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山的区土壤跳虫的分布.docx
8页千山的区土壤跳虫的分布摘要:用样方法采集千山的区的蒙古栎、榆树和刺槐树下土壤,一部分用吸虫器直接由土壤 吸取土壤小生物,另一部分用热烘焙的方法由土壤中获取生物最终得到跳虫 (Podurodae)、螨虫和其他土壤生物通过动物学形态分类及数据处理得出:在蒙古栎 生境下跳虫为优势种,螨虫为常见种;榆树树生境下跳虫为优势种,螨虫为常见种; 刺槐树生境下跳虫为优势种,螨虫为优势种关键词:螨虫烘焙吸虫器样方法跳虫喜潮湿环境,以腐烂物质、菌类为主要食物,主要取食抱子、发芽种子若、成虫都畏光,喜阴暗聚集,一旦受惊或见阳光,即跳离躲入黑暗角落主要为害地下种鳞茎我们对千山的区的土壤生物进行调查,得出其土壤生物的分布比例,以便做好经济作物的跳虫防御工作一材料与方法1.1 工具:铁铲、塑料袋、吸管、筛子、卷尺、铁盘、酒精、青霉素瓶、药瓶、塑料管、吸虫器; 货架、吊床、铁丝、灯座、灯泡、绳、大漏斗、小漏斗、插排;剪子、刀、镊子、胶带 放大镜、体视镜1.2 土壤千山的区的蒙古栎、榆树和刺槐树下土壤2方法2.1样方法: 在宾馆附近找到四种分别为蒙古栎下、刺槐下、柏树下、榆树下的生活环境,标记为1、 2、3、4分别在每个生境下取lm*lm的样方,分别在四个角和对角线交点处用铁铲取 上、中、下各5cm深的土样。
再用铁铲分别在四种生境下取面积为10cm*10cm的上中 下各5cm深的土样再取lcm深的表层土样土样,分别用塑料袋收集并贴上标签2.2 搭货架:按图示的方法将货架搭成长方体,用螺丝固定货架上方等距固定八根铁丝,并在铁丝 上缠绕灯座并用绳系紧,每个灯座上安装灯泡共48个货架中上方平铺吊床拉紧并固定, 在灯泡下方均匀在吊床上放置45个小漏斗,每个小漏斗中放置铁网货架中下方在货架 的对角线上连接铁丝并悬挂大漏斗2.3Tullgren 干漏斗:搭完货架后,将小漏斗的下端对准掌心,将土样倒入小漏斗中,下端接上塑料管,塑料 管下端接上装有酒精的青霉素瓶,将大漏斗撑开,将筛网装入并固定,装入土样,下端 放上装有酒精的药瓶连接电源后打开开关,对虫子进行烘烤根据虫子避光避热的特 点,在持续照射一段时间后,虫子会通过塑料管进入青霉素瓶中和药瓶中收集虫子2.4吸虫器法:利用蝴蝶虹吸式口器原理,将土样用筛子进行筛选,转移至铁盘中,用吸虫器将跳虫吸 起吸虫器利用大气压原理,吸虫子时因为大气压作用虫子会被吸入管中,吸至一定数 量后,用酒精将虫子转移至青霉素瓶中2.5形态学分类法: 观察获得的跳虫,根据其形态特征,参考《昆虫分类》一书对跳虫进行分类。
把跳虫分 为:长跳科,等跳科,紫跳科,圆跳科,疣跳科,棘跳科,鳞跳科,短角跳科等二、结果与分析1 群落组成与数量分布:表 1 千山群落组成与数量分布生态环境取样面积土层深度跳虫个数螨虫个数其它虫个数上层土(5cm深)7005cm*5cm中层土( 10cm 深)023蒙古栎树下下层土( 15cm 深)50210cm*10cm表层至 15cm 深22012上层土( 5cm 深)20125cm*5cm中层土( 10cm 深)4019榆树树下下层土( 15cm 深)1001010cm*10cm表层至 15cm 深5425上层土( 5cm 深)5155cm*5cm中层土( 10cm 深)013刺槐树下下层土( 15cm 深)10510cm*10cm表层至 15cm 深7823蒙古栎树下:跳虫百分比: 64.15%,螨虫百分比: 3.77%,其它虫百分比: 32.08%;榆树树下:跳虫百分比: 23.04%,螨虫百分比: 4.40%,其它虫百分比: 72.56%刺槐树下:跳虫百分比:22.03%,螨虫百分比:16.95%,其它虫百分比:61.02% 2 多样性指数:综合以上数据可知在蒙古栎生境下跳虫为优势种,螨虫为常见种,其它虫为优势种;榆 树树生境下跳虫为优势种,螨虫为常见种,其它虫为优势种;刺槐树生境下跳虫为优势种 螨虫为优势种,其它虫为优势种。
