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浅谈中小学文言文教学的有效衔接.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241297101
  • 上传时间:2022-01-1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89.74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浅谈中小学文言文教学的有效衔接                    摘要:小学生在步入初中的过程中,每个人所掌握的基础知识各不相同,并且随着学习环境的改变,很多学生在文言文的学习上存在着较大的困难,学生对于文言文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受到了打击因此,中小学文言文教学如何有效的衔接成为了广大教师的教学重点以及难点本文主要从教学课标、教材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的方面出发,提出衔接策略,以此来摆脱文言文教学衔接上出现的困境关键词: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衔接策略引言:随着应试教育的改革,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教师对于学生的文言文的关注程度逐渐加深,促进学生对于传统文化以及综合素养的提升由于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同,教师教授的基础知识有些差异,导致中小学的衔接过程中出现不小的困难,班级两级分化的现象较为明显因此,中小学教师需要从三个方面出发,增强学生在文言文学习过程中的衔接工作,减少学生读不懂、字词含义不理解的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融入趣味性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更深层度的理解与掌握文言文的知识,提高语文素养一.教学课标的有效衔接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主要要求学生能够朗读与背诵简短的古诗文,学会朗读停顿等技巧,理解作者传递的大致情感,而初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以理解字词,能够自主地通过课文注释进行文章的字词的翻译,体会古代文言文包含的情感与意义。

      根据上诉所言,两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着差异,中小学文言文的衔接更应该从教学课标入手,提高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增强文化素养教师可以利用课文开展朗读比赛,增强学生关于语言实践的训练,建立古文语感,并引导学生利用课文中的注释内容,去理解文章的大致含义二.教材内容的有效衔接教材内容的有效衔接对于中小学文言文教学所出现的瓶颈有着很好的突破作用小学所出现的文言文课文的注释较少,而初中则存在较多的字词含义注释,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应该关注教材内容的一致性以及连贯性,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课文新学的内容构建桥梁,打下扎实的基础例如,在教学《世说新语》,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一些小学的文言文课文,引导学生去回忆之前文章中所学加点字的含义,之后通过小学课文引入初中的教材,做到文言文教材方面的有效衔接,加强学生对于字词解释的记忆,有效缓解学习方面出现的困境三.教材方法的有效衔接(一)注重兴趣培养众所周知,兴趣与好奇心是学生阶段强有力的助推剂因此,教师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可以融入趣味性的元素,将原本枯燥的课堂变得丰富有趣,提高学生的专注程度在小学阶段教师可以挑选一些趣味性较强的寓言文言文,以故事形式为主篇幅相对较短,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关于古汉语知识的储备,为初中文言文课程的教学做铺垫。

      初中阶段则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中的音韵以及节奏感去感知课文,把握字词的含义,提高学生背诵以及理解的效率例如,《论语》十二章课程的教学,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孔子的介绍以及典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之后,将课文的教学内容进行分层,三则三则的教学,帮助学生扎实基础,能够更好地理解字词的含义教师也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给每个组员布置个性化的任务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给予学生自主探究与讨论的实践,逐渐提升核心素养,提高学习文言文的内驱力二)重视学习习惯优良的学习习惯能够使人终身受益,因此,教师在中小学文言文衔接的过程中更要注重习惯的培养,提高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学会积累的方式以及适合自己的古文学习方法,体会古文中所蕴含的美,增强学习效率例如,《庄子》二则的课程教学,教师可以教授学生工具书的运用方法,引导学生利用字典等工具书,查找不认识字词的含义,实现个性化的字词教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并且教师也可以教授学生一些朗读的技巧,播放音频让学生学习,体会文言文的意趣,能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欲望,从而实现中小学文言文衔接的改革,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结束语文言文乃是记载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一种,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

      因此,如何有效实现中小学文言文的衔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需要广大中小学教师不断思考与实践,是值得教师长久的思考的问题之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转变传统应试教育的教学理念,从教学课表,教材内容以及教学方法三个方面着手,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融入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促使小学升初中的学生能够更好地体会文言文的奥妙与意趣,更加扎实的掌握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对于文言文学习的重视程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同时,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帮助学生体会传统美德,从而落实立德树人,知行合一参考文献:1. 王苏惠.浅谈中小学文言文教学衔接的“三个关注”[J].求知导刊,2020(02):14-15.2. 刘朝亮. 张中行文言文教育观对中小学文言文教学的启示[D].华中师范大学,2019.3. 万然.中小学文言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思考[J].江西教育,2017(18):22-23.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