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模式和意图——颜辉《李仙像》图像学探究.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ss****gk
  • 文档编号:278520941
  • 上传时间:2022-04-1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6.70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模式和意图一一颜辉《李仙像》图像学探究【摘要】本文将从图像学研究的角度,对颜辉的道释 人物作品《李仙像》进行探讨分析,从而进一步地了解作者 在创作作品时的模式与思想意图关键词】颜辉;《李仙像》;图像学《李仙像》为元代画家颜辉所绘的道释人物画作品,他 善于刻画人物的典型形象,透过人物衣衫褴褛的外表,彰显 出作者笔下人物性格的不同反响以及蕴含的内在精神力量 关于颜辉的生平,文献缺少具体记载根据元代庄肃画史著 述《画继补遗》、夏文彦汲古阁本《图绘宝鉴》、明代吴宽的 《鲍翁家藏集》等画史以及著录典籍中的零星记录所知:颜 辉,字秋月,江山人(《画继补遗》认为是“庐陵”)他生 卒年不详,大约活动在宋末元初《养吾斋集》中称颜辉为 “画工”,擅于道释人物,画风“亦鬼亦神”,善用泼墨, “笔法奇绝,有八面生意”元大德年间他曾为道观寺院绘 制壁画,尤喜工道教人物题材,笔法粗壮有力,画题丰富, 独立成幅他传世的《李仙像》作品有两幅,一幅现藏于故宫博物 院,为铁拐李的正面坐像;另一幅现藏于日本京都智恩院, 为铁拐李的侧面坐像颜辉所绘的这两幅作品不仅体现出其 绘画技艺的成就,更蕴含了丰富的图像学内涵本文将运用 图像学的研究方法,对颜辉的这两幅道释人物作品进行分析 探讨,从而进一步地走进颜辉的创作世界,了解其作品创作 的模式与深层意图。

      展开论述之前有必要梳理本文研究所运用的“图像 学”,它是对视觉艺术进行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方法它起 源于十九世纪的“图像志”研究,在二十世纪进一步发展成 为艺术史学的重要研究方法图像志的研究着重于作品的主 题与思想,德国的欧文•潘诺夫斯基以此为基础,致力于对 艺术作品形式的合理阐述,将艺术作品置于特定的文化历史 背景进行理解,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视觉艺术理论研究体 系潘诺夫斯基在他的《视觉艺术的含义》一书将图像的研 究方法描述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前图像志描述,即是 解释艺术作品中图像的自然意义,对图像的最基本的视觉符 号进行研究和探讨,这包括形式、线条、色彩、材料及其技 术手段,将艺术作品所呈现出来的一切可识别的符号解释为 有意义的特定形式体系;第二个层次是正式进入对主题图像 志的分析,作品涉及的内容、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即特定 文化背景下的识别方式,揭示在特定文化历史时期的思想方 式、宗教信仰、社会风尚、生活模式对作者作品创作的影响; 第三个层次是图像学阐释,解释作者在作品中传达的深层意 义,对艺术作品的意义进行重构与阐释这三个层次其实就 是一种“循环的阐释”,其方法目的就是为了解释出作品的本质内容。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李仙像》,纵146. 5厘米, 横72.5厘米,绢本设色,人物置于山水之中,清内府所编 《秘殿珠林续编》著录明代张孝思等人曾收藏此图此幅款 署:“ □月颜辉”(缺字为秋,已被人割去),铃“秋月” 一印中国传统图像的构成方法是“置图于左、置书于右、 索像于图、索理于书”,其中“图”是指画中的图形,“像” 是指画中图形的含义这幅作品所刻画的人物形象是“八 仙”之一的铁拐李,图中的李仙眉头紧锁,神情非凡,披发 赤足,衣裳褴褛,左边斜挎一个宝葫芦,右手拄铁杖,盘腿正面威坐于山石之上其身后山石刻画简逸,云雾缥缈,瀑布高悬飞瀑直泻而下,崖下藤枝盘绕,给人一种人间仙境之感这幅李仙人的刻画笔法粗犷,这种不同凡响的人物刻画 手法,彰显出作者的艺术功力;人物内在的精神力量折射出 作者的审美价值追求藏于日本京都智恩院另一幅《铁拐仙人图》,刻画的是 铁拐李的侧面造像,面部形象及衣裳表现手法同出一辙美国的高居翰曾对其评价:“姿态具有迫促感,特别明显的是 伸出向前的右手,充满力感的粗壮的手指大大地膨胀了,这 是夸张的,充满力量感的画像” O铁拐李的形象变形而夸张,面部凹凸不平,生动传神;头上昂,眼睛圆目上睁,炯炯发 亮,神情庄肃富于个性;手指头肥大,作掐指算状,扭身的 姿态将原本容貌奇特的铁拐仙人形象刻画的更为典型,形象 高古无凡俗之气,“仙中之近于怪者”是最直观的感受,甚 至可以上升到“丑”的境地。

