损害国家、集体或者个人民事权益的行为,可以支持受害者提起民民事权益的行为,可以支持受害者提起民事诉讼的原则。
事诉讼的原则二)法条(二)法条 民诉法第 民诉法第1515条规定,机关、社会团体、条规定,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对损害国家、集体或者个人企业事业单位对损害国家、集体或者个人民事权益的行为,可以支持受损害的单位民事权益的行为,可以支持受损害的单位或者个人向人民法院起诉或者个人向人民法院起诉35(三)适用的条件(三)适用的条件 1 1、、支持者支持者只能是对受害者负有保护责任只能是对受害者负有保护责任的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被支持者被支持者是受害的单位或个人是受害的单位或个人 2 2、受害人基于某种原因没有起诉受害人基于某种原因没有起诉 3 3、加害人的行为必须是侵权行为;、加害人的行为必须是侵权行为; 4 4、支持的形式:一般是道义上或物质上的,支、支持的形式:一般是道义上或物质上的,支持起诉者不可以自己的名义起诉持起诉者不可以自己的名义起诉3638.关于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在民事诉讼中的具体体现,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当事人有权决定是否委托代理人代为进行诉讼,是诉讼权利平等原则的体现 B.当事人均有权委托代理人代为进行诉讼,是处分原则的体现 C.原告与被告在诉讼中有一些不同但相对等的权利,是同等原则的体现 D.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不仅要自愿,内容也不得违法,是法院调解自愿和合法原则的体现 D D35.村民甲、乙因相邻关系发生纠纷,甲诉至法院,要求判决乙准许其从乙承包的土地上通过。
审理中,法院主动了解和分析甲通过乙土地的合理性,听取其他村民的意见,并请村委会主任做双方工作,最终促成双方同意调解调解时邀请了村中有声望的老人及当事人的共同朋友参加,双方互相让步达成协议,恢复和睦关系关于法院的做法,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法院突破审判程序,违反了依法裁判原则 B.他人参与调解,影响当事人意思表达,违反了辩论原则 C.双方让步放弃诉求和权益,违反了处分原则 D.体现了司法运用法律手段,发挥调解功能,能动履职的要求 D39基本制度基本制度40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制度(重点)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制度(重点)回避制度回避制度基本制度基本制度两审终审制度两审终审制度公开审判制度公开审判制度合议制度合议制度41一、合议制度一、合议制度(一)合议制度的概念(一)合议制度的概念 合议制度,是指由合议制度,是指由3名以上单数的审名以上单数的审判员、陪审员组成或由判员、陪审员组成或由3名以上单数的审判名以上单数的审判员组成的审判庭,代表法院行使审判权,员组成的审判庭,代表法院行使审判权,并对民事案件进行审理与作出裁判的制度。
并对民事案件进行审理与作出裁判的制度 陪审员在执行陪审职务时,与审判员陪审员在执行陪审职务时,与审判员有同等的权利义务有同等的权利义务4243区分合议制与合议庭区分合议制与合议庭,合议庭是按照合议制,合议庭是按照合议制组成的审判组织组成的审判组织合议制是与独任制合议制是与独任制相对的审判组织形式相对的审判组织形式独任制独任制是由一名审判员代表法院对民事案件是由一名审判员代表法院对民事案件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判的审判组织形式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判的审判组织形式基层法院(包含其派出法庭)基层法院(包含其派出法庭)适用简易程序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民事案件,可以适用独任制审理的民事案件,可以适用独任制44特别提示:特别提示: 1.在在特别程序特别程序中,一般适用中,一般适用独任制独任制,但,但对于对于选民资格案件选民资格案件,以及,以及重大疑难的非讼重大疑难的非讼案件案件由由审判员审判员组成组成合议庭合议庭审理 2.公示催告程序公示催告程序中,在中,在公告审理阶段公告审理阶段适适用用独任制独任制,在,在除权判决阶段除权判决阶段,则由,则由审判员审判员组成组成合议庭合议庭审理。
