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藏残疾人口精准扶贫体系化建设分析.doc
4页西藏残疾人口“精准扶贫”体系化建设分析 张薇 西藏民族学院财经学院 摘 要: 残疾人口是贫困发生率较高的群体, 也是脱贫攻坚的主要帮扶对象西藏是全国残疾人口比例较高的省区之一, 残疾人也是西藏贫困人口的重要群体在分析认识西藏残疾人口状况的基础上, 结合“精准扶贫”战略, 对西藏残疾人进行系统性精准扶贫, 是帮助其摆脱贫困的重要途径, 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树立“平等、共享、参与”的积极残疾观;在对残疾人进行精准识别的基础上, 健全对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预防治疗康复”三位一体体系;积极开发残疾人人力资源, 促进残疾人就业;强化扶贫制度建设和基层队伍建设, 确保扶贫资源投入精准等措施, 都将有助于西藏残疾人口“精准扶贫”的体系化建设关键词: 西藏; 残疾人口; 精准扶贫; 体系建设; 一、问题的提出党中央提出要在 2020 年整体实现脱贫, 任务艰巨而时间紧迫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在减贫事业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特别是“八七扶贫攻坚战役”等专项扶贫工作的开展, 累计减贫人口超过一亿多人现有贫困人口与已经实现脱贫的原贫困人口相比, 具有贫困程度深、贫困时间长、自然环境差、自身条件弱等特点, 使其脱贫工作更加困难。
精准扶贫”正是化解这一困难的有效措施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3 年 11 月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作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战略部署后, 多次对精准扶贫工作做了指示特别是 2015 年 10 月 16 日在“2015 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的主旨演讲”中, 再次明确指出扶贫工作要做到“六个精准”, 即: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确保各项政策好处落到扶贫对象身上习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系列重要论述为全面扶贫脱贫, 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明了方向残疾人群体是整体贫困发生率较高的特殊群体 (有研究表明, 残疾人口的贫困发生率是一般群体的 2 倍左右) , 且其贫困缺口率一般也较高, 使其成为“精准扶贫”的重要对象国务院 2015 年 1 月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意见》指出:目前我国有 6500 万残疾人, 其中贫困残疾人农村有 1230 多万、城镇有 260 万, 残疾人家庭人均收入远低于社会平均水平要实现 2020 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 针对残疾人的减贫任务十分艰巨甚至可以这样认为, 实现了残疾人群体的脱贫, 在一定程度上也就为实现整体脱贫打下坚实基础。
西藏是全国残疾人口比例较高的省份, 西藏的残疾人口也是贫困人口最集中的群体如何有针对性地对西藏残疾人口实施“精准扶贫”以取得最佳效果, 使其最终脱贫, 对于西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义重大二、西藏残疾人口状况西藏残疾人口的基本状况是开展“精准扶贫”的现实出发点来自 2006 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的数据显示, 西藏自治区残疾人口总数为 19.4 万人, 约占全区总人口的 7%其中, 男性残疾人 9.1 万人, 女性残疾人 10.3 万人, 占比 53.1%;城市残疾人 4.3 万, 占比 22.16%, 农牧区残疾人 15.1 万人, 占比77.84%残疾类型上, 2006 年西藏肢体残疾人 5.6 万, 占残疾总人口的 28.86%, 是位居首位的残疾群体;听力残疾人 4.6 万, 占比 23.71%;视力残疾人共 4 万, 占比 20.62%;多重残疾人 3.6 万, 占比 18.56%;精神残疾人 0.7 万, 占比 3.61%;言语残疾人 0.5 万, 占比 2.58%;智力残疾人 0.4 万, 占比 2.06%残疾程度上:根据我国对残疾人残疾程度的分类及能力鉴定, 一般认为一、二级残疾等级的残疾人, 除了听力及语言残疾外, 视力、智力及精神残疾人均丧失或基本丧失自理能力;而三、四级等级的残疾人残疾程度相对来说较低, 这两类残疾人一般具有一定的自理能力。
