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毕业论文 浅谈格式塔心理学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doc
11页浅谈格式塔心理学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摘要:本文论述了格式塔心理学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的问题,重点在于通过案例的介绍粗略 的讲解由格式塔心理学发展而來的或与之有关的设计手法,并从人的惰性心理对格式塔心理 学做了一定的解释关键词:格式塔;建筑设计格式塔心理学诞生于1912年,兴起于徳国,是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 主要代表人物有惠太海默、考夫卡盒苛勒格式塔”一词由徳文“gestalt”音译而来,意指形式或图形,并且还具有英语 structure (组织)的含义,中译为“完形”或音译为“格式塔”=格式塔含义是形式、 图形和组织结构或整体,就是说完形是一个有组织的全体,它的特性有其内部的整体 性所决定它本身是一种具体的存在,而非其部分简单相加之和格式塔心理学知觉理论的应用中,格式塔视为“有组织幣体”的同义词,即认为所有知 觉现象都是有组织的桀体,都具有格武塔的性质凡能使某一感知对象成为有组织整体的因 素或原则都被称为格式塔格式塔心理学认为知觉不能被分解为小的组成部分,知觉的基本单位就是知觉本身,格 式塔心理学的信条就是:整体不同于部分之和(T he whole is different from the sum of its parts)o格式塔心理学强调结构的幣体作用和产生知觉的组成成分之间的联系。
格式塔心理学研究认为,人类具有不需要学习的组织倾向,使我们能够在视觉环境中组 织排列事物的位置,感受和知觉出环境的整体与连续格式塔的组织原则即所谓心彖组织规律,可归纳为:图形与背景原理和群化原则 其中群化原则乂包括临近原则、相似原则、连续原则、封闭原则与完形原则等,其核心是 强调事物的整体性接下來我们重点讨论格式塔的组织原则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首先来看图形与背景原理在一定的场内,我们并不是对所有对象都明显感知到,而总是有选择的感知一定的对象 ——有些突显出來成为图形(Figure),有些退居衬托地位成为背景(Ground),俗称图底之 分图底对比明显则界限分明,容易被感知,图底对比不明显则不容易被感知;同周围的明 度差别越人,对象就越容易从背景中被区分岀来,;在]古I定不变的背景上运动的物体容易被 直觉为对象等等根据一个非常简单的逻辑,我们可以将这个原则分解为三类(正如一个坐 标轴可以分为正数、负数和坐标原点),作为建筑设计的指导原则或者设计手法,即突显图 底关系、弱化(或模糊)图底关系以及转换图底关系在建筑设计实践中,绝人多数建筑 师往往在潜意识里只注重第一种手法即突显图底关系,将场地作为背景,将自己设计的婕筑 作为图形,或者说作为绝对的主角突显出來,而往往忽视羡或根本没有意识到还有另外的两 中设计手法。
而根据后两个原则设计的建筑,往往可以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其中也不乏十 分优秀的案例先來看突显图底关系使用这种手法设计的建筑比比皆是,在这里不作详细讨论其实总结一下便不难发现, 这一原则其实就是我们经常用到的“对比”的手法举儿个比较成功的例子解构主义急先锋蓝天纟fl的成名之作,维也纳屋顶改造方案便是运用这一图底关系原则相 当成功而乂不落俗套的例子在这个设计中,蓝天组将報个古典丄义风格的街区的建筑立面 作为他们的设计的背景,而使用一个极具现代感机械感未來感的天外來客般的形式形成强烈 的对比,从而使他们的设计作为异常明晰的图形出现现在我们來看弱化图底关系这一手法这一手法在近儿年的设计界中也逐渐流行•使用较多的弱化的图底关系的方法是将建筑 隐藏在地下,从而达到最人程度的尊重场地原貌和场地历史的效果,比如说余键设计的術湖 美术馆,为了不破坏西湖的原貌,余键选择了将建筑全部埋到地下的方法,达到了比较好的 效果另一种方法是分析场地特征,根据场地的特征设计形式色彩能与场地相互渗透相互融合 的建筑,从而使新设计的建筑在较远的距离或较人的尺度范囤内与场地合二为一难分彼此 这种手法应用最多的当属许多以“绿色”建筑为名的设计,归纳总结一下便是:第一,屋顶 与地面接触或者其延长线能够与地而相交;第二,屋顶绿化,种草。
