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学 第1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1.2.1 元素周期律 鲁科版必修2.ppt
28页第第2节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第第1课时 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律目标导航预习导引目标导航预习导引1.原子序数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序号,其数值等于原子核内的质子数预习交流交流1根据原子序数的定义思考:它与构成原子的粒子的数量有什么关系?答案: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目标导航预习导引2.元素周期律(1)元素周期律的含义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2)元素周期律的表现①最外层电子排布规律:目标导航预习导引②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目标导航预习导引③化合价变化规律: (3)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目标导航预习导引预习交流交流2通过对本课时的预习,你觉得应如何理解“周期性”?答案:简单地讲,所谓“周期性”,就是指同样的现象多次出现、间隔有规律、相同变化随时间增加而增加“发生次数”该现象从前一次开始的某个“计算点”,到下一次发生时两“点”之间的间隔,就是一个周期问题导学即时检测一二一、元素周期律活活动与探究与探究(1)下图是表示1~18号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的柱状图,请你对图表进行分析、比较,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呈现怎样的变化?问题导学即时检测一二答案:由图像可知,在1~18号元素的原子核外,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的排布呈现周期性的变化,最外层电子数由1递增到8(若K层为最外层,则由1递增到2)。
问题导学即时检测一二(2)下图是1~18号元素的原子半径示意图,试思考元素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不考虑稀有气体):①电子层数相同时,元素原子半径呈现怎样的变化?②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元素原子半径呈现怎样的变化?③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呈现怎样的变化?答案:①电子层数相同时,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②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大;③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呈现周期性变化问题导学即时检测一二(3)下图是表示1~18号元素化合价的(最高正价或最低负价)柱状图,请你对图表进行分析、比较,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化合价呈现怎样的变化?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化合价各有什么特点?答案: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常见化合价呈现周期性的变化金属元素只有正价,非金属元素既有正价又有负价(O、F除外)问题导学即时检测一二(4)通过上述三个问题的分析,元素的性质为什么会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即元素周期律的实质是什么)?答案: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发生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问题导学即时检测一二迁移与迁移与应用用例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元素周期律是指元素性质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B.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取决于元素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C.从Li→F、Na→Cl,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均呈现从+1价→+7价的变化D.电子总是尽量先排在能量较低的电子层上,如排满了K层排L层,排满了M层排N层解析: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取决于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B错;F是最强的非金属元素,无正价,C错;由K的电子排布 可知,电子在排布时,并不是排满M层才排N层,D错。
答案:A问题导学即时检测一二迁移迁移训练1(2017天津理综,5)根据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2O>NH3>SiH4B.氢元素与其他元素可形成共价化合物或离子化合物C.如图所示实验可证明元素的非金属性:Cl>C>SiD.用中文“ ”(ào)命名的第118号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7周期0族答案:C问题导学即时检测一二解析: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取决于非金属性的强弱,非金属性:O>N>Si,故稳定性:H2O>NH3>SiH4,A项正确;H与非金属元素通常形成共价化合物,也可与活泼金属元素形成离子化合物,B项正确;用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即最高价含氧酸)酸性强弱判断非金属性强弱,由实验可知酸性:HCl>H2CO3>H2SiO3,但不能得出非金属性:Cl>C,C项错误;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故位于第7周期0族,D项正确问题导学即时检测一二1~18号元素化合价一般规律:1.最高正化合价=最外层电子数(F、O除外),最低负化合价=最外层电子数-8。
