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业拾遗记》与《隋炀三记》探析.doc
8页
1《大业拾遗记》与《隋炀三记》探析夏秀丽(南开大学文学院,天津,300071 )摘要:《大业拾遗记》与《隋炀三记》(《海山记》、 《开河记》、 《迷楼记》)是晚唐时出现的四篇历史题材的传奇小说这几篇小说以隋炀帝事迹为叙述重点,意在探寻隋朝灭亡的根源小说不但在内容上有很多相合之处,而且在思想上艺术上也有很多相通之处首先,其叙事虽各有侧重,却集中 为我 们塑造了一个骄奢淫逸、滥用民力、残暴无常的暴君形象其次,小说旨在揭示隋朝必亡、李唐将兴这一历史主题,带有浓厚的天命思想再次,在写法上,小说多采用“写实” 与“写虚”相结合的写法,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层次感与艺术美感另外,小 说叙述客观冷静,文辞俚俗,在艺术上别有特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关键词:大业拾遗记;隋炀三记;隋炀帝唐代是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的重要时期,出现了标志文言小说独立成熟的大量传奇作品其中历史题材是唐传奇的一种重要题材,它关注兴亡、考察得失,表现出作者深深的历史喟叹或感伤创作于晚唐时期的《大业拾遗记》与《隋炀三记》即是唐传奇历史题材中的优秀篇章,它们以隋炀帝事迹为中心,从各个角度反映了隋炀帝的无道及隋朝必亡的命运这几篇传奇无论在在思想上艺术上均有相通之处,研究时可做整体性考察。
《大业拾遗记》 ,又作《大业拾遗》 、 《大业拾遗录》 、 《隋朝遗事》 、 《隋遗录》、 《南部烟花记》 、 《南部烟花录》 《崇文总目》杂史类始著录《大业拾遗》一卷并据本书后无名氏跋题为颜师古撰 《郡斋读书志》杂史类著录《南部烟花录》一卷,称一名《大业拾遗记》 ,撰者亦题为颜师古 《通志略》杂史类著录《大业拾遗》一卷,注唐杜宝撰又著《大业拾遗录》一卷 《宋史·艺文志》传记类著录颜师古《大业拾遗》一卷,小说类又有颜师古《隋遗录》一卷学界目前普遍认为此文乃晚唐人所作,托名颜师古:“此书作于大中年间(847-859) 2而其取材,乃多借杜宝《大业杂记》 、 《大业幸江都记》及赵毅《大业略及》等书” 1文章所写为隋炀帝大业十二年至十四年幸江都之事从将幸江都写起,以“焚草之变”收尾其间述及麻叔谋开河、沿途献“御车女” 、号长安“御车女”袁宝儿为“司花女” 、为龙舟设“殿脚女” 、赏赐宫女画眉用的“螺子黛” 、戏宫婢罗罗、遇陈后主及张丽华鬼魂、与萧妃夜忆往事、幸昭明文选楼、 “来梦儿”侍寝、众妃猜字、宇文化及等谋乱请放官奴等事《隋炀三记》 ,即《隋炀帝海山记》 、 《隋炀帝开河记》 、 《隋炀帝迷楼记》 。
目前学界对这三部作品产生的时代还有一定争议鲁迅先生认为其与《大业拾遗记》均出自宋人之手 2,后学者多沿袭鲁迅意见李剑国先生详加考证,多方探寻,认为此四篇文字当属晚唐作品无疑 3 《隋炀帝海山记》首见于《青琐高议》后集卷五,上下两卷,不着撰人 《开河记》首著录于《遂初堂书目》杂史类,作《炀帝开河记》 原文首见于《说郛》卷四四,注一卷,不著撰人 《迷楼记》首见于《说郛》卷三二,一卷,不著撰人可见三篇作品的作者已难确知 “三记”内容各有侧重,其风格一致,可能同出一人《海山记》从内容来看可分为两部分 4第一部分写炀帝出生时异象、结交杨素、借杨素之力登大位、对杨素的猜忌、杨素死后大兴土木等事;第二部分写遇陈后主魂魄、李木杨梅之兆、箭射放生之鲤、宠信王义、牛庆儿梦火烧帝、东幸维杨、道闻歌谣、朝贡使不再至、召太史令问天象、王义上书自刎、炀帝被侍卫逼杀等事其题下有小序:“余家世好蓄古书器,故炀帝事亦详备,皆他书不载之文乃编以成及,传诸好事者,使闻其所未闻故也 ”可知此文是根据一些传闻故事重新编撰而成 《开河记》写隋炀帝大业五年诏令开凿汴渠之事根据开河的进程,可分为开河前、中、后三部分开河前记叙了炀帝因游木兰庭见《广陵图》思广陵 5、炀帝采萧后建议欲泛舟幸广陵、谏议大夫萧怀静 6奏凿汴渠、诏麻叔谋 7等筹备开渠事宜等事。
