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卢梭自然状态说.docx
4页卢梭与霍布斯的自然状态说之比较在卢梭的著作中 ,自然和社会的对立构成了他思想体系的基础自然状态和社会状态相对应的是自然人和社会人 卢梭认为自然人需要的仅仅是填饱自己的肚子, 或是再满足一下性的需求 由于每个人都不需要别人的帮助就能过活, 能够自己满足自己的生活, 所以不需要交流,也不可能建立稳定的联系 人与动物没有什么区别, 人与人之间是相互孤立的,没有结成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在文明社会倡导美德、恶习、 竞争与压迫,在自然状态下是不存在的 自然状态下的人只有两种情感:自爱心和怜悯之所以有自爱心,是动物生存的本能, 人有求得生存的欲望面对死亡或威胁时都知道逃生, 保护自己的生命,这是无可厚非的怜悯指人对同类苦难的同情和不愿无故伤害同类的情感 这两种情感是人与物的相同之处不是人才单独具有的卢梭认为, 自然人没有善恶观念,他们既不知道什么是善,也不知道什么是恶,在自然状态下没有道德来规范人们的行为 只是因为自然人对善恶的无知 所以不可能有道德和法的出现在自然状态下,人人平等,只有爱和怜悯人们过着自由自在、与世无争的生活卢梭面对政治秩序现实化、 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社会道德问题反思, 科技的发展并没有带来道德文明, 反而更多的是犯罪。
说明人们忽略了道德问题,他看到的是社会越是进步, 道德越是败坏卢梭认为自然人只要有了需要, 产生交往,进入社会,有了理性, 就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恶,为了各自的私利明争暗斗 而在自然状态下, 人的本性是善的,当人们进入社会后就有了理性和德行观念 这意味着自然法的出现 所谓自然法就是公意 为了使人们能在社会状态中享有同自然状态的自由,过上有德行的公民生活,卢梭创造了一种政治制度就是公意卢梭认为“人是生而自由的,但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认为是其他一切主人的人, 反而比其他更是奴隶⑴因为人人都想自由,相比他人获得更多的自由权利,越是处于众人之上的人,反而不自由,容易受他人意见的影响,不得不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不是人得权力越大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的 因为他要考虑别人的感受, 同时也要承担更多的责任 就拿帝王为例,他手上有生杀予夺的权力, 有时候连自己的婚事都不能做主, 要听大臣们的意见, 考虑婚姻对国家的影响等,因次说,龙椅就是一把黄金锁是不过分的 卢梭想改造社会,防止人们不被腐化,不会自甘堕落, 使公民成为有道德的文明人,而不是成为一个恶人,他提出用自然法来改造社会 使社会人达到或接近自然人 事实证明这种观念是不切实际的, 因为卢梭论述的自然人是孤立的存在, 这根本就不可能, 也就是说他想方设法让社会中的人变成孤家寡人。
他的观点脱离了客观的历史条件,是抽象人性观,人与人不交往, 孤零零的生活在世界上,把人与人隔离开来是不可能的自然状态学说就是想为近代社会创建一个正当性的社会基础, 找到合理的根据 说明自然状态下自然权利的重要性, 由于相同的近现代的时代特点, 卢梭与霍布斯论述的自然状态学说有一些相同的地方,也有区别那就先看两者的相同点第一、 卢梭与霍布斯都接受了近现代的机械自然观霍布斯认为人的构造与钟表差不多,机械力学不仅支配人的生理,而且支配人的思想、情感他不仅把人看作带有灵魂 的机械结构,“还把这种对人的观点运用到国家身上, 这样就把国家变成了一台自主权代表法人充当灵魂的机器⑵就是说人的身体是按照机器原理构造的, 就连人的思想都是遵循力学原理来运转的,一句话就是人就是机器但是人有自己的思维方 式,不同的人思维不同,与机器更不同,机器是人按照一定的原理生产出来,并按 人的想法做功而人不同,人是自然界发展的结果,人能够积极主动地改造世界, 同时也改变着自身这与机器不是一回事卢梭的机械自然观肯定了笛卡尔的思想即动物是机器 他认为,任何一个动物都是一部机器,自然给这部机器一些感官, 是它活动起来并在一定程度上防备想想毁灭火干扰它的东西。
