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用土方开挖施工方案.docx
7页通用土方开挖施工方案通用土方开挖施工方案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物、构筑物的基槽和管沟以及大面积平坦场地等土方工程c但人工挖掘的劳动强度高、效率较低,只适用于工程量小、分散或缺乏挖掘机械时才采纳 二、施工预备 2.1技术预备 1.熟识施工图纸,编制土方开挖施工方案并经审批,对有关施工人员进展技术交底 2.组织有关人员现场勘察地形、地貌,实地了解施工现场及四周状况 3.组织测量人员进展桩位交接验收及复测工作,测设土方开挖掌握点 2.2主要机具 推土机、铲运机、挖掘机(包括正铲、反铲、拉铲、抓铲等)、装载机、测量仪器、铁锹(尖头与平头两种)、手推车、手锤、梯子、铁镐、撬棍、龙门板、小白线或20#铅丝、钢卷尺、坡度尺等 一般讲,深度不大的大面积基坑开挖,宜采纳推土机或装载机推土、装土,用自卸汽车运土;对长度和宽度均较大的大面积土方一次开挖,町用铲运机铲土、运土、卸土、填筑作业;对面积较大较深的根底多采纳0.5m或1.0m斗容量的液压正铲挖掘,上层土方也可用铲运机或推土机进展;如操作面狭窄,且有地下水,土壤湿度大,町采纳液压反铲挖掘机挖土,自卸汽车运土;在地下水中挖土,可用拉铲,效率较高;对地下水位较低实行不排水挖土时,亦可分层用不同机械开挖,先用正铲挖土机挖地下水位以上土方,再用拉铲或反铲挖地下水位以下土方,用自卸汽车将土方运出。
2.3作业条件 1.土方开挖前,应具体查明施工区域内的地下、地上障碍物对位于基坑、管沟内的管线和相距较近的地上、地下障碍物已按拆、改或加固方案处理完毕 2.依据给定的掌握坐标和水准点,按建筑物总平面要求,引测到现场在工程施工区域设置测量掌握网,包括掌握基线、轴线和水平基准点;做好轴线掌握测量的校核 3.夜间施工时,应有足够的照明设施;在危急地段应设置明显标志,并要合理安排开挖挨次,防止错挖或超挖 4.施工机械进入现场所经过的道路、桥梁和卸车设施等,应事先经过检查,必要时要做好加固或加宽等预备工作 5.在机械无法作业的部位,修整边坡坡度以及清理槽底等均应配备人工进展 6.当开挖深度范围内遇有地下水时,应依据当地工程地质资料实行措施降低地下水位一般应降至开挖面以下0.5m,然后才能进展土方开挖 )做好施工场地防洪排水工作,全面规划场地,平坦各局部的标高,保证施工场地排水通畅不积水,场地四周设置必要的截水沟,排水沟 7.选择土方机械,应依据施工区域的地形与作业条件、土壤类别与厚度、总工程量和工期综合考虑,发挥施工机械效率 8.在施工现场内修建供汽车行走的坡道,坡度应小于1:6。
当坡道路面强度偏低时,路面土层应填筑适当厚度的碎石或渣土;挖土机械所占土层当处于饱和状态时,应当填筑适用厚度的碎石或渣土,以免施工机械消失塌陷 9.依据土方和根底工程规模、工期长短、施工力气安排等修建简易的临时性生产和生活设施,同时敷设现场供水、供电、供压缩空气(爆破石方用)管线路,并进展试水、试电、试气 10,基坑边缘堆置土方或建筑材料或沿挖方边缘移动运输工具和机械,一般应距基坑上部边缘不少于2m,弃土堆置高度不应超过1.5m重物距边坡距离:汽车不小于3m,起重机不小于4m 三、施工工艺 3.1工艺流程 3.2操作工艺 1.开挖坡度确实定 基坑开挖,应先进展测量定位,抄平放线,定出开挖宽度,按放线分块(段)分层挖土依据土质和水文状况,实行四侧或两侧直立开挖或放坡,以保证施工操作安全 (1)在自然湿度的土中,开挖基槽和管沟时,当挖土深度不超过以下数值规定时,可不放坡,不加支撑 1)密实、中密的砂土和碎石类土(填充物为砂土):1.0m 2)硬塑、可塑的粘质粉土及粉质粘土:1.25m 3)硬塑、可塑的粘土和碎石类土(填充物为粘性土):1.5m。
4)坚硬的粘土:2.0m (2)当土质为自然湿度、构造匀称,水文地质条件良好(即不会发生坍塌、移动、松散或不匀称下沉),且无地下水时,开挖基坑亦可不必放坡,实行直立开挖不加支护,但挖方深度应按表3-1规定;基坑宽应稍大于根底宽如超过表3-1规定的深度,但不大于5m时,应依据土质和施工详细状况进展放坡,以保证不塌方,其最大容许坡度按表3-2采纳放坡后基坑上口宽度由根底底面宽度及边坡坡度来打算,坑底宽度每边应比根底宽出30cm~50cm,以便于施工操作 2.在工程施工区域设置测量掌握网,包括掌握基线、轴线和水平基准点;做好轴线掌握测量的校核掌握网应当避开建筑物、构筑物、土方机械操作及运输线路,并有爱护标志;场地整平应设10×10m或20×20m方格网,在各方格点上做掌握桩,并测出各标桩处的自然地形、标高,作为计算挖土方量和施工掌握的依据 基坑(槽)和管沟开挖,上部应有排水措施,防止地面水流人坑内冲刷边坡,造成塌方和破坏基土 3.开挖基坑(槽)或管沟时,应合理确定开挖挨次、路 [1][2][3][4]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