在土壤中生物占 10%以上为优势种,1%~10%为常见种, 1%以下为稀少中)附录图表:表一10cm*10cm 土样土壤动物数跳虫 螨虫 其它动物土壤动物类别5cm *5c m土样土壤动物统计表三种树表层土三类的个数图标表二蒙古栎树下上层土 蒙古栎树下中层土 蒙古栎树下下层土 榆树树下上层土 榆树树下中层土 口榆树树下下层土 口刺槐树下上层土刺槐树下中层土 口刺槐树下下戻十三种树下三层土中虫类的个数图表三土壤动物上层统计表口蒙古栎树下□榆树树下□刺槐树下三种树下上层土中虫子的个数图表四土壤动物中层统计表口蒙古栎树下□榆树树下□刺槐树下三种树下中层土中虫子的个数图表五口蒙古栎树下■榆树树下□刺槐树下三种树下下层土中虫子的个数图表六土壤动物表层统计表本等长,有时末端两节或三节愈合口蒙古栎树下□榆树树下□刺槐树下三种树下表层土中虫子的个数图 三、讨论: 1 实验结果分析:一般情况下,在土壤动物中跳虫占10%~30%,而螨虫占 60%~70%我们的结果与之相差很远,经过我们组深入讨论,总结出两点:1、采样时样方较大,而实际烘烤用土有限 2、 正常照光时间至少要48 小时,由于客观原因,我们只能照射7 个半小时,导致活动能力强的跳虫数远远多于螨虫。
2 跳虫分类2.1 等跳科(Isotomidae :等跳科跳虫的主要特征是腹部各节长度相差不大,体长大约在 8mm 之内,也是跳虫中的大块头之一 等节跳的色彩通常是灰黑色、黄色甚至无色透明得的等节跳虫的生活环境也是阴暗潮湿,跟其他种类的生活环境较为接近第四与第三腹节背板基2.2 长跳科:第一胸节背片退化或与第二背片愈合,触角第一节或第一、第二节分压节,看上去像五节或六节,尖端的一节或二节有轮状结构,有的触角看上去像环触角弹器前伸时可以达到腹管,身体无鳞片第四腹节长度是第三腹节的二倍以上大多数是地表的大型种类,也有无眼的洞穴类欧美种类多我国已报道一属一种2.3 鳞跳虫(Tomoceridae ):鳞跳虫是我们在野外可以看到的一类较大的跳虫,常见的一些种类长度可以达到 10mm左右;鳞跳虫身体上的鳞片有明显的突起或有沟;鳞跳虫属大型的地表种类, 多见于树皮下、石下、落叶层中,也有些种类发现于洞穴中2.4 紫跳虫(Hypogastrura communis):紫跳虫为最普遍分布的种类,常成片地浮在水面呈黑紫色,危害平菇、草菇和香菇成虫: 体长1.1〜1.3毫米,淡紫色至灰黄色,有闪光前胸发达,弹跳器短小,不达腹尾,触角短 而粗壮。
卵:白色球形,半透明若虫:体形与成虫相似,但体色较成虫浅发生规律在 高湿及25°C条件下有利于紫跳虫生长发育和繁殖,在肥沃潮湿土壤、杂草、枯枝落叶、牲 畜粪肥上常年可见,它可在水面漂浮,且跳跃自如,特别是在连续下雨后转晴时数量尤多 如食用菌菇床有机质丰富、湿度较高、温度又适宜,紫跳虫常迁移到菇床危害子实体在一 般情况下,它随覆土进入菇床,10〜11月份虫量达最高峰,约占总虫量的80%左右,且在 菇床上越冬,到翌年4〜5月份有一个小高峰收菇结束,多数随清除的废料进入肥料堆或 土壤中生活2.5 棘跳虫(Onychiuridae):身体线行,背腹扁平,口在头的斜前方,无鄂臼盘,表皮上有粗糙的颗粒,所有刚毛简单光 滑本科的代表特征是在头和身体上有较多的假眼咀嚼式口器,角后器构造复杂,生于一 椭圆形的深沟内,由两排平行的小泡组成弹器极度退化,大多数种类无弹 器肛针有或无身体无色素,大部分白色2.6 疣跳科(Achorutidae ):疣跳虫体长1.5-5mm,腹部的弹跳器退化,是少数不会跳跃的跳虫之一疣跳虫身体 上有众多瘤状突起,色彩一般为较为鲜艳的蓝色或红色,其动作迟缓,爬行较慢生 活在海边、朽木、石下等潮湿环境中。
2.7圆跳科 (Sminthuridae):圆跳虫身体近乎球形,体长多在 3mm以内,胸部和腹 部分节不明显颜色通常为黄色、粉色、红色或褐色等,有些还带有花纹多见于朽 木、石下、落叶内等潮湿阴暗的环境四感谢:生命科学学院的全体教师和导员积翠宾馆的工作人员五参考文献《昆虫分类》 郑乐怡、归鸿主编百度文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