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劳动社会学教案.doc

33页
  • 卖家[上传人]:xian****812
  • 文档编号:327330452
  • 上传时间:2022-07-2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83KB
  • / 3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劳动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1959年,法国学者乔· 弗里德曼和彼· 纳维利首次使用“劳动社会学”一词,并创办了《劳动社会学》杂志……一、劳动社会学的产生条件 (一)总体而言,涉及两种需求一是理论需求:工业化与后工业社会的复杂性提出许多需要解释的理论问题;二是实践需求:工业社会与传统社会的巨大差别以及由传统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二)具体而言,包括四种因素1、社会因素: 劳动过程与劳动领域内的劳动问题及衍生的大量社会问题,如剥削、异化、劳资关系、生产效率、全球化等2、经济因素: 围绕着企业的生产、生产资料使用、产品/收益的分配、劳动者就业、失业与贫困等一系列问题的理性解释; 当前的人力资本理论、社会网络理论、信任等问题的研究3、政治因素: 反映着劳动过程中权力运作,各种利益群体的相互关系及其可能采取的社会行动状况 政府的关注,力图塑造一种利益平衡机制4、学术因素: 研究者、制度化的教研机构、专业团体、期刊等圣经:“你当竭力在神面前得蒙喜悦,作无愧的工人,按着正意分解真理的道提后,2:15)二、劳动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一)赵履宽的观点 揭示与把握劳动与社会两者间的相互作用的“规律性,探求劳动与社会之间的多方面联系,正是劳动社会学的对象和任务”。

      “劳动社会学就是把劳动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作为人的社会行为,从劳动与社会的联系中来研究劳动问题二)本书作者的观点劳动社会学是一门用社会学理论体系和方法对劳动者的社会劳动活动的结构、功能及其运行规律进行的分支社会学 第一,五方面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劳动者←→职业←→劳动组织←→劳动关系←→劳动社会问题→ 第二,进行三个层次的研究 1、从劳动者个人层次上看:态度、行为、素质、能力、社会化、职业选择、职业流动等; 2、从群体和组织层次上看:劳动组织、劳动关系、劳动制度、组织文化等; 3、从社会层面上看:劳动社会问题三、劳动社会学与有关学科的关系 1、以劳动为中心的学科群 涉及诸多学科,如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法学、管理学、劳动保障学等 2、举例:劳动社会学与劳动经济学的区别①劳动者→→→劳动力;②劳动行为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③劳动者与各社会变量间的关系→→→劳动力与各经济变量间的关系;④最佳社会效益→→→最大经济效益第二节 劳动社会学理论、研究现状与研究视角一、劳动社会学的各种理论(一)马克思主义理论 1、劳动作为人类的本质及与其他动物区别的标志; 2、劳动与异化; 3、劳动关系:剥削与被剥削、矛盾与对抗; 4、其他观点。

      二)新经济社会学 格兰诺维特(Mark Granovetter)等提出的“社会网理论”包括以下观点: 1、关于行动者:人与社会中他人的关联不是原子化的个人; 2、关于经济行为:包含两类,即理性选择行为和非理性选择行为; 3、关于经济行动:只是社会行动的一种,镶嵌于社会关系网络之中; 4、关于经济制度:是一种社会建构的结果,权利、习惯、信念等都会产生影响二、国外与国内劳动社会学的研究现状(一)研究的三个阶段 一是早期阶段(20世纪30-50年代) 关注的主要是工作群体中个体的活动和工厂内外工人的身份体系,以及工作场所的社会关系与社区对工作以及劳动者的影响 主要研究有:对工厂与办公场所的人际关系研究、职业群体的问题与适应性文化、工业社区的社会阶级与种族群体等 二是过渡时期(20世纪60年代) 表现出了学科分化、量化研究成为趋势、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占据主流等特征 主要研究内容有:工人的价值、对工作意义的认识、职业流动等 三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研究阶段 转向研究抽象的组织、劳动过程、二元经济、二元或分割的劳动力市场以及收入决定等。