从残疾等级角度看, 西藏各级残疾人口占残疾总人口的比重分别为:一级残疾人口占 15.2%;二级残疾人口占 20.4%;三级残疾人口占 24.5%;四级残疾人口占 39.9%其中具备一定自理能力的三级四级残疾人口占残疾人口总数的 64.4%2006 年第二次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西藏残疾人口具有如下特点:残疾比例较高, 约占全区总人口的 7% (全国平均值为 6.34%) ;残疾人口性别比基本相当, 女性稍多, 占比约 53%;区域分布不均衡, 绝大多数残疾人口分布在农牧区, 占比77.84%;肢体残疾人口居首位占比 28.86%;三级四级残疾人口占比 64.4%, 具备一定自理能力三、西藏残疾人口“精准扶贫”体系化建设思考与普通贫困人口相比, 残疾贫困群体有其特殊性残疾人口由于其生理、心理等全部或部分功能暂时或者永久失去, 其残疾情况非常复杂而且差异性较大因此, 残疾人口的扶贫脱贫, 既不能简单化一刀切, 又不能仅仅从某一方面、某一部门入手, 必须进行体系化建设, 才能取得较好成效构建西藏残疾人口的“精准扶贫”体系, 需要从以下方面多管齐下, 共同发力, 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第一, 树立“平等、参与、共享”的积极残疾人观念社会对于残疾人的观念经历了从消极到积极的变化, 从最初将残疾人视为因残而废的包袱, 只能由社会供养起来的消极残疾人观进步到积极残疾人观, 即残疾人可以通过能力提升而回归社会, 同样成为社会建设的一部分。
只有在全社会树立起“平等、参与、共享”的积极残疾人观念, 才能为残疾人“精准扶贫”体系化建设争取良好的社会共识, 营造出全员共同参与的良好社会基础第二, 构建“预防、治疗、康复”三位一体的残疾人医疗卫生链条完整的医疗卫生包括“预防、治疗、康复”三个环节, 其中预防环节是投入产出性价比最高的环节预防前置, 可以有效地减少和降低西藏残疾发生率西藏是全国先天性残疾发生率比较高的省区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获得的相关数据, 西藏先天性残疾发生率为 0.93%, 高于全国 0.79%的平均水平, 与新疆一道并列在先天性残疾发生率的第三位在有关研究人员对西藏特殊教育学校 75 例残疾学生的个案研究中, 先天性耳聋者 25 名, 占比 33.34%, 后天性耳聋者 39 人, 占比 52%在后天性耳聋者 39 例里, 有耳毒性药物应用史的高达 27 例, 占后天性耳聋者的近 70%通过以上个案不难发现, 如果在妊娠阶段和聋儿早起诊疗阶段, 能够有效进行预防和诊疗, 可以极大降低其残疾发生率康复也是残疾人医疗卫生的重要环节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 康复是指综合地、协调地应用医学、工程、心理、教育、社会工作等各种方法, 使伤残者已经丧失的功能尽快地最大可能地恢复和重建, 使他们在体格上、精神上、社会上和经济上的能力尽可能恢复, 以帮助其重新就业并最终融入社会。
只有构建起“预防、治疗、康复”三位一体的残疾人医疗卫生链条, 才能从根本上降低残疾发生率也才能对已经出现的残疾人进行有效治疗和康复第三, 对残疾人进行精准识别, 匹配对应的社会救助项目西藏残疾人口的残疾情况非常复杂, 对残疾人口的社会保障项目需要在对其进行精准识别的基础上, 有针对性地完善, 才能实现社会保障资金使用效率的最大化如果能够对西藏残疾人进行一次普遍调查, 对每位残疾人的残疾情况进行认真摸底和精准建档立卡的基础是, 识别出那些完全或者大部分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的残疾人, 进行生活社会救助和护理社会救助;对那些具备一定劳动能力的残疾人, 在对其进行生活社会救助的同时, 开展生产社会救助, 通过培训、无息小额贷款、提供就业岗位等方式, 积极促进其就业;对处于学龄阶段的残疾人, 尽可能将其纳入对应的教育机构, 进行未来导向的教育社会救助;对因为贫困而未能获得有效治疗与康复训练的残疾人, 进行医疗社会救助, 促进其治疗与康复;对于住房困难的残疾人, 通过提供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或者建房补贴等方式进行住房社会救助总之, 建议对全区残疾人口进行一次普遍调查 (距离 2006 年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已经过去了 10 多年, 有必要对全区残疾人进行一次普查) , 在对全区残疾人口进行精准识别的基础上, 综合利用生活社会救助、生产社会救助、医疗社会救助、教育社会救助、住房社会救助等社会救助项目, 为残疾贫困人口提供相对完整而有针对性、适合性的社会保障。
第四, 强化扶贫制度建设与基层队伍建设, 确保扶贫资源投入精准西藏残疾人口的绝大多数 (占比约 78%) 分布在农牧区, 且分布非常散扶贫资源的发放往往通过基层工作人员进行, 而广大农牧民对可以获得的扶贫资源与帮助, 由于居住偏僻、分散和自身文化素养有限, 往往不知情因此, 如果忽略了制度建设和基层队伍建设, 就容易导致基层工作人员出于私利而违规发放扶贫资金与资源, 导致扶贫中的腐败, 将极大影响残疾贫困人口对“精准扶贫”战略的赞同, 导致其消极、不配合等行为, 极大降低“精准扶贫”的实施效果此外, 还应该从残疾贫困人口自身找寻切入点残疾贫困人口往往不太合群, 社会融入度较低, 自卑心理较重, 悲观宿命思想较浓在进行“精准扶贫”时还需要把工作落到实处, 充分发挥西藏如火如荼开展的驻村活动, 号召驻村干部与残疾贫困人士多接触, 讲真话, 动真情, 从心理上鼓励残疾贫困人士树立乐观向上、积极自信的精神风貌, 积极利用“精准扶贫”的大好政策, 通过自身的努力, 早日摆脱贫困, 迈向小康参考文献[1]《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手册》[M].华夏出版社, 2007.7. [2]程凯.精准扶贫战略为全国残疾人带来机遇[J].行政管理改革, 2016 (5) . [3]任崔斌等.先天性残疾与获得性残疾预防策略的比较性研究[J].人口学刊, 2010 (3) . [4]吴敏.中国残疾人扶贫发展的历程与政策变迁[J].西部论坛, 2016 (11) . [5]朱丽.对西藏 75 例聋哑盲学龄儿童的残疾剖析[J].西藏大学学报, 2002 (9) . [6]魏冠然.人力资源开发视角下的残疾人就业问题研究—— 以西藏为例[D].西藏大学, 201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