中写开河过程中掘到大梁大金仙墓、1 李剑国《唐五代志怪传奇叙录》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3 年,第 561 页2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年,第 68-69 页3 如章培恒先生在《、等五篇传奇的写作时代》 (《深圳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2008 年第 1 期)一文中,就详细论述了鲁迅先生这一观点李剑国先生则先后在其著作《唐五代志怪传奇叙录》 、 《等五篇传奇写作时代的在讨论》 (《文学遗产》2009 年第 1 期)详加论述,断为唐人作品同时论述的还有《梅妃传》一文 《梅妃传》事涉玄宗,这里不再详述4 宋刘斧《青琐高议》后集卷五载,题为《隋炀帝海山记》 ,分为上下二篇元陶宗仪《说郛》卷三二亦载,题为《海山记》 ,注“一卷” ,不分上下篇5 此节出现了《大业拾遗记》中“司花女”袁宝儿原文作:“时游木兰庭,命袁宝儿歌《柳枝诗》 ”6 萧怀静,本文注“乃萧后弟” 史书无传事迹见《隋书》卷七〇、 《北史》卷三八3陈留王墓、雍丘隐士墓、彭城偃王墓、睢阳宋司马华元墓,绕过宁陵马村陶氏祖坟、睢阳县城等事其间穿插麻叔谋暴敛钱物、蒸食幼儿之事后写隋炀帝诏修秦长城、建造大船、龙舟用少女与白羊牵行 1、赐两岸垂柳姓杨、用铁脚木鹅试深浅致五万百姓被埋杀 2、查麻叔谋贪狠斩其为三段等事。
《迷楼记》则专记隋炀帝晚年荒淫之秽行炀帝为满足自己的淫欲,命项升建“迷楼”一座,选后宫良家女数千充斥楼中大夫何稠 3 进献御童女车、转关车以满足其欲,上官时 4 又献乌桐屏,磨成镜置于楼内炀帝终日沉荒于迷楼,身体越来越倦怠,王义 5 上书劝诫,炀帝听其言设静室处其中,结果才两日就又恢复常态后宫侯夫人因倍受冷落,悬梁自尽,并留诗数首炀帝迁怒中使许廷辅,赐其自尽后又服方士所进大丹,更是日夜纵欲但身体逐渐消耗,医丞进剂治之,置冰盘于前大业九年再幸江都时,听迷楼宫人夜歌民谣,闻之知隋将亡最后写唐帝李渊攻入长安,李世民焚烧迷楼由上文的内容介绍来看,这四部作品在人物、情节上多有相合之处不但如此,其思想上艺术上也有很多相通之处从总体上来看,小说中为我们塑造了一个骄奢淫逸、醉于物欲、滥用民力,而且刚愎自用、残暴无常的暴君形象隋炀帝对物欲的追求可谓穷天下之力,在中国历代皇帝中几乎是无与伦比的如《大业拾遗记》中何妥 6所进的牛车:“车前双轮高广,疏钉为刃后双轮庳下,以柔榆为之,使滑劲不滞” ,车的帷7 诏麻叔谋开河与《大业拾遗记》叙述相同麻叔谋,史书无载应为作者虚构人物1 其文曰“于是吴越取民间女年十五六岁者五百人,谓之殿脚女。
至于龙舟御楫,即每船用彩缆十条,每条用殿脚女十人,嫩羊十口,令殿脚女与羊相间而行,牵之 ”“殿脚女”之名,亦出现在《大业拾遗记》中,其文云:“每舟择妙丽长白女子千人,执雕版镂金楫,号为‘殿脚女’ ”二者虽名称相同,所司并不完全相同 《开河记》中的殿脚女为在岸上牵引龙舟,而《大业拾遗记》中的殿脚女则是在船上划桨2 试河之深浅用“铁脚木鹅”之事在《大业拾遗记》中亦载 《大业拾遗记》中提出建议并施行的是麻叔谋,而《开河记》中是虞世基提出建议,右翊将军刘岑施行3 何稠即为《大业拾遗记》中提到的何妥兄之子此写他进献御童女车、转关车,均设计精巧由此可以进一步验证《大业拾遗记》中何妥应为何稠之误见下文注解 ○ 54 上官时,史书无载可能也是作者虚构人物5王义上书一节在《海山记》亦有但上书劝谏的时间与劝谏的主题有很大差别王义,史书无载亦应是作者虚构人物6 何妥,字栖凤,西城人(今陕西安康北) 梁武陵王时,家为西州大贾少机警,年十七,以技巧事湘东王周武帝时,授太学博士隋文帝时除国子博士,加通直散骑常侍,进爵为公后考订音律隋开皇六年出为龙州刺史三年后还朝,复知学事后除伊州刺史,不行,寻为国子祭酒事见《隋书》卷七五《儒林传》 。
