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青海省环境特点与公路建设环保措施.doc
3页1浅谈青海省环境现状与公路建设环保对策浅谈青海省环境现状与公路建设环保对策摘摘 要要 本文通过对青海省环境现状和存在问题,探讨在公路建设各环节环境保护的措施与对策关键词关键词 环境现状 公路建设 环保对策1 1 引言引言保护生态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退耕还林还草,进行生态环境治 理,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大西北,是中央西部大开发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青海省是长江、黄河、澜 沧江三大河流的发源地,故有“江河源头“之称数千万公顷的绿色植被涵养着两江一河上游的水源, 青藏高原因此被誉为“中华水塔“由于高原地势高峻,平均海拔在 4000 米以上,高海拔、缺氧、日照 长、冷季漫长、强太阳辐射等形成了高原独特的自然条件高原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以及植被 状况,对于全国乃至全球气候变化、水循环和生物圈的稳定亦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而又被称为“地 理第三极“本文从分析青海省的环境现状入手,探讨公路建设全过程的环境保护措施和对策2 2 环境现状环境现状青海省有土地面积 72.23 万平方公里,土地利用方式以草地畜牧业为主,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 牧区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 96%,其中可利用草地面积 31.61 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 43.8%。
青海省森林覆盖率仅为 4.4%,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青海省有耕地面积仅 1032.02万亩, 主要分布在海东地区、柴达木盆地及共和盆地,在长期农垦发展过程中,耕地逐渐由平川向山坡发展 在青海东部农业区河流两岸,到处可看到山峦重叠、沟壑纵横、地表破碎、植被稀疏、满目沟、峁、 梁、塬的典型黄土区地貌,有不少山头由于垦殖几近“剃了光头“由于高原生态系统结构脆弱,在自 然因素和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下,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主要表现为: 2.12.1 草场严重退化草场严重退化 青海省中度以上退化草地 1.09 亿亩,占全省草地总面积的 19.93%草地退化导致可食鲜草减 少约 1200 万吨,折合减少载畜量 820 万羊单位,每年造成经济损失约 10 多亿元 2.22.2 草地垦殖导致生态环境恶化草地垦殖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受短期经济利益的驱动,青海牧区开垦草地种植油菜的现象比较普遍由于水热条件不足,雨雪 霜冻等自然灾害频繁,农作物产量低而不稳,广种薄收的现象十分普遍不少地方由于缺少农田防护 林网的保护,在单季种植条件下,冬春大风季节土壤风蚀较为严重 2.32.3 水土流失加剧水土流失加剧 全省水土流失总面积达 33.4 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 46%;每年输入黄河的泥沙量达 8814 万吨,输入长江的达 1232 万吨。
近年来,全省每年新增水土流失面积 0.21 万平方公里,且呈 加剧趋势 2.42.4 土地沙漠化面积扩大土地沙漠化面积扩大 全省沙漠化面积已达 12 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 17%以上,主要集中在柴达木盆地、 共和盆地及黄河源头地区目前沙漠化面积仍以每年 250 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大 2.52.5 冰川湿地退缩,水源涵养功能下降冰川湿地退缩,水源涵养功能下降 众多的湖泊数量减少,面积缩小,水质盐碱化青海湖水位较 50 年来下降 1.2 米,湖滨出现大 片沙丘;鄂陵湖、扎陵湖水位平均下降了 2 米以上大片低湿沼泽地消失,沼泽地湿生草甸植被向中 旱生高原植被演变,草地涵养水源功能降低在过去的 10 多年中,黄河源头地区径流水量减少 20% 以上,众多湖泊水位下降,仅玛多县就有近千个湖泊干涸 2.62.6 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 由于湿地退缩,湿生植物和水栖动物生存条件恶化;由于分布区缩小以及人们对野生动物的偷捕、 滥猎和对药用植物的破坏性挖掘,导致高原上生物种类和数量减少,一些物种逐渐变为濒危物种青2海境内生存受威胁的生物物种约占总数的 15%一 20%,显著高于 10%一 15%的世界平均水平。
2.72.7 自然灾害频繁自然灾害频繁 青海农业区由于气候条件差,干旱、冰雹、霜冻等自然灾害连年不断近 20 年来,东部农业区发 生春旱的年份超过半数气候干旱成为发展种植业最大的“瓶颈“受草地生态环境破坏和区域气候变 化的影响,青海牧区鼠害、虫害和风雪灾害频繁发生,鼠虫危害加剧了黑土型退化草地的扩展 2.82.8 水资源不足水资源不足 主要农业区湟水流域人均占有水量 983 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的 1/3;每公顷占有水量 6735 立 方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 1/4约有半数的坡耕地没有灌溉条件;缺水严重的地方人畜饮水极为困 难,约有 1/4 的人口饮水问题尚待解决2.92.9 农村能源短缺农村能源短缺 农业区由于大片山坡被开垦耕种,自然植被稀疏,作为农村生活能源消费主体的燃料极为短缺 交通不便又影响了商品能源的使用据调查,缺柴严重的浅山地方为了获得一家人一天的烧柴,需要 刨遍 0.07-0.13 平方公里山坡挖草根坡地经过挖草取柴,破坏极为严重,从而陷入所谓“越挖越穷、 越穷越挖“的恶性循环,个别村甚至曾出现由于烧柴无法解决而提出集体搬迁的申请的现象 2.102.10 风蚀沙化严重风蚀沙化严重 青海各地普遍多大风天气,年大风日数 50 一 l00d,是全国八级以上大风日数最多的地区之一。
