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试论《论语》中的数词.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pu****.1
  • 文档编号:546807661
  • 上传时间:2024-02-2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1.50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试析《论语》中的数词作为记录孔子言行和思想内容的《论语》一书,其语言口语化程度较高,具有鲜明的特色,而在《论语》中,数词出现的频率非常高,这些数词的运用成了《论语》的特色之一从数量上看,《论语》中数词的使用次数有220余处,所使用的数词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数、再、两、屡等一、《论语》中数词的分类《论语》中所涉及的数词种类较多,大体可以分为基数、虚数、概数、零数、分数、序数和倍数等几类,以下就各类词一一举例说明一)基数:表示人或事物数目的词是基数词《论语》中各个篇章都使用了基数词,它也是《论语》中数词的主要组成部分在《论语》中,基数词的表达方式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种是使用“一、二、三、四、五”等系数词,如:(1)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卫灵公)(2)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季氏)(3)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于大夫四世矣,故夫三桓之子孙微矣季氏)第二种是使用“十、百、千”等位数词,如:(4)子张问:“十世可知也?”(为政)(5)千乘之国,百乘之家,可使之为宰也,不知其仁也公冶长)第三种就是将系数词和位数词相结合构成复合数词,如:(6)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为政)(7)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为政)(二)虚数:表示多数或夸张的数就是虚数词《论语》中虚数词的运用可分为两种情况来说:第一种是用“三”、“九”等表示虚数以见其多如:(8)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公冶长)(9)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宪问)例(8)中的“三思”就是表示“多次思考”的意思例(9)中的“九”并非实指九次,而是虚指多次第二种是用“百”等位数词表示虚数如:(10)四时行焉,百物生焉阳货)这个例子中的“百”不是指一百,而是指许多事物还有一种情况比较特殊,即使用“数”“屡”等表示虚数如:(11)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里仁)(12)回也其庶乎,屡空先进)两例中分别使用“数”“屡”表示“多次”的意思二)概数:即约数,表示数目不确定在《论语》中主要是用两个相邻的数目表示概数如:(13)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先进)例(13)中的“五六”、“六七”是概数,意思是“冠者”的数目大约是五到六个人左右,“童子”的数目大约是六到七个人左右,都是用相邻的两个数连用来表示“冠者”和“童子”的数目分别是在这两个范围之内的类似的例子还有:(14)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乡党)(三)零数:在上古汉语中,整数和不足十的零数之间一般要用“有”或“又”隔开。

      《论语》中也是如此如:(15)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为政)例子中的整数“十”和零数“五”之间用“有”隔开,表示十五岁四)分数:把一个单位平均分成若干等份,表示其中一份或几份的数就是分数16)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 (颜渊) 此处的“二”是用单个的数词表示分数“,二”即“十份抽二”,就是十分之二的意思17)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泰伯)此处的“三”即分母,“二”即分子,表示三分之二六)序数和倍数:同其他类数词相比,这两类词在《论语》中最不丰富,十分罕见,主要采用一些特殊方式来表示表示序数的,如:(18)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季氏)这个例子中使用“上、次、又其次、下”依次表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的次序表示倍数的,如:(19)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公冶长)这个例子中的数词分别构成倍数关系,即“闻一以知十”中的“十”是“一”的十倍,“闻一以知二”中的“二”是“一”的两倍二、《论语》中数词的语法功能数词的主要语法功能是修饰名词、动词,在句中作定语、状语,有时也可以作主语、宾语、谓语、补语等下面就《论语》中数词的语法功能做简要分析:(一)数词作定语。

      这是数词的主要用法,可直接放在名词前作定语,也可放在名词的后面,起修饰限制作用,具体又可以分为以下 两种类型:1.数词+名词数词直接用于名词前,作定语修饰名词例如:(2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21)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微子)例(20)中的数词“三”直接放在名词“人”之前,作定语例(20)中的数词“四”“五”分别放在名词“体”“谷”前,作定语2.名词+数词数词置于名词之后,修饰限制前面的名词如:(22)陈文子有马十乘公冶长)(23)冉子与之粟五秉雍也)例(22)、(23)中的数量词“十乘”“五秉”分别放在名词“马”“粟”之后,作后置定语二)数词作状语数词往往可以置于动词前,作状语如:(24)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先进)(25)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公冶长)例(24)、(25)中的数词“三”放在动词“复”和“思”前,作状语三)数词作谓语在古代汉语中,有时为了强调数量,则把数词置于句子的末尾作谓语,用助词“者”字把它跟前面的成分隔开,这样,前面的“者”字结构作主语,数词便成为全句的谓语了《论语》中也有这样的例子:(26)君子所贵乎道者三。

      泰伯)句中数词“三”陈述前面的“者”结构,充当全句的谓语,有强调的作用还有一种也是数词用作谓语,但并非使用“者”字结构如:(27)方六七十,如五六十乡党)数词“六七十”直接陈述“方”,作谓语四)数词作主语如:(28)二,吾犹有足,如之何其彻也?(颜渊)这个句子中的“二”作主语,当然这个数词表示的不是简单的基数义,而是承前文另有他意,表“十中取二” (29)再,斯可矣公冶长)此例中的“再”表示“两次”的意思,作主语五)数词作宾语如:(30)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公冶长)例中数词分别作各动词的宾语31)参乎!吾道一以贯之里仁)例中数词“一”用作介词“以”的宾语六)数词同后面的名词组成数量短语作动词补语如:(32)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阳货)(33)出三日,不食之矣乡党)参考文献:[1]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2]杨伯峻等.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2.[3]康瑞东.古代汉语语法[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4张文国等.古汉语语法学[M].成都:巴蜀书社,2003.[5]周秉均.古代汉语纲要[M].湖南教育出版社,1978.。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