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房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
11页北京房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 参考答案:C2. 图6为某中等城市常住人口数量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图读图,回答33~35题 33、该城市的空间结构最有可能是 ( ) A.扇形模式 B.同心圆模式 C.楔形模式 D. 多核心模式 34、R1区域常住人口数量较少,其主要原因是该区域 ( ) A.交通通达度低 B.环境质量差 C.地租昂贵 D.服务设施差35、R3区域主要属 ( ) A.工业区 B.商业区 C. 住宅区 D.绿化区参考答案:B C C3. 下图为北半球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24~26题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地层形成的顺序为①②③④⑤ B.图中褶皱和断层是同时形成的C.先形成断层,后发生②处的岩浆侵入活动 D.华北平原与M地形成原因相同25.若图示区域河流两岸的地质条件相似,则 ( )A.河口附近的岛屿更容易和e岸相连 B. a、b、c三处适合兴建水电站的是c处C. a河段以沉积为主,b河段以侵蚀为主 D. c河段附近地区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26.若图中所示水循环发生在亚欧大陆东部中纬度地区,则 ( )A.甲环节主要发生在春、秋两季 B.通常用乙环节的数量表示水资源的丰歉C.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与丙环节有关 D.目前人类可对丁环节施加显著影响参考答案:CAC4. 一段网上谈话。
甲:我所在的地方:一年中,正午的人影有时朝南、有时朝北、有时没有影子乙:你在哪里? 甲:在( )请你替甲告诉乙他所处的位置范围A.赤道到南北纬30°之间 B.南北回归线到南北极圈之间C.极圈到极点之间 D.南北回归线之间参考答案:D5. 下图为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情况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1. 在人口增长模式转变过程中,一般情况下先转变的是( )A. 出生率 B. 生育率 C. 自然增长率 D. 死亡率2. 该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期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参考答案:1. D 2. C1.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在人口增长模式转变过程中,一般情况下先转变的是死亡率,死亡率不断下降2.当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0时,人口数量不断增长;图中③之前人口数量不断增长,③时期人口停止增长;③之后自然增长率小于0,人口数量减少故该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期是③,选C点睛】自然增长率最大时,人口增长最快;自然增长率是0时,人口由增加转为减小,数量最多6. 读图为“城市人口比重变化折线图”,回答甲.乙曲线表示的国家可能是A.在世界新增人口中,甲类国家所占比重大B.乙类国家大部分已进入现代农业阶段C.甲类国家人口再生产类型是过渡型D.在减缓全球“温室效应”的行动中,甲类国家应承担的义务更大参考答案:D7. 读“地质剖面图”,完成下列问题。
6. 最有可能有泉水出露的位置是A. ① B. ② C. ③ D. ④7. 图中①、④的地质构造分别是A. 山谷、山岭 B. 向斜、背斜C. 山岭、山谷 D. 背斜、向斜参考答案:6. C 7. B6. 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①处地势高,不会有泉水出来的;只有在断层处,因为有裂隙发育,泉水可能沿着缝隙出来,故C正确7. ①、④分别是向斜山、背斜谷8. 下图为2013年我国三大城市群中主要城市总GDP比较(单位:亿元)据此完成1~3题1.京津冀城市群与其他两个城市群相比,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A.资源能源短缺 B.内部发展不平衡C.环境污染严重 D.经济发展后劲不足2.导致京津冀城市群上述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基础薄弱 B.传统产业衰落C.交通联系不便 D.产业联系较弱3.解决京津冀城市群上述问题的最主要措施是( )A.加速产业转型振兴传统工业B.扩大核心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C.建设城市新区产业转移升级D.发展城市群内一体化交通网络参考答案:1.B 2.D 3.C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京津冀城市群中所列出的六个主要城市,与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相比较,GDP相差更为悬殊,其内部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
第2题,在我国三大城市群中,京津冀城市群经济基础较雄厚,传统产业较发达且并没有呈现衰落,交通联系便捷,故A、B、C三项错误京津冀城市群内各城市之间产业关联性小,故产业联系较弱,D项正确第3题,京津冀城市群经济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和发展应因“市”制宜,在区内进行产业转移,促进区内城市产业升级25、 根据雨带在I、III地区的时间,可以推论,在一般年份,雨带推移至上海地区的时间大致是A.4-6月 B.6-7月 C.6-8月 D.5-8月26.如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I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灾害的状况是A.南旱北涝 B.南北皆旱C.南涝北旱 D.南北皆涝参考答案:B C10. 读某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回答1~2题 1.关于该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化与工业化呈同步增长趋势B.该国城市化进程与工业化水平不相适应C.该国属发展中国家D.阶段Ⅲ,该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第三产业2.阶段Ⅲ,该国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要产业部门有( )①劳动密集型产业 ②资源密集型产业 ③技术密集型产业④第三产业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参考答案:1.D 2.C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在第Ⅰ、Ⅱ阶段,该国工业化与城市化是同步增长的,第Ⅲ阶段,城市化水平提高,但工业化水平在下降,这最有可能是因为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该国城市化水平高,属发达国家。