风沙危害主要是柴达木盆地和共和盆地地区,大风吹走表土,损伤幼苗,刮倒即将成熟的作物;流沙 埋压公路和草场 3 3 公路建设中的环保对策公路建设中的环保对策公路建设中要把环保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上,统筹规划,认真实施,做到公路与环境同行坚持 “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防治结合、强化管理”和“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切实加 强公路建设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把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作为公路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落实到公 路建设的全过程,努力把公路建设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 公路环保措施公路建设的不同阶段,环境问题的产生与环保工作的重点不同,所采取的措施必须 具有针对性1)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阶段:进行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为进行环境保护设计和采取环保措施 提供依据;2)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阶段:进行环境保护设计;3)招投标阶段:在合同书中纳入环境保护条款;4)施工阶段:进行环境保护设施的施工及监理;5)竣工和交付使用阶段:进行环境保护设施验收、环境后评价;6)营运期:进行环保设施维护及处理环境问题投诉针对实际工作需要,现结合国家目前的环保法规对公路施工阶段、营运期采取的环保措施分述如 下:3.13.1 公路施工阶段环保措施公路施工阶段环保措施A 生态环保1)在土方开挖回填时避开雨季,雨季来临前将开挖回填、弃方的边坡处理完毕。
2)施工取土时采取平行作业,边开挖、边平整、边绿化,计划取土,及时还耕,及时进行景观再 造3)在雨水充沛地区,及时设置排水沟及截水沟,避免边坡崩塌、滑坡产生4)在雨水地面径流处开挖路基时,及时设置临时土沉淀池拦截混砂,待路基建成后,及时将土沉 淀池推平,进行绿化或还耕5)对路堤边坡及时进行植草绿化6)对施工临时用地,先将原表层熟土集中堆放,待施工完毕后,再将这些熟土推平,恢复原地表 层B 噪声防治31)当施工路段距住宅区距离小于 150 米时,为保证居民夜间休息,在规定时间内禁止施工2)主动与施工路段附近的学校和单位协商,对施工时间进行调整或采取其他措施,尽量减小施工 噪声对教学和工作的干扰3)注意机械保养,使机械保持最低声级水平;安排工人轮流进行机械操作,减少接触高噪声的时 间;对在声源附近工作时间较长的工人,发放防声耳塞、头盔等,对工人进行自身保护C 大气污染防护1)公路施工堆料场、拌和站设在空旷地区,相距 200 米范围内,不应有集中的居民区、学校等2)沥青路面施工,沥青混凝土拌和厂设在居民区、学校等环境敏感点以外的下风向处,既方便生 产,又须符合卫生要求(卫生防护距离分级中,规定的防护距离为 300 米) ,不采用开敞式、半封闭式 沥青加热工艺。
3)施工便道定时洒水降尘,运输粉状材料要加以遮盖D 水污染防治1)沥青、油料、化学物品等不堆放在民用水井及河流湖泊附近,并采取措施,防止雨水冲刷进入 水体2)施工驻地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粪便等集中处理,不直接排入水体3)对桥梁施工机械、船只严格进行检查,防止油料泄漏严禁将废油、施工垃圾等随意抛入水体3.23.2 公路营运期环保措施公路营运期环保措施A 交通噪声防治1)对公路附近的学校、工厂和其他单位,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噪声防治措施,如修建高围墙、设置 声屏障、临路两侧密集植树绿化、建筑物设置双层窗或封闭外走廊等2)附近有学校的路段两端设置禁止鸣笛标志3)加强交通管理,在公路主要出入口设置噪声监控站,禁止噪声过大的车辆上路B 大气污染防治1)路边植树绿化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特点,在靠近公路两侧,特别是环境敏感区附近密植乔木、 灌木,这样既可净化吸收车辆尾气中的污染物,衰减大气中的总悬浮微粒,又可起到美化环境、降低 噪声以及改善公路路域景观的作用2)严格执行车辆排放检验制度,利用收费站对汽车排放状况进行抽查,限制尾气排放严重超标的 车辆上路C 水污染防治1)严禁各种泄漏、散装、超载车辆上路,防止公路散失物造成水体污染。
2)在公路交通管理部门的生活区设置污水处理站,各种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D 潜在风险及农作物污染防治1)对运载危险品的车辆严格进行检查、严格监控,防止事故发生2)在洪涝季节,要加强与气象水利部门联系,确保洪水期行车安全3)在公路两侧 30 米范围内严禁种植蔬菜、马铃薯等根茎入口农作物4 4 结结 语语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涉及面广,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将对环境有更高的要求和标准, 如何通过科学管理、技术进步,对公路建设环保进行周密设计,精心施工,严格验收,加强维护,完 善和提高环保质量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主要主要参考参考文献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 (2)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 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12 [JTJ/T 006-98]1(3)刘书套. 高速公路环境保护与绿化. 高速公路丛书编委会.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