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村官村情调研报告(精选多篇).doc
20页村官村情调研报告(精选多篇)导读: 第一篇:村官村情调研报告 一、柴湾村基本村情 1. 柴湾村概况 新安县磁涧镇柴湾村是洛阳市新农村建设市级示范村,位于磁涧镇北部,东至洛新开发区,西接礼河村,陇海铁路和磁五路分别以东西向和南北向贯穿我村,地理位置优越全村共有5个自然村,14个村民组 第一篇:村官村情调研报告 一、柴湾村基本村情 1. 柴湾村概况 新安县磁涧镇柴湾村是洛阳市新农村建设市级示范村,位于磁涧镇北部,东至洛新开发区,西接礼河村,陇海铁路和磁五路分别以东西向和南北向贯穿我村,地理位置优越全村共有5个自然村,14个村民组,485户,总人口1935人,土地面积总计约2300亩,其中耕地面积约1700亩202x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156万元,人均年收入4100元全村共有党员56人,村双委成员5人村中第一大姓为孙家,第二大姓为党家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户约占2%村里大部分青壮年外出经商或务工村民的经济收入主要靠在本地和外地打工赚取村中主干道为水泥路全村有小学1个,在校学生近300人,教师18人 柴湾村一直坚持”放开、扶持、搞活”的方针,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全村共有11个水泥预制板厂,是新安县最大的水泥板生产集散地,并成立了水泥板行业协会。
村双委计划今年进一步突出柴湾村水泥预制板生产能力强的优势,力争年内形成规模效应 2. 历史与自然状况 柴下河湾处有良田数百亩,土地肥沃,本村因此得名”柴湾”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柴湾的山里没有住着神仙,河里也没有住着龙王,却也照样有她不俗的名气和灵气 村北直面人称”生在苏杭,葬在北邙”的邙山涧河这颗璀璨的明珠从村南绕村而过,养育了一代又一代柴湾人 村中铁路以北,有一古寺遗址,古名南泉寺传说有一高僧,云游到此,坐地休息,凿井得泉,泉水清冽,乃诛茅建法,建立寺庙因寺在泉南,故名南泉寺汉武帝东巡东都经过此地,遂进寺上香,后普降春雨,百姓甚喜 古寺遗址不易寻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百转千回,曲径通幽,于层峦叠嶂、茂林修竹处方见南泉寺正是深山藏古寺,碧溪锁南泉朝听晨钟,夕闻暮鼓古时鼎盛时期,钟鼓之声,远闻数里,常年香火不绝南来北往的香客不惜舟车劳顿,纷纷前来上香许愿 3. 基层组织建设 柴湾村双委在村支书孙仓、村主任邓和平的带领下,努力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强和完善基层组织建设,成绩斐然全村共有党员56人,村双委成员 5人,”双强”党员17人,多次荣获省市级文明单位称号和”五好”党支部称号,柴湾村也成为新农村建设市级示范村。
村双委班子精诚团结,齐心协力,努力做好村里的各项工作,多次被磁涧镇党委副书记王三虎誉为”磁涧镇最团结的村级领导班子之一” 柴湾村双委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采取多项措施,以改革创新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进行新探索、总结新经验,全面、深入、扎实、持久地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加快基层组织建设步伐,努力为实现”加快发展,富民兴村”的目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1)全面深化了本村党建的”三级联创”活动 2)扎实推进了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设 3)健全村干部管理机制在干部的管理上,柴湾进一步规范了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党员培养发展制度、党费收缴制度、坐班督查等制度,使村组干部的管理进一步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 4. 新农村建设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柴湾村双委以科学发展观,特别是新农村建设以来,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方针,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农村发展,以村容村貌和路容路貌的集中整治为突破口,切实改善柴湾村生产生活条件,带领广大群众发家致富,使柴湾村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在发展经济的同进,以创建文明村为契机,人民的文化意识不断提高,逐步开始形成和谐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202x年以来,村双委抓住”村村通”机遇,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投资30万元,新修水泥路面2公里;为了解决群众浇地难的问题,筹资10万元兴建一眼排灌站及渠道硬化配套1公里,可浇地面积500亩;投资4万余元整治公路,硬化边沟xx米;多方筹资投入教育基础工程,投资3.5万余元,对校园实施绿化、硬化,完善配备了桌椅、电脑、图书、仪器等,使办公条件明显改善,使教育、教学质量年年上台阶柴湾小学原来排全镇第25名,现在进入前10名 实现了广播、电视入户率达99%,特别是有线电视光纤入村,入户率达到50%以上村里设立了卫生室,合作医疗参保率达100% 柴湾在县组织部援助下投资20万元建造一座两层村委办公大楼,现已投入使用,改变了原村室破烂不堪的旧面貌除了植有护村林环卫全村外,柴湾还不断加大绿化家园的力度,在主干道两侧又种植了2排树木路旁共新植树木xx余株,使柴湾村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磁涧镇退休老干部孙云照,古道热肠,关心家乡柴湾的建设,积极响应村双委的号召,带头把多年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数万元捐献出来,购买水泥约100吨,带动广大村民踊跃捐款,修水泥路近1公里 村村通公路已经实现,组组通公路已经部分实现,并将全部实现。
村双委已将修路纳入本年发展规划 第二篇:胜山头村大学生村官泥腿子村情调研报告 202x年胜山头村村情调研报告 根据我市开展“践行群众路线、争当泥腿子村官”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前阶段的走访和了解,结合本村实际情况,形成如下村情调研报告: 一、胜山头村村情概况 胜山头村位于慈溪中北部,地处胜山镇中心,东靠全国闻名的胜山服装布料市场胜山头村由两个自然村(胜山头村、山后村)合并而成,全村行政区域总面积2.5平方公里,总人口3954人,总户数1354户,31个村民小组,党支部由4人组成,村委会由3人组成,其中交叉任职1人,全村党员110人全村有95%的村民从事布料经营、服装加工等第三产业202x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3.8亿元,村集体可用资金收入415万元,村民人均收入1202x元 二、存在问题 1、在国家惠农惠民政策落实过程中,部分群众觉得民政救助工作不够透明化,信息不畅,相关的救济申请条件并未公示出来,群众意见较大 2、农业科技投入力度不大,推广工作滞后由于村级农技推广人员素质偏低,甚至没有接受过培训,得不到专业的技术指导,无法保证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改进,增产增收,主导产业不明显 3、村内道路卫生较差。
