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能学实验教案.doc
4页机能学实验教案课程名称: 机能学实验 教研室: 病理生理学 任课教师: 邢嵘 授课章节: 第三篇 实验一 胃肠运动及氨在肝性脑病发病中的作用 授课专业和年级: 本科及七年制 授课学时: 8 授课时间: 实验题目:胃肠运动及氨在肝性脑病发病中的作用试验目的:1. 观察神经、药物对胃肠运动的影响2. 学习制备离体小肠平滑肌器官的方法 3. 观察药物对离体小肠平滑肌运动的影响 4. 复制急性肝功能不全动物模型5. 分析氨在肝性脑病发病中的作用大纲要求: 掌握:胃肠运动的基本形式,肝性脑病的概念,离体小肠标本和急性肝功能不全模型制备的方法 熟悉:迷走神经、M胆碱受体激动药、抗胆碱酯酶药、M胆碱受体阻断药、α受体激动剂、β受体激动剂对胃及小肠平滑肌运动的影响,氨对肝性脑病发病的影响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氨中毒的机制实验原理:消化运动的基本形式是蠕动整体内消化管运动受神经和体液因素的调节根据肠平滑肌上传出神经系统递质受体分布的特点,观察拟、抗胆碱以及拟、抗肾上腺素药物对肠平滑肌的作用。
肝性脑病是继发于严重肝脏疾病的神经精神综合征其发病机制与血氨的升高有密切关系正常情况下,来自肠道的蛋白质分解产物氨吸收入血后,经肝脏的鸟氨酸循环转化为尿素从肾脏排出在严重肝病时,体内氨生成过多而肝脏对氨的清除能力降低,或氨经侧枝循环直接进入体循环,致使血氨水平升高高浓度的血氨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引起脑功能障碍实验对象:家兔实验器材及药品:急性哺乳动物手术器械,生物机能实验系统,Magnus实验装置,氧气袋,注射器等25%氨基甲酸乙酯,台氏液,新斯的明溶液,肾上腺素溶液(1X10-4mol/L),乙酰胆碱溶液(1X10-4mol/L),阿托品,苯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复方氯化铵(2.5%NH4Cl,1.5%NaHCO3),生理盐水测血氨、尿素氮试剂实验步骤:1. 取家兔,称重,25%氨基甲酸乙酯耳缘静脉注射麻醉(4ml/kg),固定,2. 分离两侧迷走神经,3. 暴露胃肠观察 A:胃肠运动的形式 B:刺激迷走神经(结扎神经后剪断刺激近心端、)胃肠运动, C:药物的影响(局部滴加药物)——乙酰胆碱、肾上腺素、新斯的明、阿托品记录结果,并分析。
二)氨在肝性脑病发病中的作用 (接前面的操作)1. 心脏采血5ml,按书中的方法测血氨的浓度、血清尿素氮的含量(正常对照),2. 腹部正中切口,剪断肝脏与膈肌之间的韧带及肝胃韧带,用线结扎肝左外侧叶、左中叶、中叶和右叶(保留右外侧叶),造成急性肝功能不全模型(对照组不结扎)3. 十二指肠插管,用于输液4. 经十二指肠插管注入复方氯化铵,10ml/次,间隔5min,观察动物呼吸、肌张力的变化,直至抽搐发作记录用药量,发病时间、采血测血氨、尿素氮对照组操作相同)5. 有条件可给与复方谷氨酸钠溶液(30ml/kg)治疗,记录指标的变化情况治疗对照)(三)药物对小肠平滑肌运动的影响1. 小肠标本的制备:倒提家兔,用木棒猛敲家兔枕部,使其急死,立即剪开腹腔,剪取一段小肠(全班用一只家兔,剪取的小肠长度为20cm左右),2. 将小肠连接到麦氏浴槽上,并将小肠与计算机相连,以便记录小肠运动情况麦氏浴槽中加入台氏液,调好温度(38℃),氧气(通空气)3. 向麦氏浴槽中加入各种药物,观察对小肠运动的影响 药物:乙酰胆碱,毒扁豆碱 乙酰胆碱 阿托品,去氧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 记录小肠运动曲线。
