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安的小故事.doc
6页风神秀彻 谢安还只有四岁的时候,桓温的老爸桓彝到谢家来做客这桓彝也是个有名的大名士桓大名士到了谢府,一见到四岁的谢安,立即就喜欢上了,忍不住地赞叹,哎呀,这孩子好啊:“风神秀彻,后当不减王东海!”这个王东海就是王承,也是当时很出名的人物,为官清静,很受百姓爱戴,并且极有风度桓大名士这话,还是颇有道理,后来,谢安的功绩和名声果然是“不减王东海” “潇洒”的来历 谢安和王羲之是非常好的朋友,但谢安和王献之也是非常好的朋友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大书法家,继谢安之后的又一代风流领袖谢安跟爸爸和儿子的关系都较好,全当是平等的朋友,王献之对谢安说话,也常没大没小王羲之另一种出名的儿子,那个“乘兴而来,兴尽而去”的王徽之,同谢安交往时,也常如此但谢安历来没有不快乐,仿佛还挺喜欢 王献之毕生都是非常爱戴谢安的,并在她的官府里做长史一次,王献之忽然夸奖谢安说:“您本来就是最潇洒的谢安回答说:“我不潇洒,你这样说我不久乐,我自己就是身心比较顺畅罢了 偶像效应 谢安俊雅的容貌,潇洒的风度,不久就使她成为了那个时代的偶像有一回,还由于这偶像效应,让她的一位穷老乡发了笔不小的财呢她这位穷老乡最早是个县令,后来被免了官,日子过得不咋样,想回家里去,但盘缠都不够用。
谢安有心赠她些盘缠,但又怕伤了她的面子于是就问她尚有什么能换钱的东西这个穷老乡说,她别的什么也没有,就是去年想做生意没做好,还剩余五万把主线卖不出去的蒲葵扇谢安想了想说:“不如我给你推销推销吧于是,她就从中随意地拿了一把,平时与名流们交谈的时候,就总是拿在手里,显得很喜欢的样子诸位名流见此,想:哎呀,本来这蒲葵扇也较好啊,拿在手里也蛮潇洒嘛于是,名士们尚有那些倾慕名士的人,纷纷购买,建康居然掀起了一股蒲葵扇抢购风,五万把蒲葵扇不久就倾销一空谢安这个穷老乡,不仅挣了盘缠,还发了笔不小的财,喜滋滋地回家去了 这就是“新会蒲葵”的故事,始终到清末民初,“新会蒲葵”都是个很响亮的品牌呢 老翁可念谢安从小性情温和,不很爱说话,是懂事的乖孩子七八岁时,大哥谢奕当了县令,她把小谢安接到身边来玩儿有一回,她审案子,谢安穿着青布裤,乖乖坐在一边儿看着正好有一种老头儿犯了法,谢奕想不出好措施惩罚她:这老东西,打也打不得,关也关不得,可怎么办?她忽然脑袋一热,想出了个妙法她让手下取来两壶酒,命令老头儿喝下去,都喝了,就饶了她老头儿虽然胆怯,但也没措施,咕咚咕咚喝起来了老头儿喝完一壶,醉得满脸通红,实在喝不下了。
谢奕看了,哈哈大笑起来,命令她接着喝这时,谢安忽然对谢奕说:“阿兄,这老翁多可怜,你怎么能这样做呢!”谢奕没想到这孩子居然来教育她,但看谢安十分郑重的表情,也觉得有点儿不合适了于是说:“你是想放了她吧说完,就下令把那老头儿放走了 两位宰相的“会面” 历史上东晋两位最有名的宰相,一种是王导,一种就是谢安,东晋可以维持这样近年,她们俩是最大的功臣了有趣的是,这两位宰相,有诸多相似的地方一方面她们都是道家的推崇者,执政时都采用清静不扰民的政策,让百姓休养生息,因此两人当政时,都把国家治理得十分安定另一方面,她们都风度潇洒,是一代风流领袖 当时人们常把她们两个相提并论只是说,谢安要更文雅某些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里的王谢就指王导的家族瑯琊王氏和谢安的家族陈郡谢氏她俩都是各自家族里最辉煌的人物 在谢安十几岁的时候,这两位宰相,还曾经有过一次“会面”呢其实,王导比谢安大44岁,王导去世那年,谢安才19王导去世的前几年,谢安曾经去拜访她,成果彼此都留下了较好的印象,王丞相对这个后辈大为欣赏,成果不久,谢安的名声就又上了一种台阶而王导也给谢安留下了终身不忘的好印象,当她执政时,对当年王导的诸多治国之道,仍然十分承认呢。