      整个发展过程表现出“劳动者消失” 的特点二)美国劳动社会学研究的主题1、传统主题①工作组织与劳动过程; ②劳动力市场与职业生涯;③作为一种特殊工作活动的专业; ④工作的意义;⑤工业化与有组织的活动; ⑥ 工作场所的分层与不平等2、目前关注的主题①去工业化与空间扩散; ②劳动力多样性的增长;③变化中的就业关系以及对就业灵活性的强调; ④网络研究;⑤工作与家庭冲突研究; ⑥中产阶级的困境三、我国劳动社会学的研究视角 第一,制度分析主要包括对制度变迁的研究和单位研究 第二,结构分析主要有职业结构、机会结构、劳动力市场结构、阶层结构等方面 第三,过程分析即“历史事件分析”,主要有中国劳工历史、中国工人运动史的研究 第四,文化分析主要有关系网络研究、身份研究等作业题1、简述劳动社会学产生的历史条件2、什么是劳动社会学?简述劳动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3、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劳动社会学有关理论对当代劳动领域问题研究的意义。

      4、简述劳动社会学发展的历史阶段及其主要内容5、试述美国劳动社会学研究主题及其转变的背景6、试述劳动社会学的研究视角 第二章 劳动者 第一节 劳动者及其相关概念一、什么是劳动 “劳动”是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词,也是大家最熟悉的词虽然大家经常议论“劳动”,但大多数人对劳动的认识可能是表层的或是不全面的 1、廖才高在《管理者应对劳动概念有一个全方位的认识》一文中指出:《现代汉语词典》中,“劳动”解释为“人创造物质或精神财富的活动”,在过去的《政治经济学辞典》中“劳动”定义为“劳动力的使用或消费”他认为,《现代汉语词典》中定义得过窄,而《经济学辞典》中又定义得过于抽象和学术化,不便于通俗理解接受要给劳动下个科学的定义,就应把人的一切有目的的活动都归属于劳动因劳动目的不同而产生的不同劳动,这只是“劳动”的不同分类 他的结论是劳动是人类有目的的活动2、司千字,《对劳动概念的思考》: 对劳动的结论是:劳动是人凭借他的智力、体力、美力以完成人的需要为目标的实践活动,是人的本质知识性外化为满足自己需求的产品的过程劳动是理论实践(内实践)和行为实践(外实践)的完美结合3、刘茂松,《论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 劳动就是劳动力的使用,是人们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物质交换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劳动范畴,分为活劳动和物化劳动、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等马克思认为,商品的价值是商品内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只有物质生产领域的活劳动即生产劳动才形成价值,而非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属于非生产性劳动,是不创造价值的同时,马克思还认为作为生产要素的资本和土地都不直接创造价值,但却参与价值的分配,意指资本家和地主是不劳而获的,是对工人和农民的剥削4、姚继冰,劳动概念的多重逻辑变奏——马克思《手稿》中“劳动”概念的文本学考察: 马克思在发现大量的经验现象共同指涉着同一个关键/核心事实:劳动工人始终处于不利地位马克思列举了三种主要状态:首先,如果社会财富处于衰落状态,那么工人遭受的痛苦最大,因为,即使在社会的幸福状态中工人阶级也不可能取得像所有者取得的那么多好处增长的社会中,按“道理”来说,“这是对工人惟一有利的状态”,但是“事实”上,工资的提高却同时引起了工人的过度劳动,“沦为机器,沦为资本的奴隶(资本的积累危害着工人),发生新的竞争以及一部分工人饿死或行乞”这就是社会财富在增加、增长的状态中所产生的后果! 还有,在财富已经达到它可能达到的顶点的国家,工资和资本利息二者仍然会很低。

