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次贷危机与公允价值.doc

13页
  • 卖家[上传人]:876****10
  • 文档编号:203604765
  • 上传时间:2021-10-2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7KB
  • / 1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公允价值会计准则是“帮凶"? 2008年10月31日 08:44:30  来源:中国证券报 【字号 大 中 小】 【留言】 【打印】 【关闭】窗体顶端【Email推荐:】窗体底端在美国围绕着金融危机的种种分析和指责的喧闹声中,公允价值会计准则是否是此次金融危机的加剧因素以及是否应当对其进行修改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甚至有人将它与美国国会通过的金融救助法案挂起钩来.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在美国金融界的应用,除了具有提高财务 信息相关性和有用性的一般目标外,还有着特殊的背景20世纪80年代美国曾发生严重的储蓄和贷款危机,一些储蓄及住房贷款机构利用会计手段掩盖问题贷款,最终导致400多家金融机构破产,在联邦储蓄保险公司无力赔偿的情况下,联邦政府动用1000多亿美元联邦储备基金予以补救从那以后,美国金融界就倾向于以公允价值计量金融产品从某种意义上说,“公允价值”概念正是由于80年代美国储蓄和房屋贷款危机而引入的,这一原则被2006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的SFAS157号会计准则-—公允价值计量推向了高潮 此前作为预防金融风险利器的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在此轮金融危机中却被指责为“雪上加霜”甚至“落井下石”的“帮凶”。

      如果说在上一轮储蓄和货款危机中,会计处理被指责为没能真实和迅速地反映金融机构财务状况,那么在这一轮次贷危机中,会计处理却被指责为过于真实和迅速地反映金融机构财务状况 面对飞流直下的股价,许多银行抱怨根据现行会计准则,需要将市场价格迅速下降的资产价格反映在财务报表中,导致与抵押有关的证券资产巨额减计,在某种程度上加剧或放大了金融危机;目前受打压的价格反映不了这些资产的长期价值或真实价值.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前主席威廉伊萨克公开宣称,正是由于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导致众多银行不得不过多地和不合理地减计资产,从而压缩了银行的放贷,进一步使经济震动代表金融机构利益的美国银行家协会在争论中扮演了主要角色,9月中旬前先后致信相关管理层要求修改公允价值会计准则 会计界反对修改规则 然而,会计界和一些经济界人士一直持抵制的态度,认为157号准则本身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金融机构对该准则双向和功利的态度:在金融产品价值持续上升时,金融机构乐于看到按公允价值计量而带来的益处;在金融产品价值下跌时,就转而抱怨和指责公允价值计量原则美国财政部、联邦储备委员会和一些经济界人士指出,资产价值背离它们的真实市场价格将导致公司财务状况“健康”的人为假象,最终会导致储蓄和贷款市场的崩溃,并将像日本上世纪90年代一样出现长达十多年的经济衰退。

      许多业内人士撰文指出,抵押资产估值方面的问题不是导致信心危机的原因,通过放松会计计量的规则而“创造”的利益是一种幻觉,只能延迟问题的解决;改变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将会剥夺投资者在最需要关键财务信息的时候获取这些信息的权利 政治因素介入 9月16日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之后,美国金融形势骤然恶化美国政府提出了规模达7000亿美元的救助方案,这场原被认为是隔靴搔痒的会计准则之争迅速升级 部分国会议员认为修改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将有助于帮助纳税人减少数十亿美元的救助成本,从而将会计准则的变动提升到减少纳税人损失的高度平日并不关心会计专业问题的政治家们开始纷纷表达对会计准则的观点,其中众议院共和党领袖约翰博波纳的声明集中体现了他们的观点:“对那些没有市场价值的金融资产而言,繁重的公允价值计量规则已经恶化了信贷危机,改变这些规则已经成为众议院共和党的首要任务 9月26日美国众议院否决救助法案后,对会计准则的指责达到了顶点众议院一些议员将暂停公允价值计量与否决金融救助方案联系起来,要求停止公允价值计量规则.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也改变了最初反对变动会计准则的观点,指出银行可以形成对这些资产估值的基础,而不用必须采用这种“火灾损失物的拍卖价格”。

