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赤旗》的侵华战争认识及反战报道.doc
3页《赤旗》的侵华战争认识及反战报道=“news_bd”> 1931 年 9 月 18 日,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启了日本侵华战争的序幕事变爆发后,日本国内的主流报纸对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行为高唱赞歌并进行辩护由于当时消息来源不畅,发行周期较长,10 月 5 日出版的《赤旗》才首次对九一八事变的爆发进行了报道,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当时《赤旗》的编辑力量是极为薄弱的编辑力量的薄弱造成了编辑能力的欠缺,损坏了作为报纸生命力的新闻时效性,宣传效果也就难以避免地大打折扣尽管如此,《赤旗》在日共的领导下对事件的真相进行了报道和揭露,坚决反对帝国主义战争、保卫中国革命成为当时《赤旗》的主题和最响亮的口号 《赤旗》对九一八事变的经过进行了梳理,指出事变爆发原因并非是日本政府所宣称的中国士兵蓄意破坏南满铁路,而是为了获得新的销售市场和资源,进而占领整个满洲,以此直接武力干涉苏维埃同盟,其本质是日本帝国主义为从危机中摆脱出来而发动的新的侵略战争,故日本政府和上述主流报纸关于事变爆发原因的说法是一派谎言首先,该报旗帜鲜明地指出九一八事变的本质是帝国主义战争报道揭露了日本政府、陆军当局及一切资产阶级报纸的阴谋,指出九一八事变是为维护帝国在满蒙的权益所采取的最小限度的自卫的说法不过是赤裸裸的谎言,而对于当时的主流报纸所宣称的事变是由中方积极策划的说法,《赤旗》也进行了反驳,称之为迎合帝国主义的虚假宣传。
其次,报道分析了日本发动事变的原因,称日本帝国主义不仅仅是为了获得新的销售市场、投资市场和资源,而且是试图通过占领满洲达到武力干涉苏维埃联盟的目的,并列举了十条理由一针见血地指出日军的军事行动既非偶然,也非突然,而实际上是经过精密策划而实行的该报在社论中明确了事变的性质是帝国主义战争,是日本资产阶级为从前所未有的经济恐慌中摆脱出来,挽救其必然的没落而采取的有计划的战争 最后,报道对帝国主义战争蔓延的严峻形势提出了警告,称屠杀世界无产阶级的帝国主义战争绝非明日之事,已经在满洲地区发生,因此应该奋起反抗但对于反抗的形式,《赤旗》认为应该发挥日本共产党强有力的组织功能,仅仅靠一张传单来反对满洲出兵、反对战争是不够的,必需将日本帝国主义的一切阴谋向每个工人、农民进行揭露,并巧妙地组织反对帝国主义战争的革命性群众行动,进而颇有远见地指出战争必将导致内乱,最后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战争的口号10 月 20 日,《赤旗》用两个版面报道了九一八事变的进展,并从国际局势出发分析了事变的原因、影响,进而提出了保卫中国革命的主张该报道深刻剖析了日本在中国东北地区建立伪满洲国的原因:日本军队占领满洲,从资本主义国际法的角度来看并不合适,而且在外交上也不高明,因此就想出了‘建立满洲独立国’的法子。
报道也看到了事变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兴起的风起云涌的反日浪潮,称中国的反帝国主义运动将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作为第一口号是正确的,但不应局限于此,而应着眼于国际局势将帝国主义列强的势力从中国驱逐出去最后,报道号召日本工人、农民积极声援中国革命,并要求将活动落到实处,要争分夺秒地开展罢工、街头示威、拒绝运送武器和军需品、立即释放政治犯等具体活动 《赤旗》对日军不断扩大在中国东北地区的军事行动进行了批判,称满蒙事实上已处于日本军队的统治之下,而关东军司令部则成为事实上的满蒙统治中心,从而揭露了日军所谓有限自卫的谎言而对于满洲国,该报认为其实质是日本帝国主义军事独裁下的‘独立政府’,并一针见血地指出,无论如何加以粉饰,独立政府是日本帝国主义资产阶级策划成立的,是驱逐张作霖、张学良等旧军阀后建立的新军阀‘独立政府’,虽然其独立于国民党政权之外,但却隶属于日本帝国主义,是榨取满蒙日、中、朝、蒙工人农民的政权瑑 瑤 《赤旗》对国际联盟对日本侵略行为熟视无睹的态度表示了不满该报指出,包括九一八事变在内的日本在中国东北地区的所有活动是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新的国际侵略行为,同时也是资产阶级在国际范围内对无产阶级发动的攻击,其目的是 第一,帝国主义日本在形式上将满蒙从中国分割出去,完全变为殖民地,以此对满蒙普通大众施以更加强力地榨取和压抑; 第二,攻击苏维埃同盟、苏维埃中国、苏维埃蒙古; 第三,对国内无产阶级运动以及工人阶级进行进一步镇压;第四,对世界工人运动发起挑战。