审理 3.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也应当由也应当由审判审判员员组成组成合议庭合议庭审理 45(二)合议庭的组成(二)合议庭的组成 1、组成数量:、组成数量:三人以上的单数三人以上的单数 2、组成类型:、组成类型: ( (1))一审合议庭一审合议庭组成:组成: A、由审判员组成或审判员与陪审、由审判员组成或审判员与陪审员组成 B、二审发回的重审案件,原审法、二审发回的重审案件,原审法院按照院按照一审程序另行一审程序另行组成合议庭组成合议庭4647((2))二审合议庭二审合议庭组成:组成: 全部为审判员,无陪审员; 全部为审判员,无陪审员;((3))再审合议庭再审合议庭组成:组成: A、原来是第一审的,按照第一、原来是第一审的,按照第一审程序另行组成合议庭;审程序另行组成合议庭; B、原来是第二审的或者是上级、原来是第二审的或者是上级人民法院提审的,按照第二审程序另行人民法院提审的,按照第二审程序另行组成合议庭组成合议庭48法学课程 教学幻灯片 卢锦泉制作合议庭合议庭合议庭合议庭组成组成组成组成第一审第一审民事案件民事案件发回重审发回重审案件案件第二审第二审民事案件民事案件再审案件再审案件审判员审判员+陪审员陪审员审判员审判员按一审程序按一审程序另行组成另行组成合议庭合议庭审判员审判员原来是一审原来是一审按一审程序按一审程序另行组成另行组成合议庭合议庭原来是二审原来是二审或上级法院或上级法院提审提审按二审程序按二审程序另行组成另行组成合议庭合议庭49 3、审判长的确定、审判长的确定 ( (1)审判长由)审判长由院长或者庭长院长或者庭长指定审判指定审判员一人担任;员一人担任; ( (2)院长或者庭长参加审判的,由院)院长或者庭长参加审判的,由院长或者庭长担任。
长或者庭长担任 ((3)陪审员不得担任审判长陪审员不得担任审判长50(四)合议庭的评议原则与要求(四)合议庭的评议原则与要求 1.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2.评议应当制作笔录,由合议庭组评议应当制作笔录,由合议庭组成人员签名成人员签名 3.评议中的不同意见,评议中的不同意见,必须必须如实记如实记入笔录51根据我国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和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下列关于审判组织的哪些表述是正确的?(下列关于审判组织的哪些表述是正确的?(0808,,多选)多选) A.再审程序中只能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再审程序中只能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B.二审法院裁定发回重审的案件,原审法院应当.二审法院裁定发回重审的案件,原审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C.法院适用特别程序审理案件,陪审员不参加案.法院适用特别程序审理案件,陪审员不参加案件的合议庭件的合议庭D.中级法院作为一审法院时,合议庭可以由审判.中级法院作为一审法院时,合议庭可以由审判员与陪审员共同组成,作为二审法院时,合议庭员与陪审员共同组成,作为二审法院时,合议庭则一律由审判员组成则一律由审判员组成 BCD38.关于合议庭评议案件,下列哪一表述是正关于合议庭评议案件,下列哪一表述是正确的?(确的?(2010年年,单选)单选)A.审判长意见与多数意见不同的,以其意见审判长意见与多数意见不同的,以其意见为准判决为准判决B.陪审员意见得到支持、形成多数的,可按陪审员意见得到支持、形成多数的,可按该意见判决该意见判决C.合议庭意见存在分歧的,也可提交院长审合议庭意见存在分歧的,也可提交院长审查决定查决定D.审判人员的不同意见均须写入笔录审判人员的不同意见均须写入笔录 D53二、公开审判制度二、公开审判制度(一)概念(一)概念 公开审判制度公开审判制度,是指法院审理民事案,是指法院审理民事案件,除法律规定的情况外,审判过程及结件,除法律规定的情况外,审判过程及结果应当向群众、社会公开。
果应当向群众、社会公开 所谓所谓向群众公开向群众公开,是指允许群众旁听,是指允许群众旁听案件审判过程,主要是庭审过程和宣判过案件审判过程,主要是庭审过程和宣判过程 所谓所谓向社会公开向社会公开,是指允许新闻记者,是指允许新闻记者对庭审过程作采访,允许其对案件审理过对庭审过程作采访,允许其对案件审理过程作报道,将案件向社会披露程作报道,将案件向社会披露54(二)公开审判公开的对象(二)公开审判公开的对象 1、公开审判公开的对象是、公开审判公开的对象是案件的开庭案件的开庭审理和宣告判决阶段审理和宣告判决阶段的活动 2、两绝对:评议绝对不公开;宣判绝、两绝对:评议绝对不公开;宣判绝对要公开对要公开完整审判过程完整审判过程审前准备审前准备开庭审理开庭审理裁判形成裁判形成宣告判决宣告判决55(三)公开审理的例外(三)公开审理的例外 1、一律不公开的情形、一律不公开的情形(法院依职权)(法院依职权) ((1)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 ((2)涉及个人隐私的案件。