      10月1日,60多名议员联名致信美国证监会,强烈要求监管者立即暂停公允价值计量当日提交美国参议院讨论的金融救助法案修订稿明确支持美国证监会有权暂停公允价值会计准则10月3日众议院通过的救助法案最终稿中,专门有两条针对会计准则,其中第132条授权美国证监会可以在其认为必要的情况下,有权停止执行157号准则等规则;第133条要求证监会调查157号准则中提出的公允价值计量对美国金融机构的影响以及修改该准则的可行性,并要求证监会在法案生效90日内向国会提交研究报告10月7日美国证监会任命副首席会计师詹姆士克劳克为负责人,开始根据救助法案对会计准则进行调查. 何去何从尚无定论 在政界和金融界的强大压力下,会计界虽然仍继续坚持公允价值计量规则,但也不得不改变一向强硬的不妥协立场9月30日美国证监会和FASB公布了有关公允价值计量的澄清说明,指出在市场不活跃的情况下,管理层可以采用自己的金融模型和判断进行计量这一文件是多方妥协的结果,在没有放弃公允价值计量的目标的同时,也满足了银行家和一些政治家的要求 10月3日,在众议院表决救助法案的同一天,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就《在不活跃市场下确定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公开征集意见,并在10月10日正式发布该准则修订稿(FAS157-3)。

      该文件中仍然坚持公允价值定义,认为即使市场活动较少,也不应改变公允价值计量的目标,但公允价值应当反映正常交易当相关市场可观察数据无法获得时,可以使用管理层关于未来现金流和折现率风险调整的假设但是美国银行家协会主席爱德华易林似乎并不满意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所做的修改,他继续呼吁美国的相关管理部门向会计准则制定部门施压 压垮骆驼的因素很多,但一些人总倾向于指责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因此,在美国金融这头骆驼轰然倒地之后的分析和指责中,谁也不想被指责为压垮它的最后一根稻草.这其实就是这场公允价值会计准则争议的起因 那么,公允价值会计准则何去何从?表面上看,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明年1月2日前美国证监会提交国会的调查报告但实际上,美国经济和金融界是否能够快速摆脱困境才是决定这一会计准则命运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公允价值缘何从香饽饽变成烫手山芋 2008年10月29日 10:23:42  来源:上海证券报 【字号 大 中 小】 【留言】 【打印】 【关闭】窗体顶端【Email推荐:】窗体底端美国对市值计价的反思,在一定程度上触及了公允价值的痛处但美国现在之所以暂停实行按市值计价的会计准则,却并不是为了从根本上消除金融泡沫,而只是为了掩盖泡沫退潮时所留下的过于令人难堪的垃圾。

      要是公允价值反而因此成为任人揉捏的橡皮泥,显然将是更为令人担忧的事 美国暂停按市值计价的会计准 则,引起国际会计准则的连锁反应,不仅引起美国企业和消费者的不安,也使得全球刚开始与新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的所有国家都不免无所适从 公允价值运用于金融工具首次现身,是在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1984年发布的SFAS 80《远期合同会计》中.1998年6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133号在美国发布随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发布第39号国际会计准则这些准则要求所有持有待交易或可供出售的衍生产品、债券、股票等使用公允价值计量,而贷款、存款、持有到期的证券仍使用账面价值IASC于2005年全面推行新修订的国际会计准则,将完全实施公允价值会计列为今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工作目标.2006年底和2007年初,美国FASB先后发布财务会计公告第157号《公允价值计量》和第159号《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选择》,强制美国公司尤其是银行和金融机构使用公允价值计量特定的金融资产和负债. 次贷危机爆发以后,一些银行家、金融业人士和国会议员对要求金融产品按照公允价值计量的新会计准则提出质疑,认为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公允价值计量导致金融机构对资产按市价过分减计,造成亏损和资本充足率下降,进而促使金融机构加大资产抛售力度,对加重金融危机推波助澜。

