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语文 第1课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5.doc
17页《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解读与探究预习提示林冲逼上梁山的故事是《水浒传》著名的段落之一,见于《水浒传》第七至第十一回林冲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他的妻子在相国寺东岳庙烧香遭到上司高太尉的养子高衙内的调戏,高衙内妄图霸占他的妻子,与帮凶陆谦、富安一起谋划陷害林冲他们设计了一个骗局,假借高俅要看林冲买来的宝刀,骗林冲误入商议军机大事的白虎堂,诬陷林冲“手执利刃,故入节堂,欲杀本官”,被判刺配沧州发配途中,陆谦买通押送林冲的公差董超、薛霸,企图在野猪林杀害林冲,被鲁智深所救林冲尽管饱受欺压,但是仍然忍气吞声,幻想刑满获释,再回东京,夫妻团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自第十回,从林冲刺配沧州后写起这回书主要写,高俅对林冲的迫害步步紧逼,派陆谦火烧林冲刚刚接管的草料场,阴谋害死林冲,使得这位八十万禁军教头“有家难奔,有国难投”,失掉了最后的安身立命之所,终于破灭了所有的幻想,从原来的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变为一个坚决反抗的英雄,在手刃陆谦之后,毅然投奔农民起义队伍,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作者通过林冲这一形象反映了封建社会里“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社会现实本文是我国古典小说中的名篇,故事情节摇曳多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学习时要多角度多侧面细细体会:(1)抓住主要线索。
本篇故事情节以林冲同高俅的爪牙陆谦等人的冲突为主要矛盾,以林冲思想性格的发展和转变为主要线索赏读本文,要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体会林冲是怎样从一个逆来顺受,忍辱负重,苟安求全的封建统治下的顺民而最终被逼迫着走上反抗封建统治的道路,注意其思想性格的变化2)把握结构技巧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情节波澜起伏,摇曳多姿二是故事发展多用巧合之法,即古人所言“无巧不成书”,初看事出意外,细想又在情理之中三是前呼后应,榫接卯合,使小说细针密线,天衣无缝赏读时,要紧紧把握上述特点,慢品细尝3)注意语言特征 本文属古代白话文,课文中有一些古代白话词语,是当时特有的汉语词汇这些词语,既不同于文言词语,也有别于现代汉语词语要参照上下文,准确理解它们的含义课文解读话说①当日林冲正闲走间,忽然背后人叫①话说:说书人说长篇故事,在每段的开头都用“话说”这个习惯语表示提起,写章回小说的人,一般也把它用到每回的开头回头看时,却认得是酒生儿①李小二①酒生儿:酒店里的伙计当初在东京①时,多得林冲看顾;后来不合②偷了店主人家钱财,被捉住了,要送官司③问罪,又得林冲主张陪话④,救了他免送官司 ,又与他赔了些钱财,方得脱免;京中安不得身,又亏林冲赍发⑤他盘缠⑥,于路⑦投奔人。
①东京:今河南省开封市,北宋时称为东京②不合:不应该③官司:官府④主张陪话:出头做主,为他说好话求情陪话:赔罪道歉陪,同“赔”⑤赍发:资助,赠送赍,jī⑥盘缠:旅费⑦于路:沿路不想今日却在这里撞见[小说开笔写林冲被诬陷下狱,刺配沧州,在危难中忽然间遇见故人李小二作者顺笔交待了林冲在东京时曾救助过李小二,使其免遭官司,还为他赔了钱财,又接济他路费这一简短的插叙,既表现了林冲扶危济困、侠义心肠的性格特征,又为下文写李小二夫妻感恩戴德的行为张本]林冲道:“小二哥,你如何也在这里?”李小二便拜道:“自从得恩人救济,赍发小人①,一地里②投奔人不着,迤逦③不想来到沧州,投托一个酒店主人,姓王,留小人在店中做过卖④①小人:这里是对自己的一种卑称封建时代平民对官吏、仆役对主人都得自称小人②一地里:一路上,到处③迤逦:yǐlǐ,曲折连绵这里有颠沛流离的意思④过卖:堂馆,酒食店里招待顾客的伙计因见小人勤谨,安排的好菜蔬,调和的好汁水①,来吃的人都喝采,以此买卖顺当,主人家有个女儿,就招了小人做女婿①汁水:指羹汤一类东西如今丈人丈母都死了,只剩得小人夫妻两个,权①在营前②开了个茶酒店①权:暂且②营前:沧州牢城营前面。