国际联盟对日采取纵容态度,暴露了国际联盟的无能和帝国主义列强的矛盾对立而对于国际联盟后来作出要求日本撤军的决定,《赤旗》认为这是因为日本在华活动侵犯了美、英、法等国利益,这些国家通过国际联盟对日本帝国主义进行牵制和压制的结果面对不断扩大的侵略战争以及日本国内蔓延的战争热潮,《赤旗》相继发表了大量社论予以剖析,并反复提出反战主张第一,《赤旗》对事变爆发后各主流报纸支持战争的做法提出了批判,称最近的资产阶级出版物———报纸、杂志、书籍全部大肆宣传煽动忠君爱国主义、排外主义不仅出版物,广播、电影、讲演会等等凡统治阶级所拥有的所有机构都朝着同一方向发展该报列举了主流媒体的几条罪状:第一,充斥着日军勇敢的活动、天皇军队的威力、日军的正当行为等虚假报道;第二,发动捐款、捐物等活动,煽动爱国主义、排外主义;第三,电影、戏剧等娱乐机构创作战争题材作品,鼓吹忠君爱国主义该报进一步指出前线的直接军事行动如果没有国内的精神援助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赤旗》认为这些宣传对战争的进展起着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其最终目的是试图将强盗战争正当化第二,《赤旗》对反战过程中的一些错误的做法提出了批评。
首先,针对全国协议会青年部中央书记局发表的反战檄文中提出的拒绝召集令的做法,该报明确表示了反对,指出此举至少在现阶段是错误的,其理由如下:排斥战争并非是无产阶级的斗争口号工人农民必须拿起武器,必须拥有向资产阶级地主射击的枪支,我们不是和平主义者我们必须采取积极的斗争方法,摒弃消极的斗争方法拿起武器,学会使用方法,向广大士兵群众宣传该将枪口对准谁,因此我们必须加入军队拒绝召集令只会遭到逮捕、杀戮上述的排斥战术与我党及共产国际、工会国际的方针是相违背的一个组织,同时加强与士兵的联系,将工厂、农村的事情传达给他们,并从他们那里获知战场的情况,因为这种紧密的联系是将内地的阶级斗争渗透到军队内部的重要途径 其次,对于应征入伍踏上战场后的行为,《赤旗》也给出了相应的建议,要求勇敢作战,虚无的行动和语言并非共产主义者应采取的态度,只有成为一个勇敢的、值得信任的人,才能获得士兵、群众的信任,从而带领士兵整体加入赤卫军,与赤卫军携手反战从上述资料来看,《赤旗》是极力主张应征入伍的,因为不但可以避免杀戮的危险,还能掌握斗争的武器,并且能够将阶级斗争渗透到军队中这一点从某种意义上讲是符合当时日本国内局势的,但也应该看到其仍具有一定的冒险性和局限性,带领士兵整体加入赤卫军的目标也是不切实际的。
第三,《赤旗》对反战的具体做法提出了具体的建议首先,该报认为反战应该讲究策略,应针对不同的反战对象采取相应的反战宣传策略 对于在满军队士兵,该报认为应该发动他们首先争取粮食、服装、补贴等基本的生存物资,同时在军队内部开展反战斗争,进而要求立即停止强盗战争,返回内地;对于内地军队则要求同在满部队的斗争结合起来开展斗争,同时还针对退伍后的失业问题,要求士兵同失业者同盟及失业工人协同斗争而对于当时日本国内兴起的慰问活动,该报认为其目的并非是关心前线军队的声明,而是为了压抑在满士兵的不满,提高强盗战争的效率,同时也是试图煽动举国一致和排外主义的宣传,因此应该揭露其欺骗性、反动性其次,该报认为在开展反战思想宣传的同时,还应开展具体的、有组织的群众性活动特别是对于产业工人,《赤旗》认为从某种程度上讲以工场职场、企业为中心,特别是军需品工业和交通运输企业的反战比军队内部的反战更为重要具体措施为:通过罢工、游行等方式,拒绝运送军队、军需品和军用飞机;通过罢工、怠工等方式,停止军需品工厂的生产;在军队内建设强有力的革命组织,将帝国主义军队改造为革命军队;在军队内开展阶级斗争同时还要求通过这些措施不断强化工场企业的内部斗争,并与农民斗争、军队斗争结合起来。
纵观《赤旗》对九一八事变的报道,我们可知:第一,报道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本质,并从国际局势及日本国内状况出发全面分析了事变爆发的原因;第二,报道虽然提出了一些反战措施,但缺乏可操作性,暴露出当时日共组织能力较弱的事实,这与当时日共的生存状态密切相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