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教育教学能力》教师资格考试考试第四次同步检测试卷含答案及解析.docx

25页
  • 卖家[上传人]:spr****hai
  • 文档编号:247174462
  • 上传时间:2022-01-2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2.21KB
  • / 2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教育教学能力》教师资格考试考试第四次同步检测试卷含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共5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正确或最符合题意选对每题得一分,没选或选错均不得分)1、反映测验可靠性程度的指标是()A、效度B、信度C、难易度D、区分度【参考答案】:B【解析】:信度指的是测验的可靠性程度2、()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A、教育制度B、学校教育制度C、教育体制D、学校领导制度【参考答案】:C【解析】:教育体制是教育机构与教育规范的结合或统一体,它是由教育机构体系与教育的规范体系所组成的教育体制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3、一个测验的效度不包括()A、内容效度B、构想效度C、预测效度D、直接效度【参考答案】:D【解析】:效度是一个标准化测验的必要条件,包括内容效度、预测效度、同时效度和构想效度4、“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现象,典型地表现了注意的()A、指向性B、集中性C、稳定性D、分配【参考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注意的基本特性”,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注意的集中性是指注意指向于一定的事物时持有的聚精会神的程度当人们专心注意某一事物的时候,在意识中极其鲜明清晰地反映这一事物,而周围的其他事物则模糊不清5、影响着群体与每个成员行为发展变化的力量的总和就是()A、群体压力B、群体动力C、群体凝聚力D、群体规范【参考答案】:B【解析】:略6、心理的目标有两个:一是(),二是寻求发展A、行为矫正B、学会适应C、克服障碍D、学会调适【参考答案】:D【解析】:心理的目标有两个:一是学会调适,包括调节与适应;二是寻求发展7、人感染甲型HINI流感病毒后,传染期为()A、发病前1天至发病后5天B、发病前1天至发病后7天C、发病前2天至发病后10天D、发病前3天至发病后7天【参考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小学生传染病预防的相关知识”人感染甲型HlNl流感病毒后,传染期为发病前1天至发病后7天8、学校的中心工作是()A、思想品德教育工作B、教学工作C、校外活动D、教师的培养工作【参考答案】:B【解析】:教学工作是学校一切工作的中心工作9、对教育结构的变化具有制约作用的是()A、专业结构B、学科结构C、科技结构D、生产力水平【参考答案】:D【解析】: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引起产业结构、技术结构、消费结构和分配结构的变革,与此相适应,教育结构也将随之发生新变化。

      10、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是()A、教育者、受教育者B、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C、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D、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环境【参考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掌握德育过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11、在关于“什么是教育”的争论中,提出“教育即生活”的教育家是()A、赫尔巴特B、杜威C、斯宾塞D、卢梭【参考答案】:B【解析】:杜威是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提出“教育即生活”的观点12、提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段教学法,并提出了教学的教育性原则的是()A、赫尔巴特B、夸美纽斯C、洛克D、杜威【参考答案】:A【解析】:四段教学法和教学的教育性原则都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的13、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是()A、道德认识B、活动和交往C、道德情感D、道德意志【参考答案】:A【解析】:思想品德形成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和培养道德行为习惯,道德认识是基础14、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这是()。

      A、外部分组B、内部分组C、设计教学法D、道尔顿制【参考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教学组织形式的内容”,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外部分组彻底打破了传统的年龄分组,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或学习成绩的差别进行分组数学15、被毛泽东称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的陶行知提出的主要教育主张是()A、因材施教B、遵循自然C、教学做合一D、官能训练【参考答案】:C【解析】: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的主张和小先生制等教育思想深入人心,指导着人们的教育实践.为人们所熟知16、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标志之一是其能否自觉()A、关注生存B、关注情境C、关注学生D、关注自我【参考答案】:C【解析】:一个成熟的教师能自觉地关注学生,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17、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评价作品中的人物,从美育的角度看,主要是在引导学生()A、感受美B、鉴赏美C、表现美D、创造美【参考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的作用”语文美育是在教师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让学生感受、领悟语文学科特有的美,从而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的过程18、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A、追求利益的倾向B、周避失败的倾向C、回避困难的倾向D、追求刺激的倾向【参考答案】:B【解析】:阿特金森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回避失败的倾向。

