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域的深入与现代的融合.docx
22页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地域的深入与现代的融合四川;长篇小说;七十年;地域;现代 四川是中国一个很有特色的地区,特别是其所孕育的巴蜀文化更是有着深厚的传统积淀,也极富个性独特的地域文化传统,曾经造就了四川文学在历史上的辉煌,扬雄、司马相如、李白、苏轼等人都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杰出代表进入到中国现代文学时期,也涌现出了郭沫若、巴金、何其芳、沙汀、李劼人、艾芜、罗淑等优秀人物其中,巴金、沙汀、李劼人在长篇小说创作领域成就突出,他们各具特色的作品是中国现代小说一道非常靓丽的风景共和国作为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社会文化环境都有很多变化,在这期间的四川长篇小说创作也呈现出崭新的面貌,颇多可总结和思考之处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历史和行政机制变化等原因,现代文学意义上的四川作家与共和国文学意义上对“四川文学”的界定标准不完全一样现代文学时期主要以作家籍贯为标准,共和国文学则主要以作家的生活和工作区域来认定所以,就共和国文学而言,刘心武、范稳等作家虽然籍贯为四川,但他们的作品一般不被作为四川文学看待,而麦家、柳建伟等在四川工作期间的创作则被纳入四川文学的范围 一 共和国文学的起始是“十七年”,但对四川长篇小说来说,这时期却处于相对的低潮阶段。
作家们创作、出版的作品数量很少,真正具有全国影响的,只有杨益言、罗广斌的《红岩》(1961),艾芜的《百炼成钢》(1958)以及李劼人在旧作基础上重写的《大波》(1958-1962)三部作品 《红岩》是著名的“红色经典”,它以文学虚构的方式再现了解放战争时期四川重庆地下党真实的艰苦卓绝斗争历史,歌颂了共产党员大无畏的英雄主义和牺牲精神,鞭挞了怯弱者和变节者,揭露了反动派的凶残和丑恶,具有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风格特征作品最大的特点是利用历史亲历者的特殊优势,对地下工和牢狱生活有真实细致的描述,很多方面体现了传奇性和写实性的结合,给人以相当的新奇感,此外,作品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普遍人性,表现了普通人的情感,特别是对反派人物徐鹏飞的塑造较有个性特点因此,作品发表后深受读者欢迎,社会影响非常之大 艾芜的《百炼成钢》是一部反映现实工厂题材的作品,塑造了有一定个性的工人形象,并在结构上设置了多个矛盾冲突,展现了工厂由原来的私有制向集体制转型的过程,以及工人在这一背景下的思想成长和发展过程这是“十七年”时期为数不多的反映工厂生活的长篇小说之一,可以纳入工业题材小说的开创作品之列,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李劼人在现代文学时期曾经以“死水微澜三部曲”享誉文坛,其中,第三部《大波》初版本出版于1937年,但对其质量不满意,于是从1957年开始进行改写,改写本在篇幅上有较大扩展,故事内容与原作也有很大不同,因此,学术界普遍把它当作一部新作品来看待这部作品以众多生动的人物形象、纷繁复杂的故事事件、恢弘大气的铺陈场景,再现了清朝末年波澜壮阔的四川保路运动,折射出四川辛亥革命前后的历史巨变,被郭沫若先生称之为‘小说的近代《华阳国志》”,①这是人们对旧版《大波》思想艺术的评价,但依然适合于改写本,它也是“十七年”颇具影响的历史题材长篇小说 “文革”期间,四川最有影响的长篇小说是克非的《春潮急》(1974),再就是马识途的《清江壮歌》(1966)《春潮急》反映上世纪50年代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带有时代文学不可避免的强烈政治色彩,阶级斗争的哲学是其思想主导,作品的艺术表达上也存在有概念化模式的弊端,但作品对川西地方老百姓较有特色的日常生活描写比较细致,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川西地方风情在“文革”环境中,作品还是体现了一定水准,有较大的社会影响《清江壮歌》则属于革命历史题材小说,它取材于真实的历史故事,歌颂革命先烈的牺牲和奉献精神,也表现了动人的亲情,具有较强艺术感染力。
