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doc
5页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课程教学大纲 History of Marxism Philosophy 课程编号:0223324 课程性质:专业课 适用专业:政教专业 先修课程: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后续课程:西方哲学思潮评介 总 学 时:54 总 学 分:3 教学目的和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是一门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描 述 150年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发展及其在欧洲的传播,在世界各国的传播、发展以及多样 化的探索和研究的全过程,对其发展中的是非曲直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从而使学生能如实地掌握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线索,并能对今天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对建构其当代形态有所促 进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坚定共产主义和马克思主义 的信仰、信念,锻炼理论创新思维的能力,增强对各种错误思潮的辨析力、免疫力,为正确地认识 和改造世界服务,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学时分配 学时分配 序号 章目名称 讲授 实验 序号 章目名称 讲授 实验 1 绪论 6 5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 在1848年欧洲革命和1871 年巴黎公社革命时期的验 证和发展 6 2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 史产生的历史条件 4 6 第五章 马克思在经济学 和人类学研究中哲学思想 的发展 7 3 第二章 马克思恩格斯对 新世纪观的探索 16 7 第六章 恩格斯晚年对发 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独特 贡献 9 4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 的创立和问世 6 绪 论(10学时)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对象和任务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特点和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三、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意义四、分期和主要内容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产生的历史条件(4学时)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政治经济条件 一、经济条件二、政治条件 第二节 自然科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影响一、近代以来自然科学的发展及其成果二、自然科学影响的途径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一、18 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的历史观二、19 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历史观三、复辟时期的法国历史学家的历史观四、黑格尔的历史观五、费尔巴哈的历史观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主观条件一、马克思成为新世界观创始人的主观条件二、恩格斯成为新世界观创始人的主观条件 本章重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 难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 第二章 马克思恩格斯对新世界观的探索(18学时) 第一节 青年黑格尔运动和马恩早期哲学活动一、青年黑格尔运动二、马恩早期哲学活动 第二节 转变前的青年马恩的哲学思想一、马克思转向黑格尔哲学的动因二、马克思的《博士论文》三、恩格斯转向黑格尔哲学的动因四、恩格斯对谢林的批评 第三节 现实政治的发展动摇了对黑格尔哲学的信仰一、 《莱茵报》时期的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发展二、马克思对黑格尔唯心主义国家观的首次批判 第四节 无产阶级世界历史使命的最初阐发一、 《德法年鉴》时期马克思的哲学思想二、恩格斯转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 第五节 马克思批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一、 “异化劳动”学说的主要内容二、马克思力图说明整个社会,提出完整的历史观三、马克思力图从实践出发去解决人和社会的关系 四、马克思第一次明确地唯物主义解决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五、马克思从人本主义唯物主义出发论证了共产主义实现的必然性 第六节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的自我意识哲学, 寻找研究社会历史问题的 唯物主义思想武器一、剖析思辨哲学的唯心主义实质,阐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二、批判自我意识的唯心史观,阐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三、超越费尔巴哈,发展费尔巴哈 本章重点: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难点:“异化劳动”学说的主要内容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和问世(10学时) 第一节 马恩同旧哲学的彻底决裂一、 《评李斯特手稿》发现了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二、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直观唯物主义的批判,把实践引进认识论和社会历史观的研究三、恩格斯研究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叙述自己对新哲学和社会学的见解 第二节 《形态》中唯物史观的全面论证一、马恩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的论证二、马恩对历史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论证三、马恩对唯物史观、共产主义和人的自由的实现三者统一的论证 第三节 《哲学的贫困》 、 《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公开问世一、批判蒲鲁东主义,进一步阐发唯物史观二、 《宣言》中彻底的唯物主义和历史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 