难缠的爱弟 谢万是谢安的弟弟有一年,谢万当了官,谢安深知她不是那块料儿,就老得给她出主意,想措施,还时不时地到她当官的地方去(吴兴郡),每天早上叩屏风叫她赶紧起床办公谢万当将军,谢安得一一亲自去拜访她的手下,以“深著恩信”后来要不是谢安替她聚拢了人心,谢万不战即溃后,就差点儿被手下们杀了谢安出仕前,估计有30%的心思都花在了这好弟弟身上但是奇怪的是,谢安居然一辈子都十分喜欢她谢万去世后,,谢安伤心得不得了,居然十年不听音乐言传与身教 谢安绝对是个温存的家长,她是从不谴责子弟们的,体罚那就更不也许这就是以身作则有一回,她的夫人刘氏管教儿子(刘夫人可是个既机智又厉害的女人噢!)她教训了儿子半天,可谢安却在一边儿一语不发夫人一看她的悠闲,立即不满意了,问她:“哎?我怎么历来没看见你教训儿子啊?”谢安笑着说:“噢,我只是喜欢用自己来教育她们罢了熏老鼠”的故事胡儿的爸爸是谢安早死的二哥谢据,胡儿打小身体就很不好,由于这些因素,谢安对这个孩子始终特别疼爱谢据很小的时候,有老鼠常常跑到房顶来,她就曾经爬上房去,点起烟熏老鼠后来,社会上的人说起这件事,都讥笑谢据,觉得她这行为很愚蠢有时当着小谢朗也会说,但只说“有人”,却不提是她老爸干的。
傻谢朗一点儿不懂得,就跟着人家一起讥笑这样的事儿还发生了不止一次谢安据说此事觉得,这事儿得告诉胡儿了,老跟着人家讥笑自己死去的爹,她自己还得意呢于是有一天,等谢朗又说起这事儿来,谢安就很温和但又很郑重地对她说:“胡儿,你懂得吗?人们常拿这个来讥笑你爸爸,并且还说是我跟她一起干的……”谢安不乐意让胡儿小看她爸爸,就宁愿背黑锅,把自己也一起扯上,好让胡儿早点儿明白胡儿听了谢安的话,一下子就怔住了,好半天说不出话,想起自己从前的行为,羞愧地跑进屋子里,好几天不出门而后来,当再听到别人讥笑什么人什么事,她都不再随意地附和了,她已经结识到,讥笑别人是不对的行为咏絮才”一种大雪天,谢安把孩子们召集起来,给她们讲文章义理这时,雪下得更大了,谢安忽然兴致大起,欣然问孩子们:“白雪纷纷何所似?”这时,胡儿谢朗立即回答:“空中撒盐差可拟!”而当时只有六岁的谢道韫想了想,忽然布满暇想地说:“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听后,十分欣赏,笑得合不拢嘴这就是“咏絮才”的来历谢太傅盘桓东山谢安隐居东山时,和孙兴公等人乘船出海游玩忽然风起浪涌,孙绰、王羲之等人神色惊恐,建议回去太傅这时兴致正旺,吟啸不语船夫觉得太傅散淡快乐,就继续向前划去。
不久,风越发大了,浪也猛起来,众人都大声叫嚷,坐立不安谢安慢条斯理地说:“这样看来,恐怕是该回去了吧?”人们立即响应,就回去了从这件事里人们明白了谢安的气度,觉得她完全可以镇抚朝廷内外,安定国家惮其旷远桓公(桓温)埋伏好甲兵,摆下宴席,请朝中的大臣都来赴宴,准备趁此杀掉谢安、王坦之王很胆怯,问谢安:“ 有什么措施吗?” 谢安神色不变,对王坦之说:“晋室的存亡,在此一行 于是和她一起赴宴王坦之内心的恐惊,越发在脸上显现出来谢安的沉着沉着,也更是表露在外表她望着台阶,走到座位上,还像洛阳书生那样,吟诵嵇康的“浩浩洪流” 诗句桓温被谢安的旷达高远的气度所慑服,就匆匆撤掉了伏兵王坦之、谢安此前齐名,自此后来,二人的优劣就辨别出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