涉及个人隐私的案件 2、可以不公开的情形、可以不公开的情形((依当事人申请)依当事人申请) ((1)) 离婚案件;(离婚案件;(2)商业秘密案件商业秘密案件 这两类案件由当事人申请,法院裁量是这两类案件由当事人申请,法院裁量是否公开56(四)公开审判的程序要求(四)公开审判的程序要求 1、公告、公告:开庭:开庭3日前通知诉讼参与人,公开审日前通知诉讼参与人,公开审理的要公告(案由、当事人姓名,时间、地点);理的要公告(案由、当事人姓名,时间、地点); 2、事实认定、事实认定:证据要出示、辩论、质证保密:证据要出示、辩论、质证保密的证据不得在公开开庭时出示的证据不得在公开开庭时出示 3、法律后果、法律后果 应当公开审理的案件而未公开审理的:应当公开审理的案件而未公开审理的: ((1)当事人上诉的第二审法院裁定撤销原判,)当事人上诉的第二审法院裁定撤销原判,发回重审;发回重审; ((2)当事人申请再审的,法院可以决定再审;)当事人申请再审的,法院可以决定再审; ((3)检察院提起抗诉的,法院应当决定再审。
检察院提起抗诉的,法院应当决定再审 5735.关于民事诉讼中的公开审判制度,下列哪一选项关于民事诉讼中的公开审判制度,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是错误的?(07,单选),单选) A.公开审判制度是指法院审理民事案件,除法律.公开审判制度是指法院审理民事案件,除法律规定的情况外,审判过程及结果应当向群众、社规定的情况外,审判过程及结果应当向群众、社会公开会公开B.公开审判是指法院审理案件和宣告判决一律公.公开审判是指法院审理案件和宣告判决一律公开进行的制度开进行的制度C.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属于法定不公开审理的.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属于法定不公开审理的案件案件D.离婚案件,属于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法.离婚案件,属于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法院决定可以不公开审理的案件院决定可以不公开审理的案件 B 58三、两审终审制度三、两审终审制度(一)概念(一)概念 两审终审制度是指一个民事案件经两审终审制度是指一个民事案件经过两级法院审判后即告终结的制度过两级法院审判后即告终结的制度二)适用范围:(二)适用范围: 第一审裁判,当事人不服,可上诉至 第一审裁判,当事人不服,可上诉至上一级法院(二审法院),二审法院做出上一级法院(二审法院),二审法院做出的裁判,为终审裁判,当事人不得再次上的裁判,为终审裁判,当事人不得再次上诉。
诉59(三)两审终审的例外((三)两审终审的例外(即即一审终审制):一审终审制):1.最高法院一审的案件;最高法院一审的案件;2. 一审中适用调解结案的案件;一审中适用调解结案的案件;3.适用特别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适用特别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和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审理的案件;和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审理的案件;4.确认婚姻效力的案件确认婚姻效力的案件60四、回避制度四、回避制度 (一)概念(一)概念 回避制度,是指为了保证案件的公正回避制度,是指为了保证案件的公正审判,而要求与案件有一定的利害关系的审判,而要求与案件有一定的利害关系的审判人员或其他有关人员,不得参与本案审判人员或其他有关人员,不得参与本案的审理活动或诉讼活动的审判制度的审理活动或诉讼活动的审判制度 61法学课程 教学幻灯片 卢锦泉制作(二)(二)回避的适用范围回避的适用范围::1.适用的人员:适用的人员:审判人员(包括审判员和人审判人员(包括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书记员、鉴定人、翻译人、民陪审员)、书记员、鉴定人、翻译人、勘验人证人不需要回避)勘验人证人不需要回避)2.适用时间范围适用时间范围:民事诉讼审判程序的始终,:民事诉讼审判程序的始终,无论是无论是一审,二审还是再审一审,二审还是再审。
