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动国际班列扩量提质.docx
11页推动国际班列扩量提质口岸通关便利化明显改善河南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日益健全,建成涵盖一般贸易、加工贸易、服务贸易、跨境电商等4大领域100余项功能,注册企业1.8万余家,主要业务应用率稳定在100%,实现全省区域、功能、业务全覆盖,成为通关服务的主平台监管服务优化创新,实施“两步申报”“提前申报”“先放后检”“双随机”查验等改革措施,进出口环节监管证件由86种减至41种,并实现联网核查、自动比对,在“单一窗口”一口受理、一网通办通关效率显著提升,实施郑州航空口岸“7×24小时”通关保障,实行符合条件的业务“先放行后缴税”,开通农副产品和鲜活产品快速通关“绿色通道”2020年底全省进口、出口整体通关时间比2017年基数分别压缩82.4%和92.2%,空运进口通关时间全国最短口岸收费公开透明规范,建立目录清单制度,公示收费项目、标准并强化监管,有效降低企业成本一、 主要目标到2025年,全省口岸开放能级显著提高,口岸开放通道、平台、环境更加优化完善,现代化口岸体系基本形成,区域协同联动成效显著,支持我省深度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口岸经济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先进位次,为开放强省建设提供强大支撑。
口岸通道平台体系更加完善郑州航空、铁路枢纽口岸地位进一步提升,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通道网络和支撑外向型产业集聚发展的高层次高能级平台基本形成郑州航空口岸国际地区货邮吞吐量突破70万吨,旅客吞吐量达到320万人次;建成功能强大、现代智慧、港产融合、服务优质的中欧班列郑州集结中心,线路网络覆盖欧亚、串联RCEP成员国,班列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中欧班列综合运营效益居全国前列;建成投用一批航空、铁路、水运等海关监管作业场所和国际陆港,争取新增1—2家综合保税区,2—3家保税物流中心,承接产业转移和集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口岸经济规模质量大幅提升全省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场所)实现高质量发展,在全国的位次明显提升,进出口值力争突破6800亿元;跨境电商总体发展水平居中西部前列;特色商品进口实现较快增长,进口肉类、水果、冰鲜水产品、药品等业务量大幅提升;国际航空货运、中欧班列、跨境电商等品牌优势进一步凸显口岸营商环境跻身全国前列国内一流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口岸营商环境逐步形成,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显著提高河南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覆盖跨境贸易全链条,与沿海沿边口岸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取得明显成效,综合服务能力居全国前列。
口岸通关流程和效率进一步优化提升,压缩口岸整体通关时间成效巩固扩大,口岸收费进一步公开透明规范,打造内陆地区效率最高、成本最低、服务最优的口岸营商环境口岸治理能力明显提升推动形成与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平安、智慧、效能、法治、绿色口岸治理结构口岸风险预警、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明显提高,数字智慧口岸和管理信息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公平、透明、廉洁、高效的口岸执法和管理环境基本形成,集约、共享、绿色、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到2035年,高质量完成“五型口岸”建设,建成与开放强省、内陆开放高地相适应的现代化口岸体系,形成“口岸+枢纽+通道+平台+产业+生态圈”协调联动格局,口岸开放优势显著增强二、 发展成就“十三五”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我省全面落实省委、“五区联动”“四路协同”战略部署,统筹推进口岸大开放、大通关、大产业、大协同,全省口岸开放布局不断优化,开放体系日益完善,开放能级持续提升,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成效显著,为“十四五”开放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口岸枢纽通道功能全面强化郑州航空口岸枢纽地位显著提高深入推进郑—卢“空中丝绸之路”建设,开通国际及地区客运航线29条,全货机航线51条,形成横跨欧亚美三大经济区、覆盖全球主要经济体的航线网络体系。