佩罗干脆把山罩了起來或者模拟原有场地特征进行设计如蓝天组设计人埃及博物馆竞赛方案在这里,博物馆与埃及的沙漠在色彩及形彖上融为-体,同时是一个“沙漠绿洲”的隐喻亦这里,图与底的关系是暧昧的是模糊不清的更为高明的做法是直接利用原有场地进行设计,或者说是力图恢复原有场地特征这种 手法运川的比较成功的我只见过西班牙著名超筑师,号称高迪衣钵传人的米莱莱斯设计的伊 瓜拉达墓园伊瓜拉达幕园位于一片工业区,场地内的H然环境是一片由地理运动白然形成的山谷裂 缝,曾经有…条河从这里流过,现在河流己经枯竭,只剩下嶙峋的山石米拉莱斯以生命之河“蜿蜒的河流侵蚀由光滑的墓地壁龛组成的河岸“作为设计理念隐喻这片场地的过去废弃的铁轨枕木凌乱的嵌入碎冇混凝十•路面,如同河流漂浮的木头,强化了生命之河灵观之河的设计理念在这里,就是底,底就是图.再有-种弱化图底关系的方法是美国解构丄义建筑师彼得•埃森曼提出的重塑地形最 典型的案例就是由埃森曼设计的oooo他的做法是将原有地形抹平,然厉通过建筑的手段 重須这个地形,其效果就是当你坐在一万英尺高空的飞机上俯视这片场地的时候,你看到的 还是原来的地形,根本不会发现有任何改变在这里,图底关系彻底消失了。
或许这就是解构丄义建筑的经典做法再看第三种手法——转换图底关系0这种手法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比较少见,因为建筑毕竞是静态的,而转化则是一个''动 词”这种图底关系的转换在更人的尺度上相对來说更容易实现i些,比如说在城M的尺度 ±0还是举例來说oooooooooo这是屈米为某一家杂志所做的概念方案在这个方案中我们 可以比较清楚的看到这种图底关系的转换可以想象一下,白天,这些楼顶上的建筑是与整 个城市一起作为一个背景出现的;而到了夜晚,城审依然是一个背景,而这些屋顶上发光的 建筑便成了耀眼因而十分淸晰鲜明的图形屈米——21世纪的玻璃房了i矍铁捋备再比如说水立方水立方表而的月莫在白天是作为图形出现的,而到了夜间,一旦有影像 投到这层膜上,那么,它便立刻转换成为背景接下來我们來看群化原则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格式塔心理学认为,当我们白然而然地观察时,知觉具有控制多个刺激、使它们成有机 体的倾向,这种使多个刺激被感知为同一整体的控制规律,就是我们要说的群化原则其中临近原则、相似原则、连续原则、封闭原则都比较好理解,也相对來说很容易掌握, 即使我们不知道格式塔心理学这个理论,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仍就会H觉或不H觉的使用这 些原则,比如说我们在开窗的时候会想法使窗子成对的接近,比如说在同一个性质的房间中 我们会白然而然的选择使用同一种建筑材料,比如说我们冋将一排连续的柱子看作是具有跟墙一样的功能,再比如说我们会做一个球形的建筑但是很受会做一•个却掉一部分的球体,等 等。
比如这是哈迪徳设计的广州美术馆,我认为应该算是相似性原则运用的比较极端的例子 下而我们重点说一下完形原则完形”意即完敕倾向,即知觉印象岁环境情况而呈现可能有的最完善的形式这是一 种推论原理,即趋合原理完形原则如果运用得好,做出來的建筑就可能会简单却极有心意,让人耳目一•新在建 筑界,完形原则用得比较多也比较成功的当属马里奥•博塔博塔是路易斯•康的学生,受 康的影响比较大下面举儿个简单的例子看一下完形原则是如何应用的这是博塔设计的…个商业建筑,仍然使用他所惯用的裂缝语言,当然还有对完形原则的 完美运用照片所示是建筑的入口,第一眼看去所有人都会认为这个残缺不全的东西是一个 圆,但是这个圆形己经被入口切开了,而且丢掉了很人的i部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因为在你生活的经验中,当你看到一个圆形的三分之二或四分之三,你会白然的将这个部完 整的弧形按照它]古I有的曲率连接起两个端点,因为这么连试最简单最直接的,也是最容易让 人接受的,我想着就是完形原则的一个基础吧,或许可以归结到任的思维惰性上去这个建筑业是博塔设计的用了同样的原理,他还是在一个圆形上挖掉了若干部分,但是 这些被挖掉的部分会被人们自觉的重新连接起来,使它在参观者的意识中仍是一 •个完柴的形 式。
利用这个原理,在建筑设计中我们可以省掉尽可能多的部分但仍可让人觉得它是完整的, 这样或许会为社会节约很多原料阿尔瓦•阿尔托设计的别墅,一个很简单的形式中间被挖空形成庭院,但在视觉上它 仍然是一个完整的放倒的三菱柱再來看这个建筑的立面即使我们去掉前面的玻璃和钢构架,我们仍能感觉到这是一个 完整的立方体为什么呢?因为只要你沿着端口处的切线延伸,每一条线都是很符合逻辑的 相交到一起,不会发生让人不解或者费脑子的情况这乂是哈迪徳设计的一个装置当她自己介绍这个东西的吋候她说,当时她们做了很多 不同的方案,最后决定外轮空仍然保持简洁的长方体的外形,只在内部无规则的挖空这是 一•个让所有人都感到满意的方案因为它在视觉上市有逻辑可循的,是容易止人们明白这个 奇怪的东西是通过什么方法产生的容易被理解便容易被接受如何在规则的轮郦中作出丰富的不规则的空间,如何使不规则的形式遵循某种简单的容 易被理解的逻辑,我想这就是格式塔心理学对我最人的启示参考文献:李志民王琰《建筑空间环境与行为》华中科技人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