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淀:区域经济从科技园区到创新城区深刻转型.docx
8页海淀区域经济从“科技园区”到“创新城区”深刻转型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改革开放30年来,北京海淀区充分发挥区域创新资源优势,多次承担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先行先试重任,特别是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以来,通过实施中关村科学城、中关村人才特区、中关村科技金融创新中心等一揽子中关村核心区战略发展规划,推进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城市街区四要素融合、空间重合和功能综合的发展,推动区域经济从“科技园区”到“创新城区”深刻转型海淀区政府副区长 孟景伟海淀是中国科技创新的策源地,经过20多年的创新发展,海淀区域研发、转化了一批与世界同步或领先的高科技成果,产生了66项国际标准、590项国家标准,实现了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变海淀是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策源地,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70%以上的龙头企业坐落于海淀2011年海淀区域内知识产权申报3万件,占全市41%;技术交易额1000亿元,占全市55%,占全国1/5; 2012年2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海淀区域内共获得通用项目91项科技成果,占北京获奖总数的68%,占全国30%。
.特别是云计算、物联网、下一代互联网等领域核心技术在全国保持领先,实现了龙芯CPU、曙光超级计算机、甲型HIN1疫苗、激光显示、北斗导航、透水砖、小米科技等一大批原创性、国际领先的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继续保持领先,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高速增长,高技术服务业不断壮大2011年,海淀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约为2700亿元,约占北京市的65%,全国的1/6,是全国规模最大的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产业集群推动产业科学发展海淀作为全球科教资源最密集的区域之一,拥有大量的知识和技术资源,区域内已形成投资加孵化、开放创业服务平台、知识产权运营等新型科技服务模式,涌现出清华科技园、联想之星、创新工场、车库咖啡、3W咖啡等新型科技服务机构,未来海淀要通过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推动人才、资本、技术等多种创新要素的融合,构建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实现创新资源优势转化一)研发导向化发挥科技资源密集的优势,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海淀区内集聚了全市70%的国家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等开放实验室,这些实验室通过和企业共建企业实验室、共同承担研发项目、共建国家科技基础设施、共建公共服务平台、共建人才培养基地等形式,为科技企业提供仪器、委托研发、检验测试、技术培训等专业技术服务,有效地促进了实验室和企业之间的成果转移。
二)成果市场化鼓励和引导高校和科研院所通过技术转移中心和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平台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目前海淀已经和北大、清华、中科院等单位共建了3家技术转移中心,与北航、北邮、北理工等单位建立了12家产业技术研究院,还有1家中央研究院,他们将通过模式与机制创新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发展科技成果产业化支撑平台和专业化服务机构;实现技术与资本高效对接2009年8月,中国最大最全的技术资源平台.中国技术交易所落户海淀,通过多样化的技术交易模式,促进科技成果的市场化2011年中技所举办的首届专利拍卖会成交率高达40%,远高于发达国家的10%-20%积极发展国际技术转移服务,促进创新创业资源的全球流动和全球协同创新国际技术转移中心(一期)已在中关村西区鼎好大厦正式投入运营,包括中意技术转移中心、中英科技创新计划、英国加利恒德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西班牙工程数值方法国际研究中心、中国医药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中国农科院饲料所技术转移中心等10余家中外机构入驻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将围绕技术转移全过程提供包括商业拓展咨询、技术展示与推介、项目对接、运维支持等深层次、全方位服务,并探索新型的国际技术转移模式三)创业专业化培育和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创业服务新业态的发展,推动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多样化的孵化器建设。
大力推广“孵化加创投”的培育模式,提升创业成功率和孵化器可持续发展能力海淀区内聚集了各种业态的创新创业孵化机构,既有原生态的“车库咖啡”、“贝塔咖啡”、“3W咖啡”等创业聚集地,也有专业化的创新工场、大学科技园、留学生创业园、国际孵化器、加速器等各种专业孵化器,面向全球跨区域创业者和高端人才提供市场、产品、招聘,法律等方面的专业服务,实现了人才、科技与资本等多种创新要素的涌动与融合,推动了区域的创新创业发展,吸引了大量的创业者聚集目前,海淀区内有科技企业孵化器35家,其中国家级13家;大学科技园16家,其中国家级12家;留学人员创业园21家;科技企业加速器5家孵化场地总面积163万平方米,在园企业总数达3531家,累计孵化企业6579家,累计毕业企业总数1757家四)金融科技化近年来,海淀区着力于进一步推动设立科技金融专营机构,集中力量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为轻资产的软件和信息服务等科技型企业提供全链条的金融支持,助推科技企业的快速发展五)服务全程化中关村西区聚集了为科技企业服务的知识产权代理机构、信息咨询公司、会计事务所、法律事务所、投资和管理咨询等专业服务机构,这些机构能够满足企业初创、成长和发展中的各种服务需求,有效地推动了科技型企业的创新发展。