就是说,人与机器一样,人也按照机器的运作原理在活动功能与机器差不多,没有 思想,人也是做机器一样的运动只是比一般的机器更精巧 人可以控制机器,那么谁来控制人的运动呢?卢梭认为, 人类社会可以比照物理学进行推理, 物理学能够在某种意义上解释感官的的机械作用和观念的形成 除了在纯粹的的精神活动领域, 如人的意志力或选择能力,以及这种能力的意识方面都可以通过力学的规律来解释⑶人之所以是人, 因为人有主观能动性,,不是纯粹只做机械运动,知道在危难时刻舍生取义有决心、意志、干劲、 和持之以恒的精神状态动物则没有,机器更不可能有在关系到国家、民族利益上,人们 可以做到舍小我,顾大我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人的实践活动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在活动过程中, 人们能够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还可以通过实践来检验主观是否和客观一致这是机器、动物都不可能做到的 机器做功不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自觉自愿的活动 当机器出故障时,自己不能维护,人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活动计划和方案第二、卢梭和霍布斯都反对“人天生是社会动物”这种观念霍布斯认为,人并不是生下 来就适应社会,人都是追求自身的荣誉和利益。
而不是寻找朋友他以婴儿和未受 教育者为例,驳斥了人天生是社会动物这一理念因为婴儿生下来是什么都不知道 的,未受教育者不知道社会能给他带来什么好处只知道追求自身的利益,不会去 寻找朋友还有精神上有病的人, 也不知道社会为何物, 所以一生都不能适应社会 因此,霍布斯认为,人是孤立的非社会的动物亚里士多德则认为“人是政治性动 物”因为从人生下来的那天起,就别无选择的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 从小孩吃、喝、穿、用的东西哪一样离得开社会群体,还有他已经处于一定的血缘关系当中 了,这是割不断的客观联系如果人是非社会动物,那他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 只是披着人皮的动物,不属于人人是在社会中成长的,如果人只是孤立的个体, 婴儿不可能成活下来,等待他的只能是死亡就算他什么都不知道,从他生下来那 天起,就跟父母生活在一起,或者说就生活在社会关系当中了既然处于一定的社 会关系中,人就不是孤立地生活在社会中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 普遍联系的,不存在孤立的事物,人得生活也是如此因此,孤立的人是不存在的卢梭认为自然状态中的人是孤立的, 他们彼此不往来,因为都不需要对方 卢梭与霍布斯都在理性与社会领域寻找自然法的基础。
霍布斯在激情领域找到了自然法的基础 在卢梭看来,自然状态下的人没有理性,因为理性要依靠语言为基础,而人与人之间有不交流、不 来往,所以就没有语言,没有语言就没有理性的存在这个观点割裂了人得社会属性 人得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不交往就不会有人的产生, 更不会有社会的出现 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仅靠一人之力是不可能生存下来的, 这时候人们过着群居的生活,共同劳动,平均分配上述观点没有从人得发展历程来看社会的形成 这种观点就是把人从具体的生活条件下抽出来,然后把人隔离开来,这样就没有恶的产生,也就没有道德的问题 通过理性来寻找自然法的社会基础第三、 卢梭和霍布斯都强调自然平等观念 霍布斯认为, 人与人之间身心两方面的能力都是平等的如体力强的人往往被体力弱的人用计谋打败在人群中,有些人在一方面有优势,则在另一方面稍显不足从总体上看,大家能力都差不多同时,他还认为智力不是一种天生的能力,它是通过后天的学习所得的经验在相同的时间里学习某种东西,获得的知识是等量的不是谁多些或者谁少些但事实上并非如此,有的人得反应能力要快些有的则慢些,在相同时间内,有的人理解更透些,可能学到的东西更多些。