四川长篇小说的辉煌期,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四十年这四十年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上世纪80到90年代这是“文革”后艱难的文学复苏期和发展期周克芹是80年代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他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1979)成就最高,影响也最大该作品在思想主题上可以纳入当时文学界盛行的“伤痕反思”潮流,但其落脚点不同于其他一般作品,而是深入到普通人的生活和命运中,揭示时代大潮中人的情感和命运遭际,既表达了对时代政治的否定,也蕴含着强烈的乡村伦理和文化立场,呈现出深切的人文关怀在当时来说,以这样的视角切入当代中国历史,是非常需要勇气的作品的问世,也直接促进了时代文学从政治向人性和伦理的拓展因此,作品获得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并名列首位获得第一届茅盾文学奖 《秋之惑》(1990年)是周克芹的另一部长篇小说作品将“文革”历史与当下乡村现实改革结合起来,探索农村和农民的命运,属于农村改革小说难能可贵的是,作品不是简单地对乡村改革唱赞歌,而是展现了自己的独立思考精神它既批判了集体制度背景下的许多缺陷,对现实改革中乡村伦理和文化的变迁也表达了忧虑和困惑作品所表现的这种“惑”真切坦诚,来源于对乡村的深刻洞察力和深切的关怀之情,也使作品具有了超越时代的价值。
在1980年代前期,还有高缨《云崖初暖》(1978),化石《潘家堡子》(1979),星城《立体交叉战争》(又名《绿色的太阳》)(1988),黄济人《崩溃》(1984),崔桦《火剑》(1980),简嘉《兵家常事》(1996)等作品它们主要着力于对革命历史和当代军人生活题材的开拓,既表现了英雄主义精神,也更深度地揭示了历史真实,同时将部队官兵的日常生活以朴素的笔调勾勒出来,对之前的同类题材作品有所拓展 克非《山河颂》(1980)、《野草闲花》(1986)等,李宪《超越贡嘎岭》(又名《大学生奏鸣曲》)(1988)、余德庄《忧魂》(1988)等作品,则着力表现现实乡村和都市生活,努力将文学拉回普通人和日常生活之中,而生活气息浓郁也是这些作品的共同特点马识途《夜谭十记》(1983)、《巴蜀女杰》(1986)、《雷神传奇》(1992),杨字心《风流古镇》(1995)等作品,则致力于表现地方的历史文化,在传奇性、故事性和民俗书写上有较高成就 其中,在历史题材创作上成就最高的,是吴因易的《梨园谱》(1980)作品立足于对川剧艺术非常熟稔的基础上,真实再现了建国前川剧艺人的生活遭际,细致展现了多种独特的川剧艺术,并赞颂了川剧艺人热爱艺术、不屈从于现实的反抗精神,将四川独特的自然地理和民俗文化融为一体,呈现出浓郁的四川地方色彩,也传达出强烈的人道主义关怀精神。
马识途的《夜谭十记》(1983)也是一部很有特色的作品它在结构上仿照西方经典小说《十日谈》,以十个人轮流讲述故事的方式,集中地再现上世纪30年代的中国社会世态,揭示其复杂社会关系,也表达了对底层大众的深刻同情,犀利地揭露和批判了官场的腐败风气小说的艺术表现很有个性,它蕴含四川地域文化的诙谐讽刺特点,语言通俗幽默,故事情节生动有趣,其中多有奇闻趣事,人物形象也颇具传奇色彩总体上,作品谐趣幽默,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王火是1990年代享誉最高的四川作家这主要缘于他的《战争和人》(1987-1992)这是一部各部分相对独立却又密切关联的长篇小说三部曲,它以国民党上层官员童霜威及其一家的生活和命运为中心,既细微地展示了人物思想的发展变化过程,也全方位地再现了抗日战争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的各个阶层的社会生活图景,从而将人物命运、家族命运和民族国家命运凝聚在一起,是一幅抗战时期的心理和文化画卷,也表达了正确的政治主题:既表达抗战爱国的思想,又揭示了国民党统治者的反动性和腐朽性作品在艺术上追求史诗效果,气势宏阔,以人物遭际和命运为线索,同时也始终贯穿对时代的揭示和对民族命运的思考作品故事性强,人物刻画细致,结构上借鉴了中国传统小说的特点,具有散文化的特征。