十三五”期间,郑州航空口岸累计完成国际地区货邮吞吐量169.71万吨,年均增长16.3%,其中2020年完成45.13万吨,同比增长47.9%;累计进出境人员631.38万人次中欧班列战略通道地位巩固提升全力畅通“陆上丝绸之路”,构建以郑州为主的多点开行模式和“八站点、六口岸”国际货运大通道,初步形成欧洲主通道和中亚、东盟通道共同构成的中欧班列“一体两翼”发展格局十三五”期间,全省中欧班列累计开行3630班次,货值149.42亿元,年均分别增长45.6%和35.1%,综合运营能力处于全国“第一方阵”,成为全国五大集结中心之一铁海河海联运网络日益完善积极对接“海上丝绸之路”,拓展至连云港、青岛、天津、宁波等港口铁海联运线路,推进洛阳、新乡等国际陆港建设,开通周口港国际集装箱航线,推出一站式、一单制多式联运服务,形成以郑州铁路口岸为主,省内交通物流节点为辅的集疏网络体系,推动铁海、河海联运快速发展口岸平台体系更加完备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场所)建设成效明显十三五”期间,南阳卧龙综合保税区、商丘保税物流中心封关运营,郑州经开综合保税区整合设立,新设洛阳、开封综合保税区和民权、许昌保税物流中心,全省综合保税区和保税物流中心达到9个,开放平台布局不断优化。
功能性口岸发展势头良好药品进口口岸、中欧班列运邮试点等成功获批,澳洲活牛口岸实现转型,汽车整车进口口岸二期等工程建成投用,全省已建成运营功能性口岸9个,居内陆省份领先地位自贸试验区、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步伐加快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试点改革取得成效,48项创新举措全省复制推广郑州、洛阳、南阳3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相继获批,首批列入国家跨境电商B2B监管试点,郑州、洛阳、商丘、南阳、开封、焦作、许昌等城市入选全国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城市,许昌获批开展市场采购贸易试点口岸通关便利化明显改善河南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日益健全,建成涵盖一般贸易、加工贸易、服务贸易、跨境电商等4大领域100余项功能,注册企业1.8万余家,主要业务应用率稳定在100%,实现全省区域、功能、业务全覆盖,成为通关服务的主平台监管服务优化创新,实施“两步申报”“提前申报”“先放后检”“双随机”查验等改革措施,进出口环节监管证件由86种减至41种,并实现联网核查、自动比对,在“单一窗口”一口受理、一网通办通关效率显著提升,实施郑州航空口岸“7×24小时”通关保障,实行符合条件的业务“先放行后缴税”,开通农副产品和鲜活产品快速通关“绿色通道”。
2020年底全省进口、出口整体通关时间比2017年基数分别压缩82.4%和92.2%,空运进口通关时间全国最短口岸收费公开透明规范,建立目录清单制度,公示收费项目、标准并强化监管,有效降低企业成本口岸经济日益繁荣保税加工贸易快速发展十三五”期间,全省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实现进出口值1.82万亿元,占全省外贸进出口总值的65%以上,带动全省进出口总值达2.78万亿元,年均增长7.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3个百分点,稳居中部地区首位2020年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进出口值突破4000亿元,规模居全国综保区第2位跨境电子商务迅猛发展在全国首创跨境电商“1210”保税进口、“网购保税+线下自提”等模式,开通跨境电商出口包机、中欧班列“菜鸟号”业务,2020年全省跨境电商零售申报2.43亿单、货值306.