      19、教育与教学的关系是()A、部分与整体B、后者包括前者C、整体与部分D、前者包括后者【参考答案】:C【解析】:见大纲关于教育与教学关系的表述20、韦纳归因理论中内部而稳定的归因是()A、能力B、努力C、任务难度D、运气【参考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韦纳的归因理论”,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心理学家韦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1)原因源,指造成事实的原因属于个体内部还是外部的因素,内部因素是由行为者本身的力量所决定的,如天资、能力、心境、兴趣、态度、性格等;外部因素是行为者周围环境中的因素,如任务的难度、外部的奖赏与惩罚、运气等因此排除c、D项2)稳定性,指的是作为行为原因的内外因素是否具有持久的特征,稳定的因素指那些能稳定地发挥作用的因素,如能力和任务难度;不稳定的因素是那些容易变动的因素,如心境、运气等3)可控性,是指行为动因能否为行动者或他人所支配或驾驭,如努力、教师偏见、他人的帮助是可控的,而天资、心境、任务难度和机遇是难以控制或不可控的韦纳又把人们的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

      综上所述,内部而稳定的因素是能力21、心理健康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和良好的()A、社会适应B、社会化人格C、精神面貌D、精神状态【参考答案】:A【解析】:心理健康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和良好的社会适应22、学生学习的根本特点是()A、接受性B、间接性C、方向性D、连续性【参考答案】:B【解析】: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掌握间接经验的过程,其学习的根本特点是间接性23、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办法,这是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A、顺序性B、阶段性C、互补性D、差异性【参考答案】:D【解析】:人的身心发展具有差异性,不能搞“一刀切”24、重视学生的经验和兴趣的教育理论是()A、理性主义B、社会主义C、实用主义D、以上皆是【参考答案】:C【解析】:实用主义教育学认为,教育是个体经验的不断增长,要以经验和儿童为中心25、教学从本质上讲是一种()A、认识活动B、智育活动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活动D、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活动【参考答案】:A【解析】:教学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认识活动26、下列属于内部学习动机的是()A、为了与外国人沟通学习英语B、喜欢听地道的英语C、为了通过考试学习英语D、为了将来有理想的工作学习英语【参考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学习动机的分类”,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内部学习动机是指由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学习动机,是人们对学习任务或活动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例如,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兴趣等外部学习动机是指个体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学习动机例如,有的学生为了得到老师或父母的奖励或避免受到老师或父母的惩罚而努力学习由定义可知,A项、C项和D项都是由外部诱因引起的学习动机,只有B项是由于学习兴趣引起的学习动机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827、以词汇学习、实物、图片、图表、图形等为内容的学习属于()A、概念学习B、命题学习C、符号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参考答案】:C【解析】:符号学习不仅包括词汇学习,也包括非语言符号的学习28、由于先前做了活动或经验、习惯的影响而形成的心理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称()A、定势B、原型启发C、变式D、同化【参考答案】:A【解析】:定势指既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定势的发生往往是由于先前的反复经验29、教师职业开始出现于()A、原始社会末期B、奴隶社会初期C、封建社会初期D、资本主义社会初期【参考答案】:B【解析】:奴隶社会由于剩余产品的出现,产生了学校,也开始有了教师。

      30、斯腾伯格提出的智力理论是()A、群因素论B、多重智力论C、三维结构理论D、智力三元论【参考答案】:D【解析】: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斯腾伯格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提出了关于智力的三元理论,认为智力乃是个体对内外情景中的信息刺激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由以下三部分组成:(1)成分性智力,指个体对初级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2)经验性智力,指个体运用既有经验处理新问题时,综合不同观念而形成的顿悟或创造力3)情景性智力,指个体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学得的知识经验处理其日常事务、适应环境的能力31、()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为:力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两类A、马斯洛B、韦纳C、阿特金森D、海德【参考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成就动机理论”,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理解成就动机是人们在完成任务时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阿特金森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在教育实践中,对于力求成功者要调动其积极性,安排竞争的情境;对于避免失败者要安排竞争不强的情境32、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A、孔子B、墨子C、荀子D、孟子【参考答案】:D【解析】:孟子是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人只要善于修身养性,向内寻求,优良品质就能得到发展。

      33、学“角”这一概念,对“钝角”、“锐角”、“直角”概念的学习产生的影响属于()A、负迁移B、垂直迁移C、水平迁移D、非特殊成分迁移【参考答案】:B【解析】:从“角”这一概念而影响到“钝角”、“锐角”等概念的学习,属于垂直迁移34、人的发展的互补性要求。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