对同一个问题,有的人甚至一辈子都悟不透因此,人的资质是有差别的,能力是有大小的 要不然人人都是专家和大师, 会有庸人吗?人的能力大小, 既有智力因素影响,又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卢梭认为, 人在自然状态下是动物状态, 自然人没有能力用理性控制情感, 自然人不具有理性, 自然人的欲望只是满足生理的需要 在宇宙中他所认识的唯一需要就是食物、 异性和休息他所畏惧的是唯一灾难就是疼痛和饥饿 在这儿,卢梭把人与动物等同起来 人与动物具有共同的属性就是自然属性, 但是人有区别于动物的社会属性 卢梭认为人活在世上就是为了吃饱穿暖, 就是为了满足生理上的需求而也 人没有理性, 人的情感受欲望的驱使,不能用理性去控制它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说的是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 人与动物都在遵循这个规律在生存, 弱肉强食不可避免,共同生存有相互竞争人们为了减轻痛苦和解决饥饿,就得思考,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是任由饥饿和痛苦的折磨上面的论段谈到了卢梭和霍布斯自然状态学说的相同点,下面就来区别两者的不同之处1、自然善和自然恶在霍布斯看来, 只有假定人本性恶才能实现权威政治 就是说, 只有以恶作为前提存在,才能通过一定的手段达到抑恶扬善的目的。
于是, 他就得出来两条关于人性绝对肯定的假设,人性贪婪的假设, 他使人人都极力要把工财产据为己有 二是自然理性的假设, 人人都把死于暴力作为自然中的至恶努力予以避免 ( 4 ) 霍布斯认为,自然状态下的自然人, 他们不知道善恶观念,没有理性,人天生是恶的有欲望,他们想占有他人财物人人都力求自保,生存下来 这是人的本能, 所以恶是影响人们生存下来的重要因素, 霍布斯就探求一种避免恶发生的办法, 那就是通过设计一个好的制度来规范人们的行为 人人都遵从它, 就可以避免死于暴力 以免人人都生活在恐惧之中不能自保 实际上, 霍布斯支持通过好的制度来达到善的目的他不赞成品德的塑造,他认为只要有有一个好的制度,就可以避免恶的发生如果不塑造人们的良好品德,尽管制度再好, 人们不去遵循它,那也没有用要到达抑恶扬善的目的, 必须从塑造人的品德和创建一个好的制度两方面着手才行 马克思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和根据,外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外部条件,事物发展是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紧靠某一方面的矛盾是不行的 就像只有适当的水分、阳光和温度,而没有受精的种蛋是孵化不出小鸡的。
因此,抑恶扬善,就必须把人的品德塑造和制度建设结合起来霍布斯认为, 人人都把欲求的东西称为善, 他们把厌恶的东西称为恶, 划分善恶的根据是人的自我保存的欲望 善恶的概念完全是主观的, 正是因为善恶没有客观标准, 所以导致了争论和战争 根本原因在于欲望的驱使,为了利益,人们把错误的说成是对的, 把坏的说成是善的 为了避免是非好坏不分, 通过缔结条约来达成共识设立主权者,这是实现所有人自然权利的基础 实际上是通过理性立法拉大到目的 霍布斯认为, 善恶之分没有客观的标准, 是由人的主观好恶来判断它 那在日常生活中, 人们如何遵循正确的原则呢?笔者认为, 是非善恶是有一定的客观标准的, 那就是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发展生产力的准则 如果没有客观标准,社会岂不乱套他认为理性是是实现自然法的基础, 仅以理性不以客观条件为基础, 那无异于沙滩上建高楼是不肯能的, 因为根基 不牢靠还有,这个理性是哪些人的理性,代表什么人的利益,是否科学历史唯物主义认 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卢梭认为, 霍布斯自然状态中的自然人本性上是恶的 因为他不知道善的观念, 更不知道美德为何物, 从不为同类服务,不认为对同类负有义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