作品于1998年获得第四届茅盾文学奖 第二阶段是21世纪以来这也是四川长篇小说最为兴盛的时期阿来、麦家、柳建伟、罗伟章、贺享雍、裘山山等创作出了具有全国影响的作品,他们也成为国内有影响的长篇小说作家 阿来是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个主要作品有《尘埃落定》(1998)、《空山》(20xx)、《瞻对》(20xx)等《尘埃落定》展示四川藏族地区的近现代历史,通过叙述麦其土司家族的故事,揭示土司制度这一独特政治制度的兴衰过程,特别展示其神秘和浪漫特色同时,作品还对土司政治制度进行了历史和人性的反思,传达出一种具有普遍性的人类关怀意识,表现出从人性角度把握历史和文化转型问题的探索意图在艺术上,作品以富有传奇性的笔调,叙述了带有神秘色彩的故事和人物,特别是从一个白痴的视角来展开叙述,增添了故事的神秘色彩,从而与地方文化达到了内在的契合作品描述了独特的藏族风情,也大量描绘了藏族部落的文化生活,揭示了藏族的独特民族文化此外,作品的语言富有艺术性,多方面地运用了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艺术,而且,这些艺术手法融合于作品内容之中,使作品语言呈现出明快而富有变化的特点 《空山》是一部六卷本长篇小说。
作品叙述的是上世纪50年代末期到90年代初,一个叫机村的藏族村庄里发生的故事,展示了时代发展给乡村带来的巨大变化,特别是在伦理和文化层面的变化对此变化,作品不是简单的批判和否定,而是重点在于展示和思考,探索它发生的原因,并传达出深刻的忧思和困惑小说的结构很有特色,六部作品分别讲述六个故事,故事的发生地都在机村,出现的人物也大致相同,但每部作品的故事和主人公不一样,人物在不同故事中所处的位置也完全不同这些不同的人和事,共同构成了一幅全景式的当代藏区乡村图景这一结构体现了阿来在艺术上的探索精神,也被评论家概括为“花瓣”式艺术结构② 《瞻对:终于融化的铁疙瘩——一个两百年的康巴传奇》(20xx)叙述的是瞻对的两百余年历史,重点讲述了一个号称“铁疙瘩”的藏族部落故事作品大量采用了各种历史资料,包括传统正史、民间野史和民间传说,在对历史的相互印证和钩沉中,表现了对于历史真相探寻的强烈愿望,也传达出对历史的独特理解态度,寄托了对藏族民族生存和文化命运的现代反思作品的叙述方法特别,融历史还原和艺术想象为一体,故事性强,呈现出独特而神秘的传奇色彩 麦家则在军事题材领域有丰富的开拓他的《解密》(20xx)《暗算》(20xx)《风声》(20xx)等作品,都以战争、军事或特工生活为背景题材,以具有科技含量和隐秘性质的内容,讲述了具有传奇性的故事,为人们揭秘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军事或特工世界。
难能可贵的是,作品没有满足于故事本身,而是将人物塑造寓于故事之中作品展现了幽深神秘的人物内心世界,人物也颇具个性,并具有对人物命运的深切同情和关怀意识艺术方面,这些作品都表现了丰富的艺术想象力,情节曲折,故事悬念性强这些作品多被改编为电影和电视剧,获得较大社会效果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作品是《暗算》,作品在结构上极具特色,它分为《听风者》《看风者》《捕风者》三部分,一共有七个讲述者,都以第一人称从各自不同的角度讲述自己的故事,而叙述者之一的“麦家”则将其他人的讲述串联起来20xx年,该作品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柳建伟是一个军人作家,但其《英雄时代》(20xx)卻是反映改革开放时代社会生活的作品作品命名为“英雄时代”,是基于对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的理解,他认为这是一个大浪淘沙、充满变幻的时代,诞生了不同意义上的中国英雄作品的故事主要叙述几名干部子弟的社会沉浮变幻,展示了处于转型变化的社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转型过程,揭示了旧体制的落后和不可避免的被淘汰命运,也揭示了改革中的某些弊端和问题,更表现了在这一时代转型中不同价值观的尖锐冲突作品具有较强的理想主义色彩,赞颂了坚持理想和奉献精神的人物品格,并将这些人物视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