62(三)回避的适用情形:(三)回避的适用情形: 1.是本案当事人是本案当事人 2.是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近亲属;是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近亲属; 3.与本案有利害关系;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4.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审理的;正审理的; 5.接受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请客送礼,或者违反接受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请客送礼,或者违反规定会见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规定会见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2012新增)新增) 注意:审判委员会委员在参加审委会讨论案件中,注意:审判委员会委员在参加审委会讨论案件中,如果符合回避情形的,也应当自行回避如果符合回避情形的,也应当自行回避 63法学课程 教学幻灯片 卢锦泉制作(四)回避的程序(四)回避的程序 1、回避的提出方式:、回避的提出方式: ((1)申请回避: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及)申请回避: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及其委托代理人提出申请(口头或者书面申其委托代理人提出申请(口头或者书面申请均可,但要说明理由);请均可,但要说明理由); ((2)自行回避:回避主体主动提出。
自行回避:回避主体主动提出 2、回避的提出时间:、回避的提出时间: ((1)在)在案件开始审理时案件开始审理时提出;提出; ((2)回避事由在案件开始审理后才知)回避事由在案件开始审理后才知道的,可以在道的,可以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提法庭辩论终结前提出64 3、回避的决定权限:、回避的决定权限:((1)院长担任审判长时,由)院长担任审判长时,由审判委员会审判委员会决定;决定;((2)审判人员(含陪审员),由)审判人员(含陪审员),由院长院长决定;决定;((3)其他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其他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由勘验人),由审判长审判长决定 审判委员会决定审判委员会决定院长决定院长决定审判长决定审判长决定院长院长审判人员审判人员其他人员其他人员654、回避的处理:、回避的处理:((1)法院对当事人的回避申请,应在申请提)法院对当事人的回避申请,应在申请提出出 三日三日内,以内,以口头或书面口头或书面形式作出决定形式作出决定2)申请人对决定不服的,可以在)申请人对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决定接到决定时时向作出决定的法院申请向作出决定的法院申请复议复议一次一次。
3)法院对复议申请,应当在)法院对复议申请,应当在三日三日内作出复内作出复议决定,并议决定,并通知通知复议申请人复议申请人66(五)回避的法律效力(五)回避的法律效力1.法院作出是否回避的决定前,被申请回避法院作出是否回避的决定前,被申请回避的人员应当的人员应当暂停工作暂停工作(但案件需要采取紧(但案件需要采取紧急措施的除外,如财产保全,证据保全、急措施的除外,如财产保全,证据保全、强制措施等强制措施等2.作出回避决定以后作出回避决定以后诉讼程序继续进行诉讼程序继续进行;;3.法院决定驳回回避申请而当事人申请复议法院决定驳回回避申请而当事人申请复议的,的,复议期间复议期间,被申请回避的人员,被申请回避的人员不停止不停止参与本案的工作参与本案的工作4.违反回避制度要违反回避制度要发回重审发回重审6737.关于回避,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关于回避,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2010年年,单选单选,))A.当事人申请担任审判长的审判人员回避的,当事人申请担任审判长的审判人员回避的,应由审委会决定应由审委会决定B.当事人申请陪审员回避的,应由审判长决当事人申请陪审员回避的,应由审判长决定定C.法院驳回当事人的回避申请,当事人不服法院驳回当事人的回避申请,当事人不服而申请复议,复议期间被申请回避人不停而申请复议,复议期间被申请回避人不停止参与本案的审理工作止参与本案的审理工作D.如当事人申请法院翻译人员回避,可由合如当事人申请法院翻译人员回避,可由合议庭决定议庭决定 C68 英国甲公司与我国乙公司合同纠纷一案在我国法院进行诉讼,依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英国甲公司与我国乙公司一样,可以行使辩论权、处分权、提供证据等权利,也应承担相应的诉讼义务。
