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国粮油市场年度大豆及豆油市场分析报告.docx

10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195740525
  • 上传时间:2021-09-1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61.19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中国粮油市场年度大豆及豆油市场分析报告   2008年,因大豆种植比较效益上升,全球大豆主产国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我国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在连续两年下降后出现恢复性增长,增幅分别为10.3%和29.62%国内大豆和豆油价格在外盘的带动下,价格犹如“过山车”,走出前所未有的行情,大豆和豆油市场呈现两大特点:一是基本面作用减小,宏观经济、美元、原油等外围因素影响增加;二是政府对以大豆和豆油为主的油脂油料市场调控加强,并首次将大豆纳入到临时存储品种我国大豆进口数量再创历史新高,达3744万吨,豆油进口数量由2007年的282万吨下降到2008年的259万吨,但由于进口大豆折油数量和国产豆油数量双双增加,2008年我国豆油供给量同比大幅增加,首次突破1000万吨的关口2009年,我国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在国家植物油振兴计划下很可能继续增长,在不考虑政策调控、美元汇率等不可控因素的情况下,国内大豆和豆油均呈现供过于求的弱势格局  2008年我国大豆产量出现大幅增加  受种植收益提高和国家鼓励油料生产政策的共同影响,2008年全国大豆播种面积明显回升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2008年大豆种植面积估计为965万公顷(USDA预测为940万公顷),较上一年度增长10.3%,扭转了我国2006、2007年连续两年大豆种植面积下降的局面;单产为1.71吨/公顷,高于2007年的1.45吨/公顷,增幅为4.32%;2008年我国大豆总产量为1650万吨,远高于2007年的1273万吨,增幅为29.62%。

      其中,主产区黑龙江省2008年大豆种植面积估计为397万公顷,高于2007年的381万公顷,增幅为4.2%;单产为1.55吨/公顷,高于2007年的1.10吨/公顷,增幅为40.9%;总产量为616万吨,高于2007年的420万吨,增幅为46.67%  2008/2009年度大豆供需呈现弱势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2007/2008年度,我国大豆新增供给量预计为5054万吨,其中,国产大豆供应量为1273万吨,进口大豆供应量为3782万吨该年度国内大豆需求总量为4757万吨,其中国内消费数量为4722万吨,较上年度增长340万吨,大豆榨油消费量预计达到3790万吨,较上年度提高320万吨  2008/2009年度,我国大豆新增供给量预计达到5450万吨,其中国产大豆供应量为1650万吨,进口大豆供应量为3800万吨该年度国内大豆需求总量为4952万吨,其中国内消费数量为4907万吨,大豆榨油消费量预计达到3900万吨  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2008/2009年度我国大豆年度供给量、需求总量、国内消费量和大豆榨油数量同比均继续提高,但国内大豆需求总量增长速度慢于大豆供给量增长速度,大豆年度节余量也继续增加,2008/2009年度国内大豆供需基本面呈弱势格局。

        2008年我国大豆进口量创历史新高  海关初步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总计进口大豆3744万吨,较2007年增加662万吨,增幅达到21.5%,再次创下我国大豆进口量的历史最高纪录我国2008年大豆进口量大增的主要原因:一是上半年国内外大豆及其产品价格持续上涨,油厂压榨利润较好,国内厂商大量采购进口大豆,汇总数据显示,2008年上半年我国进口大豆1723万吨,同比增加338万吨二是2008年10月份后,国际市场大豆价格和海运费暴跌,进口大豆到港成本低于国内大豆收购价格,使得国内厂商采购进口大豆的积极性再次增加此外,2008年国家进口部分大豆充实国家储备,也是导致全年大豆进口量大幅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  2008年国内国际大豆市场跌宕起伏  2008年,在基金热炒、美元走弱、国际原油价格剧烈波动、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国内外大豆市场走出了前所未有的行情,短期内的上涨速度和下跌速度均创历史纪录  1月至3月上旬:国内大豆市场快速上涨  1月至3月上旬,国内大豆行情快速上涨的核心原因是2007年国际大豆产量下降,大豆库存均降低至几年来的低点外围原因是原油价格持续上涨、美元走弱、热钱涌入农产品市场及天气因素。

