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从存在的意义看生命的界限.doc

2页
  • 卖家[上传人]:aa****6
  • 文档编号:29359111
  • 上传时间:2018-01-2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5KB
  • / 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 X 页 共 X 页-------------------------------------------从存在的意义看生命的界限从存在的意义看生命的界限内容提要:“克隆转忆人”将“永生不死”这个古老的话题赋予了新的意义 “永生不死”对人的认知世界而言是一个千古话题,人们在对作为“人”的“身”与“心”的不同观照视阈中,从“永生不死”的人本愿望出发,形成了不同的关于“永生”的生命意识和意义模式 “永生不死”表征着人们的生命意识,也为人之所以为人刻划着界限,也是人所独有的“自我意识” 从“生死”之意义域中,似乎可以找到人类文化的某种遗传密码对“永生不死”之传统意义的超越,就是人“自我意识”之界限的重新划定和意义模式的转型 “永生不死”之可能与否的逻辑与经验仍是理性的自我解释系统的“同一性”要求 “存在”的意义世界为“永生不死”问题的意义确定和意义衍生提供了一个涵括科学并超越科学的视角关键词:克隆转忆人永生不死存在意义“永生不死”无疑是伴随人类发展始终的一个诱人的话题,其中蕴含着人类对自身的认知历史和浪漫的想象随着“知识论”的对象化、因果性、合逻辑性、经验性的对对象的认知方式成为人类主要的把握世界的方式, “永生不死”的问题渐以其“形而上”的玄学特质遂淡出了人们的认知界域,其话题的意义也就仅限于宗教和神秘文化。

      韩东屏先生在《克隆转忆人——供人类思考的思考》一书中,从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对“克隆人”的解读中,依据哲学之“我”逻辑意义的理性规定,提出了“克隆转忆人”的概念,并在“我之克隆可以是我”的论证中为传统的“永生不死”的问题注入了知识论的逻辑,在现代科学知识概念系统中,为“永生不死”的问题找到了新的位置, “永生不死”的问题重在知识论的意义域中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在这个背景下重提“永生不死”的话题,背后或许蕴含着人们的存在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的某种超越性思考,本文的主旨是想从“存在论”的意义上对“克隆转忆人”概念所引发的“永生不死”的话题做一些思考,力图解读问题背后的文化意义第 X 页 共 X 页-------------------------------------------一、 “永生不死”观念的历史轨迹与问题的逻辑设定虽然克隆技术的应用还仅限于人之外的生物界(继韩国黄禹锡克隆人类胚胎于细胞造假丑闻之后,近日,面对是否应该将克隆技术应用于人类的伦理学争论,美国哈佛大学宣布将开展克隆人类胚胎于细胞的研究,这说明克隆技术开始走近人类本身) ,但“克隆人”这个虚拟的概念却把人的世界搅乱了,人们在克隆技术是否应该应用于人类的繁殖,“克隆人”的出现会给人类的生存与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等价值评判上进行着广泛的争论。

      “克隆人”之无性繁殖以及遗传密码的转移使“永生不死”的话题重被提起在这个问题上有两个不同的命题:“我之克隆非我” ,抑或“我之克隆是我” 前一个命题实际上得到了论战各方的一致认同,而对后一个命题的论证来自韩东屏先生的《克隆转忆人——供人类思考的思考》一书韩东屏先生依据心理学与社会学的资料说明“记忆,就是保持‘我之为我之物’ ”他指出“记忆,是对个人自我意识的保持,是对个人习获知识的保持,是对个人思维方式的保持,同时也是个人对以往经验、实践的确认,对自我身份的确认,对自己社会关系与社会交往关系的确认一句话,是对自己以往历史的自我意识 ”……“我之所以是我,乃是由于我有由记忆维系的历史 ”依此为理论论证基础,提出了“克隆转忆人”的概念其内涵即为:我之克隆+我的记忆移植=我的转世(或复活)我们可以看到,这个理论模型的基本思路在于以“我之克隆”作为“永生之身” ,以“记忆移植”作为“永生之心” ,从而以身心合一的永恒性来论证“永生不死”这个命题的合理性。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