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乐理与视唱练耳.doc.docx
5页乐理和视唱练耳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初步掌握五线谱乐理的基础知识,为学习声乐,钢琴,伴奏编配,音乐创编,音乐欣赏,幼儿音乐教学法等课程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初步掌握五线谱的基础知识,记谱法,音乐节奏,音乐术语,音程构造,调式等,学会基本视唱,熟悉看谱,会打节奏 2.能力目标掌握应用听觉判断、记忆、分析、听写歌曲及器乐曲片段中基本音乐要素(如音值、音强、音高、音色、调式、调性、和声织体等)的能力;具有视谱既唱得能力,并能达到音准,节奏准确;听记谱的能力和听记幼儿歌曲的能力3.素质目标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三、参考学时72学时,开设2学期四、课程学分4学分五、课程内容第一学期(36学时)第一模块 乐理知识单元一 乐音体系第一节 音及音的性质第二节 乐音与噪音第三节 乐音体系及音列第四节 音名与音组、音区与音域第五节 音律第六节 变音记号与等音单元二 记谱法第一节 音符与休止符第二节 五线谱与记谱法第三节 音乐中的常用记号单元三 节奏与节拍第一节 节奏与节拍第二节 切分音与弱起小节第三节 连音符单元四 音乐的速度与力度单元五 音程第一节 音程的名称与标记第二节 音程的扩大与缩小第三节 自然音程与变化音程第四节 等音程第五节 基本音程第六节 音程的转位第七节 单音程与复音程第八节 协和音程与不协和音程单元六 和弦第一节 三和弦与七和弦第二节 原位和弦与转位和弦第三节 等和弦第四节 怎样识别与构成和弦单元七 调及调关系单元八 调式第一节 调式总论第二节 大、小调式第三节 中国民族调式第四节 怎样识别调式单元九 调与调式第一节 调与调式的组合第二节 关系大小调第三节 同主音大小调第四节 同宫系统调第五节 等音调式单元十 调式音程第一节 大、小调式中的音程第二节 稳定音程与不稳定音程不稳定音程的解决第三节 不协和音程的解决第四节 怎样判断音程的所属调式第五节 音程在音乐中的表现特性及其应用单元十一 调式和弦第一节 自然大小调中的和弦第二节 和声小调中的和弦第三节 属七和导七和弦的解决第四节 怎样判断和弦的所属调式第五节 和弦在音乐中的表现特性及其应用单元十二 转调第一节 什么是转调第二节 转调的意义第三节 转调的类别单元十三 调式变音及半音音阶第一节 什么是调式变音第二节 导音的形成、解决与消失第三节 具有典型意义的调式变音及半音阶单元十四 移调第一节 什么是移调第二节 怎样移调单元十五 旋律知识第一节 什么是旋律第二节 旋律的进行方向第二学期(36学时)第二模块 视唱训练单元十六 五线谱视唱第一节 基本节拍节奏的训练第二节 调式调性的训练第三节 较复杂的节拍节奏训练单元十七 简谱视唱第一节 基本节拍节奏的训练第二节 调式调性的训练(小调)第三节 较复杂的节拍节奏训练单元十八 看谱唱词第三模块 听觉训练单元十九 听音训练第一节 旋律音程第二节 和声音程第三节 和弦单元二十 节奏训练单元二十一 旋律听写训练第一节 简易基础旋律的听写训练第二节 儿童歌曲旋律的听写训练六、教学建议1.教学方法(1)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富于启发性。
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小组上课,使用个别抽唱、接替唱、默唱、背唱等多种教学形式2)基本训练和技术性较强的乐曲一般采用先固定、后首调;民歌风格的乐曲采用先首调、后固定的方法3)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多用“听觉”,注意“内在听觉”和“音乐记忆力”的培养,坚持按指挥图式划拍视唱加强节拍、节奏感的培养2.评价方法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学生平时学习过程的指导和监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课程考核采用全程式考核方法平时成绩、期末成绩各占总成绩的50%,综合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加权计算平时成绩包括作业、课堂表现,期中考核、考勤等多项内容,授课教师根据学生日常表现评定;期末考核采用开卷考试方式3.教学条件在音乐教室进行讲授、试唱和练耳,辅之以多媒体设备 4.教材编选乐理与视唱练耳,金哲、马伟楠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逐步确立了“以病人为中心”整体护理的理想观念,强调了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的整体性,注重患者适应环境的能力,应用心理学知识与患者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主动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