      这两幅“仙人像”在图像的塑造手法和形式上呈现给 我们的视觉元素是非常典型和直观的,不难看出对颜辉刻画 人物精工传神的超强技艺,带有他壁画创作的一些技法特 征,是颜辉道释人物画的典型代表作品由胡俨《颐庵文选》 中题颜辉《胡人出猎图》(卷下)“岂知秋月笔通神”此句 可知颜辉本人及其他笔力健实的人物作品是受到文人们强 烈的认同的将这些视觉符号上升到图像学进行阐释,很明 显的是,除了作者本身的技艺水平,其特定的时代审美和文 化思想方式以及宗教信仰的诸多模式对其有着更深层次的 影响颜辉的两幅《李仙像》正是在元代这个时期背景下产生 的元代国运较短,元代统治者将全国分成蒙古、色目、汉 人、南人四个等级,其中汉人,特别是汉族文人的社会地位 卑微,备受歧视与压制,有"八娼、九儒、十丐”之说如 此方兴未艾的社会政治氛围,造成了绘画艺术审美趣味的显 著变化,其显著特征便是''文人画”的兴起,画家们借以山 水、花鸟做母题传达人生理想,借助自然景物抒发作者审美 情趣;但人物画科的选择就相对较少,究其原因多是:“方 今画者,不欲画人事,非画者不识人事,是多疏于人事之故 也文人们隐居不仕,采取漠视的态度,颜辉处在这样的 社会残酷现实中,或多或少的会受到影响,借助绘画来传达 或宣泄内心的愤怒或不平。

      可见这种“光怪陆离”的“李 仙”人物形象和当时的政治有很大的关系因而颜辉的绘画 世界观总带有着特定“怪”、“奇”、“丑”、“异”的审 美趣味,他笔下的仙人铁拐李总是富有个人独特审美追求, 来表达其内心对统治者的强烈不满另一方面,元朝的宗教氛围截然不同于政治,采取了 “兼容并蓄、大事利用”的政策,元代宗教绘画之盛行,但 大多是工匠为寺庙绘制壁画,颜辉则为文人画家从事宗教画 创作的突出代表在他的宗教思想里始终贯穿着“变幻自 在”的“仙气”意味宗教借助绘画这种艺术形式作为载 体,传达宗教教理思想,这种功用与借助绘画强调'‘成教化, 助人伦"的社会文化功能思想异曲同工绘画这一特殊的视 觉艺术,可以净化人们的心灵,亦能赐予人们面对“恐怖” 世界的力量颜辉的人物外貌怪异,作品洋溢着一种“怪”、 “奇”的氛围,柳贯《柳待制文集》评价颜辉画风“收揽奇 怪一笔模”,可见他的绘画史以“奇怪”见长的颜辉之所 以摘取道教人物“八仙”之一的铁拐李形象为之创作并赋 予惊人的创作,来自于元代的“道教八仙”元曲故事在民间 广为流传的普度济世形象,特别是铁拐李他富有人情味,且 颇受百姓爱戴的形象深入人心颜辉这一选择无疑塑造出了 人们在苦难中可以精神依托的典型形象,这也是他喜好这一 题材的根本。

      颜辉的'‘李仙像”的怪异趣味不仅只是其独特的创作 方式,更是他“思想”的一种表达,"奇怪”的人物造型表 现暗示的是潜藏在人们灵魂深处的不安和焦躁加之贯穿他 艺术创作始终的“仙”基本思想,他独特的方式创作出铁拐 李仙人的“仙”气质和性格他借“宗教为掩护”,透过铁 拐李仙人的外在“丑”反衬出内在的"美”与“善”,这也 是他借助绘画艺术传达他对统治者压制汉族文人的极端愤 慨,以及企望能有仙人下凡来“抑恶行善、匡济黎民”的理 想寓意综上所述,颜辉的仙人像并不能简单地看作是描绘道教 文化的铁拐李人物绘画,在画中图像的元素无疑只是用来替 代画者思想的一个模式,这正面和侧面两幅的画作中深深的 埋藏着颜辉独特的创作倾向,所承载的寓意则完全是作为一 个文人画家对待政治的主张以及世俗态度的本质内涵,颜辉 的《李仙像》被后人评论为'‘思想者的形象”。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