牢城,收管发配囚犯的地方因讨钱过来,遇见恩人恩人不知为何事在这里?” [这段对话叙述交代了李小二现状,表现小二对林冲非常热情,是一个知恩必报之人;“营前开了个茶酒店”,为下文写林冲与小二亲密来往、陆谦在店里密谋埋下伏笔]林冲指着脸上道:“我因恶①了高太尉②,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③到这里如今叫我管④天王堂,未知久后如何不想今日在此见你①恶:wù,触怒,得罪②高太尉:即高俅,浪荡子出身,因踢得一脚好球为宋徽宗赏识,抬举为殿帅府太尉太尉,宋徽宗时为武官的高级官阶③刺配:宋时官府在被流放、被充军者的脸上刺字,然后押解到指定的地方去,叫“刺配”刺,古时肉刑的一种,在罪犯额面或肌肤上刺字,用墨染上颜色,也称“黥”、“墨刑”配,发配,发送到边远地区充军④管:看守[林冲对自己遭受统治者陷害的冤情,讲述中虽含有怨意,但更多流露出的却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由此可以看出,林冲此时的思想性格,还没有完全摆脱忍辱负重、听天由命的软弱的一面他心中仍旧抱有刑满释放、重获生路的愿望,显示了他淡泊容忍的性格,而“未知久后如何”,流露出他对于当前处境和未来前途的渺茫心情但这句话也使李小二明白了林冲的仇人是高俅,为后文写小二识破陆谦阴谋埋下伏笔。
]李小二就请林冲到家里坐定,叫妻子出来拜了恩人两口儿欢喜道:“我夫妻二人正没个亲眷,今日得恩人到来,便是从天降下林冲道:“我是罪囚,恐怕玷辱①你夫妻两个①玷辱:沾污玷,diàn[小二夫妻对林冲非常热情,但林冲却怕连累小二夫妻,表明林冲不仅有扶危济困的美德,而且还有身在危难之中,依然不顾自己苦难,一心为别人着想的高贵品质,另一方面也说明他此时还有些自惭形秽的感受]李小二道:“谁不知恩人大名?休恁地①说!但②有衣服,便拿来家里浆洗缝补①恁地:如此,这样恁,nèn②但:这里是“只要”的意思当时管待①林冲酒食,至夜送回天王堂①管待:款待,招待次日又来相请自此林冲得店小二家来往,不时间送汤送水来营里与林冲吃林冲因见他两口儿恭敬孝顺,常把些银两与他做本钱[叙写林冲和小二夫妻的密切交往,感情得以进一步加深,为下文写小二夫妻对林冲命运的关注继续造势]第一部分(从开头至“与他做本钱”)写林冲在沧州与李小二相遇本篇开始以林冲与李小二异地邂逅相逢引出故事,着重写二人的关系先通过一段补叙,交代了林冲与李小二的老交情从林冲曾经帮助李小二免受官司又接济他路费的叙述中,一方面说明了作为禁军教头的林冲,对下层人民的疾苦有所同情,显示了林冲救贫助弱的本色;另一方面也留下李小二感恩图报的伏笔,为后文情节发展作了准备。
随后详述林冲与李小二的对话,介绍了林冲当时的处境,点明了林冲与高俅的矛盾以及林冲对流放生活的态度,反映林冲性格中忍辱求全、逆来顺受、缺乏反抗意识的软弱的一面最后作品交代了林冲从此与李小二的往来,为下文叙写李小二报信准备了条件作家在叙述完毕之后说:“且把闲话休题,只说正话”其实,这里的所谓“闲话”是作家的刻意安排这一部分是故事的必要交代,李小二是情节发展不可或缺的人物,作品从描写林冲与李小二关系入手,为主要矛盾冲突的展开和故事情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倘若没有这一“闲笔”,林冲扶危济困的火热心肠便无法插入;故事情节的发展链条上,小二为报恩而留意来者,陆某等人诡秘言行的亮相,林冲由委曲求全、心存幻想到奋起反抗、弃暗投明的性格裂变等重要情节也就无法自然、巧妙地展现出来正如金圣叹所说:“酒生儿李小二夫妻,非真谓林冲于牢城营,有此一个相识,与之往来火热也,意自在阁子背后听说话一段绝妙奇文,则不得不先作此一个地步,所谓先事而起波也看似不经意的“闲笔”,个中蕴涵着作家胸有经纬、笔笔不闲、丝丝相扣、文先意后的艺术腕力且把闲话休题,只说正话[前文是故事引子,作者借用说书人的这句惯用语,自然地转入故事主题]光阴迅速,却早冬来。