      2008年年初我国南方地区遭遇低温冻雨雪灾,南方油菜受灾情况被高估,“中国需求”成为国际油脂油料价格暴涨的导火索国内外大豆价格在2月中旬到3月初呈现一天一价的上涨态势  3月中旬至6月:国内大豆市场高位震荡  进入3月中旬后,国内外现货大豆价格在大豆期货盘面的带动下骤然回落,其原因:一是中国油菜受灾情况明朗,“中国需求”这一炒作因素不存在二是南美大豆即将上市,国际大豆市场供需偏紧的局面有望得到缓解,大豆期价应声而落三是政府面对持续走高的油价,加大了调控力度,先后出台降低原料的进口关税、取消各粮油品种出口退税、加大国际市场豆油的采购量、紧缩银根加快流通环节、出台成品油提价备案审批制度,国储油加工成小包装直接投放到超市进入终端消费市场等措施,来平抑国内包括大豆在内的油脂油料价格政策调控取得有效成绩其中,成品油提价备案审批制度和国储油直接进入终端消费,使国内植物油价格出现了小包装油价格低于散装油价格的局面,国内植物油价格快速回落,相当一部分中间贸易商元气大伤,抑制了市场需求  7月至12月:国内大豆市场急速下跌  2008年国内外大豆市场一大特点,也是在2009年将继续表现的一大特点是,供需基本面作用减小,而政策调控、政府监督、美元价格走势、原油价格走势等外围因素作用加大,在一定时间外围因素的作用甚至强于大豆供需基本面的作用。

      在2008年7月上旬末,国内外市场大豆行情调头直下,开始由牛转熊,其主要原因是美国政府对商品期货市场监督力度加强,热钱在大得其利后,转而流向高速路、机场等收益虽低但相对安全的公共设施,全球商品市场牛市行情结束同时,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全球经济进入中长期衰退(减速),市场信心严重不足,也促使国内外大豆价格出现历史上少见的急速下跌  2008/2009年度豆油供需双双增加  2008年,虽然豆油进口数量由2007年的282万吨下降到259万吨,同比降幅8.2%,但由于进口大豆折油数量和国产豆油数量双双增加,2008年我国豆油供给量大幅增加,首次突破1000万吨的关口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2007/2008年度,我国豆油新增供给量为965万吨,其中豆油生产量为692万吨,豆油进口量为273万吨该年度豆油年度需求量为911万吨,年度国内消费量为901万,其中食用消费估计为835万吨,工业及其他消费估计为66万吨年度结余量为53.7万吨  2008/2009年度,我国豆油新增供给量预计达到1001.5万吨,其中豆油生产量预计达到711.5万吨,豆油进口量预计达到290万吨该年度豆油年度需求量为922万吨,年度国内消费量为913万吨,其中食用消费预计为845万吨,工业及其他消费预计为68万吨。

      年度结余量为79.5万吨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虽然我国豆油年度需求和年度供给量双双增加,但年度需求增速慢于年度供给增速,008/2009年度我国豆油年度结余量继续同比大幅增加,在不考虑调控政策、美元汇率变化等不可控外围因素的情况下,该年度豆油市场基本面呈弱势格局  2008年我国豆油进口同比明显下降  相对于2007年我国豆油进口量同比大幅激增,2008年我国豆油进口量同比明显下降,海关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豆油进口量为258.67万吨,较2007年减少23.53万吨,减幅为8.3%一是因为2008年出现长时间的豆油内外盘倒挂,抑制了进口商的豆油进口积极性;二是上半年和第四季度在大豆压榨利润的促动下,在进口大豆到港成本远低于国产大豆的利益驱使下,大豆压榨企业和贸易商的进口积极性大增,大豆进口量同比大幅增加,进口大豆折油数量也同比大幅增加,抵消了对进口豆油的需求  2008年国内豆油价格如坐“过山车”  2008年,国内豆油市场政策调控加强,受外围因素影响,价格涨跌如坐“过山车”作为国内植物油市场消费量最高的油品,豆油继续挤占菜油、花生油的传统消费市场,进口豆油和进口大豆折油在国内豆油消费总量中所占比例也继续扩大。