推进中关村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建设海淀作为中关村核心区,一直把建设科技金融创新中心作为核心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监管部门,以及北京市金融工作局、中关村管委会等各级部门的长期大力支持下,海淀建设科技金融创新中心有关工作一直顺利推进,并在几个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一是科技金融发展环境不断完善今年,海淀区创新出台“1+10”政策体系,安排18亿元资金用于支持核心区企业自主创新和产业发展在科技金融方面,形成了促进金融机构、股权投资、中小微企业发展,企业上市和创投引导基金的科技金融政策体系在信用体系建设方面,海淀区被认定为“北京市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试验区”,建立地方政府和中国人民银行信用信息共享合作新模式,探索信用体系建设支持中小企业做大,做强的新途径二是资源聚集效应持续增强在强大的产业吸引和有效的政策引导下,海淀区金融资本大量汇聚截至2012年三季度,海淀区各类金融机构共计1990家,其中521家股权投资机构,15家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2家商业银行的中关村分行等创新性金融机构云集,已经成为海淀科技金融的一大特色中关村西区作为北京市“一主一副三新四后台”布局规划的新兴金融功能区之一,成为海淀区创新型科技金融机构的主聚集区。
中关村西区坐落着PE大厦、中关村金融大厦、知识产权大厦、科技中介大厦等各类科技金融物理空间,聚集各类金融机构280家,其中既有中关村发展集团、海科金集团等金融控股公司,又有中技所、软交所等要素市场,北京银行中关村分行、中关村小贷公司等科技银行(信贷)机构,创新工场、车库咖啡等知名天使投资和创业投资机构,还有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代理、资产评估等专业服务机构以股权投资、科技银行、小额贷款为特色,协同合作的科技金融组织体系在中关村西区已经初具规模三是科技与金融对接机制不断优化依托创新性金融机构,海淀履约保证保险贷款、信用贷款、投贷联动贷款、企业私募债、机构风险补偿等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不断目前,海淀正在探索建立中关村核心区科技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借助互联网技术,通过社会化大规模协作,推广适用于科技兴中小微企业的创新产品,为企业提供全流程、一站式的融资服务海淀政府资金与社会资金、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有机结合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已经基本形成四是资本市场服务效能日益提升目前海淀正在积极推进“四板”市场建设此外,海淀是全国唯一一家与上交所、深交所、纳斯达克交易所都签有合作协议、并开展广泛合作的地级市(区)。
海淀上市公司数量也在不断扩大,截至三季度,海淀区现存A股上市公司87家,境外上市公司53家,新三板挂牌公司96家,使我区现存上市、挂牌公司共计236家五是辐射带动功能作用逐步显现在活跃的科技创新带动下,海淀科技金融活动高度活跃,除前述不断聚集的各类金融机构和不断涌现的金融创新外,全球PE论坛和中国股权投资论坛等大型全国性乃至国际性大型会议先后多次在海淀举办,这些活动已经成为中关村科技创新资源与全球创新资本高效对接的重要枢纽,也成为首都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金融服务品牌推进中关村人才特区建设海淀作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按照中组部、北京市委市政府等15部委《关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人才特区的若干意见》的总体部署,自2011年开始,海淀先后出台了《海淀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海淀区推进中关村人才特区建设若干措施》,设立了1亿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实施高端领军人才聚集工程和优秀支撑人才发展工程两大工程,创新人才工作五大机制、构建人才创新创业发展四大平台,并统筹各方资源,建设中关村高端人才创业基地,为高端人才打造事业发展平台,将海淀打造成为各类人才事业发展的沃土和成就梦想的乐园。
目前中关村高端人才创业基地已入驻50余户高端创业企业,还吸引天使投资人办公室入驻为了让引人中关村核心区的人才能安心落户,海淀区今年计划建设人才公租房4400套,帮助解决户籍和子女就学问题,同时还对杰出人才给予最高20万元奖励等措施,支持高端人才引进和鼓励创新创业截止2012年6月底,海淀企业家人选中央创业类“”63人,占全国的13%以上;北京“海聚工程”114人,占全市50%左右,中关村“高聚工程”117人,占中关村示范区的70%左右推动文化科技双轮驱动海淀作为国内外知名的高新技术产业区和教育科研区,具有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诸多优势和条件海淀的文化创意资源高度密集:区域内有以中科院为代表的多家科研机构,有联想、百度等一大批著名的高新技术企业;有以北大、清华为代表的一流高校,基础教育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海淀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有一批国内顶尖的文艺团体和艺术院校,文化资源丰富,文化氛围浓郁;海淀文化创意产业加速发展,形成了一批主导产业海淀区的文化创意产业保持了首都文化创意产业排头兵的领先优势,2011年海淀文化创意产业总收入达3320亿元,占全市40%以上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促进了海淀文化创意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海淀拥有中关村软件园、清华科技园、中关村创意产业先导基地等年产值过百亿元的北京市级集聚区,上百家在国内外上市的公司,文创企业业绩骄人,园区内百度、新浪、搜狐、神州数码、水晶石、完美时空、汉王科技、北大方正、爱国者这些代表性企业已经成为海淀区创意产业的旗舰,经过未来5-10年的建设,其中将有一些企业成为世界级的文化创意产业从2009年起,‘海淀区政府每年拿出1亿元专项资金,扶助文创企业两年多来,已经累计支持219个文创项目,支持资金1.9亿元,资金的带动和放大效应达到10倍作为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先行者,海淀区目前正在酝酿更完备的政策扶持体系文化融合科技,科技“再造”文化海淀绘就了未来5年的文化产业发展蓝图——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双轮驱动”:今后5年海淀将努力建成全国文明城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国家文化与科技发展融合示范区,使公共文化服务质量达到国内一流水平,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的40%,文化创意产业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力保持全市乃至全国领先未来发展规划作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及北京市“十一次”党代会和北京市科技创新大会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要求,海淀区将紧紧抓住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总目标,进一步落实“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