可见何妥逝于隋文帝时此处似为何妥兄子何稠何稠,字桂林其性绝巧,博览古图,多识旧物年十余岁,随妥入长安周时为参军,兼掌细作署隋文帝时,授都督,累迁御府监,历太府丞隋炀帝时,拜太府少卿大业初,炀帝将幸江都,令其营造舆服羽仪何稠役工十万余人,用金银钱物巨亿计并参会今古,多所改创后又兼领少府监征辽东时,曾摄右屯卫将军、左屯卫将军,累加金紫光禄大夫大业十二年,加右光禄大夫,从幸江都后卒于唐事见《隋书》卷六八《何稠传》 、 《北史》卷九〇《艺术传下》 4幔是用“鲛绡”制成,杂缀以玉片铃铛,制作十分精良考究其所乘龙舟,亦是“锦帆彩缆,穷极侈靡” ,舟前设舞台,台上垂的遮蔽日光的帘子,是蒲泽国所进,用负山蛟睫毛与莲根丝缠绕,穿入小珠而成其奢华程度令人瞠目 《海山记》中记述了隋炀帝诏令天下所有鸟兽草木都要供奉京师,一时之间“天下共进花卉、草木、鸟兽、鱼虫,莫知其数” 隋炀帝另一罪行便是无休止地役使民力 《大业拾遗记》与《开河记》中均记载了炀帝诏令开河一事尤其是《开河记》所载,更是炀帝此暴行的一个特写如小说中所写开河前与开河后对所征丁夫数字对比:开河前诏发天下征用丁夫三百六十万人,再加上提供饮食的、负责监工的,共计五百四十三万余人。
开河之后, “点检丁夫,约折二百五十万人兵士旧五万人,折二万三千人 ”再加上因验水浅而埋堤的五万人,耗费民力共计二百五十七万三千人运河之盛,乃是建立在累累白骨之上!除了开凿运河,炀帝还大建宫室,供其享乐如《海山记》中所述:辟地周二百里为西苑,内为十六院 “聚土石为山,凿池为五湖四海 ”五湖每湖方四十里,北海周环四十里又开狭湖通五湖、北海每每役使民力达百万之众如此繁重的徭役,令百姓们苦不堪言,民不聊生小说中还揭露了炀帝醉生梦死的荒淫之行如《大业拾遗记》去汴梁的路上沿途州县日进美女,名曰“御车女” ;又择取妙丽长白女子千余人,执雕版镂金楫,号为“殿脚女” ,真是巧立名词,为其奢欲淫行张目 《海山记》中所建西苑十六院,每院有二十人, “皆择宫中嫔丽谨厚有容色美人实之每一院选帝常幸御者为之首 ”《迷楼记》则专写炀帝此秽行,炀帝在迷楼中日日淫乐,经月不出对炀帝之荒淫, 《隋书·炀帝本纪下》载曰:“所至唯与后宫流连耽湎,惟日不足,招迎姥媪,朝夕共肆丑言,又引少年,令与宫人秽乱,不轨不逊,以为娱乐 ”《迷楼记》中写在矮民王义上书劝诫后,炀帝在静室内呆了才两日,便“忿然而出曰:‘安能悒悒居此乎?若此,虽寿千万岁,亦安用也?’乃复入迷楼。
”可见炀帝之声色之欲、男女之欢之疾已病入膏肓矣这四篇传奇不但揭露了炀帝的种种恶行,而且揭示了炀帝残暴阴狠、刚愎自用、享乐至上的变态性格这也从另一方面揭示出隋朝必亡的命运 《开河记》中载因开凿的水位不够深,炀帝一怒之下埋五万无辜百姓于河堤,诏令曰:“令教‘生作开河夫,死为抱沙鬼’ ”开河都护麻叔谋亦贪鄙阴狠,蒸食幼儿5肉恶民陶氏兄弟更助纣为虐,盗取他人家孩儿以献一时“襄邑、宁陵、睢阳界,所失孩儿数百,冤痛哀声,旦夕不辍 ”君臣禽兽暴行,令人发指 《大业拾遗记》中萧妃曾进谏:“闻说外方群盗不少,幸帝图之” ,炀帝非不但不重视,反而一幅漠不在乎的样子:“人生能几何?纵有他变,侬终不失作长城公 1汝无言外事也 ”真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2!更有甚者,其在昭明文选楼上爇名香于四角,烟气袅袅,就像天上朝霞未散时的样子,炀帝“谓为神仙境不我多也” ,如此醉生梦死,毫无帝王威仪,竟似一幅无赖嘴脸炀帝的种种恶行,最终将隋王朝送上了亡国的命运,成为秦王朝后又一短命王朝 《隋书·炀帝纪》中评论道:“《书》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 ’《传》曰:‘吉凶由人,袄不妄作 ’又曰:‘兵犹火也,不戢将自焚。
’观隋室之存亡,斯言信而有征矣!” 小说揭示出隋王朝必将灭亡并为李唐王朝所代替的历史命运这使得小说蒙上了浓厚的天命色彩如《大业拾遗记》 、 《海山记》中均述及隋炀帝遇陈后主之事 3如《海山记》中炀帝对陈后主鬼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