注意事项:1. 采血的注射器要干燥,以防溶血 2. 结扎肝脏时动作要轻柔,以免损伤肝叶 3. 模型组和对照组注射复方氯化铵的速度要尽量保持一致4. 向浴槽内加药时不要碰连接线,也不要把药加到管壁上实验结果:(一)胃肠运动 刺激迷走神经 滴加乙酰胆碱 滴加肾上腺素 滴加新斯的明 滴加阿托品胃肠运动 加强 加强 减弱 加强 减弱(二)氨在肝性脑病发病中的作用分组 血氨 血尿素氮(mg%) 输液量 发病时间发病前 发病后 发病前 发病后 (ml/kg) (min)对照组 — +++ 13.3 19.1 50 46模型组 — +++ 23.25 20.63 35 25(学生实验结果,仅供参考)(三)药物对离体肠管运动的影响乙酰胆碱 毒扁豆碱+乙酰胆碱+阿托品 苯肾上腺素 异丙肾上腺素小肠平滑肌 加强 加强+更强+减弱 减弱 减弱讨论(简要提示,仅供参考):(一)整体胃肠运动的观察 1. 胃的运动形式主要为蠕动,从胃中部向幽门方向,一波接一波。
平均3次/min 2. 小肠运动为分节运动,以小肠环行肌交替舒缩为主节律 3. 刺激迷走神经引起胃肠运动加强 4. 滴加乙酰胆碱、新斯的明促进胃肠运动5. 滴加肾上腺素、阿托品胃肠运动减弱二)氨在肝性脑病发病中的作用 肝性脑病是指继发于严重肝脏疾病的神经精神综合症,表现为精神意识和运动的障碍动物实验中主要以家兔出现抽搐为肝性脑病发作的标志实验中对照组和模型组家兔在输入复方氯化铵后一段时间均出现抽搐的现象,表明两组动物都发病根据发病前后血氨的定性(半定量)结果看两组血氨的水平都升高,说明血氨的升高时导致发病的主要因素由于在正常情况下,来自肠道的氨经肝脏的鸟氨酸循环被转化为尿素,从肾脏排出,保持血氨的浓度极低当肝脏功能下降后,不能充分的转化氨,使血氨浓度增加,升高的血氨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导致脑功能障碍实验结果中模型组血尿素氮在发病前后的变化,由高到低,说明肝脏受损后其代谢能力下降,致使血氨水平升高,导致肝性脑病发生对照组尽管肝脏功能正常,能充分转化血氨,尿素氮在发病后升高,但因不断输入复方氯化铵,使血氨的浓度超过肝脏的代偿水平,不能维持正常的血氨水平,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异常。
三)药物对离体小肠平滑肌运动的影响1. 乙酰胆碱 促进小肠平滑肌的收缩机制:与M受体结合2. 毒扁豆碱+乙酰胆碱+阿托品 毒扁豆碱为抗胆碱酯酶药,抑制了胆碱酯酶对乙酰胆碱的水解,促进小肠平滑肌收缩,加入乙酰胆碱后小肠收缩曲线进一步上台,是因为增加了乙酰胆碱的含量是其作用更明显,加入阿托品后小肠收缩曲线逐渐下降,因为阿托品是M受体阻断剂,于M受体结合后,阻断了乙酰胆碱的作用,是小肠平滑肌收缩减弱3. 苯肾上腺素 抑制小肠平滑肌的收缩因为苯肾上腺素与小肠平滑肌上的β2受体结合,引起平滑肌舒张,运动减弱4. 异丙肾上腺素 为β1、2受体激动剂,使小肠平滑肌收缩减弱实验结论:1. 迷走神经、乙酰胆碱、抗胆碱酯酶药能促进胃肠平滑肌运动M受体阻断剂,拟交感胺类药,α、β受体激动剂能抑制胃肠平滑肌运动2. 血氨浓度升高与肝性脑病的发生有关思考题:1. 迷走神经、乙酰胆碱促进胃肠平滑肌运动的机制是什么?2. 结扎肝脏组动物如果肠道灌注生理盐水会出现什么样结果?为什么?3. 肠道灌注氯化铵的意义是什么?4. 如果实验中得出的结果与所提供的数据不一致,如结扎组血尿素氮含量也升高、或对照组尿素氮含量没升高,应怎样解释?5. 结合理论分析怎样能预防血氨的升高?哪些情况下能促进血氨的升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