        1月至3月上旬:国内豆油价格在外盘的拉动下快速飙升  一是因为市场处于春节前的备货高峰期,对豆油的需求增加;二是作为生物能源的原料,在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不断创出新高的情况下,豆油的生物能源概念被市场热炒,理论需求被放大三是我国南方地区百年一遇的低温冻雨灾害,作为菜油的替代消费油品,国际市场热炒我国对豆油的需求,国内外豆油价格在2月中旬至3月初快速飙升,不断刷新历史纪录  3月中旬至7月上旬:政策调控下国内豆油价格走势相对独立于外盘  3月份,国内豆油价格在经历少见的快速上涨后,调头直下,又经历急跌主要因为3月中旬我国菜籽产量明朗,使国际市场对我国豆油需求增加的预期破灭,外盘豆油期价出现急跌;二是国家对包括豆油在内的成品粮油进行价格备案制度,后来发展成为价格审批制度,即油厂或贸易商如想提价销售需经过国家有关部门的批准;三是国家调控部门将40万吨储备豆油加工成小包装成品油直接投放超市,平价进入终端消费环节  在一系列政策影响下,国内豆油市场出现以下几个历史少见的现象一是在3月和4月份出现小包装豆油价格低于散装豆油价格,并出现小包装豆油回注流到散装油的现象;二是出现进口豆油价格高于国内豆油价格这一内外盘倒挂现象;三是国内植物油市场长期出现四级菜油价格高于一级豆油价格现象;四是豆油市场出现现货盘价格高于期货盘价格这种期现货价格倒挂的现象。

      正是由于豆油市场少见的急涨急跌和一系列历史少见的现象,国内豆油贸易商多出现大幅亏损,市场看涨信心被打散,市场供应增加而需求减少  国际豆油价格在3月份回落后,因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上涨、市场热炒豆油生物能源需求,在4月至7月上旬震荡向上并再次站在历史最高位,但国内豆油价格在价格审批制度、增加国储豆油的抛售等调控政策的作用下,震荡回落,走出了一段相对独立于国际豆油市场的行情  7月中旬至12月底:诸多因素促使国内豆油价格大幅快速下跌  由于国际期货市场监督加强,一部分进入期货市场的热钱离开,包括豆油、原油在内的国际农产品和大宗商品期货价格在7月上旬末再次调头直下加之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并蔓延到实体经济,国际市场对豆油的需求预期调低,国内外豆油期价在10月份出现少见的连续跌停盘现象在海运费持续下跌、豆油国际期价持续回落、国内外大豆丰收等众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国内豆油价格再次大幅快速下跌,跌至2007年的起涨点附近面对国内大落的油脂油料市场,国家调控之手再现,先后取消成品粮油价格审批制度、降低主要粮油品种进口关税、将大豆纳入临时存储粮范围,国内豆油价格虽在外盘的带动下持续大幅下跌,但是跌幅尤其在年末的跌幅要小于国际市场豆油价格。

        国内大豆豆油受国际市场影响明显  由于2007年全球主要油料作物产量下降,油籽库存和植物油库存水平均降至三至四年来的低点,在美元走弱、热钱进入商品市场的情况下,全球油脂油料价格大涨,大豆和豆油成为农产品市场的领涨品种,包括大豆在内的油料作物种植比较效益明显上升,因此,2008年,全球主要油脂油料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同比大增,其中全球大豆因北半球丰产,产量达23465.1万吨(USDA数据显示:美国大豆产量预计为8053万吨),同比增幅6.2%;全球棕榈油因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产量增加191.3万吨,增幅4.6%;全球菜籽产量达5597万吨,较上年度增加755万吨,增。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