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华资料明德小学教师发展规划.doc
7页明德小学教师发展规划(2012 年 9 月-2015 年 9 月)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对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实践能力等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面临着新的挑战,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已经成为当今教育发展的主流我校为了适时发展,全面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特制订未来三年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一、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以突出师德、提升素质、优化结构为重点,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为方向,以学校发展和教师发展为本,以中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为抓手,以骨干教师梯队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构建和完善以学校为基地,以现代化教育理论为基础,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教育实践为导向的教师专业发展校本培训机制和科学合理的教师专业发展性评价方案建立一支适应教育发展和学校发展要求,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身心健康的专业化教师队伍二、 师资队伍现状1、现有教职工 34 人,小学高级教师 14 人,小学一级教师 20人;本科学历教师 12 人,大专学历教师 18 人,中专学历教师 4 人2、师资队伍老龄化严重,教师质量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的差距明显表现出来,部分教师为人师表意识比较淡漠,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手段相对滞后,知识面比较狭窄,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不强,掌握信息化技术能力差。
三、 实施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的基本条件1、我校有一支业务能力较强、工作态度较敬业的高级教师和骨干教师队伍,可以作为实施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的基本力量2、我校与部分学校有着一定的联系,可以利用他们优质的教育资源对我校教师进行指导3、我校教师以中青年教师为主要力量,具有不断更新观念、增长知识、提高从教能力的强烈愿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4、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有切实的措施,包括目标的制定、政策的导向、奖励的措施、激励的机制,以提供各种机会,鼓励教师进修、培训提高,外出交流,这些措施对教师专业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加上学校长期以来形成的积极的教学氛围,和谐合作的人际关系是教师专业发展有利的外部条件5、学校教育网络系统、图书资料、信息化等设施在不断完善四、教师专业发展目标1、教师具备教育教学基本功和履行相应级别教师职务的教育教学能力,懂得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理论,2、具有改革创新意识;能掌握并运用先进的教育技术和方法3、具有教育科研意识和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4、具有熟练操作计算机和应用多媒体手段组织教学的能力五、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性目标及措施第一阶段发展总目标(2012.9—2013.9)掌握新课程的教育教学理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程序,设计课件,运用多媒体等手段组织教学。
具体措施:1、建立以教研组为单位的互助学习体系,加强现代教育理论、教改信息、先进经验、信息技术等培训与学习,定期开展学科组活动,促进教师理论水平和专业素质的提升2、组织教师参加市教育局举办的学科培训,同时按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本校教师的实际情况,开展校级语文、数学、英语学科课题研究工作,积极探索有学科特色的校本教研新思路,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3、开展中青年教师“教学大比武”活动主要形式是:语文教师下水作文,数学教师说课,科学和品德教师课堂教学实践4、开展“走出去,请进来”的教学交流活动,积极邀请名师、专家来校讲学讲座同时开展送课下分校活动5、加强教师间相互听课、说课、评课制度,确定“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创设多种教研途径,有效地提高教师课堂实践及评课能力6、继续组织教师撰写教学反思、教学案例、教育教学论文与评比活动7、组织全体教师进行计算机基本操作程序、课件设计及运用多媒体组织教学等培训第二阶段发展总目标(2013.9~2014.9 )教师能正确把握三维目标,理解及创造性使用新教材,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活动,合理运用教学资源,开展学科课题研究并能利用计算机进行日常工作,提高课件制作水平具体措施:1、进一步加大计算机操作水平的培训力度,提高课件制作质量。
让师生有更多机会进入多媒体教室进行现代化教育手段下的授课和学习2、进一步加大教研力度,将备课重心转移到学科资源与教学的整合上来,尝试与周边区、县兄弟学校开展学科资源应用整合的校际教研活动3、继续开展案例设计、说课、评课、课堂教学实践、课件制作、教师基本功交流与评比活动4、每学年开设 2~3 个有关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专题讲座,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5、积极开展“同课异构”研讨活动即面对同一教材,不同教师进行不同设计构想,然后施教,大家在比较交流中互相学习,扬长避短,共同提高6、引导教师把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惑作为课题,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运用课题带动的策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第三阶段发展总目标(2014.9~2015.9)所有专任教师都能娴熟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高效获取信息、评价信息,用于教学实践同时教师能在学校的指导下自主发展,有效学习,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实现“学习型、创造型、研究型和合作型”的教师资源可持续发展具体措施:1、继续加强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开展听课、说课、评课、教研课题活动,为教师提供同伴互助的机会和条件2、通过校级科研课题研究,充分调动教师教育科研积极性,并积极申报市级课题研究,广纳外界科研经验,逐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3、鼓励教师在自己的工作中积极进行创造性工作,在进行教学实践的同时,不断总结提升实现“三个上交”:即每位教师每学年上交一篇教育教学论文,整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比较创新的一篇教学设计和一篇教学反思或心得体会4、积极开展自主拓展性课程校本教材建设,鼓励教师自编教材,在评比的基础上进行修改,争取形成 1~2 本比较成熟的校本教材,促进教师向研究型和创造型目标发展5、坚持全面提高与重点相结合的原则,加强不同年龄段教师梯队及骨干教师梯队建设,重点加强中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实现优质教师资源在年龄段上的延续性6、继续进行计算机应用培训,要求所有教师都能制作较高质量的课件用于教学实践每门学科都能够较好地将信息技术与学科内容整合每学期进行一次应用现代化技术实践课展示六、保障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为提高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学校本着对教师负责,对教育事业负责的态度,把专业发展工作摆在优先实施的战略地位,纳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统筹规划,精心组织,并成立教师专业发展领导小组2、加强校本研修切实加强教研组建设,探索教研组管理和教研活动的创新,发挥团队合作精神,促进教师自主学习,完善教师文化结构切实合理用好教育资源,利用校园网及时吸纳最新信息,依托社会各方资源为教师培训提供物质及人力支持;加强区内、市内、外省市教育优质资源的互动,深化校本研修。
七、完善激励机制逐步建立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评价体系,将常规考核与专业发展性评价结果作为教师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帮助优秀教师及骨干教师制定个性化的发展计划,起好引领作用,对在教师专业发展中成绩突出的学科组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并把此项工作列为晋级、评聘、任用、选送学习、提拔干部的必要条件八、加大经费投入教师专业发展虽然是精神上的储备,但必须要有物质上的保证学校将加大此项工作的经费投入,结合教育教学的需要,为教师购买学习资料,订阅报刊;同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邀请专家学者来校讲学指导;选送教师到市内、外省市参加学习进修、培训,帮助教师拓宽学习领域,不断更新知识九、提供多元保证为保证教师的有效学习和适时发展,实行多种学习培训机制:多方法:自学和组织学习相结合;多时段:学期内学和假期内学相结合;多形式:教研组学习和集中业务学习相结合;多内容:规定内容学习和自选内容学习相结合;多渠道:校本培训和外出培训相结合;多层面:学历培训和岗位培训相结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