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1.5%和89.4%,稳居全国前列特色商品进口需求旺盛进口肉类、水果、活牛、冰鲜水产品、食用水生动物、药品等功能性口岸进口货值近10亿元,中欧班列进口商品销售额突破10亿元,推动消费结构升级口岸政策体系日益健全制定出台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场所)高质量发展、中欧班列郑州集结中心建设、河南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运营管理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制定年度方案并组织实施,推动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口岸监管机构更加完备抓住国家机构改革机遇,获批新设11个隶属海关机构,实现全部省辖市全覆盖国门安全得到有力维护完善口岸安全协调联动机制,加强口岸出入境管理,推进反走私综合治理,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全力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实现口岸安全稳健运行三、 提升口岸营商环境和跨境贸易便利化建设效能口岸推动优化进出口环节监管证件和需要企业提交的通关物流类单据,协调推动证件和单据的无纸化、电子化落实中欧安全智能贸易航线试点计划(安智贸)、海关—铁路快速通关伙伴合作计划(关铁通)项目建设郑州机场指定进口商品口岸和指定监管场地集中查验区推进郑州航空口岸旅客行李物品进境“先期机检”和出境海关安检“一次过检”改革,完善“无感通关”模式开展中欧班列集拼集运监管互认,实现进出口货物跨关区便捷流转推动降本增效完善口岸收费目录清单公示制度,推广“一站式”阳光收费,支持引入市场化竞争机制,加强口岸收费清理检查落实口岸查验环节相关费用减免政策,推动将口岸集装箱作业、查验等费用纳入购买服务范围,实现口岸基础作业“零收费”,降低进出口环节合规成本鼓励在口岸作业环节引入第三方服务平台,依法合规拓展口岸通关、物流、金融等领域的个性化服务。
持续巩固压缩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工作成效,推进口岸作业精细化管理,进一步压缩海关申报前相关检验检疫、卸货理货、申报准备等作业时间,提升铁路口岸等重点区域通关时效健全市场化机制建立完善跨部门、多层级工作推进机制,快速协同处置企业反映的问题支持中欧班列运营企业向国际供应链服务集成商转变,推动形成一个平台公司统筹下,多主体班列开行机制鼓励铁路、港口、海运、物流、金融等领域大型企业参与枢纽建设、线路开发、运力调配和货源组织推动国际陆港建设和运营企业跨区域合作,促进共建、共营、共享四、 铁路口岸枢纽及国际陆港体系建设巩固提升中欧班列国际战略通道作用,增强郑州集结中心和区域节点功能,构建枢纽支撑、通道畅通、特色鲜明、协同发展的国际陆港体系,推动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高质量发展加快中欧班列郑州集结中心建设强力提升郑州国际陆港郑州经开片区集疏运能力,实施重大关键工程,完成铁路线束、场站、内外道路的扩容升级和关铁融合大监管区建设,提升监管服务能力拓展延伸功能性口岸业务,推动中欧班列双向运邮常态化,打造中部进口汽车、粮食、肉类等进口商品集散交易中心探索建设中欧班列金融服务、科创研发、大数据处理等中心和应急物资保障基地。
高起点规划建设郑州国际陆港航空港新片区,依据国土空间总体布局,统筹规划、高标建设,争取到2025年具备业务办理能力推进全省陆港体系建设完善铁路、公路、港口货运场站、海关监管区及专用线等设施,鼓励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推动监管查验、多式联运、保税服务等功能一体化,建成各具特色、错位发展、协同高效的中欧班列郑州集结中心二级节点网络,统筹全省中欧班列开行推动国际班列扩量提质加快境外枢纽和节点网络建设,支持在中欧班列通道沿线国家建设货物集散分拨中心做强欧洲、中亚线路,拓展至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成员国的货运通道,积极开辟跨里海进入欧洲腹地的南线通道大力发展工业品、冷链产品、农产品等特色班列,打造“郑欧”商品品牌,鼓励搭建海外仓网络和特色商品展销中心拓展欧洲与东盟、日韩等地区间的转口贸易加强中欧班列与海关监管区、开发区、物流园区等合作,在具备条件的园区设立班列货物集散作业点,建立重点园区和企业“白名单”制度,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加强协同联动发展深化与沿海沿边口岸合作,鼓励铁路、港口、国际航运、第三方物流等骨干企业参与班列运营,推行大宗货物中长期协议运输,支持与沿海港口合作开辟近远洋集装箱航线,开展内外贸同船运输试点。
推动省内枢纽、节点间联动发展,探索开行郑州集结中心与二级节点之间的小编组、循环式铁路货运“卡车班列”推进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制定对标国际的多式联运规则、标准及模式,探索“一单到底”服务模式和铁路提单物权化试点,提升多式联运效能五、 发展壮大口岸经济国际邮件完善国际邮件进出境和国际中转等功能,拓展国际直航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