[简洁地点明了季节,为下文写风雪埋下伏线]林冲的棉衣裙①袄都是李小二浑家②整治缝补①裙:古时男女都穿裙,这里是指男子的下衣②浑家:妻子[此句承上段续写林冲与小二家关系,特地补写李小二浑家,为她阁子后偷听做铺垫棉衣二字,呼应“冬来”]忽一日,李小二正在门前安排菜蔬下饭①,只见一个人闪将②进来,酒店里坐下;随后又一人闪入来①下饭:名词,指下饭的菜肴②将:助词,无意义[这几个句子写法非常高明,首先是动词“闪”用得形象,把搞阴谋诡计的坏人那种鬼鬼祟祟的情态,活灵活现地勾画出来了其次是不将两个人合在一处写,而用反复的手法写着“一个人”“又一人”次第“闪”入,足见来人行动极欲掩人耳目,秘不可宣,这种诡秘的行动不能不引起旁观之人的注意,使故事在平静中陡然掀起波澜,以挑动读者心弦]看时,前面那个人是军官打扮,后面这个走卒模样,跟着也来坐下李小二入来问道:“可要吃酒?”只见那个人将出①一两银子与李小二道:“且收放柜上,取三四瓶好酒来客到时,果品酒馔②只顾将来,不必要问①将出:拿出将,动词,拿,取下文“将来”“将汤”的“将”,也是“拿”的意思②馔:zhuàn,饭食[“银子”句点出来人财大气粗,与众不同客到”句暗示来人蹊跷,不可捉摸。
]李小二道:“官人①请甚客?”(①官人:本来是指有官职的人,但是后来变成了对一般人的尊称,跟现代汉语的“先生”相似那人道:“烦你与我去营里请管营①、差拨②两个来说话问时,你只说:‘有个官人请说话,商议些事务,专等,专等’”(①管营:看管牢城营的官吏②差拨:chāibō,管牢狱的公差,职位低于管营[来人要请的客人是管营、差拨,“你只说”三字吞吞吐吐,见出暧昧,“专等,专等”反复丁宁,见出急切,种种迹象说明这两位陌生之人的身份非比寻常,所奉使命也非同小可,情节由此进一步布了疑团]李小二应承了,来到牢城里,先请了差拨;同到管营家里,请了管营,都到酒店里只见那个官人和管营、差拨两个讲了礼①①讲了礼:行了见面礼管营道:“素不相识,动问官人高姓大名?”那个道:“有书在此,少刻便知且取酒来!”[管营、差拨来了,他们也与来人素昧平生,问有何事又是含而来露写到这里,不仅读者与小二一起狐疑,管营、差拨也是一头雾水,情节至此,已够玄妙]李小二连忙开了酒,一面铺下菜蔬果品酒馔那人叫讨副劝盘①来,把了盏②,相让坐了①劝盘:敬酒时放酒杯的托盘②把了盏:敬了酒小二独自一个穿梭也似伏侍不暇那跟来的人讨了汤桶①,自行烫酒。
①汤桶:热水桶汤,热水约计吃过十数杯,再讨了按酒①铺放桌上①按酒:下酒的菜肴只见那人说道:“我自有伴当①烫酒,不叫,你休来我等自要说话①伴当:随从的差役[来人和管营、差拨喝酒酣畅兴浓,“小二独自一个穿梭也似伏侍不暇”,但偏在最需要人服侍的时候,来人却将李小二支使开,这便不能不进一步激起李小二的怀疑,也进一步勾起读者的悬念这段文字的高明之处在于,作者全从李小二的眼里写陆谦等人的行动,四个“只见”,一个“看时”,表现了李小二冷眼旁观,暗中揣摩的神态,最后写来人把李小二支开,暗示这“营前酒店”里将酝酿一场不可告人的诡计,写得若隐若现,扑朔迷离]李小二应了,自来门首叫老婆道:“大姐!这两个人来得不尴尬①①不尴尬:这里是鬼鬼崇崇,不正派的意思,有时也写作“尴尬”或者“不尴不尬” 尴尬,ɡānɡà老婆道:“怎么的不尴尬?”小二道:“这两个人,语言声音是东京人,初时又不认得管营,向后我将按酒入去,只听得差拨口里呐①出一句‘高太尉’三个字来这人莫不与林教头身上有些干碍②?我自在门前理会③,你且去阁子背后听说甚么①呐:这里指小声说出②干碍:关涉,妨碍③理会:这里是照顾的意思[这里写李小二的怀疑和推断来人“语言声音是东京人”,早有伏笔,小二亦是东京人氏,家乡话入耳便知。
高太尉”补前文未写,虽则三字,却很关键,小二忍不住产生联想:这两人从东京远道而来,行动诡密,莫非是奉高太尉之令与林冲的现官现管密议什么?出于对林冲的关注,自然会想方设法进一步窥探]老婆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