      因为“工人之间为就业而进行的竞争如此激烈,以至工资会缩减到仅够维持现有工人人数的程度,而国家的人口这时已达到饱和,因此这个人数就不可能再增加了”,而如果超过这个人数的部分,注定会死亡! 马克思在研究亚当·斯密的劳动理论时,曾对斯密两个关于生产劳动的定义进行剖析斯密的第一个定义是讲生产劳动是能使价值增加即带来剩余价值的劳动马克思认为这个定义抓住了事物的本质和要领,是“他的巨大科学功绩之一”;斯密的第二个定义是指只有生产出有形的(固定的)、耐久的、可以保藏的物质产品的劳动才是生产性劳动,与此相反的,则是非生产性劳动马克思对这个定义持否定态度,认为“是错误的见解”,因为它“越出了用劳动者资本主义生产的关系来给生产劳动和非劳动劳动者下定义的范围”5、程建华、张秋,生产劳动概念新说及其重要意义: 生产劳动是一个随着社会经济形态变化而不断发展的范畴,不是一成不变的概念,从历史上看,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四种情况,即自然经济社会中制造使用价值的劳动;简单商品经济社会中生产商品的劳动;发达的商品经济社会中使价值增殖和满足社会成员各种需要的劳动 6、美国学者奥斯汀在其1996年出版的《劳动社会学:概念与案例》一书中,将劳动(work)定义为一系列从事与有酬职业有关的活动。

      二、劳动者界定 ——什么样的人可以成为劳动者? 1、美国学者奥斯汀在其1996年出版的《劳动社会学:概念与案例》一书中,将劳动者定义为一系列从事与有酬职业有关活动的人 家庭主妇—保姆2、英国学者肯特——建构主义 一个人从事什么样的活动可以被界定为劳动者,并不取决于活动本身,而取决于人们从什么样的角度来看待这种活动人们对某一事物与现象的界定蕴含着丰富的社会意义与社会利益,对现象的界定是社会建构的结果,它不仅是一种文化的象征,也是一种权力的分布 3、教材中的界定: 所谓劳动者,就是在一定的社会分工体系下,具有一定的劳动能力,处于一定的劳动岗位,遵循一定的劳动规范,有目的地、相对持续地从事或向他人提供有价值物品与服务活动的社会人具体说来,涉及以下内容:(1)在一定的社会分工体系下;(2)具有一定的劳动能力;(3)处于一定的劳动岗位;(4)遵循一定的劳动规范;(5)相对持续地从事或向他人提供有价值物品与服务活动;(6)社会人三、劳动力与劳动者的区别与联系 (一)劳动力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给劳动力下的定义是: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有几点需要注意的是: 第一,劳动力是人所特有的一种能力; 第二,劳动力是人在劳动中所运用的能力,也即生产使用价值时的能力; 第三,劳动力存在于活的人体之中; 第四,劳动力是人在劳动中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二)两者间的区别 1、劳动力是经济学概念,劳动者则是社会学、政治学概念; 2、劳动者是劳动力的载体,劳动力只是劳动者能力的一部分第二节 劳动者素质与社会文化环境分析一、劳动者的素质分析 包括两部分: (一)自然素质——主要指劳动者的体力强弱、健康水平、智力的正常与否的状况等包括:1、体力 构成体力的基本要素有五个方面:力量、速度、耐力、柔。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吉林省松原市2025~2026学年度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时训练26 诗词五首(含答案).docx 吉林省松原市2025~2026学年度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docx 吉林省松原市2025~2026学年度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含答案).docx 2025~2026学年度下学期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 九年级化学(含答案).docx 吉林市2024-2025学年度初中毕业年级第二次阶段性教学质量检测 道德与法治.历史合卷(含答题卡、答案).docx 2025~2026学年度下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物理(含答题卡、答案)(1).docx 吉林省松原市2025~2026学年度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docx 2025~2026学年度下学期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题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含答案).docx 2025~2026学年度下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道德与法治(含答题卡、答案).docx 2025~2026学年度下学期九年级第三次模拟测试 化学(含答案).docx 吉林省松原市2025~2026学年度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时训练17散文两篇(含答案).docx 第四章整式的加减第一课时4.1整式1 初中数学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 课时练(含答案).docx 第六章几何图形初步第八课时6.3.2角的比较与运算1初中数学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 课时练(含答案).docx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 九年级化学(含答案).docx 2025~2026学年度下学期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 九年级数学(含答案).docx 第四章整式的加减第四课时4.2整式的加法与减法2 初中数学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 课时练(含答案).docx 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第十一课时5.3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3 初中数学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 课时练(含答案).docx 吉林省松原市2025~2026学年度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测试卷(含答案).docx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 九年级英语(含答案).docx 2025~2026学年度下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英语(含答题卡、答案).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