第2题该国经济、技术条件优越,劳动力主要从事技术密集型产业和第三产业11. 读下图某交通网络图,回答交通通达指数是网络中从一个顶点到其他所有顶点的最短路径甲图中通达性最好的点是A.a B.c C.d D.e参考答案:B12. 下列关于乳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乳畜业的产品主要是各种肉类和禽蛋B.乳畜业的农场既种植牧草,也种植饲料,故不轮转放牧C.乳畜业是密集农业,日常挤奶工作无法使用机械D.市场和饲料供应是影响乳畜业生产的两大重要因素参考答案:D13. 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的岩石正确的是:A.岩浆岩、沉积岩、岩浆B.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C.沉积岩、变质岩、岩浆D.变质岩、沉积岩、岩浆岩参考答案:B14. 读“亚洲四个国家城市化趋势图”,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促进四个国家城市化发展的共同原因是A.新兴工业的发展 B.农业现代化的实现C.人口的快速增长 D.城市环境的改善参考答案:A15. 读我国西南地区某地石漠化面积与森林覆盖率、生物多样性、环境人口容量统计图,回答22~23题。
22.图中曲线①②③分别表示 A.石漠化面积 环境人口容量 生物多样性B.生物多样性 环境人口容量 石漠化面积C.环境人口容量 石漠化面积 生物多样性D.石漠化面积 生物多样性 环境人口容量23.据图可知,该地区石漠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崎岖 B.降水丰富 C.喀斯特地貌广布 D.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参考答案:22.A 23.D16. 野生生物减少,生物多样性锐减的人为原因可能是( )①森林减少 ②酸雨 ③耕地减少 ④荒漠化 ⑤人口剧增⑥垃圾污染及有害物质转移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⑥ C.①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参考答案:D略17. 某地区森林、铁矿和水能资源丰富,故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该地区工业体系读下面该地区工业与资源联系示意图,根据上述信息并应用有关地理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随着对当地资源的开发,该地区建立了:A.机械工业,B.铁矿开采工业,C.钢铁工业,D.水电站,E.木材加工工业,请将工业所代表字母与图中序号对应连线。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2)在图中的一系列工业部门中起主导作用的工业部门是________3)下面四种工业中,与该地主导工业部门联系最密切的是( )A.机床厂和氮肥厂 B.制糖厂和纺织厂C.造船厂和精密仪表厂 D.机械厂和造船厂(4)一些工厂在地理空间上联系在一起,有的是由于生产上的联系,有的则是为了共同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具有工业联系的一些工厂往往发生________现象,而形成_____这样有利于________参考答案:(1)①—D ②—A ③—C ④—B ⑤—E(2)钢铁工业 (3)D(4)廉价劳动力 交通枢纽 资源 能源(5)工业集聚 工业地域 节约运费、减少劳动消耗;共同利用基础设施,降低生产费用,提高经济效益本题主要考查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和工业地域等相关知识1)本题主要考查工业联系、工业地域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弄清图中①?⑤所代表的工业部门由图可知:①是在丰富的水能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为水电站;④直接利用铁矿,为铁矿开采业;依据④与③②的关系,可知③为钢铁工业,②为机械工业;⑤依靠森林,为木材加工业。
2)图示钢铁工业的相关产业多,工序复杂,故形成该地区的主导工业以钢铁工业为中心发展的工业地域一般占地面积大,发育程度高,可能形成工业城市3)解答该题要抓住“联系密切”的工业做文章,机械厂和造船厂需要大量钢铁,运输量较大,与钢铁厂联系密切故答案选D4)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集聚的形式 一些在生产上有投入——产出联系,且原料和产品的运输量都较大的工业企业,为了便于生产协作,相互靠近而导致集聚,从而形成专业化的生产积聚地域而另一种就是,一些企业之间很多没有生产上的联系,但它们为了便于共同利用基础设施,利用该地廉价劳动力、 交通设施 、资源 、能源等,在地理位置上靠近,这样不仅能降低成本,并接近用户,及时反馈信息获取规模效益,扩大自身的影响5)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集聚的意义具有工业联系的一些工厂往往发生工业集聚现象,从而形成工业地域工业集聚的优势,一是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进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取得规模效率二是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成本点睛:一、工业集聚具有工业联系的工厂往往近距离聚集(即地理空间上相互靠近)的现象,称为工业集聚1、工业集聚的两种形式⑴传统生产方式的集聚: 一些在生产上有投入——产出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