在走访过程中,进入村内就可见到道路垃圾和生活垃圾,群众介绍说环境卫生问题一直都存在,影响到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 4、文化娱乐活动较少村落文化活动广场已建成,但因基础设施欠缺、活动器材不够多,不能正常开展活动,群众渴望健身娱乐活动,得到精神慰藉 三、原因分析 1、与群众交流沟通不够国家惠农惠民政策的落实,需要村委会宣传和公开,这样才能使群众了解相关政策,与群众的交流沟通不够多,上情下达未做到 2、农技人员专业技术不够由于村级农技人员素质偏低,无法保证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改进,影响了先进农业的发展 3、道路卫生监督不够我村的打扫环境卫生过程中花了很大精力,但是由于环境监督工作和环境卫生宣传工作不够,导致了打扫干净后,没过多少时间就有又垃圾了 4、健身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在胜山头村村落文化宫健身场所内,健身设备不够完善,活动器材少,不能正常开展活动 四、发展建议 1、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业科技投入,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离不开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加快推进农村结构调整步伐的关键因素村民大多是都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对产业结构调整有一定的阻碍,需要组织群众进行专业的培训,才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先决条件。
立足本村农业资源优势,因地制宜,以市场为导向综合规划,集中发展,走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建设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发展具有本村特色的高效农业大力推广科技入户的实施,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推广“绿色农业”“生态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2、在政务透明化工作中,把握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一定把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信息及时公布出去,并做好宣传动员与监督工作,使群众知情权得到保障,取得群众信任,有利于其他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3、在卫生治理方面,根据区块划片,每片以片长为带头人,深入各 户向群众进行宣传指导,并组织人手对村内长期垃圾堆放的地方进行彻底清理,并制定环境整治方案,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4、在文化事业发展问题中,由于村内正在积极购臵相关设施阶段,要丰富村内文娱活动尚需一段时日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1、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通过努力学习相关农村工作知识和经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更好的为村民服务 2、做好“五水共治”的宣传工作积极配合我村开展治水行动,做好“五水共治”的宣传工作,制作宣传小册子并沿河发放 3、配合村干部做好村内各项惠民实事工作 4、将收集回来的群众意见,向村干部反映,争取圆满解决,给村民一个满意的答复。
5、要深入群众,继续加强与群众的联系和交流通过与群众的交流和沟通,更加直接地面对群众,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心声和想法,拉近与村民的距离,解决他们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更好地服务于人民 第三篇:大学生村官农村村情调研报告 大学生村官202x年上半年村情调研报告 我叫,202x年5月,我荣幸地交流到中召乡呼沱村任一名大学生村官进村一个月多来,通过实地走访和调查摸底,对呼沱村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有了初步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对一些制约村子发展的因素提出了几点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 村情概况 呼沱村位于内黄县中召乡北部,距乡政府1.5公里全村共有4个村民组,209户,总人口826人,党员26名,耕地面积约848亩农民收入来源主要为种植、养殖、劳务输出,主要农作物为小麦、玉米、黄瓜、豆角、蒜苗、洋白菜为主,冬季以简易拱棚菜及小麦为主养殖主要以养猪你、养肉鸡为主,全村养殖户有16户,其中养猪10户,养鸡6户劳务输出主要是山西省灵石县建筑队,广东省为主,每年全村70%劳动力到以本村村民康连仲为首的驻山西省灵石县建筑队 二、 农村经济发展 1、 经济发展现状 呼沱村算是全乡的种菜村,经过调查,呼沱村村民的生活来源主要有以下两种渠道:一是靠种植蔬菜,小麦、玉米等作物,这是村民最主要的生活来源,除此之外,畜牧业以养猪、鸡传统养殖类为主,其次就是依靠外出打工赚钱。
据统计,呼沱村202x年外出打工的人数达到人,占总人口的1/2以上 2、农业结构 农业方面呼沱村是远近闻名的蔬菜种植村,全村848亩耕地,蔬菜种植面积可达500多亩,春季种植洋白菜,夏季种植黄瓜、豆角,冬季种植菠菜、蒜苗,202x年成立了蔬菜专业合作社一个 养殖方面全村主要以养殖猪、肉鸡为主,有规模养鸡场一个,上规模养猪养3个,小规模养猪厂7个,养鸡场5个,规模不断扩大 三、 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设施建设 村两委成员在支书时尹善和主任焦顺喜的带领下,努力学习科学理论,不断加强和完善基层组织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全村共有党员26人,入党积极分子1人,村三委成员7人,其中大学生村干部1人,有1人是兼职村两委班子精诚团结,齐心协力,分工明确,能圆满完成村里的各项工作 村三委干部坚持与时俱进,采取多项措施,以改革创新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进行新探索、总结新经验,全面、深入、扎实、持久地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加快基层组织建设步伐,努力为实现“加快发展,富民兴村”的目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四、 信访稳定 加强农村信访稳定工作,是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环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