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傅山论书法之要旨--兼评傅山书法艺术特色.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315395487
  • 上传时间:2022-06-2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92.58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傅山论书法之要旨兼评傅山书法艺术特色                    江西 曹淦源在我国古代文化史上,傅山生平博通经史诸子之学,取得卓然杰出的成就早已有定论在艺术方面,他又是书画家,论书法提出四“宁”四“毋”:“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此论发聋振聩,彰显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和人文精神近三十年来书法理论界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哲学思想、个人品性等方面综合分析四“宁”四“毋”,大多认为傅山书论归于“大巧若拙”,“贵得天倪”还有学者深入探讨其审美观,渊源出于自然主义和极端人格主义近年为纪念傅山诞辰四百周年,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大型图录《傅山书法全集》,序言和专论也论及四“宁”四“毋”以上诸家之说都颇有见地然犹有未尽之处关于四“宁”四“毋”说,清全祖望《鲒琦亭集》“阳曲傅先生事略”云:“(傅山)尝自论其书日,弱冠学晋唐人楷法,皆不能肖及得松雪(赵孟烦)、香光(董其昌)墨迹,爱其圆转流丽,稍临之则遂乱真矣已而乃愧之,日,是如学正人君子者,每觉其觚棱难近;降与匪人游,不觉其日亲者松雪曷尝不学右军(王羲之)?而结果浅俗,至类驹王之无骨,心术坯而手随之也于是复学颜太师(真卿)。

      因语人学书之法: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君子以为先生非止言书也傅山对赵孟頫身为宋宗室而事元极为不满,也就鄙夷其 “巧”、“媚”的书风,提出个人的书法审美观点,当然包含有更深更广泛的社会内涵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笔者曾见陈迩冬先生<十步廊读书录》之“傅山论书法”(载《光明日报》),读后有一则笔记写道,陈先生揭示傅山四 “宁”四“毋”之外还有一条“宁横毋顺”原出康熙时期太原段(纟辛)辑刻的傅山书帖,名“太原段帖”全祖望是雍正、乾隆间史学家,记述傅山事略敬其艺术更景仰人格、精神对于“宁横毋顺”,或为全祖望不知,或知而顾忌,未予记录因为 “非止言书”的“宁横毋顺”主张,明明在直批清王朝的逆鳞去年秋冬笔者两度北上山西,访霜红龛,谒崛(山围)山之傅山读书处,观晋祠傅山纪念馆、山西博物院藏傅山墨迹,可惜未搜寻到<太原段帖》《傅山书法全集》也只有 《段帖》残稿册页,未见有“宁横毋顺”条回忆前辈美文钩沉,认识四 “宁”四“毋”之真谛,加深了对傅山书艺的理解书为心画”傅山以爱憎、悲愤倾注笔端,书法作品都涂抹有浓郁的社会色彩,浸透真挚的个人情怀他以崇高的民族气节与精神,撑“宁横毋顺”为纲,纲举目张:“宁拙毋巧”谓其艺术气质,“宁丑毋媚”谓其艺术形态,“宁支离毋轻滑”谓其艺术格调,“宁直率毋安排”谓其艺术性灵。

      刚直不阿、桀骜不驯的傅山极端地外化于翰墨,形成鲜明的艺术特色:(一)一泻千里的气势傅山最擅长行草书,不论立轴、长卷,首先扑入眼帘的是笔画连绵,数字牵丝不断,线条缠绕,萦纡盘曲跌宕顿挫,如万岁枯藤;起伏飞动,似矫龙出海;奔腾翻卷,若九曲黄河如《草书双寿诗轴》(图1,上海博物馆藏),首行起笔连书五字,第三行只分三笔,整幅一气呵成《行书七绝诗轴》(图2,晋祠博物馆藏)牵丝或短或长,有粗有细,时弯时直,如“正”与“逢”之间牵丝短而细,“故”与“人”之间粗且长,“不”与“笑”牵丝的形态直,“笑”与“家”牵丝则弯如点线交织的乐曲中不断变化的旋律二)古拙奇倔的骨力傅山书法摧枯拉朽的气势是由骨力支撑的凛然正气和反叛精神,表现在他的字骨力刚劲《行书王维辋川诗轴》(图3,晋祠博物馆藏)纵334厘米,横83厘米,纸本,擘窠巨轴,字大径尺打破常规以古籀参入楷体,如“北垞”两字末笔的横折钩,前者静如磬石,后者动如龙尾逶迤”之“走之”偏旁峭如绝壁,“南川”似苍藤,“灭”之隶意,“青”之篆法,通篇统一于骨力朴茂,积健为雄之中其二,结体欹斜倾侧,字与字,行与行,疏密、聚散,宁“支离”、“直率”则乱头粗服,而又有王字之根底而流丽散朗。

      如《草书天龙山径中作诗轴》(图4,山西博物院藏),“雨余”、“归鸟”、“山紫”、“暮光”等,貌拙骨硬,圆劲浑融谋篇布局又上下参差,左右揖让第二行“云根吐”左倚,第三行“萝月”右倾,两行相依三)丰润壮美的笔墨傅山书法横空排奡的骨力是由其扎实功底内充的,由其率性自然的个性外延的移情于用笔则提按转折,恣肆粗犷;笔画肥腴,元气淋漓;浓枯润燥,相间互见如《行书陆机饮酒乐诗轴》(图5,上海朵云轩藏),“葡萄”、“芳醇”、“琉璃”等字,颜字的笔画结合米字的笔意,厚重、充实亦姿美;“夜饮舞迟”、“春风秋月”等字,潇洒、放逸又显大度《草书七言诗句轴》(图6,南京博物院藏)“荒城”、“远雁”起笔下接的墨浓气酣,“背流水”、“入寒云”夹有枯笔飞白,形成鲜明对比尤有意味的是不经意的湿墨洇散后,交错的笔画间留出的小空白,透气闪光《行书杜甫诗句轴》(图7,上海朵云轩藏)以退笔藏锋落墨,用笔沉着古硬听”、“橹”、“背”、“开”等字墨气淋漓,涨墨洇散产生韵味,却留有透光,别有洞天,如古碑石刻满幅金石气四)四体皆擅,风格统一,傅山隶书得夏承碑之意味,篆书则有古籀风貌如《隶书唐诗四条屏》(图8,四川博物馆藏),《篆书文天祥正气歌诗轴》(图9,上海博物馆藏),篆隶布白皆不受横平竖直的陈规束缚,信笔写来,颇得天趣。

      又有草篆笔意飞动,别创一格,与明末赵宦光相颉颃书坛对傅山小楷评价颇高,以为有魏晋风度,如《小楷何颓传杂记手卷))(图10,山西省博物院藏)古愚有趣,拙中见奇,超出寻常蹊径之外明清之际具有民族气节不肯出仕清朝的文人中,有许多是兼擅行草的书家如黄道周、归庄、陈恭尹、王弘撰等,书风或劲峭道壮,或清新纯雅,却并不狂野恣肆因此,一个书家艺术风格是由多种因素修炼而成的,与个人的政治立场、思想观念没有必然联系傅山余事作书家,却以本性情怀融于翰墨,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但也有些作品因情绪极化而过度草率,论者有所谓“缠绕草绳”的微词又由于坊间多赝品,鱼目混珍,障人眼目,都须识者明鉴太原市西北50里的崛(山围)山山巅多福寺旁,有小屋为傅山读书处笔者伫立小屋前,看松柏遍野,红叶吐艳,吟先生“风雨诗何壮,冈峦气不奴”诗句,遂萌发此小文之意抚松仰止人如在,风动寒涛韵满山责编:唐陌楚)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