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论语复习十中庸之道.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杏**
  • 文档编号:291928583
  • 上传时间:2022-05-1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7.70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论语复习十中庸之道 《论语》选读高考复习 ——中庸之道 总的思想内容: 中庸,不是“过”,也不是“不及”,是指在“过”与“不过”这两个极端之间寻求一种平衡指的是认识事物、看待问题时,要不偏不倚,做人行事要采取适当的态度,恰到好处,绝不走极端,把握好一个“度” 中庸有原则,而非折衷主义中庸的前提是义、礼,要达到“和”中庸”与“和”是通过做事适度在矛盾中求统一中庸不是无原则地调和,而是在一定的原则下寻求矛盾各方的协调与和谐中庸具体表现:中德、中行、中礼、中和 6·29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本章内容是中庸是一种道德(中德) 中庸是孔子和儒家的重要思想,尤其作为一种道德观念,这是孔子和儒家尤为提倡的中庸属于道德行为的评价问题,也是一种德行,而且是最高的德行 要点: 中庸,不是“过”,也不是“不及”,是指在“过”与“不过”这两个极端之间寻求一种平衡指的是认识事物、看待问题时,要不偏不倚,做人行事要采取适当的态度,恰到好处,绝不走极端,把握好一个“度”。

      “折中主义”把根本对立的立场、观点、理论等无原则地调和在一起基本特点是或把矛盾的双方等同起来,不分主次;或把矛盾的双方调和起来不分是非,不要斗争 13.23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可以与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必须经过自己大脑的独立思考,从来不愿人云亦云,盲目附和;但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只求与别人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原则,但他却与别人不能保持融洽友好的关系 君子为什么是“和而不同”呢? 君子有与社会相协调的愿望,追求社会和谐 《论语》选读高考复习 ——中庸之道 总的思想内容: 中庸,不是“过”,也不是“不及”,是指在“过”与“不过”这两个极端之间寻求一种平衡指的是认识事物、看待问题时,要不偏不倚,做人行事要采取适当的态度,恰到好处,绝不走极端,把握好一个“度” 中庸有原则,而非折衷主义中庸的前提是义、礼,要达到“和”中庸”与“和”是通过做事适度在矛盾中求统一中庸不是无原则地调和,而是在一定的原则下寻求矛盾各方的协调与和谐中庸具体表现:中德、中行、中礼、中和 6·29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本章内容是中庸是一种道德(中德) 中庸是孔子和儒家的重要思想,尤其作为一种道德观念,这是孔子和儒家尤为提倡的中庸属于道德行为的评价问题,也是一种德行,而且是最高的德行 要点: 中庸,不是“过”,也不是“不及”,是指在“过”与“不过”这两个极端之间寻求一种平衡指的是认识事物、看待问题时,要不偏不倚,做人行事要采取适当的态度,恰到好处,绝不走极端,把握好一个“度” “折中主义”把根本对立的立场、观点、理论等无原则地调和在一起基本特点是或把矛盾的双方等同起来,不分主次;或把矛盾的双方调和起来不分是非,不要斗争 13.23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可以与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必须经过自己大脑的独立思考,从来不愿人云亦云,盲目附和;但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只求与别人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原则,但他却与别人不能保持融洽友好的关系 君子为什么是“和而不同”呢? 君子有与社会相协调的愿望,追求社会和谐。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