这体现了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 ) A、平等原则 B、同等原则 C、对等原则 D、协商原则 B下列民事诉讼基本原则中,不属于民事诉讼法的特有原则的是( ) A 、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 B 、法院调解原则 C 、辩论原则 D 、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 D 某市以所辖区域内的区人民法院受理案件的数量作为评比条件之一,各区人民法院采取让法院干警主动下去动员所辖区域内的单位起诉的办法增加受理案件的数量这种做法违背了民事诉讼法规定的( ) A 、辩论原则 B 、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 C 、处分原则 D 、自愿、合法调解原则 C 张某与李某产生邻里纠纷,张某将李某打伤。
为解决赔偿问题,双方同意由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经调解员黄某调解,双方达成赔偿协议关于该纠纷的处理,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 A.张某如反悔不履行协议,李某可就协议向法院提起诉讼 B.张某如反悔不履行协议,李某可向法院提起人身损害赔偿诉讼 C.张某如反悔不履行协议,李某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调解协议 D.张某可以调解委员会未组成合议庭调解为由,向法院申请撤销调解协议 A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审判活动进行法律监督下列哪一种情形属于人民检察院进行民事检察监督的范围? A.陪审员丁某审理合同纠纷案件的过程中接受当事人礼金1000元 B.证人马某接受当事人礼金2000元并提出了对该当事人有利的证言 C.法官周某就某仲裁案件向仲裁员提供了对该案件当事人红星公司有利的咨询意见,红星公司以咨询费名义付给周法官6000元 D.法官陈某长期为某公司免费做法律顾问 A 下列可以公开审理的案件是( )。
A 、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 B 、涉及个人隐私的案件 C 、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 D 、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的案件 D对于人民法院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宣告判决( ) A 、必须公开进行 B 、可以不公开进行 C 、是否公开进行由院长决定 D 、是否公开进行由审判委员会决定 A关于回避,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 A.当事人申请担任审判长的审判人员回避的,应由审委会决定 B.当事人申请陪审员回避的,应由审判长决定 C.法院驳回当事人的回避申请,当事人不服而申请复议,复议期间被申请回避人不停止参与本案的审理工作 D.如当事人申请法院翻译人员回避,可由合议庭决定 C 关于民事诉讼中的公开审判制度,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公开审判制度是指法院审理民事案件,除法律规定的情况外,审判过程及结果应当向群众、社会公开 B.公开审判是指法院审理案件和宣告判决一律公开进行的制度 C.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属于法定不公开审理的案件 D.离婚案件,属于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法院决定可以不公开审理的案件 B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和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下列关于审判组织的哪一表述是错误的? A.第二审程序中只能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 B.二审法院裁定发回重审的案件,原审法院可以由审判员与陪审员共同组成合议庭 C.法院适用特别程序,只能采用独任制 D.独任制只适用于基层法院及其派出法庭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