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藏自治区体育运动技术学校课程设计.doc
25页西藏自治区体育运动技术学校西藏自治区体育运动技术学校 专业课程设置专业课程设置一、学校宗旨及培养目标我校旨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教学为中心,以职业素质教育为重点,读训并重、读训结合,全面贯彻落实“从小抓起”的竞技体育发展战略,发展西藏竞技体育事业,为国家、自治区以及高校体育专业运动队培养和输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所需的、有体育专长、职业素养、中专文化层次、具有一定竞技技能的各类高水平的体育后备人才二、学校所设专业目前,我校在文化课层面分为 3 个不同班级组成,即体育运动班(初中部) 、体育训练班(原体校高中部)及体育中职班(从社会即初三毕业学生通过中考召入体校) ,训练层面上有中长跑、自由式摔跤、古典式摔跤、射箭、竞走等 10 个专业三、学校课程设置依据西藏自治区教育厅与西藏自治区体育局相关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文件的要求及精神和适应社会的需求,西藏自治区体育运动技术学校结合自身实际,从我校宗旨及培养目标及专业出发,本着服务于国家体育教育和职业教育的需要,服务于培养多元化体育后备人才的需要,我校从 3 个办学方向,分别设置以下课程:体育运动专业体育运动专业(一) 、招生对象与学制2本专业招收 12 岁以下具有一定体育素养和兴趣及小学基础文化的业余体校学生,学制 3 年。
二) 、培养目标与主要去向1、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战略要求相适应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掌握必需的竞技体育技能,具有扎实的体育素质和基本技能的后备竞技体育专业人才2、主要去向本专业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和训练后,一般情况下有百分之十左右体能素质过硬,基础技能扎实的学生选拔到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双流基地集训,百分之十左右的学生被选拔到西藏自治区体育局体工队成为一线运动员,还有极少数(占学生人数的不足百分之五)的学生被选拔到西藏自治区体育局马术队训练和中长跑队到省外乃至国外集训其余大部分学生占到学生人数的百分之七十五的人继续升入西藏自治区体育运动技术学校中专部学习三)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要求(1) 知识结构与要求体育运动专业的学生正值生理发育关键时期,同时是大脑发育及其开发的黄金时期,在知识结构上学生能够联系实际及各学科相关知识点总结、归纳相关知识规律,了解运用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科学规律,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是非判断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3(1)文化基础知识具有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主要包括藏语文、数学、汉语文、英语、政治、物理、化学等基础知识。
2)专业知识掌握必要的体育竞技技能2、 能力结构与要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思想品德;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四)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运动训练专业的课程可分为文化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每门课程注明了参考学时或教学周数,学时范围 3 年制1、 文化基础课程3 年学制具有的文化基础课程,共 7 门课程:藏语文、政治、数学、汉语文、英语、物理和化学,总学时不变,学期学时因年级不同而有所不同,3 年制学校的文化基础课程合计 3840 学时,早自习占480 学时,文化课有效上课课时为 3360 学时,专业课时合计 2880 学时(见附件 1) 1) 藏语文(680 学时) 在小学藏语文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藏语文阅读和写作能力;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欣赏藏文文学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日常口语交际水平能力,消除地方方言,增强学生交流能力,接受优秀藏文化熏陶4(2) 汉语文 (720 学时) 在小学汉语文的基础上,接触现代文和文言文阅读训练,能够读懂浅易文言文;能够阅读一些文学作品,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加强写作和口语交际训练,逐步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和日常口语交际水平。
通过课内外的一些教学活动,使学生巩固和扩展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养成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接受优秀文化熏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3) 数学 (720 学时) 在小学数学的基础上,学习数学的必学与选学内容: 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几何图形初步相交线与平行线、 实数、平面直角坐标系、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三角形、全等三角形、轴对称、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分式、二次根式、股定理、平行四边形、一次函数、数据的分析、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旋转、圆、概率初步、反比例函数、相似、锐角三角函数、投影与视图,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基本计算工具使用、空间想像、数形结合、逻辑思维和简单实际应用等能力 (4) 英语 (540 学时) 业余体校学生英语基础几乎为零,在此情况下重点培养学生读写英语单词,学习英语拼读尽量增加学生词汇量,拓展词语辨析,以缩小与其他相同学历学生的差距,努力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能够运用简单英语口语交流,会应用简单的英语句型和词汇造句,理解简5单的英语时态,为以后学习英语奠定基础5) 政治(360 学时)在小学思想品德的基础上,通过课本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初中政治的基本内容和一般规律,初步了解中国的法律及经济常识,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增强学生抗击压力、克服困难的能力,塑造学良好的性格。
6) 物理 (320 学时)引导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初步知识及其实际应用,了解物理学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精神,结合物理教学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品德教育7) 化学 (120 学时)使学生学习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学习几种常见的元素和一些重要的化合物的基础知识,学习一些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的基本技能,初步认识化学在实际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及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教育62、专业课(2880 学时)训练力量、足球、篮球及各队的基本体育技能和扎实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的体育精神体育训练专业体育训练专业(一) 、招生对象与学制本专业招收原我校体育运动专业具有一定体育竞技技能及初中文化水平的学生,学制 3 年二) 、培养目标与主要去向1、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战略要求相适应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有过硬的竞技体育技能,能够代表西藏自治区乃至国家参赛的高水平竞技体育专业人才,同时能够满足高校体育专业对体育竞技人才的需求。