      60名国会议员联名写信给美国SEC,要求暂停使用公允价值计量 不过,美国消费者组织对此持反对态度他们认为,允许企业欺骗投资者又欺骗自己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这本身就是一个问题这会让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按幻想定价",肆意虚定高价.包括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在内的会计公司也担心这种变化会误导投资者评估问题贷款和抵押贷款支持资产的价值. 美国SEC和FASB左右为难根据SEC今年8月提出的一项两步走的计划,将允许一些大型跨国公司(估计至少将有110家)从2010年起按照国际会计准则发布业绩,2014年起,所有美国公司将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不过,该方案拟将提交公众讨论60天以后再行敲定SEC和FASB在9月30日发表声明,对要求公司在估算证券价值时按市价计算的会计规则作了“澄清”.针对非活跃与非理性市场情况下采用公允价值的会计处理方式所发布的指导意见,仍然坚持了第157号准则的原则,并未暂停公允价值的使用,但是要求企业在为资产确定其公允价值时,如果该类资产缺乏活跃的公开市场交易,则可以通过内部定价,包括合理的主观判断来确定其公允价值10月13日,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亦表示,将考虑调整会计规则,以降低银行对一些资产重新归类的难度,将更多金融工具按成本而非按被压低的市场价值计价。

      如果说,将次贷、商业性抵押债券、信用违约掉期之类的金融资产捆绑起来作为证券化产品销售出去堪称华尔街的一大发明,那么,公允价值计量则不啻助纣为虐的金融泡沫发生器公允价值计量下的金融创新,令华尔街成为一个高杠杆的世界据瑞银的数据,美林的杠杆率从2003年的15倍飙升至去年的28倍摩根士丹利的杠杆率攀升至33倍,高盛也达到28倍.相比之下,美国银行截至今年第二季度的杠杆率为11倍,不及投行平均水平的一半然而,过度依赖杠杆亦是遭受毁灭性打击的前提雷曼恰好在其杠杆率高达31.7倍之后轰然倒下,并由此成为五大投行退出历史舞台的标志那么热衷于救市的布什政府对雷曼兄弟见死不救,显然绝非偶然 按照原来的美国证券监管规定,金融机构所持有大量的次级债金融产品及其他较低等级住房抵押贷款金融产品,每天都得根据市场价值来确定其资产负债表上相关资产的账面价值次贷危机发生后,次级债金融产品的信用评级和市场价值直线下降,从而使得这些公司持有的次级债证券化产品的市场价值迅速下跌在这种情况下,一旦没有及时注资来补充资本金,那些公司很快就将陷入资不抵债的困境 应该说,美国对市值计价的反思,在一定程度上触及了公允价值的痛处.无论是过度金融创新的高杠杆率,还是金融高管不合理的高薪高福利,都是跟按市值计价的公允价值挂钩的结果.在某种意义上,这样的公允价值不啻金融泡沫发生器。

      但美国政府现在之所以暂停实行按市值计价的会计准则,却并不是为了从根本上消除金融泡沫,而只是为了掩盖泡沫退潮时所留下的过于令人难堪的垃圾现象即使银行业不再按市值计价,不再冲销其价值数十亿美元没有买家的抵押贷款相关证券,或者限制了被救援金融企业高管获得“黄金降落伞"的条件,骨子里其实是信用危机的信贷危机是不是就会自动消退呢?显然值得怀疑对此,90天之后,美国SEC将究竟如何通过其国会向民众做出回答,人们不妨拭目以待 公允价值按英文Fair Value的字面原义,是公平价值的意思,但现在它甚至连真实与否、合理与否也回答不了,又何以谈得上保证公平?美国暂停了按市值计价的公允价值之后,并没找到能反映公平价值的公允价值,公允。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