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建设务实河南:从一文九论十八谈说起.docx

10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191616524
  • 上传时间:2021-08-1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81.33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建设务实河南从“一文九论十八谈”说起 2010年6月3日,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针对河南实际提出“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这一重大命题;2010年12月22日至2011年1月21日,《河南日报》以“何平”名义连续推出9篇政论文章,从“机遇”、“忧患”、“规律”、“大局”、“创新”、“责任”、“求实”、“为民”八个方面,深入论述了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现实意义、必须把握的关键、遵循的原则、注意的问题等;2011年4月21日至6月22日,《河南日报》在一版重要位置开设了“加快领导方式转变 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十八谈”专栏,陆续刊发全省18个省辖市的文章,同时配发500字左右的“何平感言”,阐发每篇文章对全省最具普遍指导和借鉴意义的思想随着“一文九论十八谈”系列文章的出炉,河南省静静思转变、务实谋发展的形象已经越来越清晰可以这样说,“一文九论十八谈”展现了“务实河南”的清新气象,形成了“务实河南”的清晰共识,促成了“务实河南”的转变成果,开启了“务实河南”的崭新阶段,对于中原经济区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 展现了“务实河南”的清新气象一年来,河南以媒体为主开展的“一文九论十八谈”活动,展现了“务实河南”的清新气象。

      2011年8月9日的《人民日报》在头版刊文聚焦“中原之变”,赞许“河南务实发展静悄悄”河南的务实发展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确立了一个战略,即建设中原经济区发展战略;明确了一条路子,即持续探索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提出了一个引领,即新型城镇化,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切入点、结合点,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突出了一个抓手,即项目带动,把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等各项工作都转化为具体的项目,通过项目建设推动工作落实一)战略调整新华章2010年11月19日,中共河南省委八届十一次全会通过的《中共河南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以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为总体战略”河南省委、省政府深谋远虑、高瞻远瞩,号召河南各界积极建言献策,全力运作,迅速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2011年10月刚出台的《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32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中原经济区在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的五大战略定位从谋划、论证到写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再到国务院正式公布《指导意见》,“中原经济区建设”从区域经济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整个过程仅用了一年半时间,充分体现出“务实河南”的精神面貌。

      二)科学规划新格局《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中原经济区是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的重点开发区域为基础、中原城市群为支撑、涵盖河南全省、延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区域”,要按照“核心带动、轴带发展、节点提升、对接周边”的原则,形成放射状、网络化空间开发格局围绕这一功能布局,全省上下精心绘制发展蓝图,科学规划空间格局,找准自身在中原经济区乃至在全国发展格局中的定位如豫东商丘提出打造“一中心一枢纽三基地”,豫西三门峡提出了建设中原经济区重要支撑、区域合作示范城市和豫晋陕黄河金三角区域中心城市的“三个战略定位”;豫南信阳勇当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急先锋;豫北安阳争做综合实力领先市;焦作将在豫西北、晋东南发挥对接互动作用,力争“从一个老的资源型工业城市变成一个更具活力的新型城市”;漯河提出“打造一区两城一中心”的战略定位,建设最具竞争力的中国食品名城;省会郑州则把加快建设郑州都市区、全力打造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区作为工作重心,等等天地之中”谋定而动,中原崛起蓄势待发三)“三化”协调新路径多年来,河南一直在探索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所谓“三化”协调发展,即指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

      郭庚茂省长指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主题是‘三化’协调无论是河南自身发展,还是从全国大局出发,都迫切需要解决‘三化’协调发展的问题经过多年的持续努力,河南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新兴工业大省和全国第一粮食生产大省,堪称中部六省响当当的“领头羊”:“十一五”期间,河南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财政总收入、人均生产总值均翻了一番,分别突破2万亿元、1万亿元、2000亿元和3000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5万元和5000元郑州、洛阳、平顶山、新乡、开封等省辖市纷纷围绕各自的战略目标,积极探索“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新路子四)重在为民谋发展群众利益无小事,谋求发展为民生省委提出的“四个重在”实践要领,落脚点就是“重在为民”自2005年起,省委、省政府坚持每年向全省人民公开承诺办好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十大实事(十项民生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省委书记卢展工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把官帽子看得轻一点,把为民负责看得重一点”,少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用实际行动展示执政为民的干部形象如郑州公交调价,一元钱见证了小政策的大实惠;村村通工程,群众用脚步丈量着畅通的努力与希望;招商引资、承接转移,越来越多的就业岗位圆了无数河南人在家门口就业的梦想;600亿元的资金投入,使老百姓在安居、社保、教育等方面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

      截至2010年12月31日,2010年省十项民生工程10大类66件已全部完成,共投入资金822.07亿元,进一步改善了民生状况二 形成了“务实河南”的清晰共识增强能力才敢直面矛盾,达成共识才能破解难题何平九论”提出转变领导方式的“八个关键词”,“十八谈”对18个省辖市的“揭短亮丑”,在省内外引发一次次思想冲击波,也使全省上下深刻地认识到: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一定要清醒忧患,遵循规律,重在持续,务实发展,以务实发展树立起务实河南的形象,以务实发展开创中原崛起的新篇章一)抢抓发展机遇,增强忧患意识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为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搭建了一个更加广阔的载体和平台《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机遇在哪里》一文,历数当前领导干部在抢抓机遇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如抢抓机遇意识不敏感、抢抓机遇判断不准确、抢抓机遇思维不辩证、抢抓机遇准备不充分、抢抓机遇运用不得力、抢抓机遇态度不端正、抢抓机遇氛围不浓厚等,指出其“根源都在于思想不够解放,观念严重滞后,方式方法不适应发展需要”[1]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河南最需要的就是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忧患才能清醒,忧患才有动力,忧患才有负重爬坡的激情和干劲,忧患才能催人迎难而上、奋发有为。