2、主要去向本专业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和训练后,一般情况下有百分之十左右体育竞技技能过硬,吃苦耐劳的学生选拔到一线队集训随时参加省级、国家级乃至国际级别的体育赛事,一线队员一般情况下到省外乃至国外集训其余大部分学生占到学生人数的百分之八十的人通过对口高职“3+2”办学模式输送到西藏自治区民族大学继续学习,剩余百分之五的学生通过全国普通高考继续到其他大学就读学习三)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要求71、 知识结构与要求体育训练专业的学生在知识结构融会贯通归纳相关知识规律,掌握简单的科学规律,具有分析能力、是非判断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辩证唯物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具有敢于吃苦、拼搏体育精神1)文化基础知识具有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主要包括藏语文、数学、汉语文、英语、法律基础知识与经济和政治基础知识、人生与哲学基础知识、职业道德与职业人生规划指导、历史、地理、运动心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概论、体育综合等基础知识2) 专业知识必须掌握体育竞技技能,形成良好的品德及极强的抗压心理,对人的身体结构有所了解,了解一些体育方面的理论常识2 、能力结构与要求树立正确的辩证的唯物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思想品德;具有学习获得能力、与人精诚合作的能力、极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敢于开拓进取的心理意识、风险意识、挫折意识、 ,使其完全能够承受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
四)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运动训练专业的课程可分为文化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每门课程注明了参考学时或教学周数,学时范围 3 年制81、文化基础课程3 年学制的文化基础课程,共 14 门课程:藏语文、数学、汉语文、英语、历史、地理、法律基础知识与经济和政治基础知识、人生与哲学基础知识、职业道德与职业人生规划指导、运动心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概论、体育综合总学时不变,学期学时因年级不同而有所不同,3 年制学校的文化基础课程合计 3840 学时早自习占 480 学时,文化课有效上课课时为 3360 学时,专业课时合计 2880 学时(见附件 2) 1) 藏语文(320 学时) 在初中藏语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藏语文阅读和写作训练,提高学生阅读藏语文与应用藏语文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欣赏藏文文学作品的能力;加强藏语写作和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应用藏文写作能力和日常口语交际水平,接受优秀藏文化熏陶,传承优秀藏文化2)汉语文 (720 学时) 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现代文和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学生阅读现代文和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加强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加强写作和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和日常口语交际水平。
通过课内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接受优秀文化熏陶,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3)数学 (560 学时) 9在初中数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 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几何图形初步相交线与平行线、 实数、平面直角坐标系、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三角形、全等三角形、轴对称、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分式、二次根式、股定理、平行四边形、一次函数、数据的分析、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旋转、圆、概率初步、反比例函数、相似、锐角三角函数、投影与视图,温故而知新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使学生的基本运算、基本计算工具使用、空间想像、数形结合、逻辑思维和简单实际应用等能力进一步提升 (4) 英语 (320 学时) 在初中英语的基础上,巩固、扩展学生的基础词汇和基础语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和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使学生能听懂简单对话和短文,能围绕日常话题进行初步交际,能读懂简单应用文,能模拟套写语篇及简单应用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继续学习的能力5)历史 (160 学时)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即了解中国历史和西藏地方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以及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
要求向学生进行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教育,尤其是社会发展规律教育;进行国情教育、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进行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教育;进行革命传统和道德情操教育;培养学生具有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10建设和人类的和平、进步事业而献身的历史责任感要求教会学生初步掌握记忆、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和表述历史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6)地理 (80 学时)使学生掌握日常生活、生存发展和继续学习所需的地理知识,包括了解家乡、祖国和世界的地理概况,了解地理环境的变化状况,了解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重大问题,知道协调人地关系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使学生初步掌握观察地理图像和地理环境的基本方法,初步学会阅读和使用常用地图、能够进行简易地图和运用适当手段获取地理信息;使学生逐步发展对地理图像和地理事物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逐步发展分析和解决一定地理问题的能力;通过地理实践活动,逐步发展实践能力、团队协作和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