本章重点:《评李斯特手稿》发现了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 难点:批判蒲鲁东主义,进一步阐发唯物史观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1848年欧洲革命和 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时期的验证和发展(10学时) 第一节 马恩对1848年欧洲革命的哲学总结一、社会革命的客观必然性二、精辟地分析了历史人物地活动,阐明了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三、丰富和发展了国家和革命的学说 第二节 马恩对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的哲学总结一、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发展二、恩格斯论权威,马恩对巴古宁无政府主义的批判三、马恩对拉萨尔主义的批判 本章重点:马恩对 1848年欧洲革命的哲学总结难点:马恩对拉萨尔主义的批判 第五章 马克思在经济学和人类学研究中哲学思想的发展(10学时) 第一节 《资本论》的问世使唯物主义由假设变为科学一、 《资本论》的创作是马克思哲学和经济学研究相结合的伟大成果二、唯物史观理论的精辟概括和“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的观点的提出 第二节 《资本论》中唯物史观的深化和发展一、关于社会结构的理论二、关于历史过程的学说 第三节 《资本论》中的科学方法论一、 《资本沦》对辩证法的论述二、 《资本论》中的辩证逻辑 第四节 人类学笔记中的哲学思想一、对原始社会规律的探索是马克思早期对人类学研究的继续 二、对东方社会规律的考察是马克思对历史规律研究的扩展和深化三、人类学笔记中的方法论 本章重点:人类学笔记中的哲学思想 难点:《资本论》中的辩证逻辑 第六章 恩格斯晚年对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独特贡献(10学时) 第一节 研究自然科学史和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确立一、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关系二、总结人类认识史和科学史,提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代替唯心主义、形而上学自然观的 历史必然性三、研究物质及其存在形式,揭示自然界由低级向高级的辩证发展过程四、阐明唯物辩证法的特征,明确提出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五、研究劳动在从猿到人发展中的作用,揭示了从自然畀到人类社会的物质形式过度的辩证法 第二节 唯物史观的深化和补充一、继续马克思对原始社会的研究,提出两种生产的理论二、批判青年派,论述国家及其政治上层建筑的反作用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来源、对象和理论体系的系统阐述一、批判杜林,阐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体系二、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黑格尔学派解体过程中唯一产生真实结果的派别三、总结近代哲学史的论争,明确提出哲学的基本问题的概念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欧洲的传播和发展一、马恩的学生和继承者们二、促使马克思主义和各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三、巩固和拓宽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的思想成果 本章重点:唯物史观的深化和发展 难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来源、对象和理论体系的系统阐述 教材:孙伯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和现状》第一卷,南京大学出版社。
主要参考书目:1、马克思著《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 《论犹太人问题》 、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 《1848年至 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 、 《哥达 纲领批判》等2、思格斯著《致康·施米特)》(1890 年 8月 5日)、 《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 、 《论杜威》 、 《反 杜林论》 、 《自然辩证法》 、 《费尔巴哈论》 、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3、列宁著《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运》 、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等4、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 、 《德意志意识形态》 、 《共产党宣言》等5、黄楠森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思考题: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研究对象和特点?2、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有何理论和现实意义?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是什么?4、简述马恩成为新世界观创始人的主观条件5、试评马克思在《莱茵报》时期的哲学思想6、简述《神圣家族》中马克思对思辨哲学的批判7、 《德法年鉴》时期恩格斯德主要研究成果及其给马克思德启示8、简述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历史意义。
9、 《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及其意义10、 《形态》中马克思是怎样阐述唯物史观的?11、马恩对巴黎公社革命经验教训的哲学总结及其当代意义 12、为什么说《雾月十八日》是一部把历史人物分析和历史分析相结合的典范? 13、为什么说《资本论》使唯物史观从科学假设变成了科学理论? 14、简述《资本论》中的社会结构理论、历史过程学说和科学方法论 15、马克思晚年笔记中的方法论原则及其当代意义 16、简述恩格斯的权威观及其意义 17、 《反杜林论》对马克思哲学的发展有何重大意义? 18、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系统化、完善化中有何意义和作用? 19、试论恩格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科学规定及其在哲学发展史上的意义 20、恩格斯晚年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通信对历史唯物主义有哪些突出贡献? 21、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内在机制 22、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学的建议和要求 执笔:顾瑞漒。