2.|最高正化合价|+|最低负化合价|=8(H除外)3.最外层电子数大于或等于4的元素则出现负价4.一般认为氧无最高正价,氟无正价5.稀有气体元素化学性质不活泼,化合价看作0价问题导学即时检测一二二、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规律活活动与探究与探究请你比较下列四组微粒半径的大小:(1)O与S;(2)Na与Mg;(3)F-、Na+与Mg2+;(4)Cl-与Cl通过上述比较,你能发现什么规律?答案:(1)OMg;(3)F->Na+>Mg2+;(4)Cl->Cl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规律:①电子层数不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②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③电子层结构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④核电荷数相同时,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问题导学即时检测一二迁移与迁移与应用用例例2下列微粒半径大小比较正确的是( )A.Na+
答案:B问题导学即时检测一二迁移迁移训练2下列化合物中,阴离子半径与阳离子半径之比最大的是( )A.LiI B.NaBr C.KCl D.CsF答案:A解析:Li、Na、K、Rb、Cs是同主族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离子半径逐渐增大,即阳离子中Li+的半径最小;F、Cl、Br、I都属于第ⅦA族元素,阴离子中I-的半径最大,故LiI中阴离子半径与阳离子半径之比最大问题导学即时检测一二微粒半径主要是由核电荷数、电子层数和核外电子数决定的按“三看”规律进行比较1.一看电子层数电子层数不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如r(F) 问题导学即时检测1234561.原子序数从3~10的元素,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逐渐增大的是( )A.电子层数 B.电子数C.原子半径D.化合价答案:B解析:原子序数从3~10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都为两层,A错误;除了10号稀有气体元素原子外,3~9号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C错误;氧无最高正价、氟无正价,D错误问题导学即时检测1234562.右图表示第ⅠA族金属(又称为碱金属)的某些性质与核电荷数的变化关系,则下列各性质中不符合图示关系的是( )A.金属性B.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C.阳离子的氧化性D.原子半径答案:C解析:由图可知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大,碱金属的性质呈增大趋势,其金属性逐渐增强,其单质与水反应剧烈程度增大,随核电荷数增大,其原子半径逐渐增大,A、B、D三项正确;随碱金属的核电荷数递增,其阳离子氧化性逐渐减弱,C项与图不符问题导学即时检测123456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低化合价,其绝对值等于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B.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高化合价不超过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C.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原子都是金属原子D.最外层有5个电子的原子都是非金属原子答案:B解析:非金属元素最低化合价的绝对值等于8减去最外层电子数,A项错;非金属元素的最高正价等于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O、F除外),不会超过该数值,B项正确;氦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C项错;铋原子最外层有5个电子,D项错。 问题导学即时检测1234564.下列四种微粒,半径最小的是( )答案:A解析:A为Li+,只有1个电子层,而B、C、D分别为Na+、F-、O2-,有2个电子层电子层数越少,半径越小,故A项正确123456问题导学即时检测(1)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2)微粒中质子数小于中子数的是 (3)在化合物中呈现的化合价的数值最多的是 (4)能形成X2Y2型化合物的是 ,能形成X3Y2型化合物的是 答案:(1)②>③>④>① (2)①② (3)④ (4)①② ③④123456问题导学即时检测解析:(1)Na与Mg属于同一周期的元素,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所以Na的原子半径比Mg的大;同理,N的原子半径比O的大Na与Mg有三个电子层,N和O有两个电子层,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所以原子半径Na>Mg>N>O;(2)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①②质子数小于中子数,③④质子数等于中子数;(3)氮元素有-3价、0价、+1价、+2价、+3价、+4价、+5价多种化合价;(4)各元素之间可以形成如下化合物:Na2O、Na2O2、Na3N、MgO、Mg3N2、NO、NO2、N2O4等,符合题意的是Na2O2和Mg3N2。 123456问题导学即时检测6. 有A、B、C、D四种元素,A的最高正价与其负价的绝对值之差为6;A、D次外层都是8个电子,A与D的化合物DA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阴离子和阳离子;B有两个电子层,其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零;C2-与Ar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试写出上述各元素的元素符号:A ,B ,C ,D 答案:Cl C S K解析:由A的最高正价与其负价的绝对值之差为6,且A次外层有8个电子,可知A为氯元素;又因D的阳离子与Cl-电子层结构相同,且化合物的化学式为DA,可知D为钾元素;由B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零,可知B最外层有4个电子,且有两个电子层,说明B为碳元素;C2-核外有18个电子,则核电荷数为16,可知C为硫元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