      然而,一些干部却缺乏忧患意识,集中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骄傲自满、盲目乐观;二是好大喜功、文过饰非;三是奢侈浪费、贪图享乐;四是脱离群众、麻木不仁[2]针对这种情况,洛阳市委积极反思发展增速慢的深层次原因,许昌市委主动寻找自己的“短板”,驻马店冷静思考忧在哪里、患在何处……通过亮丑揭短,人们认识到:如果领导干部忧患意识淡薄,必将贻误发展大计,损害党和政府形象,失去的是党心民心,削弱的是执政基础;领导干部一定要常怀忧患之思,常怀自警之心,常怀发展之责,始终保持自警自省的精神状态,才能做到工作有前瞻性、全局性,才能最大限度地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才能开创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二)尊重客观规律,注重大局意识省委书记卢展工针对河南的实际情况一针见血地指出:“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不是一句空话,我们有些领导干部天天讲实事求是、科学发展,但做起事来往往就忘记了实事求是、不尊重经济规律有鉴于此,河南各地开展了自查活动,查摆出不尊重客观规律的六大现象:一是脱离实际,简单行事;二是囿于教条,表面文章;三是照搬照抄,盲目跟风;四是飘忽不定,思路多变;五是好大喜功,急功近利;六是不辨主次,混乱无序通过查摆,广大干部群众深刻地认识到,如果不能正确地认识规律、把握规律、运用规律,势必会成为危害发展方式转变的“拦路虎”,成为阻碍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绊脚石”。

      因此,必须克服上述现象,遵循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尊重经济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建设中原经济区,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所谓大局意识,就是能够从整体利益出发,站在全局的高度看问题、想办法、作决策,就是时刻关注全局、认真研究全局、准确把握全局如何树立正确的大局意识呢?卢展工书记开出了一剂良方:“准确定位、主动融入,发挥优势、合理布局,互动联动、一体运作,统筹协调、全面推进在中原经济区规划中,各地都能站在全局的高度看问题,如濮阳提出打破“边缘化”的观念,努力成为中原地区向沿海发达地区延伸、衔接、融合的急先锋;安阳提出要努力打造“两个支点”,即中原经济区北部重要的战略支撑点和晋冀鲁豫周边地区辐射、合作、交流、开放的制高点;郑州要发挥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龙头作用、重心作用和示范作用,提升其作为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区的向心力、凝聚力和辐射力;南阳市要打造中原经济区“连南启西”的先锋和桥梁,等等总之,只有“思大事不辞为小事,做小事胸中有大局”,各地各部门团结协作,合力攻坚,才能实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目标,在服务大局中大有作为三)提升创新能力,讲求责任意识邓小平同志说过:“干革命搞建设都要有一批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闯将。

      建设中原经济区同样需要“敢为天下先”的胆识和魄力,需要提升创新能力,需要强化责任意识诚如《创新激发无限活力》一文指出的那样,创新要从转变职能、不断改革入手;要从转变作风、踏实服务入手;要从改进方法、注重运作入手;要从改革体制机制、优化发展环境入手;要允许失败的存在,才能解除创新人才的后顾之忧[3]这就要求领导干部淡化当官意识,强化公仆意识,做到责随职走,心随责走中原经济区建设,着力探索“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凸显出河南服务全国大局的责任;河南省政府对煤矿事故实行“零容忍、零控制”,郑州市委规定“两个决不允许”,即工作当中决不允许发现不了问题,决不允许发现问题解决不了又不报告,等等,都表明提升创新能力和强烈的责任意识,已经深深植根于河南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意识之中四)求真务实重干,强调民生意识马克思有句名言:“为了实现思想,就需要有实践力量的人卢展工书记经常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不说空话,多干实事”,“先做后说,没做不说;想好了再说,说了就做;说到做到,说好做好”,在求真务实重干中破解发展难题,服务社会民生为了把工作做实做好,河南总结出“三具两基一抓手”的科学工作方法,并把这一科学工作方法运用到民生建设之中,2011年,河南省以十项重点工作为抓手,继续扩大和稳定就业,特别要做好农民工就业和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等意义重大的工作。

      在中原经济区的建设问题上,各级领导干部早已达成共识:群众满意是第一标准,群众需要是第一责任,群众情绪是第一信号,群众疾苦是第一考量只有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项建设统筹起来,才能促进各方面事业持续协调地发展三 树立了“务实河南”的良好形象没有大轰大嗡,没有大起大落,力戒形式主义,反对急功近利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经济形势,河南坚持“四个重在”实践要领,以务实发展树立起“务实河南”的形象,以务实发展给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活力和动力一)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尊重客观规律全面建设中原经济区是一项历史性的任务,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河南探索”[4],对领导方式的转变提出了新的迫切要求河南省委反复强调“规律”的重要性,强调领导干部要以发展和民生为标准,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近年来,为了吸引更多境外项目落户河南,助力中原经济区建设,河南通过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创新体制机制,实现。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